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孩子,一天,爸爸去上班,将手表遗忘在客厅的茶几上。那是一块镀金的手表,是妈妈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孩子好奇地拿起来左瞧右瞧,发现里面有一根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它为什么会走动?它“肚子”里装着什么东西?孩子很想知道里面的奥秘。他从柜子里抱出一个小工具箱,里面有锤子、扳手、改锥等工具,但是他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才能将这块手表打开,拿扳手试了试,不行,又用改锥试了试,还是不行。他拿起锤子敲了敲表壳,没想到表壳一下就裂开了,露出了表盘上的针,孩子很高兴,很想将针拿下来,看它还会不会有“滴答滴答”的响声。
整个上午,还都陶醉在拆表的快乐里。中午爸爸下班回家,一眼就看到了摊开在茶几上被孩子拆得七零八落的手表,他气得脸色煞白,一把将孩子从沙发上拎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顺手抓起一根皮带,一边骂着“败家子”,
一边狠狠地抽打孩子,孩子疼得哇哇大叫,抱着头在地上乱滚……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很多时候,当孩子发挥想象力,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时,他们总会担心这样的想法会不会被当成异想天开,会不会得到别人的支持。在学校,当孩子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后,老师往往会因为标准答案或者其他原因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挥。在家里,当孩子有了新的想法时,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不务正业,对孩子予以压抑和打击。在学校和家庭的两面夹击下,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贫乏。
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宽容地对待孩子。孩子天生就是爱想象的,他们对世界的了解远没有我们成人这么深入和宽泛,因此,面对一些事物时,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想象解决问题。而我们成人往往又喜欢拿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用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做法来限定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就出现了上述结果。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是天生的,也许最开始他们的想法看起来有些“荒诞”,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的这些想象能够得到鼓励,那么它就可能成为孩子的理想,最后转变成现实。其实很多发明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中诞生的。
因为有想象,爱迪生创造了电灯,生活由黑暗变为光明;因为有想象,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我们可以周游世界;因为有想象,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我们脱离了马车的不安稳;因为有想象,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如果莱特兄弟看到小鸟飞翔,不敢“异想天开”;如果瓦特看到沸腾的壶盖,不敢大胆想象;如果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没有求新求异的勇气,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不可能。
所以,我们父母千万不要轻视想象的作用,不要认为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想象是不务正业。其实,想象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就是因为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帮助我们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我们行为的方向;想象还可以补充我们知识经验的缺陷,当我们无法直接认识某些事物时,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描述来想象出他们的样子,从而达到我们认识这一事物的目的。
为了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指导孩子丰富头脑中表象的储存
因为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所以,谁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多,谁就有更多地进行想象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要启发孩子多观察、多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观各种公益活动,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为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可以请孩子用语言描述,或者家长与孩子相互描述。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把头脑中的表象再现出来。
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形象化的东西特别多,让孩子有意识地留心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有利于增加表象的积累。
指导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
想象以形象形式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重要作用。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积累。比如,背诵的课文要记牢,要有一个文学名句、名段摘记本,随时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而且利用休闲时间翻阅。这样在想象时,可以拓宽想象的天地,增加想象的细密程度和丰富程度,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不论是音乐、舞蹈、美术、体育、书法,还是天文、地理、生物、化学、航模、舰模、电脑,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脑海,而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十分有益。当孩子们的兴趣小组成果得到展示或者获得表彰奖励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想象力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
孩子在小时候,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
妈妈听,有时还自言自语。家长应该看到这既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以赞扬,指出不足。好的故事,让孩子用笔记录下来,不断修改。天长日久,孩子的想象能力会越来越强。
带孩子多接触自然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孩子们无穷的遐想,变幻无穷的白云,绿莹莹的草地,动植物奇异的保护色……都是孩子们思考的焦点。父母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想象,这些事物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存贮下来。一旦他们发现观察到的和学习到的东西不一致时,他们的好奇心就开始膨胀,就会开始想尽办法弄清楚答案。只要孩子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孩子就有了探索的动力和想象的空间,想象的习惯慢慢就形成了。
创设适合聪明孩子智力发展的环境
“美国天才发展中心”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95%的天才儿童在将来的发展中并不总能把优势保持下去,他们的弱点使得他们的智商发展停滞甚至下降。因此,后天创设适合他们智力发展的环境就显得相当重要。
在我们周围,的确有不少智力超前发育的聪明孩子,许多聪明孩子的父母会花费更多的心血教育孩子,却不知道:聪明孩子的身心发育,常常会由于某些智力超常发展而引起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如果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就无法采取适宜的措施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无法为孩子的智力优势的充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说来,家有智力超常孩子的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只能因势利导,不能要求过高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越是优异,就越是要在智力发展的各个方面表现突出。如孩子数学超常的话,父母就期望他在阅读、绘画、舞蹈、演奏等方面也都超常出众。
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并不了解,聪明孩子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5岁儿童在某一方面的智力可以达到9岁左右的水平,而在其他方面仍然接近实际年龄。如果家长要求他们在一切学科、一切活动中都表现出智力超常,就会使他们因不能实现家长的期望而疲惫不堪,结果,由于心理上的压力反而使他们比普通儿童丧失更多的智力潜力。
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倾向性,掌握孩子智能的特点,因势利导,使聪明孩子发挥出独特的智力优势。
让孩子尽情地表现出童心、童趣
一些家长认为:既然孩子智力早熟,那么,在情感发展上也应该跑在普通
儿童前面。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像普通孩子那样天真幼稚。比如,他们觉得很奇怪:孩子和大人一起轻松自如地讨论科学难题的同时,还会爬到妈妈的膝盖上,依偎在妈妈怀里,要妈妈抱一抱、亲一亲。
这些父母并不了解,聪明孩子首先是儿童,他们具有超常的智力并不等于情感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和同龄的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情感兴奋性、外露性以及亲情满足上的需要。
儿童情感发育自有其特点,这与孩子的智力天赋没有直接关系,家长如果不注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常常会因为他们的童心得不到理解而感到不安。
家长应当了解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让他们尽情地表现出童心、童趣,使他们独有的创造性天赋在适当的环境气氛里得到充分的发挥。
聪明孩子的身体发育与一般的“笨小孩”是一样的,但还是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看到聪明孩子和大孩子交谈或进行智力游戏时,会非常高兴。而看到他们做体育活动、游戏玩耍时,甚至与同龄的“笨小孩”为伍,便大为恼火。他们认为,这会影响超常孩子早日成才。
其实,聪明孩子仅仅是智力发展比普通儿童快得多,他们的体格发展水平并没有超过同龄人。如果家长剥夺了他们和同龄儿童游戏的权利,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使他们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肌肉力量的方面落后于同龄人。
聪明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了,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要解除聪明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活动游戏的禁令,使孩子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开发了大脑。
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也泛指演说、书写、解释、修饰、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强语言智能的孩子表现为擅长运用口头及书面语言,喜欢口语或书写的辩论方式。他们喜欢听别人朗读、讲故事,听相声,喜欢提问(特别喜欢问“什么”和“为什么”),热衷于与任何一个能成为他听众的人对话,永远也不会满足于简短的答案。他们还喜欢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幻想他们
所听到的景象。
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家长可以和孩子玩玩字词游戏,做做各种填词游戏和感兴趣的字谜;可以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话,然后让孩子听这段录音,以修正他的音色、音调和语法;常常与孩子谈论事情或心事,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表达出来;培养孩子学习另一种语言。
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
数学逻辑智能是运用逻辑和科学的方式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归纳、分析、推论、概括、计算、假设的能力。有较强数学逻辑智能的孩子,比较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常常自己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对新的学科发展比较感兴趣,喜欢发现别人言谈行为的逻辑性缺陷,喜欢下棋或思考性的玩具。
培养数学逻辑智能有不少有趣的方法:玩利用谋略和逻辑的游戏,如国际象棋、跳棋、多米诺骨牌等;诱导孩子对事件、故事、电影提出想法和批判;观看电视中有关科学和数学的教学节目,或参观科技馆、天文馆等场所,对科学问题展开思考及问答;买一套百科全书,充分利用其中的知识对孩子进行训练;家长可以经常跟孩子玩带有数字的游戏,并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来教孩子数学。
培养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能准确地看到周围影像,并留意细节的能力。多用图像记忆、应用观察来理解,专注力佳,比较喜欢观察。有较强视觉空间智能的孩子,倾向于运用图像思考,喜欢画画、劳美活动、想象游戏、视觉游戏等。
为了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可以让他多玩拼图、魔方、迷宫等需要想象力的游戏;多练习看地图,辨识方位;家长要鼓励孩子将思维应用画图展现,使别人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每天花几分钟观察四周,享受各种细节,如阳光照射的角度、各种设施的形状或其他任何能吸引目光的事物;多参加艺术性活动,如画展、雕塑展等;最好能帮孩子布置一个色彩协调、美丽的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视觉刺激;让孩子用不同色彩的笔画图画、写笔记,或
是用不同颜色的纸、卡整理笔记,让色彩引导孩子的记忆线路。
多给孩子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