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懂事,要学习,男孩子调皮,怕吃苦,从而有了差异。开学要有个分班考试,玉芬也在督促两个孩子要考到所谓的“快班”去。
整个春节,以洪霞儿子为代表的所有高中生,只过一个除夕和年初一两天假,别的时间,全部都花在学习上。孩子不能走访亲朋好友,大家都能理解。
洪霞老公像个祥林嫂,不管遇到谁,都要把儿子迎接高考的状态说一下,每天照样洗澡,一个小时准时出来喝水……把洪霞听得心里烦躁不已,本来孩子高考,家长要做好各种情况的发生,但像老公那种提前给家人打招呼,儿子可能考得不好的这种方式,让人听得真是不快活,好几次,当这家人面,洪霞批评老公,老公竟然翻脸。
洪霞还是一心一意地为儿子做好一切后勤工作。
洪霞发现老公有些不正常,哪有这样的父亲?碰上这样的父亲,洪霞怕儿子吃不消他的这种说话方式,就只好又请小姑子做思想工作,还有就是,怕家里出现不好的状况,因为这种是社会上也有发生,因为考高,家长逼得紧,儿子杀父、杀母,孩子跳楼,近段时间更是频频发生,这种事谁都不想看到,但洪霞觉得老公有点说话不检点,上次竟然跟孩子说:“对你彻底绝望!”很可怕,老家谁也说服不了他,父母都有八十多岁,也不能让他们担心,只有找孩子的姑姑,姑姑很关心侄子,每个月都有电话来询问,洪霞想既然真心问,也该把家里的琐碎事拿来让她知道,她哥哥的话,让人听了真是绝望呢。
小姑子听到洪霞说他哥哥讲了这个话,当时也叫起来:“亏他还是读过大学的人,怎么还不如我们?我们没读过大学,现在过得不也挺好,说的话也不像他那么难听?”
小姑子气气地说:“真是好玩呢,好像世界上除掉上大学,就没有别的路可走,我看有的没读过大学的,比他懂道理,比他能力强。”
然后不忘劝:“马老师,遇到这样的人,你可千万别生气,不值得。”后面又说许多她哥哥不得理得地方,还让马老师多关注儿子,别理他哥那种不讲理的人,冷淡他。
最后,小姑子要去儿子的生辰八字,说要好好的给侄子烧高香,让罗家再出大学生。
唉其实姑姑也希望侄子考上大学,但人家的做法是那样的。
可见,有文化的人看来,也不见得有多伟大,他的思想不一定比得上没文化的人,他的品味也不一定有没文化的人高,读的书多只能证明他在读书这一块,比较有感觉,至于他的处事能力,和读书不说完全,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洪霞有时候想:和老公交流这么难,和小姑子谈得却很欢,是男人跟女人的差别,还是学历上差距的?
她发觉老公越来越难理解,也就不想和他交流,有点躲着他,怕老公就某一个问题,喋喋不休。两人因为儿子的高考,压力很大,又不想让儿子看出来,还要让儿子觉得一切在他考上大学后,会更加阳光灿烂,前途光明。
洪霞突然觉得有一首歌里的一句话很能反映她的心情:我怕时间太快,不能够将你看仔细;我怕时间太慢……儿子寒假的半个月时间,天天在书桌前,埋头刻苦,也是很让人心疼的。
宁芳这段时间也郁闷的不行,他那个有魅力的老公,让人给缠上了。
原来,社区里大事小事要求互相帮忙,邻里之间相互关照,王勇主任所在的这个社区,是个老小区,居民们大都是以前本地的拆迁户,二十多年下来,住户之间知根知底,倒是王勇是多年前专业过来的,一开始不是太了解,当时还是还是居委会,现在改成社区,其实大部分的事情还是和前面差不多,如果说明显变化的话,那就是在工资待遇上有提高,这是宁芳悄悄和同学们说的。
有位离婚的女士,叫李萍,一个人带着个上小学的儿子,平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母子两个天天都规律地工作学习。
有一天,王大主任在单位值班,很晚,就听见不远处楼底下,有个女人焦急地打着电话,喊120进来,原来他儿子肚子疼得厉害,下午放学时,就有点,他跟妈妈说了,妈妈说:“小孩子,肚子疼是常有的事,上个厕所就没事了。”等他们吃完晚饭后,还吐了,妈妈紧张地问:“要不要去医院?”儿子说等写完作业。
哪知道,写完作业很晚,肚子疼得更厉害,连走路都困难。李萍看儿子痛苦样,觉得自己太大意,急急忙忙打120,这会儿,120来了,小区里道路窄,那个大车子转了半天也进不来,王勇自告奋勇,说:“我来送。”于是跑上去,把李萍儿子背下来,放在自己的车上,李萍一路道谢,120的钱还要照付。
到了医院,急性阑尾炎伴穿孔,立刻手术。李萍忙着缴费什么的,王勇在他儿子身边帮着找看。等李萍儿子进了手术室,李萍和王勇松了口气,李萍一个劲说:“谢谢王主任。”
王勇那边一边说:“没事,没事。”另外给宁芳打个电话,说小区里有人突发阑尾炎,他碰上了,就送到医院,回家可能要晚。
宁芳迷迷糊糊中,老公好像天蒙蒙亮才回来,早上为了不打扰他休息,自己悄悄地起床上班去,也没有问他情况。
宁芳知道老公是个热心肠,小区里的事情,他都要积极参与进去,然后分担的事情也多起来,所以没有几年工夫,大家都推荐他做主任。
小区里的突发事情还比较多,宁芳见惯不怪。
再说王勇,听说了李萍母子的遭遇,很同情,李萍的前夫一直在做机床生意,前几年生意很好,买了房子、车子,还给家人个个上了很高的医疗保险,本来一家五口,祖孙三代过得热火朝天,谁曾想,老公被人带坏,染上赌博,卖了车子不算,还输掉一个他名下的房产。
李萍公婆都已经不认这个爱赌的儿子了,李萍和儿子为防止他骚扰,躲到这个小区,要不然她老公总缠着复婚,而李萍儿子今年小学六年级,学习不能受打扰,学要安静的环境,爷爷奶奶心疼孙子,每个月给2000块的房租费,让他们母子生活,有突发事件还另外补贴。
王勇知道李萍给儿子看病,家里不缺钱,放心了许多,因为王勇看到太多的离婚夫妇因为钱财而干仗的。
李萍儿子住院期间,王勇和他越来越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老爸。别人夸王勇的时候,李萍在一边笑眯眯不出声,李萍儿子也不做解释。
一个星期后,李萍儿子出院,又是王勇忙前忙后送回家,李萍感动极了。
李萍在一家酒店的餐饮部任经理,餐饮部的外卖,有寿司、包子、面包等一些花色品种,李萍就稍带些,放在社区主任王勇的办公桌上,因为王主任关心社员,总有人时不时送些吃的喝的,大家在一起也不见外,哄哄闹闹,嘻嘻哈哈中尝尝也无所谓,有的热心大妈,烧个红烧肉,叫大家提意见,清蒸个鱼看看咸淡。
可李萍带来的可是大酒店的外卖,档次高、质量好,吃过几次后,王勇劝李萍,不要再带了,李萍笑笑,照样带,同事们吃过几次,也不好意思总是尝呀,后来就变成专门给王勇的。
按理说,这是公开的事,可王勇同志回家可能表现出不该有的神情,反正宁芳察觉到了。
王勇可能感觉有个除了老婆之外的人关心自己,还是很美好的,可是女人的警惕性多高!
宁芳总觉得自己因为工作原因,关心老公和女儿太少,总是他们两个关心她,所以不管再苦再累,每天早晨,她的早饭做得五花八门的,那父女俩个,赞不绝口。
半个月不带重样的,她早点的菜谱,可是跟他们幼儿园的大师傅请教来的,虽然有时可以买现成的包子或面包,但只要时间允许,宁芳会熬个酒酿粥,搅个蛋花,带个花卷,又甜又咸,不腻歪;熬个瘦肉粥,吃个豆沙包;煎个牛排,拌个生菜……那可真是有营养、有爱心的早餐呀。
近来,宁芳晚上回家,看早上的点心原封不动,她惭愧极了,烧得不好?一问,原来女儿都吃过,老公没有吃,几次下来,宁芳问是不好吃?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王勇也跟宁芳说过李萍带点心的缘由,宁芳认为很正常啊,关心人家母子,在困难的时候帮人一把,是他这个主任应该做的,有些事做的不周到,宁芳还劝他热心点,这会人家作为感谢,送个点心没什么大不了。
可现在王勇为什么不吃自己做的早点,只吃别人的?王勇其实把李萍天天带的事没告诉宁芳,又不能把别人送的扔掉,同事们也不帮忙,只好自己早上来吃,要么晚上当夜餐。
宁芳以为人家也是一时出于感激,送个一两次,也就罢了,可这位,天天送,就有点让人着急了。
有天,王勇又说值班,宁芳没打招呼,开着车就去他的社区了,在窗子外面,就看见王主任在和一位女士谈话,宁芳大大方方地进去。
宁芳笑眯眯地说:“我来给你送披萨,大家一起吃吧。”王勇立刻站起来说:“这就是我给讲过的,那位得急性阑尾炎的孩子母亲。”宁芳还是笑眯眯地问:“孩子应该大好了吧,你也真是客气,到现在还想着感谢我家王勇。”“其实是他份内事。”
李萍忙不迭地说:“谢谢大姐,大姐真好,您真有福气,王大哥这么好。”
宁芳忙说:“他这人就是太热心,对谁都好,你是他社区的,他也一样。”
宁芳说话的时候,可是用了心的,王勇听出来,李萍也不傻。
李萍忙开玩笑:“大姐来查岗,大哥好好表现,我走了,你们聊。”
宁芳还是笑眯眯地说:“你慢走,不送咯。”
王勇在一边,坏坏地笑:“故意的吧。”
宁芳气不打一处来:“我再不查岗,老公可就要在这里加夜班,彻夜不归也快了。”
王勇连忙关门,“小点声。”“我手头还有一点事,马上好,你看会儿报纸。”
等王勇忙完,宁芳说:“今天你来开车,不要坐公交。”王勇真的不错,家里有车,大多数给宁芳开,他自己上班挤公交。
在路上,王勇说:“你可不要太多心,人家一个女人不容易。”
宁芳说:“她是不容易,摊上那么一个老公,真不知道要后悔死呢,你看她长得很年轻漂亮呢。”宁芳说的时候,故意两眼紧紧盯着老公看,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
可王勇镇定自若,两眼望着前方,很专注的开车,听到宁芳这样评价李萍,笑笑,然后说:“也就那样吧。”
宁芳开始跟王勇开玩笑:“我要是今天不发现,你是不是天天和她一起加班?”
王勇急了:“怎么可能?今天是真有事情,你没看见我很忙吗?”
宁芳若有所思,一会儿眯上眼睛,佯装睡觉,看到王勇有好几次,偷偷地转过脸来看他,看来这小子还是有点心虚,不过,他胆子不大,今天这样冷不防的查岗制度,以后看来还要常实行。
女儿自理能力强,不等两位大人回家,自己洗洗刷刷完以后就关门睡觉。他们两口子轻轻地回家,悄悄地做自己事。
从此以后宁芳就开始担心,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抵御外界的诱惑的,有时候你不沾惹人家,人家来沾惹你。
正月十五那天,洪霞请了半天假在家做饭,要大请老公的女徒弟。
因为女徒弟之前和罗教授说:“妈妈说的,老家的习惯:做徒弟的第一年一定要给师傅拜年。”罗教授听到这个喜讯,很少有笑脸的他,回家笑眯眯地说:“徒弟要来拜年,你可要好好准备呀。”洪霞看着他得意的样子,点点头,人家可是单位为数不多的可以带徒弟的人啦。
罗教授用少有的商量口气说:“要把你这么多年来的拿手好菜,在客人面前抖一抖,什么红烧肉,清蒸鱼……”
洪霞说:“你打听打听人家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我也好有个准备。”洪霞绝对是个明事理的,听说徒弟来,没有拒绝,反而很高兴,毕竟老公年纪大了,有时候工程进度赶不及,还指望徒弟多帮忙,虽说现在老公当个师傅不容易,徒弟不怎么听话,但以后,要是徒弟混得好,说不定老公还要仰仗她照顾,虽说不是求人家,但对人家好一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教授是个细心人,他说他在单位没人的时候,问过徒弟在吃上面有什么讲究的地方,女孩只说不要太辣就行,然后教授列出清单,反正鸡鸭鱼肉都有……洪霞照单子一一买回来,一个下午都在做,红烧肉、老母鸡汤都要提前做的。
正月十五已经上班好几天了,因为过小年,大家都有提前下班,徒弟和她的一位在南京的男同学还有教授三人,一块打的回来了,原来女徒弟的同学和教授认识,是相同专业的,只是在另一个单位,同学之间互相照应,听说要来师傅家,男孩子积极要求上门认识,罗教授也没拒绝。
一进门大家就寒暄起来,男同学要喊洪霞师娘,把洪霞急得说:“喊老了,喊老了,就喊马老师。”
然后罗教授也说:“认识的都喊她马老师,包括我的同事们,现在连我爸爸妈妈都喊她马老师,教师待遇提高,地位也越来越高。”
可是他的那位美女徒弟不买账,一转脸还是喊:“阿姨好!”马教师有一种:孺子不可教的感觉。
事后就喊人这个话题,洪霞跟老公说:“为什么就不叫我马老师?我们的话都已经说的那样了,她还喊阿姨?”
罗教授帮着解释:“可能认为你不适合当她老师吧。”
那位男同学是洪霞老乡,洪霞很高兴的和他拉家常,问问他的家庭情况和现在的工作情况。
女徒弟也时不时插上几句,说说男同学大学时候的趣事。
洪霞了解到只有他们两个在南京,就开玩笑地说:“就只有你们两个同学在南京,要相依为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