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之好,在于那么晕乎的感情,它都不惧,它有迷茫也许还有少许无奈,但整体的调子是朝上走的,一句一句地荡过去,是一种悠扬的飞翔。……《蒹葭》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不同,没有那么不安生不消停,跟“汉之广矣,不可求思”也不同,没有那么平静与不作为,它接受了在迷雾中穿行的命运,并不着急找到一个出口。
——闫红《诗经往事:爱在荒烟蔓草的年代》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亡!
【注释】
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城南郊外。
条:山楸树。材质好,可制车板。
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
渥:涂。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纪:通“杞”,杞树。一说山角。
堂:通“棠”,指赤棠树。一说山上宽敞平坦处。
黻(fú)衣:黑青色花纹相间的上衣。
绣裳:五彩绣成的下装。当时都是贵族服装。
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考:高寿。
亡:通“忘”,忘记。
【古人如是说】
(襄公)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
——《毛诗序》
此必周之耆旧,初见秦君抚有西土,皆膺天子命以治其民,而无如何,于是作此。
——方玉润《诗经原始》
“其”者,将然之辞。“哉”者,疑而未定之意。
——严粲《诗缉》
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虎。维此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交交:鸟叫声。
黄鸟:即黄雀。
止:停,落。
棘: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枝上多刺,果小味酸。棘之言“急”,双关语。
从:从死,即殉葬。
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嬴,名任好。
子车:复姓。
奄息:人名。下文子车仲行、子车虎亦同。
特:杰出。
“临其穴”二句:穴,墓穴。郑笺:“谓秦人哀伤其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栗。”惴惴:害怕不安的样子。
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犹今语“老天爷哪”。
良人:善人。
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
防:抵挡。郑笺:“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下文“御”意同。
御楚:荆树。楚之言“痛楚”。亦为双关。
【古人如是说】
《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
——《毛诗序》
恻怆悲号,哀辞之祖。
——陈继揆《读诗臆补》
【今人这样读】
本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双关语的运用,增强了凄惨悲凉气氛,渲染了以人为殉的惨相,从而控诉了人殉制的罪恶。
——秦惠民(《先秦诗鉴赏辞典》)
晨风
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yù):鸟疾飞的样子。
晨风:鸟名,
鹯(zhān)鸟,似鹞鹰一类的猛禽。
郁:郁郁葱葱,茂密的样子。
钦钦:忧愁之貌。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
苞:丛生的样子。
栎(lì):树名。
隰(xí):低洼湿地。
六(bó):树名,梓榆之属,树皮青白斑驳。
棣:又名郁李,果实为红色,形状如梨。
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
檖(suí):山梨。
【古人如是说】
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诗既不露其旨,人固难以意测。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今人这样读】
这是女子被男子抛弃后所作的诗。(也可能是臣见弃于君,士见弃于友,因作这首诗。)
——高亨《诗经今注》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
——曹光甫(《先秦诗鉴赏辞典》)
《晨风》里的女子,眼望西山成丛的栎树,心神忧伤。那个去无影踪几年的曾经和自己身心一体的男人,是不是现在心里还念着可怜的时刻挂念着他的自己?《诗经》里只要一咏三叹的,就总是一首歌(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诗),这样的悲歌在户外农田上,边干采摘扶桑的农活,边声声传唱的,是让战乱年月里,独守家园的女子一舒内心的阴郁吧。
——深圳一石《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同袍:表示友爱互助。
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一说指秦君。
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贴身内衣。
作:协作。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古人如是说】
《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
——《毛诗序》
此亦刺康公诗也。
——陈奂《诗毛氏传疏》
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朱熹《诗集传》
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
——吴闿生《诗义会通》
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
——陈继揆《读诗臆补》
秦自襄公以来,受平王之命以伐西戎……西戎杀幽王,于是周氏诸侯以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注释】
舅氏:舅父。舅舅和外甥的姓氏不同,故称舅氏。
曰:发语词。
阳:水的北面。
路车:古代诸侯之车。
琼瑰:美玉。
【古人如是说】
《渭阳》,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丽姬之难未返,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
——《毛诗序》
“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
——孔颖达《毛诗正义》
送行而止述其送赠怀思之情,而不及其所事者,正得送别之体。《文选》中送别诗多如此,盖古意也。
——刘玉汝《诗缵绪》
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
——陈奂《诗毛氏传疏》
悠悠我思句,情真意挚,悱恻动人,故知其有无限情怀也。……诗格老当,情致缠绵,为后世送别之祖,令人想见携手河梁时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权舆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於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於嗟乎,不承权舆。
【注释】
於:叹词。
夏屋:大的食器。夏,大;屋,通“握”,器具。《尔雅》:“握,具也。”
渠渠:盛。《广雅》:“渠渠,盛也。”
承:继承。
权舆:本义是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
簋(guǐ):古代食器。
【古人如是说】
《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
——《毛诗序》
食俎虽设而食已无馀;继则四簋去而食竟不饱矣。礼貌衰则贤者去,况饮食之不承权舆乎。
——范家相《诗渖》
君子之去就,于其心,不于其礼。
——王应麟《诗考》
秦上首功,简贤弃士。《权舆》一诗,其逐客坑儒之渐欤?楚穆生因礼酒不设而去。唐明皇时,薛令之为东宫诗曰:“朝日上团圆,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捥,羹稀箸易宽。”遂去。两贤其得诗人《权舆》之旨者!
——陈继揆《读诗臆补》
起似居食双题,下乃单承,侧重食一面,局法变幻不测,于此可悟文法化板为活之妙。
——方玉润《诗经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