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随着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倍~5倍,容易加重心脏负担,血液黏稠度也会升高,易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因为天气热,人体为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集于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心脑血管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心脑细胞损伤和坏死增加,往往加重病情。
其次,这是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但此时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而含氧量降低。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从中医学的角度看也是如此,气候炎热,会使人正气虚衰,耗气伤津,造成“气血经络凝塞不通”,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因颅内出血或心肌梗死,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第三,更季天气闷热,人的情绪较容易烦躁,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从而引发心律失常、脑梗塞、心梗等疾病。
第四,由于闷热的天气得不到良好的睡眠,使病人容易急躁不安,且易怒。情绪无法稳定,便会让血管内的活性物质分泌增加,接着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已经变硬变脆的动脉内压力骤然增大,而薄弱处和已有畸形生长的血管便会发生破裂,这就造成了脑血管疾病空气中的湿度大,含氧量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患者会感到胸闷、头晕、烦躁等。
进入5月份后,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危害很大。
哪些患者应该提高警惕?
冠心病:闷热天气会加剧冠状动脉硬化病人的心肌缺血、缺氧,致使部分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
风湿性心脏病:湿热的环境会加剧病情。
肺原性心脏病:闷热天气会导致呼吸不畅、心脏难受,加重病情。
高血压性心脏病:夏季高温、闷热天气使动脉血压持久增高,将使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心室舒缓功能低下,从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
其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粘度的高危人群:高血压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对于心脏来说它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血压长期过高后会导致心肌肥厚与扩大,病情进展可出现心衰。同时会加速粥样硬化形成,导致冠心病的产生。另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的人群在夏季非常容易形成血栓,所以要做好特别防护。
如何饮食调养
要想不犯病,就需要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饮食上,应戒烟,适量饮酒,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饮食要清淡,少吃肉,多喝水。心态要平和,保持生物钟的规律性。饮食调养,有多有少,多少合适呢?
多是要保证水分充足摄入,提倡每天清晨喝一杯温开水;米面杂粮都要吃,还要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确保充足的睡眠。
少是要适当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要注意饮食清淡;每天食盐应减少至5克。务必控制体重。
防止“情绪中暑”
天一热,人容易显得烦躁,还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精神愉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切不可“以热为热”,导致心火内生,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在盛夏还应尽量少讲话,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这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认为,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l0时,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多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近年来,使用空调的家庭愈来愈多,居室内外就形成了温差,如果正午走出户外,温差会更大。心脑血管病人对于这种变化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后最好能小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雨季清除湿热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小满节气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满”是形容水的,这个时候,自然界的水装得满满的,人体内的水也有可能装得过满。盛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在这个时期,感受湿邪的人较多,湿热对身体危害很大。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损伤阳气,食疗药膳应当以清热解暑为宜。当人们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定或过食辛辣油腻之时,就会产生内热,如口舌生疮、便秘等。
皮肤病的食疗
小满期间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应特别注意饮食调养,宜常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预防内热病
夏季容易感染暑热,热气郁结于内,饮食预防内热病有两种方法:一是多饮水,以温开水为好,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内热的排出。但不要用饮料代替,尤其是橙汁,因为橙汁多喝可生热生痰,加重内热。二是多吃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丝瓜、芦笋、水芹、黑木耳、藕、萝卜、西红柿、西瓜、梨、香蕉等,这些都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鲜鱼类、生葱、生蒜、辣椒、韭菜、海虾、牛羊狗肉等。
饮食清淡少焦虑
大暑节气是大热天,人体生理和精神情绪会随着自然气候的变化发生微妙的变化,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的神经活动和激素分泌,使人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多种症状。高温酷热还容易让人动“肝火”,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
上述情况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对老年体弱者,易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等。心静自然凉,人们应特别注意静心养生,注意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午休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饮食最好清淡一些,补气清暑。清淡类的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补气清暑类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
喝粥也是一种较好的养生方法,可以多吃绿豆粥、扁豆粥、莲子粥、薏米粥等。同时,大暑养生还要多吃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杀菌防病、健脾开胃。
仲夏宜清补
立夏之时,雨量较少而大风天气较多,故而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进而使大脑指挥失灵而引起“上火”症候,诸如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
这个时期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劳逸结合;多饮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合理安排膳食,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可多喝些粥,吃新鲜蔬菜、水果,平日里除多喝水外,可常饮些清凉饮料来清暑消渴,清心醒脑,生津除烦。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忌吃辛辣食物。
芒种节气后,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十分潮湿,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
由于芒种时节天气湿热,所以饮食一定要清淡,不要食用过咸、过甜的东西;同时,由于天气炎热,古代人们就很讲究在这个节气沐浴,最好是药浴,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浸浴、熏浴、烫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浸浴的具体方法是,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为例: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入浴水内,即可浸浴。
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须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又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
在饮食清补的同时,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对人体健康也不利,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逐渐降低,宜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夏季饮食也可进补,关键在于选准补品。比如鸭肉就是很适宜夏季的补品,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营养,而且能防疾疗病。奥妙在于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等,而这类疾病多见于夏季。如鸭与火腿、海参共炖,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对病后体虚大有裨益;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和竹笋炖食,可治痔疮出血。可见夏季应多吃些鸭肉类食品。
夏至不可贪凉
夏季人们喜爱饮用啤酒。啤酒素有“液体面包”之誉,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第九次营养食品会议上被正式列为营养食品。不过,啤酒并非人人皆宜,有些人则不宜喝啤酒。如痛风患者绝对不能喝啤酒。痛风是嘌呤代谢失常,使嘌呤核酸的最终代谢产物尿酸增多,引起高尿酸血症,导致发生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结石、肾功能减退。而啤酒内含大量嘌呤核酸,可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另外慢性胃炎患者也不宜喝啤酒。原因是啤酒进入人体后,会使胃壁减少分泌可保护胃粘膜的前列腺素E2,造成胃粘膜损害,引起食欲减退,上腹胀满。所以萎缩性胃炎患者绝对不能喝啤酒。还有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不宜喝啤酒。因为啤酒含有大量水份,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组织出现脂肪细胞,引起心肌肥厚,会造成人的心力衰竭。
天热爱吃凉的,尤其是年轻人,吃什么都要先冰镇,凉透了吃着才舒服。冰爽了食道和胃,心脏外表受到太强的刺激,很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所以,夏天不要贪凉,更不能一次痛饮太多的冷饮,否则只会伤身。
“上火”不可随意喝凉茶
有些人由于出现了牙疼肿痛的现象,就开始买一些凉茶来喝,而凉茶不适合所有人,喝不对反而会影响人体健康。下列人群不适宜喝凉茶。
阳虚体质的人:现代人阳虚体质居多。现在许多人终日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体力劳动强度减小和户外活动减少,阳气的推动功能得不到锻炼;此外,空调的使用使人体的季节性变化不如过去那么明显,造成了体内阳气随季节的升发而乏力。因此,许多人的体质在向阳虚过度,已经不能再承受寒凉物质的大量刺激。经常有一些办公室白领出现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大便稀、小便清长的现象,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凉茶喝得过多了。
苦夏的人:苦夏的人脾胃阳气的推动运化功能较弱,食物摄入的少,因而抵抗力也相对较低。夏季里汗液分泌较多,而中医认为,汗为人体的“阳液”,出汗过多,阳气会随着汗液外泄,如果此时再服用苦寒的凉茶,就会伤到脾胃,使本来就虚弱的脾胃更加虚弱,正气受损,不但加重苦夏的症状,也会因为免疫力降低导致许多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