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7000000013

第13章 封王拜将 (3)

陈平乘机上奏:“陛下既封刘邦为汉王,也已经布告天下,臣民共知,却不让他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吧。人家也许会说,陛下一登位便说假话,那以后执行法令,也会阳奉阴违了。不如听张良的话,把刘邦的眷属当人质,留在咸阳,遣他回汉中去,这样既可以保全信用,又可以约束刘邦,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项羽想了很久,同意了。刘邦心里欢喜无比,回营后立即拔寨起程。陈平出的声东击西的计策救出了刘邦,不仅保住了刘邦的性命,更为刘邦日后东山再起赢得了良机。

刘邦终于可以前往封国了。但张良却因为韩王成的事情,不能和刘邦一同到封地去,送至褒中便回去了。

韩王成是怎么回事呢?这话要从头说起。

在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刘邦到了薛地,会见了项梁。张良本是韩国人,家中五代为韩相,对韩王的忠心,在其倾尽家产行刺秦王的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张良便抓住这次机会,劝项梁立个代理王,并推荐了韩成。项梁觉得有道理,便派张良去找韩成,把他立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

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了楚怀王。沛公带军队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的地盘。

刘邦从洛阳向南穿过辕山时,张良随韩王率兵跟从沛公,攻下韩地十余座城邑,击败了杨熊的军队。刘邦于是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

等到项羽封诸侯王的时候,韩王成却没被派到封地去,而被改封为列侯。表面的原因是韩成没跟随项羽征战,所以没有战功,实际上是因为张良跟随刘邦的缘故。

做大将军的滋味

项羽派了三万士兵随从刘邦前往南郑,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他的就有几万人。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淮阴侯韩信。

韩信年少时代的生活已无从说起,只知道自小父母双亡,连为母亲下葬的地皮都没有,最后只得埋在荒草萋萋的高冈上。

父母都没了,家里自然贫困。但韩信却喜欢读书,熟演兵法,可谓胸怀大志,但也好逸恶劳,基本上没什么生活来源,不得已时就到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这样的生活状态,甭说当时的街坊邻居看不起,就算搁到现代,也是要遭人白眼的。

有一次,一群恶少当众要羞辱韩信。一个屠夫斜眼瞧着他:“看你长得又高又大,还喜欢带刀配剑的耍酷,其实是个花架子,孬种!”

看韩信并不理会,屠夫又挺过胸脯:“有本事的话,拿剑往爷爷这儿刺;如果不敢,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的小人很多,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的大丈夫,却只有韩信一个。

韩信忍受了胯下之辱,后陈胜、吴广起义反秦,他便去投靠了赵王陈余。但见陈余碌碌无为,不能成大事。在巨鹿之战时,跟随了项羽,此后数次向项羽献计,均未被采纳。

他见在项羽手下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便在刘邦入蜀之际前去投靠。

队伍从杜县往南进入蚀地的山谷中。刘邦想起张良临走前,曾劝他把所经过的栈道都烧了,于是等军队一过去,便将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全部烧掉。一来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羽那颗易怒的心;二来也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

刘邦在开始之初,虽然暂时委屈地接受了项羽册封的刘邦,火烧栈道,信誓旦旦地说永不逐鹿中原了,俨然扶不起的阿斗。殊不知刘邦就是在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等待一举击败项羽的那一天。

经过长途跋涉,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到达了南郑。一帮大兵背井离乡,怎能不想家呀,于是夜夜唱起思乡的歌谣,日日盼着东归的一天。

作为新人,韩信又没啥背景,就先在大将夏侯婴手下办事,当仓库管理员。

韩信千里迢迢来投汉王,仅仅当了个粮仓管理员,心中很是不满,常常爱发牢骚。

有一天,他与其他十三位同事喝醉了酒,指着外面说:“人人都说汉王英明,我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不料被人听见报告了刘邦。

小小库管竟敢诽议大王我,统统拉出去斩啦!刘邦也不是吃素的,堂堂“关中王”,哪能让人背后说闲话。于是就要将这十四个喝醉酒的人一律处死,并派夏侯婴做监斩官。

夏侯婴将这十四人押赴刑场。说来也怪:明明是韩信惹出的祸,竟先杀了其他十三人,罪魁倒最后才杀。不过或许也正因为如此,韩信才有机会理清思路,进行最后的申辩。

当被提去杀头的那一刻,韩信突然狂呼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么,为何杀壮士?”

夏侯婴一听,马上命令停止斩首,一看是韩信,就跟他聊起来了(原来刑场也是谈心的好场所)。一番沟通之后,夏侯婴对韩信佩服得了不得,立即就去报告汉王,建议重用韩信。

刘邦听了夏候婴的建议,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免去了韩信的死罪,封韩信为治粟都尉,也就是粮仓总管,而不是原先的管理员了。

只要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这话放在韩信身上绝对地正确。没过几天,韩信就被刘邦身边的红人萧何给相中了。

这一天,萧何经过库房,听得库前喊声阵阵,库房人员个个手持长戈,虎虎生威。见指挥他们操练阵法的竟是个面生的年轻人,非常惊奇,便上前与之交谈。于是,我们的萧何大人被眼前这位年轻人的雄才伟略给镇住了,“韩信”这个名字从此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传说韩信当了治粟都尉,并不去向汉王汇报情况。有一天,刘邦忽然命人将韩信叫来,问他现有多少粮草。韩信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出了东西南北各库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草料等具体数字。

汉王派人翻仓查库,结果数目相符,斤两不差。刘邦这才知道韩信真的有才,但仍旧相貌取人。加之韩信性情高傲,不善迎奉,依然不予重用。

唯独丞相萧何仍十分留意,听得此情,又召见韩信问话,就对他许诺说,会建议汉王任命他做大将。有了萧何这句话,韩信也不在乎多当几日管仓库的了。但左等右等,竟没了消息。

当时,刘邦的部队在去南郑的路上逃跑了几十号人。别看个个都是五大三粗的大汉,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都没当过逃兵,那是因为觉得跟刘邦走有前途。可此一时彼一时,霸王项羽嘴巴一张,刘邦就得带着大部队去穷乡僻壤安营扎寨。何苦跟着到小地方受穷呢,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眼下这情况,韩信琢磨着自己未必会受刘邦看重,虽有萧何多次推荐,可到底成不了事。与其留在此地当一辈子的三等兵,还不如自己去闯呢。于是,便在一个月高夜明的晚上逃走了。

要是韩信就此一去不复返,那此后中国的历史或许将会重写。然而人与人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微妙,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即将在韩信与萧何间得到最生动的演绎,而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名句,则为这段原本完美的寓言加上了最符合人性的注解。

萧何心里一直对韩信念念不忘,这时听人上报逃跑的人中竟有韩信的名字,真是吃惊不小,如失至宝。顾不得告诉刘邦一声,立即骑了一匹快马,加鞭急驶,去追韩信。

萧何这一走不要紧,立刻就有人报告刘邦说,不好了,丞相萧何也逃跑了!刘邦这个气啊:萧何这小子,平时里搜肠刮肚地给我出主意,想不到竟是个背信弃义之人!

传说韩信骑马出了南郑城东门,拐了一个弯儿,向北进入了褒谷。因张良返回关中时,已烧毁了褒斜栈道,道路十分难走,许多地方不得不涉水过河。韩信策马跑着,到了一个地方,忽然被前面一条溪水挡住了去路。这个地方就是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镇。

这条溪水,今名西沟,原名寒溪,自西向东注入褒水。平时寒溪水浅,行人可以涉水过河。恰巧这天夜晚,寒溪上游下了一场暴雨,溪中洪水暴涨,韩信到此无法渡过,急得在溪边团团转。

这时萧何骑马追赶上来跳下马鞍,双手拉住韩信,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韩都尉怎么不辞而别?你不是胸怀大志,要建功立业吗?今日除了汉王,还有谁能够统一天下?都尉还是跟我一道回去吧!”

韩信看见萧丞相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脚上穿的鞋子也因马不停蹄,跑得太快而丢失,光着一双脚丫子,觉得萧何确有爱才之心,不好再说什么,就随萧何返回了南郑。

过了一两天,萧何突然回来了,前来谒见刘邦。刘邦心里那个高兴哟,可面上一副吃人的样子:“好小子,竟敢逃跑?!”

“微臣哪里敢啊,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啦。”萧何笑嘻嘻地说。

“追谁?”

“韩信。”

“哼!逃跑的将领那么多,您没去追一个,偏偏去追什么韩信?”

“大王,那些人多一个不算多,少一个不算少;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再找不出第二个。”刚才一副笑脸的萧何,此刻一脸的严肃,“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他;可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共计大事的人了。大王,这全看您怎么决策了。”

刘邦一听,心上想:这么个小兵,真有这个能耐?不会是忽悠人吧?但萧何也不是吹大泡的人,于是也正正经经地说:“我是要向东边发展,怎么可能一辈子呆在这种鬼地方!”

“大王既然决意要向东发展,要是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他终究是要逃跑的。”

“好吧,我就让他做个将军。不过你要知道,这可是看在你的面子上。”

“即使是做将军,他也一定不肯留下。”

“那就任命他做大将军好了。”

“大王明鉴。”

可以说在这一刻,韩信的命运出现了转折,而从现世所存的资料来看,刘邦得了韩信则成为了历史的转折。

和萧何谈妥之后,刘邦就急着把韩信召来任命。没想到萧何却说:“大王,不是我没事找茬儿:您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叫唤小孩子似的。这怎能让韩信死心塌地地跟您呢?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就选个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咱们礼仪完备地来次册封。”

刘邦心想:拜皇帝也没这么麻烦过。事已至此,咱也豁出去了,搁下这张老脸,且看看到底封的是英雄还是狗熊!于是答应了萧何的要求。

众将听说要拜大将军,都很乐呵,个个都以为主角是自己呢。等到任命大将时,全军都傻了眼:被任命的竟是韩信这小子;甚至有的都没听说过这人。

然而,拜将之前,萧何已经跟刘邦罗嗦了半天,当韩信得知这一消息时,也向刘邦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修筑高达九丈的拜将台;二是拜将当日全军将士必须着新衣甲、执新兵器;三是刘邦必须亲手在拜将台上将帅印交到他手上。

在当时那种“王权至上”的社会,韩信的要求的确极为大胆,表面看来只是虚有其表,在排场上大做文章,细细参详,方知奥妙暗中藏。

古时候的元帅、将军都以军功排资论辈,而当时的韩信,没有军功,试问在当时的社会、当时的军营,一个没有军功的人来当元帅,有谁会服?

刘邦是当时的“汉中王”,王权至上,他的命令是不会有人不听的,于是韩信就抓住了这一点,在拜将之礼上大做文章,以此威慑三军将士,给人的感觉是“韩信从此为将,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正所谓“欲正纪,先立威”,想要正军纪,必先立军威,若是韩信立不了军威,在三军将士面前毫无威信可言,众将士对其视若无睹,那还正什么军纪?带什么兵?

排资论辈,这个习惯延续了很多年,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有“遗毒未清”,所以往往新一代的领导人出场的时候一时难于撑开局面,倒是可以学一学韩信拜将之举。

其实无论是不是新人出场,做好一项管理,管理者都应该“先立威,后正纪”,立威的目的在于让下属臣服,让人心一致,有了这样的条件,再定下规章制度、奖罚条例,以后下达命令、开展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

言归正传,任命韩信的仪式一结束,刘邦便开始对这位少将军进行即时测评。

面谈一开始,刘邦直接切入主题:“丞相多次称道将军,不知将军用什么计策来指教寡人?”

在战争时期,大将是仅次于大王的关键职位,大王与大将之间测评的的主题必然是围绕战略问题展开。而且,如果韩信不能够通过这次面谈说服刘邦,恐怕刘邦也会毫不含糊地换掉这位大将,不管之前萧何说了多少好话。

韩信显然已经为这次面谈做了充分的准备,仅用一句话即与刘邦澄清两个最重要的战略问题:“大王,如今您要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羽吗?”

韩信的“向东争夺天下”的判断,包括了两个含义:第一,刘邦关注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第二,刘邦的最终目标是一统天下。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贤能录

    中国历代贤能录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智慧,我编著了这本《中国历代贤能罗》,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不过,在开卷之前笔者要重申两点:首先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然而,也要看到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本书按历史顺序精选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讲述了他们从小立志立德、文武兼修的成才过程和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智勇韬略、精忠报国、出奇制胜的品质与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示与鼓舞。
  • 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

    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

    《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讲述了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其内容包括道的世界,无为不争、德的教化,道的依循、黄老学说治国、老子和道教、老子的道和修身等。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2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2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面临灾难之时,不仅朝廷中有挺身而出的大臣,军队中有浴血奋战的将领,尤其是平民百姓,农民起义军中,有更多的爱国志士。他们勇当国难,无私无畏,可惜大多成了无名英雄。只有一些重要的义军首领的名字和事迹,才被历史记录下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大凡把国家、民族的兴衰放在首位,一心报效祖国的热血男儿,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则为敌军叛党所俘,身陷囹圄。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问而不屈不挠,最后凛然赴死、慷慨就义,表现了爱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和气节。
  • 才女:寻找那些远去的才女佳人

    才女:寻找那些远去的才女佳人

    本书抓拍了民国才女们在才华绽放瞬间的精彩,也记录了她们于乱世中起落漂浮的人生。全书内容包括:最恨海棠花无香——张爱玲、高标逸韵梅花魂——石评梅、出水娇莲巧扶风——林微因等。
热门推荐
  • 万物集:奇异短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万物集:奇异短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贝尼的一生都在旅行中,准确地说,他没有一生,时间对他来说远远地望不到尽头。但每当他回到最初的镇子,面对着我的时候,他说,他不过是活的时间长了一点。这本集子来自他断断续续的讲述,关于世界里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物。
  • 莅天下

    莅天下

    这是一个修玄的世界,文明初始。在这里,实力是唯一的信仰。按照玄力,划分为玄徒、玄者、玄师、玄侯、玄王、玄尊、玄圣,玄皇,还有那仅存传说的主宰--玄神。每个阶段的玄力分九阶,又为一星到九星。热血经历,璀璨一生,掌控浮沉,莅临天下。我为大主宰,自当莅天下。……一个恢宏的世界即将展开。
  • 未来归途

    未来归途

    玛雅文明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的末日,下一个黎明将永远不会到来。为了躲避这场灾难有人发起了“末日之旅”计划,他们选择了离开地球这个他们曾经的家园而去寻找他们所认为的永世的天堂。他们成功了,他们以一种人们难以相信的方式离开了地球飞向了外太空。他们会到达一个怎样的世界?人类为什么屡屡遭到其他种族的侵袭?真的有人可以在几千年后复活么?永生真的存在么?人类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的万兽么?他们还能找到回家的路么?一切将在这里揭晓。
  • 南北朝,我是北叶凉

    南北朝,我是北叶凉

    十六国时期随着北凉被灭而告终,可是,北凉的残余势力还在高昌一带建立残余势力。兴平公主逃婚后十六年产下一女,名为北叶凉,被北凉旧势力盯上的北叶凉对这些事一无所知,那么,北叶凉的人生又会因为这些事情,发生什么转变呢......(纯属虚构,与历史事情不一定都会符合。)因为时间关系,不一定会每星期都更新,但还是希望大家会多多支持!=^_^=
  •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随着观念的不断革新,人们的思维、品格、身体、成就等各方面也都有了新的感悟,而这些又恰恰成为了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核心关键。于是,人们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我们不清楚这种神秘力量源自何方。我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隐约地发现,这一些都可能源自我们自身生命中的神秘能量,是可以带我们获得新生的福音,进而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生命形式和形态,远离平庸,使生命更富有意义和风采。
  •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现代封仙录

    现代封仙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球上的仙界被天外魔君打的烟消云散……无数仙神在陨落之时,纷纷以大神通将之传承打下人间。风起云涌的人间,一支支抗魔大军油然而生。世界各地纷纷出现许多身怀神通者。而其中有个少年,在懵懂之中获得了斗战胜佛的传承之后,整个世界的格局便是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他无心拯救世界,却无奈接受了原始天尊给他的不可思议任务,那就是――封仙!
  • 圣魔之光石

    圣魔之光石

    火焰之纹章,圣魔之光石的同人文,尽量忠实于原著,把原本的剧情展现,可能会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
  •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之完美旅行

    无限之完美旅行

    神死了,魔灭了……开玩笑的!这只是一个少年在影视、动漫、小说、游戏的一场漫长的旅行而已在旅行中修行在旅行中成长在旅行中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