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7600000023

第23章 寻本溯源 (11)

《传灯录》全抄袭《宝林传》【卷八】伪书,《宝林传》改窜《续僧传》的道恒为辩和,改邺下为莞城县,又加上“匡救寺三门下”,“邑宰翟仲侃”,“百七岁”,“开皇十三年三月十六日”等等详细节目,看上去“像煞有介事”,其实全是闭眼捏造。7世纪中叶的道宣明说慧可不曾被害死,明说“可乃从容顺俗,时惠清猷,乍托吟谣”,然而几百年后的《宝林传》却硬说他被害死了!7世纪中叶的道宣不能详举慧可的年岁,而几百年后的《宝林传》却能详说他死的年月日和死时的岁数,这真是崔述说的“世愈后而事愈详”了!

《传灯录》又根据《宝林传》,说达摩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神光【《宝林传》捏造慧可初名神光】朝夕参承,莫闻诲励。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光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师遂因与易名日慧可。

这也是《宝林传》的闭眼瞎说。道宣明明说是“遭贼斫臂”,而《宝林传》妄改为自断其臂。自从《传灯录》采此伪书妄说,九百年来,断臂求法之说就成为公认的史实了,我们引此两段,略示传说演变的痕迹,使人知道道宣《续僧传》的达摩、慧可两传是最干净而最可靠的最早史料。

《宝林传》与《传灯录》记慧可死在开皇十三年【593】,这是完全无据之说。慧可初见达摩时,年已四十;跟他五六年,达摩才死。我们假定达摩死在魏永安三年【530】左右,其时慧可年约四十五六。《续僧传》说:

林法师……及周灭法,与可同学,共护经像。北周毁佛法在武平五年【574】,但慧可在齐都邺下,邺都之破在北齐承光元年正月【577】,齐境内毁佛法即在此年【齐境内毁法事,详见《续僧传》卷八的慧远传,但传中误记此事在承光二年春,承光无二年,当是元年之误】。其时慧可已92岁了。如果“与可同学”一句不作“与慧可的同学共护经像”解,那么,慧可大概就死在邺都灭法之后不久【约577年】,年约92岁。

慧可的死年在灭法时期,大概不误。《续僧传》卷七的慧布【摄山三论宗的六师】传中记慧布:::

末游北邺,更涉未闻。于可禅师所,暂通名见,便以言悟其意。可日:“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莫过此也。”[布]乃纵心讲席,备见宗领,周览文义,并具胸襟。又写章疏六驮,负还江表,并遗朗公【开皇寺的法朗,也是三论宗的大师,死在581年】,令其讲说。因有遗漏,重往齐国,广写所阙,赍还付朗。

慧布死在陈祯明元年【587】,年七十。传中说他“末游北邺”,又说他“重往齐国”,可见他和慧可相见,当在北齐建国【550年】之后,灭亡【577年】之前。看“末游”之句,可见他两次北游已在晚年,当在邺都破灭之前不久。所以《续僧传》记慧可活到邺都灭法之时,大概是可信的。

【4】林法师 林法师也附见慧可传下,也许就是那位记录《达摩论》的昙林。他也是一位博学的和尚,起初本不是楞伽宗,《续传》说他;

在邺盛讲《胜鬘》,并制文义,每讲人聚,乃选通三部经者,得七百人,预在其席。及周灭法,与可同学,共护经像。

如此说来,林法师不是达摩的“楞伽”一派,只在避难时期才和慧可同学,共护经像。《续传》又说:;

慧可……遭贼斫臂,……曾不告人。后林又被贼斫臂,叫号通夕。可为治裹,乞食供林。林怪可手不便,怒之。可曰:“饼食在前,何不自裹?”林曰:“我无臂也,可不知耶?”可曰:“我亦无臂。复何可怒?”因相委问,方知有功。故世云“无臂林”矣。

这更可见林法师与慧可平素不相识,到此方有同患难的交谊;也许林法师从此变成楞伽宗的信徒了。

四、楞伽经与头陀行

慧可传中说:

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这是楞伽宗的起原。《楞伽》即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或译为《大乘人楞伽经》【Lank ā Vatāra Sū tra】。此经凡有四种译本:

【1】北凉时中天竺沙门昙无忏【Dharmaraeslha】译四卷本【约在412至433年之间】。此本不传。

【2】刘宋时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Gunalhadra】译四卷本【在元嘉二十年,443】。此本存。

【3】北魏时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Bodhiruci】译十卷本【在延昌二年,513】。此本存。

【4】唐武后末年【704】于阗沙门实叉难陀【siks hā nanda】译七卷本。此本存。

此书的十卷本和七卷本,分卷虽然不同,内容是相同的,同是前面有一篇请佛品,末了有一篇陀罗尼品,和一篇总品。这三品是四卷本所没有的,显然是晚出的。菩提达摩提倡的《楞伽经》是四卷本,大概即是求那跋陀罗的译本。净觉的《楞伽师资记》承认求那跋陀罗为楞伽宗的第一祖,达摩为第二祖,可证此宗所传是求那的译本。

慧可传中说:

每可说法竟,日:“此经四世之后,变成名相,一何可悲!”

这是一种“悬记”【预言】。道宣在《续僧传》的“习禅”一门总论里曾说:

属有菩提达摩者,神化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然而诵语难穷,厉精盖少。审其[所]慕,则遣荡之志存焉。观其立言,则罪福之宗两舍。

这可见道宣的时候,达摩的派下已有“诵语难穷,厉精盖少”的风气,慧可的“悬记”就是指这种“诵语”的信徒。

但这一派里也很多修头陀苦行的风气。慧可的苦行,我们已说过了。他的弟子那禅师,那禅师的弟子慧满,都是头陀苦行的和尚。

那禅师也是学者出身,

年二十一,居东海讲《礼》、《易》,行学四百。南至相州,遇可说法,乃与学士十人出家受道。诸门人于相州东设斋辞别,哭声动邑。

他出家之后,就修习头陀行:

那自出俗,手不执笔及俗书,惟服一衣,一钵,一坐,一食。以可常行兼奉头陀,故其所往不参邑落。

这正是头陀戒行。

慧满也是一个头陀行者。

慧满者,荣阳人,姓张。旧住相州隆化寺,遇那说法,便受其道,专务“无著”【无著是不执著】。一衣一食,但畜二针,冬则乞补,夏便通舍,覆赤而已。自述一生无有怯怖,身无蚤虱,睡而不梦。住无再宿。到寺则破柴造履;常行乞食。

贞观十六年【642】,于洛州南会善寺侧宿柏墓中,遇雪深三尺。其旦入寺,见昙旷法师,怪所从来。满曰:“法友来耶?”遣寻座处,四边五尺许雪自积聚,不可测也。

故其闻【宋、元、明藏作间】有括访,诸僧逃隐,满便持衣钵周行聚落,无可滞碍。随施随散,索尔虚闲。有请宿斋者,告云:“天下无人。方受尔请。”

故满每说法,云:“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法。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又增议论。殊乖大理。”……

后于洛阳无疾坐化,年可七十。

这是一位更严格的头陀行者。这都可见楞伽宗的初期信徒,虽然也有“诵语难穷”的风气,其中很有几个苦行的头陀,能维持慧可的苦行遗风。

以上所记达摩一宗的初期信徒都见于《续僧传》的卷十九【高丽藏本卷十六】。道宣撰《续僧传》,【按《唐书·经籍志》有道宣的《续高僧传》二十卷、《续高僧传》三十卷。又按《新唐书·艺术志》有道宣的《续高僧传》二十卷[注:起梁初,终贞观十九年]、《后集续高僧传》十卷。又另有道宗《续高僧传》三十二卷。疑是道宣之讹。适按,此最足证明道宣原书本分两期写成,原分二集。后人合为一集,故其分合编制多可议之点。适之——三十二、二、十八。】自序说“始距梁之初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645】,一百四十四载。包括岳渎,历访华夷。正传三百四十人【宋、元、明藏作331人】,附见一百六十人”。

这是他的初次写定时的自序。但道宣在自序写成后,还多活了22年,直到高宗乾封二年【667】才死。他在这22年中,仍旧继续搜集《僧传》的材料,继续添补到他的原书里去。即如玄奘,当贞观十九年《续僧传》初稿写定时,他刚回国,直到高宗麟德元年【664】才死。现今玄奘的传占了《续僧传》卷四卷五的两卷,必是道宣后来补作的。在玄奘传末,道宣自叙他和玄奘同事翻译时,他对于玄奘的人品的观察,娓娓百余字,可证此传不是后人补作,乃是道宣晚年自己补入的。《续僧传》的最后定本,所收正传与附见的人数,超过自序所记数目,约有一百九十人之多。附见的人,姑且不论。有正传的人数,多出的共有146人:

道宣自序 高丽藏本 宋元明藏本

正传340人 414人 486人

多74人 多146人

我们检查《续僧传》的各传,有许多事实是在贞观十九年以后的,但没有在道宣死后的事实。最迟的不过到麟德与乾封之间【664—666年】。例如“感通”门新增的法冲传末云:“至今麟德,年七十九矣。”这都可见道宣老年继续工作,直到他死时为止。

这一段考据《续僧传》的年代,与我们考证楞伽宗历史的工作,颇有关系。因为道宣叙述这一派的历史,起初显然很感觉材料的缺乏,后来才收得一些新材料;越到他晚年,材料越多了。我们在上文所用的材料,见于“习禅”门的第一部分【卷十九】。在达摩和慧可的两传里,道宣曾说慧可

道竟幽而且玄,故未绪卒无荣嗣。这是说慧可门没有“荣嗣”。

下文又说:

时复有化公、廖公和禅师等,各通冠玄奥,吐言清迥,托事寄怀,闻诸口实。而人世非远,碑记罕闻;微言不传,清德谁序?深可痛矣!

这是很沉痛的感叹这一派的史料的难得。但道宣每收到一些新材料,他就陆续加进慧可传里去。所以这一篇传的后半,很显出随时涂乙增加的痕迹。有些材料是硬挤进一个写成的本子上去的,经过不小心的传写,就几乎不成文理了!例如下面的一段:

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此下应该紧接

每可说法竟,曰:“此经四世之后,变成名相,一何可悲!”

然而今本在这两段之间,硬挤进了慧可斫臂和林法师斫臂的两段故事,共110个字,文理就不通了。又如此传之末附慧满小传,其末云:

故满每说法,云:“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法。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又增议论,殊乖大理。”故使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不爽遗委。后于洛阳中无疾坐化,年可七十。

这一段文理大不通!“故使那满等师”,是谁“故使”呢?应该是慧可了?决不是慧满了吧?然而下文“无疾坐化,年可七十”的又是谁呢?又像是说慧满了。

这些地方,都可见作者随时添插的痕迹,不幸被传写的人捣乱了,割裂了,就不可读了。我疑心“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一段29字,“每可说法竟”一段20字,和“故使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一段29字,——这三段本是一大段,添注在原稿的上方,是最后加入的。传写的人不明白这三节是一段,抄写时,就各依添注所在,分别插入本文,就割裂成三处,成为不通的文理了。今试将此三节写在一处:

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每可说法竟,曰,“此经四世之后,变成名相,一何可悲!”故使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以为法要。随说随行,不爽遗委。【“故使”之“使”字疑是衍文。因为慧满死在642年,不会与慧可同时。也许“使”但作“使得”解,而不作“使令”解。《景德传灯录》卷三引此文,无“使那满等师”五字。】

这一大段的恢复,很关重要,因为这是“楞伽宗”所以得名的缘起。道宣早年还不知道达摩一派有“楞伽宗”之名,所以他在达摩传中和“习禅”总论里都不曾提起这一派是持奉《楞枷经》为法典的。达摩传授四卷《楞伽》之说,仅仅插在慧可传末附见部分,可见道宜知道此事已在晚年添补《续僧传》的时期,其时他认得了楞伽宗的健将法冲,又知道了这一派的大师道信的历史【详见下节】。他才明白达摩、慧可一派并非“末绪卒无荣嗣”,所以他才添注这一段达摩传授《楞伽》的历史。但道信等人的历史只好另立专传了。法冲的长传似乎写定最晚,已在道宣将死之前,所以不及改编,竟被编人“感通”门里去了!

五、法冲所记楞伽师承

道宣后来所撰的楞伽宗大师法冲、道信,以及道信的弟子法显、玄爽、善伏、弘忍【附见《道信传》】诸人的传,都是高丽藏本《续僧传》所无。我想这不是因为高丽藏本有残缺。只是因为传入高丽的《续僧传》乃是道宣晚年较早的本子,其时还没有最后写定的全本。

我们先述法冲【《续僧传》卷三十五】。法冲姓李,父祖历仕魏、齐,故他生于兖州。他少年时,与房玄龄相交,24岁做鹰扬郎将,遇母丧,读《

同类推荐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 禅是最好的生活

    禅是最好的生活

    "禅就是活在当下,幸福就在此时此地;生活处处有禅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我们若能以禅的智慧彻悟人生、唤醒潜能,便能寻回真实的自己,在纷繁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喧嚣的尘世里享受内心的宁静,为自己营造出一种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幸福生活。本书是作者多年读禅和悟禅的结晶,全书注重对生活的直观感悟和理性思考,专注于内心力量的激发和人生价值的改变。禅是一种智慧。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而是用来愉快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包罗万象,蕴含丰富的各门学科知识,该书以问答形式分门别类整理和归类了《古兰经》中涉及的历史故事、山川河流、天文历法、动植物、工农业、商业贸易、社会关系等,有助于读者了解、认知和研究《古兰经》。
  • 根本没烦恼

    根本没烦恼

    本书作者辜琮瑜透过唯识学,侦察出“烦恼”的真面目以后,有了这样的灵光乍现!如果能够明白各种烦恼的身世由来、性情特征,是不是可以化敌为友,转烦恼为菩提?本书希望能萃取佛教的千年智慧,就着唯识学的烦恼分类法,让这些烦恼贼一一现形。作者不但以“透视烦恼”短文,揭除了三十一种烦恼的面具,让我们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更以六十篇心灵随笔,分享她与这些烦恼互动的种种心情故事。不论是做为优美的散文品读,或是实用的炒药解烦,本书都能把烦恼融化为清凉甘露,那就根本没烦恼啦!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热门推荐
  • 与神同居的日子

    与神同居的日子

    耽美向灵异小说,鬼怪有,狗血有,作者脑洞大,槽点满满,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黑道公主恋爱记

    黑道公主恋爱记

    她背负着血海深仇,复仇让她冰冷,让她变成了黑道第一杀手。一次任务,让她遇上了他,在属于他的故事中,她沉迷了。当一切揭开,她与他的故事又将如何……
  • 涅槃仙歌

    涅槃仙歌

    正统本土修仙,不言情,欢迎入坑——天地初开,洪荒初成,人为至灵,悟天地之玄妙,得道而成仙。是为正道。及至上古,有大能之士,效法灵、植、鸟兽之道,不以悟道为要。乃以身沟通天地灵机,洗练凡体,成就法身。由凡入法,以法入道,得求长生。是为法道。后法道渐兴,正道湮灭,人间沧海桑田……凡俗出身一小丫头,游历人间。所见:至愚至慧,至浅至博,至情至性,至狡至诚,至邪至正,至尊至卑,至浊至皎,至空至痴。所历:半仙半魔,半佛半道,半阴半阳,半死半生,非曲非直,非钝非锐,非善非恶,非逆非顺。天纵之资,是资本?是灾厄?生存之道,何处去寻?兜兜转转,终于还是迎来宿命之战……
  • 末世遍地虐炮灰

    末世遍地虐炮灰

    回到末世来临前,顶着女神这让人蛋碎称号的湛蓝很忧伤!储备物资,发现囊中羞涩!寻找男人,发现正被人追杀!带着空间……成天下雨阴晴不定喜欢作死时而精分的奇葩空间真的有用?最重要的是,这个伪开朗阳光实则腹黑吃人不吐骨头的男人,真的是前世那个深情信奉沉默是金不说光做的男人?
  • 愿时光待你好

    愿时光待你好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但对有些女人来说,时光是把琢玉剑。岁月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给她们曾经青涩柔弱的周身,罩上一层淡金色的光芒。刀枪不入,只收爱与智。难道时光待她们格外青眼?其实呢,岁月终会让每个人过上想要的生活。关于自己:做一个任性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关于感情:有知己三五作伴,和喜欢的人白首相守。关于生活:有很多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在家门前的小院种满鲜花收获芬芳。关于梦想:把它像宝贝一样藏好,从不放弃,也别慌张,总有一天它会令你的生命闪闪发光。
  • 借阴寿

    借阴寿

    你们穿着寿衣睡过觉吗?千万别试,我被爷爷逼着我穿过一次,那一晚……
  • 王子爱调皮女

    王子爱调皮女

    喜欢王子的敲QQ:2394196439~~~他有时自恋霸道,她有时刁钻可爱,当自恋帅哥碰上刁钻女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谁说人长得帅就是个错?谁说女孩不花痴!他就要证明他长得帅不是个错!她也花痴!她也不信邪了!她就要跟他斗下去,看谁比谁厉害!“怎么样,是不是喜欢上我了?”“我就是随便拉个大街上的男人,也不会喜欢你!”等等。她怎么出国了?詪詪。看着吧!等你回来了!有你好受的!小样儿~
  • 斗转仙王

    斗转仙王

    天地初开仙王逝,从太古时期至今,世间再无仙王。无数纪元以来,任你惊才绝艳,一代天骄,不成仙王最终只能化为一抔黄土。仙古大陆,浩瀚无际,万国林立。四大神国,镇压宇内,十大仙武,称霸天下。无数修炼者为了一丝仙王的契机,在仙古大陆演绎者一个又一个传奇。
  • 神运

    神运

    笑苍穹谁与尘浮!我入凡尘,则治其世;我入神佛,则乱其道!我欲问鼎苍穹,试问谁与争锋;剑指苍穹,问苍天何能?两脚踏翻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炉,练天地为我所用!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自嚣张我自狂。我命在此!谁敢来取?!诸君可愿与我供战这天道?!…………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衍涯

    衍涯

    大无限的梦想中,接近无垠的世界与无尽的挑战!不怕一无所有,只怕一无所成!在这里,故事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全新方式展开----逍遨,可暂时理解成在各种领域无比逍遥地遨游着,主张讨论诸多且意义深远却不失轻松诙谐,谁叫我这里是新锐酷炫的极幻实验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