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1800000013

第13章 经典的永恒绽放 (3)

曾子(公元前505—前436年),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一说山东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也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子思师从曾子,又传授给孟子。因此,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家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著述有《大学》、《孝经》(有人认为《孝经》是孔子的作品)等儒家经典,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并肩共称为五大圣人,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当代的曾姓后裔均把曾子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于“大学”的含义,现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广博的意思;一说它是相对“小学”而言的,也就是“大人之学”,即君子达到从政之学。现多采用第一种说法,个人比较赞同第二种。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全篇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身、明德、得大道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理想,并提出了三条纲领和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大学》的第一句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在很多高校的校训就出自于这句话。例如河南大学的校训就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八个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之前已经谈过。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所讲的平天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个链条的最终环节,是整个思想体系的最高层次,也是修身、治国所要实现的最高理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儒士们的至高人生理念,对我国民族性格和追求的形成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也成为儒家思想的标志,和道家、佛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几千年来人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关于儒释道三家学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儒释道三家的学说不仅是一门学问,其精华部分同样也应该是我们的人生理念和追求。

正文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注释

孝经:书名,儒家经典之一。

通:通晓、明白。

六经:儒家经典的总称。

把《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四书读熟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心解

《孝经》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孝经》篇幅较短,全书只有一千八百字,分为十八章。书中主要讲述“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身份的人如何来实行“孝道”。关于《孝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作者是孔子,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这是出于后人附会。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孝经》的作者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同期的人则多赞同曾子记录孔子的讲述的说法。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现在一般的说法是,这部书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早期,出自战国晚期的儒家学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有百家之多。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的版本。现在西安碑林中保存最早、造型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就是《石台孝经》。碑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石台孝经》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内涵、绝妙的书法成为西安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孝经》主张“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并认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并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提倡“事君如事父”,因此受到各朝统治者的推崇——希望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达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封建专制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该书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如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等。在古代,《孝经》承担着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任务,在五四时期受到了批判。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的孝道,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三字经》的作者认为读懂了《孝经》和“四书”,就可以来学习“六经”了。根据南宋学者朱熹的看法,“六经”的地位是高于“四书”的,即“四子,六经之阶梯”(文中“四子”即四书)。古人还要求学习要循序渐进。朱熹在《书临漳所刊四子后》中有这样一段话:“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言,然后及乎六经。盖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乱也。”

正文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注释

诗:《诗经》。

书:《尚书》,也称《书经》。

易:《周易》,也称《易经》。

礼:《周礼》和《礼记》。

春秋:《春秋》。

经:经典,权威性著作。

《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春秋》统称为“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心解

六经

这四句话介绍的是“六经”。“六经”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部经典的统称。“六经”的说法最早源自《庄子》。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之为“六艺”。“六经“中的《乐经》已经散失,只留存下来《乐记》一篇,并入《礼记》中,因此在汉朝,将这五本著作作为经典,称为“五经”。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有“五经博士”。《三字经》将《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春秋》称为“六经”。相传“六经”是孔子教授学生的教材,弟子三千习《诗》、《书》、《礼》、《乐》,七十二贤人兼习《易》与《春秋》。不可否认,“六经”正是经过了孔子的整理以及创造性的修订、解说才得以传之后世的。

“六经”不仅是儒家的经典,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周易》是我国第一部哲学著作。《周礼》是我国第一部组织管理和典章制度的著作,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的各国制度。《礼记》是我国第一部文化资料汇编,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论著的汇编。《春秋》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六经”各有论述的重点。如《庄子·天下篇》中所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汉书·司马迁传》中的说法是:《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纲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六经”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易》为总纲,《书》为政典,《礼》为礼书,《乐》为乐书,《春秋》为刑典,《诗》则将礼乐刑政综合了起来。

古人认为熟读“六经”是非常重要的。《礼记·经解》中曾记载孔子的有关言论:“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致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洁净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静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但是如果学习的方法不得当,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呢?有一个和“六经”有关的著名论断:“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一论断出自宋朝心学鼻祖陆九渊,对我们学习“六经”有很大的启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明白客观的道理,把前人的理解作为参考,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了解古人的意思,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这告诉我们一种学习经典的方法,值得深思。

由于汉朝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至东汉时,又在“五经”之外把《论语》、《孝经》定为读书人必读书目,这样儒家的经典便扩大为“七经”了。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榖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显然在“七经”、“九经”中,已经把古代阐述经义的一些“传、记”也包括到经的范围之内了。在唐代,《论语》和《孝经》是要求所有读书人都要研读的,称之为“兼经”。

唐文宗年间(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经”以及《论语》、《孝经》、《尔雅》都刻在石碑上,总共十二部书,称为“十二经”。这些经书刻石保存至今,就是西安碑林中著名的“开成石经”。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北宋哲宗元佑年间的科举考试内容中就包括《孟子》。从此儒家的经典便成了“十三经”。其成书年代各不相同,上自上古,下迄秦汉;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伦理、民俗、地理、科技、典章制度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十三经”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远,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

正文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注释

连山:相传是夏代的《易》书。

归藏:相传是商代的《易》书。

分别成书于夏、商、周的《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这样《易》就更加完备详尽了。

心解

《易经》

同类推荐
  • 甘肃近代社会史

    甘肃近代社会史

    该书是本着区域社会研究的展开而撰写的,是社会史研究的子课题。它以微观的视角,去叙述历史,剖析历史,关怀历史,对某一时期的区域社会进行叙述、诠释和研究。它主要探讨甘肃近代社会的存在状况如何,各部分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近代化的社会因素出现后,这些传统社会的各种存在状况是如何嬗变的,它的变化轨迹如何等问题。甘肃地域广阔,各地的子社会系统在许多方面又有很大的差异。本书叙述甘肃这一地理范围内的基本社会存在状况,廓清其在特殊时期的演变轨迹,对甘肃近代社会进行全面的叙述、了解和分析。分析各种社会存在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从微观上更生动、更理性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理解社会。
  • 西部招妻

    西部招妻

    马宏杰用近30年时间,跟拍了河南残疾人老三找媳妇的过程。老三先娶了个“憨姑娘”,不肯跟他过夜,只好离婚,随后三次去宁夏“招妻”,几经周折,总算定下一个媳妇,但与家里人处不来,只好让她走了。老三接着找媳妇,不幸遭遇“放鹰”,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老父亲也气病身亡。最后他只好再去宁夏,终于招来一个叫红梅的媳妇,生了小孩。可是两年后,红梅就喝了老鼠药,想回家……
  • 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2005年,宁波市政府提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针对当时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设计了“基于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及实现路径研究”课题。该课题后来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 高考向何处去

    高考向何处去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曾经令万众欢呼。无数怀才不遇、承受整整十年压抑的知识青年终于久旱逢春雨,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高考已经进行了整整三十年,它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同时,以高考为轴心的中国的应试教育,也日益显露出其难以抑制的负面效应……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在文化事业繁荣、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主持人已不仅仅是受众与节目的纽带和桥梁,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他们需要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其中,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能力是一切成功的关键。这种节目驾驭,是主持人节目主持艺术的集中体现。
热门推荐
  • 经典幽默大全

    经典幽默大全

    本书本着愉悦读者身心的原则,为大家奉上一道快乐的健身餐。书中的每个幽默故事都是我们为您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诙谐的、辛辣的、浪漫的、天真的、迂腐的、可爱的……风格多样,笑料百出。
  • 紫阳

    紫阳

    晋国莫家少爷莫问娶亲之日,胡人南下抢掠,家破人亡,新婚妻子被抢走。千里寻妻未果,阴差阳错踏上上清修道之路。得传上清妙法以济世人,学大道再定乾坤。驱除胡虏,复我中华,谱写了一篇落难少年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 夜阁

    夜阁

    一个普通大学的普通学生,唯一不同的是她的手上,总是挂着一个由一条黑线系着的铃铛,但却从不曾响过。有着普通学生的生活,有一个奇怪习惯---每个月总要消失那么几天。一个杀手界的静铃.封喉,顾名思义,只要是她要杀的人都是被封喉而死,传说被她杀人,死之前都是听不到铃声的,至于都是死人了,又是怎么传出来,就不得而知了,她有两个特点,她的脚踝上用一根红色丝线系着的铃铛,还有就是她一个月只接一个任务。一个将军府大小姐,被宠坏了的小姐,表面风光无限,背地里却是世人所唾弃的废物,傻瓜。当人们的真面目露出来时也就是重生之日
  • 易烊千玺之高冷女孩

    易烊千玺之高冷女孩

    想知道就看这本书吧!是关于千玺的?请大家多多支持。
  • 再世武皇

    再世武皇

    一段不平凡是经历,儿时是奇遇误进武皇宫继承了千年的遗愿。狩猎传说中的妖兽、夺取异大陆的异宝、暗杀、神秘的外星文明智脑蒂雅,分不清是虚幻和真实哪里是不归路,哪里是奋进的竞技激情,是欲望是不屈还是热血秘籍纷争、江湖的漩涡。武皇出世,问天下谁主沉浮。站九州,斗三仙。会群魔,笑对天绝。是放心的胸怀,是难言的斗志。男儿血,美人泪。醒时刀饮仇敌血,醉后长卧美人膝。敢向苍天付一笑,谁管江湖风雨急。
  • 旧梦浮沉

    旧梦浮沉

    很多人说不相信爱情,究竟是因为爱情变质了,还是人变质了。人们都说平淡打败爱情。其实打败爱情的不是平淡,是互不信任。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只是想和他在一起,也许,喜欢一个人,真的不需要理由吧。下次遇到你喜欢、也喜欢你的人,就和她在一起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互相喜欢的人,就应该在一起。喜欢就要早点儿说啊!就算不成功,起码也要让对方知道啊。
  • 它是我的世界

    它是我的世界

    喜欢看看,本人随便创的吧,玩过这个游戏的人可以看看,挺有趣的吧,呵呵,自己认为!就这啦!
  • 寒门商女

    寒门商女

    福布斯最年轻的单身女富豪意外穿越至古代一个懦弱大小姐之身。被姨娘暗算后与父亲背井离乡,从摆地摊开始积累原始资本之后,开始发明香水、化妆品、制作现代服饰、开办高档客栈等等。一步步踏上商界巅峰,铸造一个又一个的商业传说。凌菲是个强势的女子,一边与狠心恶毒的姨娘斗智斗勇,一边还要招架渣男的阴谋诡计,即便如此,她不仅涉足商界,更是与皇子谈恋爱,与满朝文武百官比文采比智谋,更牛叉的是她敢与皇帝斗富!
  • 神传斗帝之路

    神传斗帝之路

    异世界穿越的左异,到了斗气大陆,曾经强者如云的大陆,有前辈萧炎大帝。遇见老师该隐,奇怪的孩子落灵蚀……家族看不起他,但是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
  • 穿越之胖妞先生

    穿越之胖妞先生

    一个只会吃喝的富态妞,在家族企业中饱受白眼。为了寻找自己的价值,去了支教。短短的一年间,从一个穿衣会喘,吃饭嫌累的富二代,变成了一个拿起粉笔是老师,拿起锄头是农民,拿起锅铲是厨师的多面手。哪知在返家探亲的过程中,做梦中就睡死穿越到唐朝。好命不好命地连大唐的繁华都没有感受到就被一毛贼掳到一鸟都不太爱生蛋的地方当了老二。她的命运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