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2400000014

第14章 听南怀瑾讲佛理 (5)

身、口、意的道理,有三分之二是心理方面;有三分之一属于生理方面,这些道理都是佛经告诫我们的,实际上也是学佛最基本的,同时也是非常难做到的。一般人学佛只认为打起坐来求清净、去妄念很难,其实并不难。要妄念不起或清净是非常容易的事,反而是要把身、口、意三业绝对转入正业是比较困难的事。这也是修行者常常忽略的基本功夫。南怀瑾先生指出,我们每人每天身、口、意都在造业,即有善业,也有恶业,当然还有无记业。佛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才可得自在。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花瓶放下了。佛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右手拿的花瓶放下了。然而,佛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放下了,请问您现在要我放下什么?”佛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的时候,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身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久放下,叫做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着远离。至此一念不生。修行就在于澄清当下这念心,身、口、意三业清净。期许自己与一切众生身、口、意皆能达到清净圆满的境地。

◎三法印

无常、苦、涅槃是佛法的三法印,是佛法的基础。无常、苦、涅槃,再加无我,是佛法的四根大柱子。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佛教的“三法印”,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世尊自人生现实的生老病死问题中,研究其果,推察其因,所观察出的现实中的真理。

释迦佛认为,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所谓无明,就是不懂得人生“无常”、“无我”的道理。为证论人生的无常、无我,释迦佛提出了三个命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这三点合称为“三法印”。“法”指法理、佛理、理性,“印”即印证。用这三个判断来印证是否是佛法。佛教有“依法不依人”的说法。教徒以三法印教理作为评监依据,若与三法印相违背,即使号称“佛说”,亦将之归于冒充;但如果有一教理合乎三法印,不管是谁发起的,即列入真佛说。这也是佛教学说与其它流派相区别的标志。

佛教哲学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缘起论,从缘起理论加以推衍,就有了“无常”的观念——一切世间法,生住异灭,刹那不住。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永远变化的,因此,世界上也就没有一个常住、独立、自在、主宰的实体或自性。无真实之万物,亦无真实之我。有情众生的一切感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当然是苦,乐受依佛法说也是苦,这是坏苦。譬如健康、美丽,这是快乐,但当失去了健康、美丽时,痛苦就跟随而来;又如一般人常常感叹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筵席时快乐,散席时就感到悲伤,所以说乐受是坏苦。不苦不乐受所感到的是行苦,如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等,世间没有真正长久不变的,这迁流不息的转变,带给人类的也是一种难以忍耐的苦,这是无常的苦。所以说,在诸行无常下,诸受皆苦。

后世有人在“三法印”之外又加了“涅槃寂静”,这样就成为“四法印”。同时,人们认为无常、无我已逻辑地包含着“诸受皆苦”的原理。佛教所说的“苦”,并不仅指情感或肉体上的苦痛,而是无常逼迫的苦。人们的各种安适、愉快、欢乐,并非一得永得,而是不断变化,并终归要坏灭。众生所依的色、受、想、行、识五蕴,众生所住的世界,都是无常的。既然世间的一切都在无常变化的过程中,也就没有什么美妙欢乐可言。可见无常是苦。此外,由无常又可导致无我。此“我”并非是平常所说的你我他的“我”,而是指事物的独立自性。世间的一切是不断无常变化的,非有主宰支配控制,也是无我的。

无常是苦,无我也是苦,苦也是无我。但众生不懂得这些道理,执着于无常为常、无我为我,因此就永远只能在痛苦中沉沦,在轮回中流转。众生若能洞察无常、无我的真谛以及洞察无常故苦和无我即苦的道理,就能超脱痛苦与生死,从此获得解脱,进入涅槃境界。这样,是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为三法印了。

由上可知,三法印建立在缘起理论的基础上,都是由缘起推演得出的结论。无常是空,无我也是空,因此,释迦佛的核心思想即是以空为根本。由此可见,南怀瑾先生认为释迦佛证悟的道就是“缘起性空”,也是很有道理的。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佛法这个“无常”的抽象观念,传到了中国民间以后,就慢慢转变成具体的鬼,变成了城隍庙里的白无常、黑无常。实际上,无常是佛学上一个最高哲理的名称,称为“一切法无常”。物理世界一切东西的存在,乃至精神世界,一切有现象的东西都是无常,不永恒、靠不住、暂时的存在。所谓一百年、一千年的存在,从宇宙的眼光来看,也只是一刹那间就过去了。

——《宗镜录略讲》

行,是迁流转变之意,由此意进而指世间一切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因而是迁流转变的事物和现象。这些事物,若依佛法来观察,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宇宙万有,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既是因缘所生,自不免有迁流变化。因此,有情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生住异灭,世间的时序流转,宇宙的成住坏空,这一切都脱不出无常的范围。

三世迁流不住,诸法因缘相生。一切法在时间上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故说无常;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离散则消灭,因缘是无常的,由因缘所生之法,自然也是无常。譬如人生由过去的业识来投胎,到呱呱出世,由幼而成长,以至衰老而死亡,又再去投胎,以后又是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如此三世迁流不住,生命实实在在是无常的。又众生的生死,叫做分段生死,菩萨位上的生死叫做变易生死,未成佛果,必然有此两种生死,有一期一期的生死之相可得,而此一期一期的生命,即是从刹那不住,念念生灭的变异而死亡。

人的心念亦然,一念生一念灭,刹那间变幻莫测;宇宙万事万物也是如此。一切现象是时时刻刻,刹那生灭,刹那变化。换言之,是时间性的存在而已,也可说是永远的过程而已。世界的生住异灭,气象的春夏秋冬,人生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的一切,均如大河之流,滔滔潺潺,永远如此,都是流动变化的状态。在这流动之中,并无任何一个不变的东西。

宇宙世间一切事物,依物理学来说,没有一样是静止的,既然都是动的,即是无常。如花朵,以肉眼来看,它是静的,若用佛法来观察,则知组成花朵的各种元素都是动的,且在迁流不息的新陈代谢中。从各种元素的变化,而促成花朵的逐渐凋谢,它虽然也曾鲜艳一时,但终究要枯萎死亡,因此,我们知道它是无常的。如果它不是无常,而是常住不变的,那么花朵将永远不凋谢,不枯萎;既然会凋谢、枯萎,就证明它是无常的。

曹孟德《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朝露,是生灭无常;白乐天离乱诗云:“时难年饥世业空,兄弟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骨肉流离,是聚散无常。李太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由宫女如花到鹧鸪乱飞是世事无常;刘梦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花草,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燕子,入百姓家,是繁华无常。

再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似雪”,是青春无常;“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人事无常;“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戎楼空”,是盛衰无常;“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是时序无常。总之,因缘所生法,生灭代谢,迁流不息,原是必然之理。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间真相,本来如此。

人的一生像是一幕电影,放映机中的胶片不停地转,银幕上的影子也不停地动,前影将逝,后影即显,后影将逝,再后的影子又接上来。银幕上一旦出现空白,表示故事告终,心理活动一旦停止,这一期的生命也就到此结束。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论是生命体或无生命体,有机物或无机物,我们都无法标识为“恒常”。当我们标示的那个瞬间,它已在变化。透过身体内在的直接经验,佛陀体悟到这个生命的核心真理,并宣称:无论有无佛出世,这都是坚实不变的真理法则。一切缘生的事物都是无常,会导致苦,而且没有实质的本体。无常、苦、无我,都是一切有情众生共通的特性。但是,佛法上的无常,只是变灭,而不是断灭。这种变灭是前灭后生,相续不断的。这种生灭代谢,相继不停的情况,即是人生和宇宙间一切现象的真理。

因此,我们应学会接受无常,远离执取,对事物的变化抱持开放的心态,愉悦地面对生命中所有的变迁起伏,于无差别中把握万物。“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不再偏执于自我意识的独特存在,不再迷糊于和他人的差别,不再认为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再认为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事物存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我内心即是观人之心,修我内心即是近佛之心,众生心总和也就是佛心,并无本质上的差别。所以,“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正所谓心、佛、众生,性相平等,就是同体之慈,无缘之悲了。

三科法义,对治邪执

人们心理生理的各种作用,如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心理生理的虚妄现状。因缘分离,虚妄的现状就跟着消灭。

——《楞严大义今释》

印度佛教是着重探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无时无刻不和客观世界发生种种直接的密切的关系。“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即是佛教观察人和人所面对的客观世界所划分的三个方面,被合称为“三科”,目的在于破除“我执”的谬见,认识“无我”的道理。

“五蕴”用以分析众生的生命现象;“十二处”则是分析认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十八界”以认识活动为中心,对一切万法进行总的概述与说明。“三科”各有侧重,作用也不同。佛认为,“三科”之间相互依存,不可缺少。

总体而言,三科学说以人为中心,侧重于对人、人格、人身、人的肉体与精神构成的分类,把统一的人生现象分为若干分立的要素。同时又将人看成是类似大宇宙的小宇宙,人的分立的要素也就是宇宙的分立的要素,由此从分析人生现象扩展到分析一般宇宙现象。也就是以人的认识为重心,从对认识的官能和对象两方面考察出发,进而囊括人的构成要素和宇宙现象的全部分类。

五蕴是构成一切法的身与心(个人方面的一切法)或物质与精神(内外的一切法)的五种要素。

“蕴”也作“阴”,《俱舍论》谓“聚义是蕴义”,即是“积聚”的意思。佛教认为,有情众生是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积聚而成的,称为“五蕴”。其中,色蕴相当于物质现象,它包括四大(地、水、火、风)和四大所造。四大所造是由四大所构成的各种物质现象,如轻性、重性、湿性、涩性等物质特性,以及冷暖饥渴及触觉等各种现象。受蕴相当于感觉,是有情众生在与外界事物接触时所产生的各种感受。由于认识的器官不同,受蕴一般分成六种,即眼根所生受、耳根所生受、鼻根所生受、舌根所生受、身根所生受、意根所生受,包括了有情众生的一切感受。而各种感受从道德性质上又可分成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蕴相当于知觉或表象认识,是一种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认识活动。如人们所了解的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等,都是想蕴的内容。行蕴相当于行动意志,是人们通过分析思辨以后形成的判断性的意向活动。识蕴相当于意识,即统一各种心理认识作用于一身的根本意识。

同类推荐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佛教经典。而大愿法师著作此书,除了是对金刚经的剖析和简易化,更是让读者们能证空性智慧,让我们一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有情能速速从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共同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民族、宗教问题很敏感,民族、宗教工作很重要,民族、宗教关系很重大,一句话,民族、宗教无小事。
  • 伊朗伊斯兰教史

    伊朗伊斯兰教史

    本书正是想通过对16世纪以来伊朗伊斯兰教历史的追溯,展现其独特面貌背后的内容;并对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观察伊斯兰教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作出解答,即历史上曾经孕育出灿烂的非伊斯兰文化的伊朗,如何转变为今日什叶派穆斯林的精神祖国?原本产生于阿拉伯地区的什叶派,如何在今天常被认为是“伊朗式”的伊斯兰教?在20世纪后期中东地区伊斯兰复兴的浪潮中,为何唯独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体的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并能够在伊玛目隐遁的状态下,在当代建立一个教法学家治理的伊斯兰政府?
热门推荐
  • 盛世宠婚之夫人嫁到

    盛世宠婚之夫人嫁到

    五年前,她和他奉子成婚,做了一对有名有实却唯独没有爱的夫妻,五年后,她带着儿子强势回归,五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他牵着她的手,对她说:“我们回家。”当闷骚冷酷的妖孽帝少VS明艳强势的极品辣妈,是一山不容二虎,还是天雷勾地火,强强结合...(温馨宠文,男强+女强+萌宝)
  • 俏妃杠上酷王爷

    俏妃杠上酷王爷

    我上辈子是不是跟爹娘有仇啊?选秀晋级都要被逼退赛?OK,不要姐在现代上台拉倒,咱穿到古代去闪亮登场,不仅要做金枝玉叶,还要嫁个帅帅的王爷!然而,为我何简简单单地想傍个王爷过舒坦日子,都会无端端卷入阴谋阳谋?难道是人美太拉风,劫才躲不过?咳咳,千万别迷恋姐,怪只怪姐天生丽质惹蜂蝶……
  • 御剑天下

    御剑天下

    《御剑天下》是一部玄幻小说。作者以恢宏的情节奇特的文思,书写了少年凌风历尽艰辛、修成剑圣的故事。在险恶的剑都,人人为争夺剑谱,互相残杀。凌风的父母惨死,哥哥下落不明,为寻得哥哥,为父母报仇,凌风行走剑都,通过练剑、化体、齐聚四大晶石、炼造剑元、修炼长生诀,他的等级一步步得到提升,最后人剑合一,修生剑圣。
  • 爱上大明星之经纪人进阶之旅

    爱上大明星之经纪人进阶之旅

    一个是初出茅庐却分外努力的菜鸟经纪人,一个是阳光却懒散的当红影星。暗恋让她变得越来越优秀,失恋的情殇让他深埋心底。朝夕相处的时间,会是什么样的催化剂?一丝丝情愫是柳暗花明?还是石沉大海?
  • 红颜绝世之祸水倾天下

    红颜绝世之祸水倾天下

    她医毒双修,武功,轻功称霸江湖,唯我独尊!她前世为金牌杀手,受阎王所托,到凤羽大陆统一四国。面对追随者的争相讨好,可是她的心那样高那样远那样骄傲那样孤寂那样淡漠。谁能够温暖她冰冷的心?能在这乱世之中,与她执手相守,笑谈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奇闻录之传生者

    奇闻录之传生者

    自远古以来天地间便早有奇兽、奇器、奇物……而这些东西都一一记录在奇书《奇闻录》中。如今少年董鑫却得到了它,这一场与天的对抗开始了。董鑫:“不是天择我,而是我逆天!”
  • 租心

    租心

    欧美多年的思念双亲之情,或许因为宇宙中存在的吸引力法则,使得可可可在现实中因着强大的意念磁场,从而在梦中遇见森林古屋中的“老奶奶”,并借老奶奶之手,借用前世封存的那一颗心,而回到了自己的前世。前世的她,又会经历怎么样的感情纠葛,爱恨情仇呢?今生又有谁在等待她的归来?来世又有谁与她相伴呢?
  • 末世重生之再世为王

    末世重生之再世为王

    从灾变元年返回古纪元2020年,一切的一切从头再来,上一世的遗憾,心爱之人因为自己而死,这一世,我要补偿,上一世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狩猎者,生活在灾变的最底层,这一世,我为帝王,当主宰天下!
  • 首席大少的千万小妻

    首席大少的千万小妻

    他是A市最尊贵的首席大少,霸道,邪恶。她是叶氏集团的大小姐,冷清,淡定。那日,她父亲去世,未婚夫强硬退婚,叶氏面临倒闭。他却突然跳出来用2000万买了她的一夜。叶氏经济危机解除。谁知?一夜纠缠之后,他却吵着要她负责。
  • 沙苑人家

    沙苑人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陕西关中东部沙苑地区农妇刘东霞在生活困苦的压力和重男轻女思想的驱使下,将自己病重的年幼女儿春草丢弃在黄沙窝窝里。春草被执行任务回来的派出所民警宋大成捡拾回家并抚养长大。小说围绕刘东霞长达三十五年的丢亲、思亲、寻亲、见亲的故事,塑造了十多位个性鲜明、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演绎了农村家庭三代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非亲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矛盾和感情纠葛。小说浓缩了中国陕西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刻画了陕西农民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赞扬了人性之美和人性之善,揭示了人们只有选择大爱和包容,才能获得美满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