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2700000021

第21章 长期的分裂——魏晋南北朝(下) (2)

他们之所以能如此,不是文化程度高,而是由于人文条件简单,可以从最基本的事业着手,并能以原始作风来解决问题,所以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黄仁宇:《北魏拓跋氏》

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黄仁宇先生在《北魏拓跋氏》一文中做了很好的分析。汉亡之后的300多年中,中国无法统一。当日人口总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移动,汉人这个主体民族,不能与这自然所主持的力量抗衡。北方的少数民族虽擅长骑兵战术,却无法越渡淮水及汉水等处的水泽地区,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也不能作为统一中国的表率。秦汉型的大帝国以官僚机构统治大量小自耕农,但分裂期间汉人的巨家大室和夷狄的酋领都自起炉灶,妨碍政府向全民征兵抽税。加上各民族语言之不同,更造成了统一的障碍。

黄仁宇先生认为,拓跋氏打破了这种僵局。他们之所以能如此,不是文化程度高,而是由于人文条件简单,可以从最基本的事业着手,并能以原始作风来解决问题,所以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当然应该对孝文帝改革做一番了解。

465年,魏献文帝即位,尊冯太后为皇太后,由她做决定,诛杀了专权跋扈的丞相乙浑。但献文帝不是皇太后所生。在他掌权后,就杀尽了冯太后的内宠,由此引来矛盾。皇兴五年(471年),献文帝禅位于5岁的太子拓跋宏,自己仍过问大政。承明元年,冯太后毒死献文帝,再度临朝听政,并且持续了14年。

由于担心母亲乱政,所以拓跋宏的亲生母及祖母都因“立其子,杀其母”的办法,“依旧例薨”,这时朝中也就只有这位带有汉人血统的“文成文明太皇太后”,说话能算数了。不过,当时,她也就是30来岁的样子,历史上简称“文明皇太后”。

《魏书》说她“多智略猜忌,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拓跋宏不仅为她所抚养教育,而且“迄后之崩”,“不知所生”,也就是说,他直到23岁时,还不知自己身世,所以“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魏书》传中又说及她“行不正”,“王睿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李冲虽以器受任,亦由见宠帷幄”,也就是说,她的“生活作风”是相当成问题的。所以,黄仁宇先生也不由得感慨,大凡中国历史上有才干的女人,私生活总受訾议。

而在她执政时推行的新法,乃为大臣李冲所建议。李冲建议的实质,在黄仁宇先生看来,是将拓跋政权的民政“周礼化”,并将其财政的处理赋予“李悝式”的体制,因之给中国以后几百年的政治制度留下了长远的后果。这就是有名的“太和诏令”。

这一串“太和诏令”包括484年的百官俸禄,只是这时的赋税,仍是家族包办,也就是“宗主督让,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于是485年诏令天下均田,原则上土地国有,定立了每一家按人口应有田地的标准。486年则立三长,“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这样才实际进入“租庸调”制,亦即以自耕农的小家庭作为征兵纳税的单位,农村组织以政府颁布之理想上的数学公式作准则,不承认各地私人体系,所以称“混天下一法”。

这一段措施在当日颁布时有冒险性质。只是太后冯氏于公元490年逝世时,朝中并未发生变故,可知这措施的推行,并没有遭遇太大的阻力。由于对于均田制的重要性,我们前面已经列出专节进行分析,所以这里也就不再重复。

冯太后死后,魏孝文帝开始亲政。他亲政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北魏自398年定都平城以后,经过近百年的时间,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城作为都城已不再合适。经济上,平城寒瘠,而且交通运输不便,在人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粮食常发生困难。军事上,平城地处边境,北受柔然的威胁,经略南方又显得太远。政治上,由于各族人民不断地反抗,北魏统治者被迫与汉人进一步合作。

为此,他们需要消除民族界线,实行汉化政策。但是,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推行汉化政策的阻力很大。由于这些原因,孝文帝决心迁都。

493年,孝文帝以南伐名义,率20万大军南下。到洛阳后,下起大雨,道路泥泞,但他假装继续南下,群臣跪在马前劝阻。他利用群臣不愿南伐的心理,宣布定都洛阳。次年,他回到平城,巡视了北方军镇,然后正式迁都。接着,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改官制。北魏初年,鲜卑官制和汉族官制的称号杂用,相当混乱。迁都后,他任命王肃改定官制,一切以魏晋南朝的官制为准。

禁胡服。鲜卑旧俗是蓄长发,光左边的膀子;妇女则要戴帽,穿夹领小袖短棉袄。从迁都的那年开始,他下令禁穿胡服,一体改从汉人装束。

断北话。原来,鲜单人自然使用本族语言,北魏军队中也是使用鲜卑语。朝廷上则鲜、汉语杂用。孝文帝早就想禁止鲜卑及其他各族语言,以汉语为惟一通用语言。他于迁都第二年六月正式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在具体实行上,因为30岁以上的人不能一下子改变,就不强求;30岁以下的,在朝廷上必须用汉语讲话。

改姓氏。鲜卑人多是二三字的复姓,如拓跋、独孤、步六孤等。姓氏与汉人不同,标志着民族的差异,影响“胡”、汉间的合作。因此,迁都的第三年,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拓跋氏改姓元,独孤氏改姓刘,丘穆陵氏改姓穆等。“其余所改,不可胜纪”。同时,他还规定随迁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原籍,死后不得还葬代北。

通婚姻。孝文帝的祖母姓冯,后来他的两位皇后也是冯家女,他又以“绝同姓之娶”为名,令他的六位皇弟一体与朝中的汉人显官联婚,其配偶也由皇帝御前指派,比如“次弟始平王胡,可聘廷尉卿陇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详,可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而他们这些皇弟以前所娶的鲜卑女子,则一律降为妾,地位要明显比汉人之女低一等。

定族姓。汉族地主的门阀制度早已形成。孝文改制时,确认了门阀制度(东汉时期,出现了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他们的弟子动辄数百人甚至数千人,通过经学入仕,又形成了累世公卿的家族。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种特征的家族,他们在各个方面享有特权。科举制度兴起后,一般平民也能进入仕途,门阀制度遭到沉重打击),并把它推广到鲜卑贵族中。因是拓跋氏改姓元,是皇族,门望自然最高,紧接着的,则是“勋著当世”的八大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位列鲜卑族姓氏之首,与汉族的大姓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的地位相当;此外,关中大姓也以韦、裴、柳、薛、杨、杜、皇甫等族为首。门阀大姓又以父祖做官等级之高低、多少,分为“膏粱”(三世为三公)、“华腴”(三世为令仆),甲、乙、丙、丁四姓等许多等级。凡是士族大家,世为清官,不充庶职。这样,“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门阀制度在北魏朝也确立了。

孝文帝的改革,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受到一部分守旧贵族的反对。这些人对于孝文帝提倡的读书表示不满,惟恐孝文帝宠幸汉族人士而疏远“国戚”;他们不愿放弃代北的耕地和牧场,害怕迁都后自己的政治地位受到影响,因而极力反对迁都。定都洛阳以后,他们不愿携带家财跋涉艰险的旅途,又害怕洛阳暑热,仍然拒不赴洛阳。孝文帝允许部分鲜卑贵族留家代北,冬来夏去,当时人把他们称做“雁臣”。

但是,守旧贵族的反抗并没有因此停止。太子元恂打算轻骑逃回代北,被废为庶人,后来又因谋反被处死。穆泰、陆放等人联络宗室王公,在平城发动叛乱,鲜卑贵族八姓除于姓以外,都有人参预。孝文帝虽然感到南北纷扰,担心在洛阳立足不稳,但是仍然坚决地把叛乱镇压下去,巩固了迁都和改革的成果。

正是由于孝文帝的改革,为将来的中国历史再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仁宇先生说,隋文帝杨坚,先以北周的力量吞并北齐,回头解决北周,更挟动员长江以北的力量,席卷南朝,发展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由北至南,以经济人文简单的地区去征服繁荣富有的地区。这也是承继北魏拓跋氏在历史上活动的逻辑。杨坚的军事行动以水军为主,这也可以说是受元宏迁都洛阳之所赐。北朝需要这一段过渡期间才能做体制上的整备,并吸收南方的长处。

文教体系的产生:分裂中的积极因素

汉魏晋至宋齐梁陈之“禅让”未曾中断,而北朝之东魏与西魏,也同样的“逊位”于北齐与北周。可见得一个正统的观念始终没有泯灭。中国人的入世观念和乐观与积极的思想,也是一种很雄厚的力量,它并没有因为长期分裂而全部沦亡。

汉代虽亡,过去多年来中国已经产生了一个独一无二文教式的体系,足以支持一个以小自耕作基础的大帝国。

——黄仁宇:《从分裂到统一》

同类推荐
  • 回到明清当军阀

    回到明清当军阀

    明清交接,大厦将倾,天下变色,中华民族,走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转折点,萧远,无意闯入,成为一名看客,一个本来只想着赚几个小钱的小市民,渐渐震动起了雄心壮志,他要让中华文明免遭铁蹄与蒙昧,在这个全世界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得以发扬光大,光耀全球……男人,除了金钱和女人之外,还应该有一种东西叫做梦想。
  • 织晓

    织晓

    一个尘世中不羁的少年;一群与众不同的兄弟;搅乱这初显乱象的盛世;编织已经知晓的故事;
  • 崛起清末

    崛起清末

    特战大队长张仁杰为追回国家机密手刃叛徒,大意之下造到暗算,灵魂回到清末。中法战争在即,张仁杰能做什么?立足台湾,如何发展壮大?日寇觊觎,吞并台湾之心不死,面对敌人,张仁杰如何抵挡?一切尽在崛起清末!(本书种田文,慢慢发展,不是一口吃成的胖子,不能一上来就和列强抗争,请伴随张仁杰一起成长!)
  • 大时代1858

    大时代1858

    1858,大时代拉开椎幕。跨越150年的时光,林山面对的是一个自己已全然陌生的北京。而自己如今的身份,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林则徐的幼子。
  • 武纵神州

    武纵神州

    神州大陆,大夏一统,人心不轨,一朝分崩。武阆交战十载,黎民死伤盈野。大战之中的遗孤,被武国王爷收养,悉心教导得以驰骋疆场,然而武阆议和,回京途中却遭遇了伏击,重重围杀之下,少年重伤落水,他的结局究竟如何?
热门推荐
  • 废材逆袭:我不是废材

    废材逆袭:我不是废材

    堂堂一代医神,不幸穿越到一个废材身上,且看她如何逆袭。废柴?呵呵,看我亮瞎你们的钛合金狗眼。他,万众瞩目的尊者,却不曾想为她倾心,前世的纠缠,且看今生如何完结。读者A“真是哔了狗了!这本不要太虐好不好”作者“放心,不会太虐的”
  • 皇兄,你是暴君

    皇兄,你是暴君

    八岁,她夜闯他的寝宫,从他身下拖走尖叫失声的妃子,从此,他有了阴影。八岁,她大闹宫宴,赶走百官,吵着要他要她,他恼羞成怒。八岁,他亲自为她选驸马,她伤心欲绝,闹的皇宫鸡飞狗跳,从此消失匿迹。八岁以后,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八年后,她恍如重生,他却步步沦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散仙俱乐部

    散仙俱乐部

    开宗建派?对不起没那个闲心。要开就开个散仙俱乐部,想加入?请问你是散仙吗?不是?那你就改修散仙,我负责培养。飞升仙界、神界?没意思,仙神二界,我想去就去,哪用飞升。
  • 五行天门

    五行天门

    一场名利与守护家园的战争,生与死的离别,爱与恨的交织,勇往直前的上官四名能否完成寻找五行圣源的任务,又是否会被仇恨冲昏头脑......
  • 缘分遇上冤家

    缘分遇上冤家

    虽然,我们差不了几岁,但是,我是你的太爷爷,你是我的重孙女。虽然,我们亲密无间,但是,我是你的缘分,你是我的冤家。虽然??????呵??????太多的假设,我也许真的只有把一切的一切都放在心底吧。虽然,我现在出家为僧,我只想对你说:“你对我的好,我永远记得。”??????
  • 帝皇星传奇

    帝皇星传奇

    为了复仇,他机缘巧合开启第七感,为了红颜倾城,血染天下,在异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是冷酷无情的魔帝,却把温柔都给了她。到最后,却发现最爱的女人是天族的公主,是他的敌人,他又该如何?
  • 向土匪学分配

    向土匪学分配

    土匪为人人喊打的小团体,能够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中存在,合理的分配机制是一个关键。土匪的分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与今天成功企业实行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权威的相应研究成果不谋而合,甚至在很多方面更具有实效性。
  • 异世之大叔威武

    异世之大叔威武

    佛家神功绝学,蓝拳,驱魔,圣骑士,复仇者,闪闪果实,当这一切融合在一个人身上将会迸发出怎样的威力?该争霸天下,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神座?还是无拘无束,天下任逍遥?亦或是发扬佛法,让天下人都成为我的信徒,成为掌教尊?不管如何,今生当活得精彩!
  •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宅疑云

    古宅疑云

    黑暗是恐惧的源泉,也最容易让人产生更多莫名其妙的幻想。但是往往在黑暗中幻想的人都会害怕,因为黑暗中涌现的大多数都是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