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2700000023

第23章 第二帝国——隋唐宋(上) (1)

“盛唐气象”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确,经过300多年的长期混乱与分裂,中国终于迎来了她难得的统一。而且在这统一之中,既有文治和武功,也有创新和开拓,开放和洒脱,也就是说,它创造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的奇观,一个中国文明的高峰。这个高峰,直到今天,仍不乏其吸引力。

当然,如果从黄仁宇先生“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就会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为什么隋朝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贞观之治”有什么过人之处?武则天为什么会当上皇帝?唐玄宗的历史地位又如何?……

不了解自己的地位:隋炀帝

隋炀帝虽有想象力,到底不是大思想家,他也不像我们能看到古今中外的历史纵深。他最后退居江都一年多,竟想不出一种主意,也可见得他始终没有透彻的了解他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

——黄仁宇:《隋炀帝》

这个题目,说的是隋朝,尤其是隋炀帝。

黄仁宇先生说,从“大历史”的眼光看来,隋、唐、宋可称中国的“第二帝国”,以与秦汉之“第一帝国”区别。汉虽称中央集权,其郡县组织由周朝的封建制度改组而成。隋唐所承袭的原始机构,则是由北齐北周追溯到北魏拓跋氏,始于游牧民族的汉化,通过“三长制”及“均田”,将整个社会在国家政令的人工孵化下形成,以小自耕农为主体,注重下层机构的水平。

另外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创立,官员的科考也开始由中央政府进行。这样的人事制度固然使官僚的成分更平民化,但是也使国家的中层组织更为空洞。因为上下之间没有权力与义务互为制约,由皇帝直接统御全民的趋势也更为明显。

隋文帝以北周的老底起家,吞并北齐之后,才挥兵南下,由此统一南方。回想到前一章节中的“北伐”,南方人已经视北方为“野蛮之地”,正好又符合了黄仁宇先生所说的,是“由地形均一,人文因素简单的地区拓展到人文繁复的地区”。他灭陈之后,同样将北方的制度,推行到南方,五百家为乡,百家为里,但这一措施受到巨家大室的全面反抗。叛乱被削平后,他的统治也就更加稳固了。

594年,隋文帝令各府州县各给公廨田(隋唐时期收租以供公用的官田,由各级官府管理),做官的不得与商人争利;595年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就治罪;596年规定工商业者不得做官;598年诏禁民间修造大船,凡船高三丈以上者悉入官,都是从保持农村社会的单纯性着眼。他提倡佛教,但并不是出于信仰上的虔诚,而是以统一思想为宗旨。他自己布衣粗食也无非向低级标准看齐。

同时,隋朝的赋税政策也与这一倾向一致。隋唐继承前朝的“租庸调”制,其重点在国家财政迁就于简单的农村经济与均田并行,原则上避免纳税人贫富的差别,以极低的税率全面征收,才发生广泛的效果。虽然如此,仍有技术上的困难,只是因为皇权凝聚于上,纳税的义务则遍及于老百姓,当中缺乏各种有权力、带服务性质的机构,于是制度能否运行,全靠皇帝自己出面,向下施加压力。文帝杨坚到了晚年,就累死于此事。

黄仁宇先生同时指出,隋文帝又是一个非常严酷的皇帝,可是经过他的高压政策,隋朝的府库堆满了各种东西,甚至连窖藏都不能容纳。这表示中国传统重农政策下的一种特殊现象。因为全面生产,完全不讲究交换分配以及如何使国家经济多元化,又不做质量上的改进,所以即使是短时间的全国动员,也可以使农业的财富超过预期。

还有一点值得说一下。隋文帝非常怕老婆。据说有一次他想讨个小老婆(应该说是“后妃”),但皇后听了非常生气,跑到别的地方不见他,隋文帝只好跪着去求情,才获得“赦免”,小老婆的事,自然是提都不敢提了。

隋文帝之后是炀帝。炀帝于公元604年即位,也算是继承着第二帝国创国以来的经济基础,只是这样的富裕反倒成为国家的累赘,当时的政治思想是要防止“兼并”,那么已经在农村动员的劳动力作何管理,难道要他们大批地失业不成?所以黄仁宇先生说,这样看来,隋炀帝之耗用人力物力,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如果能从隋炀帝的个人情况来看,则又会引来很多有意思的话题。他天赋甚高,文笔华美,胸襟抱负不凡,也带有创造性格。他于公元610年在洛阳端门街盛陈百戏,以炫耀于西蕃,戏场子长达5000步,演戏的人多达1.8万人,一月方散。他自己也好几次微服去观赏。他听说吐谷浑得波斯马,放在青海草原,能生驹一日千里,他就放牝马(母马)2000匹,以求“龙种”,后因无效而罢。所以,黄仁宇先生说,尽管这些都是为传统作史者视为荒诞不经的行为,但今日我们却从此可以揣测他富有想象力,也愿意试验,并且能在各种琐事间表现其个人风趣。

另一方面,炀帝缺乏作为统帅的周密与慎重,也不能管理好部下。当然,这种弱点可能是由于隋文帝的骄纵。他年仅13岁,即被封为晋王,任并州总管。公元589年伐陈之役,他20岁未满,也被任命为行军元帅,除了指挥由六合方面的军队不算,还节制其他各方面军事长官,如名将杨素。这51.8万人的军队不出月余,就平定江南,重新统一中国。这一战役,固然增长了他的威望,达到了他的父亲想培养儿子的想法,却也难免会纵养他的骄横,使他以为天下的事情,都是如此的容易。

隋炀帝以后筑长城,造运河,派刘方击败林邑(今日越南境内),听裴矩设计破吐谷浑,羁縻突厥,西巡燕支山,都是以全国家的人力物力,随意摆布,未受挫折。以后他一处逆境,即心灰意懒,逃避现实,所以他的悲剧情绪,也有长期积养的过程,无法经受逆境的考验,换句话说,就是没经过磨难,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征服高丽,是历代皇帝统治的“试金石”,连李世民都不能免俗。而隋炀帝之伐高丽,据称动员了113.3万人,而运粮的人数则是军队的两倍。但是,当日的攻城,野战军数量过大,无法展开。除非以此数量先声夺人,使对方丧失斗志,才有效果,否则兵力还没有展开,已先在自己阵容里产生难以管理的困难。两次征高丽失败的原因,正在这里。

第二次征高丽的时候,发生了杨玄感的反叛。两月之后,杨玄感被剿灭,但是隋炀帝的威信已被戳穿,南北各处的人民不堪征调,纷纷反抗,动辄以万计。614年,炀帝又召集大臣讨论讨伐高丽之事,并下诏称“黄帝五十二战,成汤二十七征”,表明自己再打几次也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臣下无敢应者,各处叛兵叛民攻陷城邑,也不能每一处剿平。虽然这时候水军又迫近平壤,高丽王遣使请降,使炀帝能借此班师,但他已经走上了两难的道路。

615年,他巡视北边,为突厥围攻,几乎遭遇不测,守令前来赴难,才使他脱围。翌年他即幸江都(扬州),再无意北返,对他诤谏的大都获罪,最后甚至不愿听大局不堪收拾的报告。如此又是一年多,617年冬天,唐国公李渊入长安,立他孙子杨侑为帝,尊他为太上皇,炀帝也无行动及反应。618年的春天,这位众叛亲离的皇帝才被杀死。在临死之前,据说他已经有了感觉,有一次照镜子,他对皇后开玩笑地说:“好头颅,谁当斫之!”

但是,如果从“大历史”的观点来看,后人对炀帝的攻击,是忽视了历史上时间与环境的因素。黄仁宇先生说,公元7世纪的初叶隋唐之交,是中国历史上突出的一段时期。他们绝想不到隋朝不是一个普通的朝代,更想不到春秋时代周人之泛称“中国”,会演变而成今日之中国。

那么,隋炀帝的失败,原因又在何处呢?黄仁宇先生认为,我们今日检讨炀帝的成败,不能专以他杨广一人功罪做最后的解答。即在杨隋之前,各北朝已经相次行均田制。这样以理想上数学的公式向下笼罩,功效如何,全靠租庸调的税收做实际考核的标准,这方案一经发动为一种群众运动,就不容易适时收束,于是矫枉必过正。因为只有上面需要的数字,没有下层着实的统计,以致男丁抽尽,力役及于女人,并且“征役繁兴,民不堪命,有司临时迫胁,以求济事,不复用律令矣”。不到征高丽失败,全国反叛。

总之,黄仁宇先生说,隋炀帝虽有想象力,到底不是大思想家,他也不像我们能看到古今中外的历史纵深。他最后退居江都一年多,竟想不出一种主意,也可见得他始终没有透彻的了解他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

帝王将相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

李世民在这时候勤于听政,勇于就谏,是以彻底的运用了机缘,而达成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黄仁宇:《贞观之治》

李世民及其“贞观之治”,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一部《说唐》,主要讲这方面的故事。另外,程咬金和瓦岗寨的故事,也与这有直接的关系。总之,在隋末的群雄纷争中,主要是依靠李世民的力量,李渊建立了唐朝。不过,由于不是长子,李世民无法合法地取得帝位,他的哥哥李建成被立为太子。626年,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射杀李建成,史称“玄武门之变”。此后不久,李渊就把帝位让给了李世民。他的年号为贞观(627—649年),所以他的统治又叫“贞观之治”。

对于“贞观之治”,黄仁宇先生说,可算得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日期。630年,李靖破突厥,唐太宗李世民被四夷君长推戴为“天可汗”。李渊已退位为太上皇,仍在凌烟阁置酒庆贺,并自弹琵琶,李世民则当众起舞,这种场面,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后唐军又攻占西域诸国,使中国威势达到葱岭以西,与波斯和印度接壤。

唐朝在中国历史中,也以其政策上的宽容与大度而出名。黄仁宇先生指出,初唐时,朝廷信心坚强,能对各种宗教一体扶植,不加阻挠。玄奘去印度取经归来,太宗亲自召见,并且以政府的人力物力资助他的翻译工作。以后印度及西域的高僧在唐时来华翻译经典的,也不下数十人。所以有人说,长安不仅是一个传教的地方,并且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其中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鞑靼人、西藏人、朝鲜人、日本人、越南人和其他种族与信仰不同的人,都能在此和平共处,这与当日欧洲因人种及宗教而发生凶狠的争端相比,形成一个明显的对照。

这种局面的出现,当以太宗李世民一人的力量为多。或许因为他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李世民自己对大臣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则过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也就是说,他认为是自己民族政策的成功,才造成了这种局面。

同类推荐
  • 历史快餐.四世纪:列国争霸

    历史快餐.四世纪:列国争霸

    晋文公即位八年,结束了多年来晋国的党争,择贤而用,晋国群贤满堂,相互礼让。可见人心向善,没人愿意处于争斗之中。晋献公时期的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也没听说哪一次会盟有那些三十八国参加。而是成为晋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这五十多个小国都被晋国给消化了,晋国由当初的百里之国变成辽阔的千里之国。
  • 完结

    完结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会回到那个自小就崇拜的、名垂千古的大英雄的时代,在弥久尘封的昨日历史中,掀开波澜壮阔的明日篇章。有如历史汪洋中的一颗水滴,他溯流着童年的梦想:回到一个英雄驰骋的年代,去拯救英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国醉

    三国醉

    王圣,穿越到三国,和曹操结拜。“我会助你一统天下,除了你,谁也不能当皇帝!”三国争霸,实力第一,兄弟第一,媳妇也第一。书生意气,指点江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听话,呵呵。。那就灭了吧。”
  • 淮阴遗卷

    淮阴遗卷

    传说谁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掌握乾坤的能力。是对权力的渴望,还是对理想的追逐?善、恶、忠、奸、阳谋、阴谋……交织了流淌着鲜血的战场……
  • 宫廷政变

    宫廷政变

    本书讲述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的宫廷变化,内容包括:大唐的丧门星朱全忠陈桥兵变刘聪弑兄篡位等。
热门推荐
  • 上仙来袭:倒霉女配要崛起

    上仙来袭:倒霉女配要崛起

    上一世幻流音为法力强大的画修,纵是孤女之身,众修者也不得不尊称她一声画仙子,可是堪称人身赢家的她却输在了人心,真是应了一句话:人这一生哪能不遇见几个渣?这一生意外占了一女子的身体,却发现这女子才是真的倒霉催,女配中的炮灰!既然已经接手,那就摒弃弱点,看她如何崛起,屹立众生之颠!
  • 你的愿望,我确实听见了

    你的愿望,我确实听见了

    耀明,自称厄运之人也。在学校,无人敢接触。凡有不怕者,轻者买的股票崩盘,重者踩到香蕉皮重伤。人见人躲,上课就连课室也只有一人在自习,被学校人默契的重点照顾。‘我其实也想成为帮助人。’——耀明。直到他因为救掉入河中的人而死,进入地府,这才明白自已厄运的原因。转生异世界完成别人的愿望,用愿力消除厄运。从此打着宗教的旗号,化为神棍,踏上了积愿消厄之路。
  • 负案在逃

    负案在逃

    记者杨凡在采访已被宣判死刑的杀人犯珥岱时发现杀人案背后另有隐情。杀人犯珥岱却希望杨凡帮助被举报涉嫌杀人的刑警支队副支队长钟涛洗刷冤情。钟涛负案在逃……杨凡煞费苦心为钟涛洗清冤情却无意中为警方打掉犯罪团伙添了不少乱子……谁才是真正的罪犯?故事背后又有哪些要解开的密码?
  • 万族神话

    万族神话

    十方三世,六道命盘。每个人从诞生之日起,便被命盘注定了一生的过程与结局……一个命盘外的小子,一个卑微的庶民,一个废物。穷极一生,只为逃出天道束缚。
  • 角落之恋

    角落之恋

    她问“你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他说“一见钟情。”她紧张得往后退了退。他“你......怎么了?”“那.....那个,书上说,你见色起义。”
  • 燎天

    燎天

    上古年间,连续爆发几次大战,女娲娘娘、伏羲大帝相继羽化,神族势力渐渐衰落。中洲大陆上,人族逐渐强盛,但是南有妖族,北有魔族,虎视眈眈。女娲娘娘羽化前,将守护人间的重任交付于涿光山上仙轩清。安宁是神族和妖族联姻的产物,这样的孩子是杀是留?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是祸害人间,还是成为降魔的优秀战士?他究竟经历怎样的人生之路?书友群号,欢迎大家加入:470301382
  • 帝国前行录

    帝国前行录

    作为一个穿越到玄幻位面的屌丝大学生,唐泽不出所料、不足为奇、不可思议的获得了一个黑科技系统,唐泽表示他爱科学,他爱自然。看各种黑科技如何占领玄幻位面,看唐泽如何从一个屌丝蜕变成一个帝王。
  • 七分蜜恋,冰山校草等我追

    七分蜜恋,冰山校草等我追

    “你……你给我站住”古欣烟双手叉腰,一副母老虎样。根本没有一丢丢女生该有的恬静和温和。“站住?你要是不追我,我能跑吗?”墨子烨转过身来。冷冰冰的语气里竟然含着一丝戏虐。“就是因为你要跑,所以我才追你的。”古欣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瞬间移动到了墨子烨面前。“所以…要是不想让本大爷追你。那就……乖乖投降吧!”古欣烟笑得格外猥琐…………突然她向前一扑,将墨子烨扑倒在地。双手撑在他的头部的两边,一只手捏起他的下巴:“来,妞给爷笑个。”(初次写作,不喜勿喷。)
  • Actions and Reactions

    Actions and Reac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阿殁

    阿殁

    他说一生一世一双人;他说从此萧郎是路人;他说听过最好的曲子是你的笑声;他说见过最好的烟花是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