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3500000012

第12章 诗经与楚辞 (5)

他既久不得归,于是又作《怀沙》、《悲回风》二赋,以抒其愁愤,且决志要以自杀了结他的贞固的一生。在这时,他已经完全失望,已经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途了。国事日非,党人盘踞,“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当然不会有人知他。《怀沙》之作,在于“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之时。他在那里,已决死志,反而淡淡地安详说道:“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在《悲回风》里,他极叙自己的悲愁:“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而极曙。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他倒愿意“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至于《惜往日》,或以为“此作词旨鄙浅,不似屈子之词,疑后人伪托也”。我们见他一开头便说:“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似为直抄《史记》的《屈原列传》而以韵文改写之的,屈原的作品,决不至如此的浅显。伪作之说,当可信。

《九歌》、《天问》也颇有人说其皆非屈原所出。朱熹说:

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原既被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

是则朱熹也说《九歌》本为旧文,屈原不过“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已。这个解释是很对的。我们与其将《九歌》的著作权完全让给屈原或楚地的民众,不如将这个巨作的“改写”权交给屈原。我们看《九歌》中那么许多娟好的词语:“桂棹兮兰枻,斲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湘君》)。“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少司命》)。“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山鬼》)。我们很不能相信民间的祭神歌竟会产生这样的好句。有许多民间的歌曲在没有与文士阶级接触之前,都是十分的粗豪鄙陋的。偶有一部分精莹的至情语,也被拙笨的辞笔所碍而不能畅达。这乃是文人学士的拟作或改作,给他们以一种新的生命,新的色彩。《九歌》之成为文艺上的巨作,其历程当不外于此。

《九歌》有十一篇。或以《礼魂》为“送神之曲”,为前十篇所适用。或则更以最后的三篇:《山鬼》、《国殇》、《礼魂》,合为一篇以合于“九”之数,然《山鬼》、《国殇》诸篇,决没有合为一篇的可能。但《九歌》实只有九篇。除《礼魂》外,《东皇太一》实为“迎神之曲”,也不该计入篇数之内。

《九歌》的九篇(除了两篇迎神、送神曲之外),相传以为都是礼神之曲。但像“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少司命》),“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河伯》),“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诸情语,又岂像是对神道说的。或以为《圣经》中的《所罗门歌》不是对神唱的歌曲,而同时又是绝好恋歌吗?不知《所罗门歌》正是当时的恋歌,后人之取来作为圣歌,乃正是他们的附会。朱熹也知《九歌》中多情语,颇不易解得通,所以便说:“其言虽若不能无嫌于燕昵,而君子反有取焉。”我的意见是,《九歌》的内容是极为复杂的,至少可成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楚地的民间恋歌,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六篇;一部分是民间祭神祭鬼的歌,如《云中君》、《国殇》、《东君》、《东皇太一》及《礼魂》。

《天问》是一篇无条理的问语。在作风上,在遣词用语上,全不像是屈原作的。朱熹说:“屈原放逐,彷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向而问之,以渫愤懑。楚人哀而惜之,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既是楚人所“论述”,可见未必出于屈原的手笔。且细读《天问》全文,平衍率直,与屈原的《离骚》、《九章》诸作的风格完全不同。我们不能相信的是,以写《离骚》、《九章》的作者,乃更会写出“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那么一个样子的句法来。

有人以为《天问》是古代用以考问学生的试题。这话颇有人加以非笑,以为在古代时,究竟要考问什么学生而用到这些试题。我们以为以《天问》为试题,或未免过于武断;但《天问》之非一篇有意写成的文艺作品,则是无可怀疑的。她在古时,或者是一种作者所用的历史、神话、传说的备忘录也难说。或者竟是如希腊赫西奥德(Hesiodos)所作的《神谱》,或阿波洛道鲁斯(Apollodorus)的《图书纪》。体裁乃是问答体的,本附有答案在后。后人因为答题过于详细,且他书皆已有详述,故删去之,仅存其问题,以便读者的记诵。这个猜测或有几分可能性吧。

《大招》或以为屈原作,或以为景差作。王逸以为:“疑不能明。”朱熹则直以为景差作。《招魂》向以为宋玉作,并无异辞。至王夫之、林云铭他们,始指为屈原作。此二篇内容极为相同。假定一篇是屈原“作”的话,则第二篇决不会更是他“作”的。但这两篇原都是民间的作品。朱熹在《招魂》题下,释曰:“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乃下,以覆尸。此礼所谓复。而说者以为招魂复魂。又以为尽爱之道,而有祷祠之心者,盖犹冀其复生也。如是而不生,则不生矣。于是乃行死事。此制礼者之意也。而荆楚之俗乃或以是施之生人。”此种见解,较之王逸的“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自然高明得多。《大招》之作用,也是同一意思。所以这两篇“招魂”的文章,无论是屈原,是宋玉,是景差所“作”,其与作者的关系都是很不密切的,他们只是居改作或润饰之劳而已。

这两篇作品的影响,在后来颇不小。屈原的作品,如《离骚》,如《九章》,宋玉的作品,如《九辩》,都是浩浩莽莽的直抒胸臆之所欲言。他们只有抒写,并不铺叙。只是抒情,并不夸张。只是一气直下,并不重叠地用意描状。至于有意于夸张的铺叙种种的东西,以张大他们的描状的效力者,在《楚辞》中却只有《大招》、《招魂》这两篇。例如,他们说美人,便道:“朱唇皓齿,嫭以姱只;比德好闲,习以都只;丰肉微骨,调以娱只,魂乎归徕,安以舒只;嫮目宜笑,蛾眉曼只;容则秀雅,稚朱颜只;魂乎归徕;静以安只。

”(《大招》)他们说宫室,便道:“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网户朱缀,刻方连些。冬有穾厦,夏室寒些。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泛崇兰些。经堂入奥,朱尘筵些。”(《招魂》)说饮食,说歌舞,也都是用这种方法。又他们对于招来灵魂,既历举四方上下的可怕不可居住,又盛夸归来的可以享受种种的快乐。这种对称的叙述,重叠的有秩序的描状,后来的赋家差不多没有一篇不是这样的。《三都赋》是如此,《七发》是如此,《箫赋》也是如此。“赋者,铺也”一语,恰恰足以解释这一类的赋。《大招》、《招魂》的重叠铺叙,原是不得不如此的宗教的仪式。却不料反开了后来的那么大的一个流派。

在《楚辞》里,可指名的作家,屈原以外,便是宋玉了。《史记》在《屈原列传》之末,提起这样的一句话:“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司马迁并没有说起宋玉的生平。在《汉书·艺文志》里,于“宋玉赋十六篇”之下,也只注着“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韩诗外传》(卷七)及《新序》(杂事第一及第五)里,说起:宋玉是屈原以后的一位诗人,事楚襄王(《韩诗外传》作怀王)为小臣,并不得志。他在朝廷的地位,大约是与汉武帝时的司马相如、枚皋、东方朔诸人相类。与他同列者有唐勒、景差诸人,皆能赋。他的一生,大约是这样的很平稳的为文学侍从之臣下去。他的死年,大约在楚亡以前。他与屈原的关系,以上几部书都不曾说起过。只有王逸在他的《楚辞章句》上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九辩·序》)这话没有根据。大约宋玉受屈原的影响则有之,为实际上的师弟则未必然。他在当时颇有一部分的势力,他的锋利的谈片,或为时人所艳称,所以他有许多逸事流传于后。

他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说有十六篇,今所有者则为十四篇。在其中,唯《九辩》一篇,公认为宋玉所作,并无异议。这一部大作,也实在是足以代表宋玉的文艺上的成功。她是以九篇诗歌组成的。那九篇的情调,也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大约决不会是同时之作。《九辩》之名,或为当时作者随手所自题(《九辩》原为古诗名),或为后人所追题。在《九辩》里的宋玉,其情调与屈原却大有不同。他也伤时,然而他只说道“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而止;他也怨君之不见察,然而他也只说道“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欲寂寞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而止;他也骂世,然而他只说道“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而止。他是蕴蓄的,他是“温柔敦厚”的。

《九辩》里写秋景的几篇是最著名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简直要一口气读到底,舍不得在中途放下。

宋玉的其他诸作,除《招魂》外,自《风赋》以下,便都有些靠不住。一则他们的文体是疏率的,与《九辩》之致密不同。再则,他们的情调是浅露无余的,与《九辩》之含蓄有情致的不同。三则他们的结构是直截的,与《九辩》之缠绵宛曲者又不同。且像那样的记事的对话体的赋,一开头便说:“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风赋》);便说:“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高唐赋》);便说:“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神女赋》),显然不会是出于宋玉本人之手的。

且《高唐赋》中简直的写上了“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这还不是后人的追记吗?《笛赋》中还有“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之语。宋玉会引用到荆卿的故事吗?又《登徒子好色赋》与《讽赋》皆叙的是一件事;结构与情调完全是相仿佛的。《高唐赋》、《神女赋》与《高唐对》三篇也叙的是同一的事件。假定他们全是宋玉写的,他又何必写此同样的若干篇呢?而第一次见于《古文苑》的《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其来历更是不可问的。刘向见闻至广,王逸也博采《楚辞》的作品。假定当时宋玉有这许多作品流传着,他们还不会收入《楚辞》之中吗?

此外,楚人之善辞者,尚有唐勒、景差二人。《汉书·艺文志》著录唐勒赋四篇,无景差的作品。《史记》却提到过景差。王逸说:“《大招》,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朱熹则断《大招》为景差之作。但这二人都不甚重要。景是楚之同姓,景差大约与宋玉同时。唐勒也是与他们同时,也事楚襄王为大夫,且尝与宋玉争宠而妒害他。勒的作品,绝不可见。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里只有他的《奏土论》的残文数语。

参考书目

一、《毛诗正义》四十卷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有《十三经注疏》本。

二、《诗集传》八卷 宋朱熹撰,坊刻本极多。

三、《诗经通论》十八卷 清姚际恒撰,有道光丁酉刊本。

四、《读诗偶识》四卷 清崔述撰,有《畿辅丛书》本,有日本刊《东壁遗书》本。

五、《诗经原始》十八卷 清方玉润撰,有《鸿濛室丛书》本,有石印本。

六、《诗三家义集疏》二十八卷 王先谦撰,有乙卯年虚受堂原刊本。

七、《诗经的厄运与幸运》 顾颉刚撰,载于《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三号至第五号,又有《小说月报丛刊》本。

八、《读毛诗序》 郑振铎撰,载于《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一号。

九、《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 郑振铎撰,载于《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三号。

十、《楚辞》 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有汲古阁刊本,有金陵书局刊本。

十一、《楚辞集注》 朱熹撰,有《古逸丛书》本,有坊刊本。

同类推荐
  • 北京路纪事

    北京路纪事

    30年来,一些无所事事的人,一直为一个叫梁晓斌的人找一把钥匙。这是一群纯粹的人一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们的头上都系着一块红布。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不期而遇的诗意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不期而遇的诗意

    本书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人,颇有新意,形象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侨乡的文化遗产,真实记录旅美华人的生存状态,巧妙地规避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文化的碰撞处,出奇制胜,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天地。这是他多年散文的合集。
  •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这本文集从多个方面展示着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刻画的24个节气,定位准确,惜墨如金;他描绘的花卉果实,栩栩如生,美丽动人;他抒发家和国的情感,情真意切,令人信服,等等。《东篱夜话》中,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写人物的,比如《王彦章铁船开灌河》和《有个男孩名叫可可》这样的文章,作者把人物和历史、人物和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历史人物写出了传奇英武,孩童可可写出了天真可爱,虽然每篇文字不长,但是读来让人印象颇深。
  • 老了依然可以谈谈未来

    老了依然可以谈谈未来

    蔡澜人老心不老,在旅游、主持、写书的同时,他仍然相信未来,仍然充满热情在工作,并教导身边的年轻人苦中作乐才是福。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是好的,所以不必骂年轻人无知,也别嫌老者固执。一切静观自得,得个笑字。老了也依然可以谈谈未来,这是一种闲情,一种境界。
  • 长歌和短歌

    长歌和短歌

    《长歌和短歌》一书是著名作家白桦的最新诗歌集。诗人用不老之心,讴歌自然、英雄、人间深情,过往的岁月、涌动的疑惑,都是抒发激情的灵感。该诗集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其中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是诗人用10年时光打磨而成的“血泪之作”,曾获得“2008年《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
热门推荐
  • 冷酷总裁冰山妻

    冷酷总裁冰山妻

    一年前她替姐姐卖给了他,而他可是赫赫有名的曲氏集团现任总裁。他们两个因为一场误会在一起,后来在相处当中却产生了感情。“你这是要跟我离婚?”“我们本来就不是因为有感情才在一起的吗?既然债还清了,我也该走了。”不就是签字吗?签就签,于是他洋洋洒洒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当他签下字以后,却又后悔了......
  • 逆宇记

    逆宇记

    一位乡村小子,因为遇见一头怪物,开始了自己的奇幻一生
  • 异世之傲世剑神

    异世之傲世剑神

    天才?不是..超能力?没有..那你有什么?呵呵...我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16岁少年程浩然意外穿越重生,历经数十年的磨练又会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呢..我们拭目以待!
  • 真武本纪

    真武本纪

    本纪,帝皇传记。以真武为名,成武道帝皇。少年武牧,因家中变故,流放八千里,得不死树种,习凶兽战法,修天地正气,纳正邪一体,法武双修、寂寞无敌。
  • 毛泽东读书治国

    毛泽东读书治国

    毛泽东的读书不同于经院式的读书,他灵活地读书,最重视学以致用,抱着改造社会的目的读书,他一生经历无数,决策无数,从《毛泽东读书治国》中,你可以读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他的阅读之间的不为人知的关系,也可以读到他的思维方法,他的读书方法。无论对于一个管理者,还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无论对于一个成年人,还是对于青少年,任何人都可以从毛泽东身上汲取到宝贵的人生财富和无价的人生智慧。
  • 萌妻来袭

    萌妻来袭

    “结婚?””对“”好吧。“草草的几句话,就把两个人的命运从此纠缠在了一起。
  • 重生之爱上死神

    重生之爱上死神

    她爱他死心塌地,而他心中最在意的、不是她,而是他的宝贝妹妹。她心灰意冷、伤心绝望,她依然决然地用刀割开自己的血管,难道一切都就此结束了?错——等待她的将是一个如魔鬼一样冷血残忍的男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豪门蜜宠:腹黑总裁不好惹

    豪门蜜宠:腹黑总裁不好惹

    一只被“禽兽”看上的小白兔,在婚后不断跟禽兽抗争,却慢慢发现禽兽对自己似乎“别有用心”的故事,沈糖在顾行北的精心设计下不得不嫁到顾家,却对初恋情人恋恋不忘,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那个信誓旦旦说将来一定会娶自己的男人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娶了别的女人,顾行北从来不擅长表达自己的任何情感,他对沈糖的付出从来都是默默无闻,但好在只要真心总能被发现,他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总算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从此携手不再孤独!
  • 临时天堂

    临时天堂

    这世界上有一种爱,一旦开始,就会纠缠一生,至死方休。正义与邪恶的纠缠,倒是是谁负了谁,又是谁伤了谁。其实一开始她就走错了方向,她用一切同魔鬼交易,却失去了自我。最终,她终于明白。人们总是在相濡以沫中活下去,无论怎样,无论在什么地方,两个相互抵触的东西也可以相互靠近。这就是所谓的宿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