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41900000003

第3章 、为政篇第二

为政篇第二

一、

领导的正位,思想工作犹如“截拳道。”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以上四段放在一起,实际上是说明了德的重要性,和以德为政的重要结果。为政不是讲怎么样成为政治家,而是讲为政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和感化,而不是制度的问题。

那么教育和感化如果可以用来领导组织的话,最重要的教育和感化是什么呢?就是德,即是“为政以德”。德又是什么呢?这里的“德”应该理解为好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或者作用。所以孔子才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话来。

一个领导人如果做到了“为政以德”的话,那么他就像北斗星一样永远处于中心位置上,那么组织的所有人都会围绕团结在他的周围。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为政以德”呢?孔子拿《诗》来做比喻。说《诗》三百首,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思想纯正。那么作为一个领导人来说,就是首先自己要行的端,坐的正。在处理问题上做到不偏不倚,实事求是。

现在我们来看孔子的这两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其实教育和感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思想工作,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就是“为政以德。”结果就是“众星共之”了。

第三句话孔是孔子对执政领导人的一个告诫,也是对思想和制度的一个高下对比。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来说,制定了周密的制度,组织中的成员如果违背了就会按照制度来进行处罚,但是这个成员可能不会对自己违背制度这件事情感到内疚,因为既然我违反了,你也处罚了,那么我们就两清了。根本不存在我对这件事情感到内疚的想法。甚至有的时候组织的成员为了自己的私利会公然拿制度做比较,主动违反制度而达到自己的私利目的。但是如果用“德”去教育感化他的话,如果他违背了,他就会感到羞耻,感到羞耻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就达到了为政的目的。

上面的三段话我们可以做一下总结,首先是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人,“为政以德”我们究竟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第一应该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我们身居正为而心在偏野,那么“众星”就很难与你“共之”了。第二就是组织内部处理问题要公平,要做到不偏不倚,不能因为组织中的成员和你的亲疏关系而有所私心。第三作为一个领导人来说,问题发生了,处理起来总是很麻烦,而且做到不偏不倚真的是非常的难,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你想不想做到公正,而是你想做但是没有办法做到,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句话叫“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大家以为就是我作为一个领导整天什么事情都不干就叫“无为而治”。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在前章讲过“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无为而治”就是我们要在事情的起因和动机上下功夫,把好的结果的那个起因做好了,结果自然不在话下。所以说“功夫在身外”也就是这个意思。事情的缘起必须下功夫去考察、论证、比较、判断。这样在后面的过程和结果的问题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作为领导也就只能“无为而治”了。

其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千万不可小瞧了思想工作,我们的部队把支部下设到连里就是一个铁定的证明。思想工作实际上也是一个事情的因,因为只有思想工作做好了,那么下面组织的成员在设立目标、计划、方案的时候就不会走偏路,因为你的思想是正的,那么这个正的思想所带来的缘起和动机也都是正确的。思想工作这个“德”在目前尤其是商业活动中的地位绝对不可以小瞧的。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来,领导一个组织的首要条件就是一个“正”。自己首先要正,处理问题也要正,思想工作也必须沿着正确的思路来。其次就是“前”。即就是要有超前的判断和预设,并且能够在一件事情的起因上做好控制和把握。这些控制和把握如果追究到原本,还是要做好组织成员的思想工作,因为你的思想工作做好了,事情的起因也就是正确的了,领导人要做的只是以自己的学问加以指导和控制就可以了。

这个章节的第四句话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从这个总结我们可以看的出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东西说明白了就是两点,一点是人与人相处的情感,一个是对事情发展的判断。也就是“为人处世,人情世故”的问题。做人首先要有志向,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去修正最后确立,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人生经验的积累,但是任何积累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坏境,所以和别人的相处就是一个天大的学问,人和人,人和组织,这种相互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时时都在千变万化。那么作为一个人怎么才能很好的与别人相处呢?这就牵扯到君子的范畴了,大概概括一下就是自己的修养首先要做到君子的要求,或者是不断追求达到君子的要求。对待别人要做到君子的风度,或者是不断追求达到君子的风度。拿捏到位的“温、良、恭、俭、让”应该是这个问题的基本。

那么对事物的观察判断和预知就是处世的要点了,对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判断其实都是来自于我们人生经验的积累。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经历过的都是我们判断事情发展的重要依据。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学习的东西也是我们判断的一个重要辅助。

最后整体总结一下,为政的这一段先是对“为政以德”者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是我么所说的“正”和“前”。后面孔子用自己一生的总结告诉我们,为政就是要多懂“人情世故”。在做人做事上多学习、多积累、多了解。把自己做好了,把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处理好了,再加上不断的积累和总结,“人情世故”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二、

因材施教,转变角色看问题,从态度和动机去判断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孟懿子和孟武伯是父子两,两个人先后问孔子关于孝的问题,孔子对父亲说的是不要违背,对儿子说的去体会父母在你病了的时候的那种忧虑,担心的心境。

我们说孝是中华民族的宪法精神,从古至今,历代帝王都以孝治天下,尤其是到了康熙的时候,清朝政府为了收罗明末的知识分子,也是从孝来入手的。那么对于这父子两的问题,为什么孔子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大家知道,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所以孔子说不要违背,当然这个话说的也是很隐晦,不要违背什么呢?孔子没有讲。因为我们知道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的,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是孔子对这位官员的说法,但是引申一下到为政,对于一个政府要员来说,大孝就是视天下人为父母,不要违背天下人的意愿,不要违背人心。但是孔子在这里没有讲,因为孔子不讲怎么执政,只讲怎么为政,为政首先要做到的是处正位,自己首先要做好,才能去执政。这里可以看出来孔子对这位官员也许是有一些看法的。

当他和樊迟讲的时候,孔子又是另一个说法了,说的是这个很简单,就是父母在的时候要孝敬,要关心和爱护,父母去世了要按照礼的方式去祭祀,拜祭。因为这个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同时兼做孔子的车夫,就是驾驭车子的人。他不是官员,所以孔子就告诉他具体的对父母孝的基本要求了。

我们在看到孔子对孟武伯的关于孝的问题的说法又是另外一个了,说你要去体会父母在你生病时候的那种焦虑、担忧的那种心境。孟武伯是“官二代”,是个“世家公子”。对于一个世家公子来说,他养尊处优,对民间疾苦没有体会,但是他将来是要做官的,古代的世家公子是继承官位的。所以孔子对他说的是转换角度,转换角色去感受父母在你生病时候的情景。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官二代”如果将来为政了,以孝治天下嘛!他如果能够转换角色,去体谅、感受一下天下老百姓的疾苦,那么对于这个“官二代”来说是很好的政府官员了。

从这个篇章我们可以看出来两个问题,首先是因材施教,其次是转换角色,说明了孔子在教育上的灵活性。那么在现在的社会组织中,我们往往注重的制度和法规,但是我们忽略了每个人的不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的不同,所以说与其用繁杂的条条框框去约束组织成员,还不如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单独去做思想工作呢?当然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人来说,做到完全的“居正位”很难,所以在这个因材施教之前,我们还要做的就是要学会转换角色,先站在你要做思想工作的组织成员的立场去看待一下你要谈的问题,然后再调整你的沟通内容,把组织成员的思想做通就比较容易了!

作为一个组织领导来说,我们上次讲的“无为而治”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在治之前要做大量的繁杂的工作,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后面你才可以无为而治的。

所以我们在一个项目的开始阶段,怎么样立项、怎么样选人、怎么样做好所选派人的工作,在进行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怎么去应对?这些都是繁杂的事前工作,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做细做通做扎实了,后面的事情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了。

我们再往下来看,子游又问孝来了,子夏也来问孝,这个时候孔子又说的不同了,孔子说很多人以为能够养活父母就是孝,那么很多人家也养马养狗养宠物呢?很多时候他们的宠物物质待遇比父母还要好呢?光有养而没有爱的真情是不能称之为孝的。

接着子夏开始问了,孔子说了一个很重要的话叫“色难”。就是态度,一个人对父母如果永远能做到态度温和,恭敬顺从。这才是真孝。孔子说有什么事我们去替父母做,有什么好吃的拿给父母,这些就是孝了吗?不是的,关键看你做这些事情时候的态度。你替父母做事情是不是自愿的,还是不情愿但是碍于孝道不得不去做的;你给父母好吃的是你真心孝敬的还是碍于大家的看法不得不去孝敬的呢?这个就是态度的问题了。也是动机的问题。

如果说以孝治天下的话,那么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组织成员就是这个组织领导的天下父母,那么作为一个领导来说,你对员工的关心爱护,你给员工的福利待遇,到底是真心真意的呢?还是为了笼络员工不得不做的事情呢?

那么同时作为一个组织成员来说,你做事情的态度是真的为组织工作呢?还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不得不在这混着呢?这些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的出来,一个人无论是在什么位置,无论你在什么环境,你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动机很重要。时间是检验你态度和动机的唯一标准,假以时日,我们就可以看到,正确态度和动机的领导人的组织会不断壮大发展,而错误的可能就会出现组织天下大乱;正确态度和动机的组织成员就会在组织中出类拔萃,从而取得骄人业绩,而错误的就只能是离开组织了,“滥竽充数”终究是不能长久的了。

接下来孔子举例说明这个孝的态度问题了,他举的是自己的学生颜回了,他说颜回每次我和他谈话,谈一整天他都没有反对我的意思,看着很笨拙,但是每次谈完话后他都会去深入体会,不仅全懂了我的意思,而且还会在生活中去加以实践,还会进一步去发挥我的意思,达到很好的效果,看起来颜回并不笨。

我们都知道颜回是孔子认为学生中学问最好的,颜回的个人修养和学问道德在学生中是属第一的,颜回是怎么做到的呢?最主要的就是做学问的态度很正确,动机很纯正,所以才会有第一的成就。

以上章节是从孝开始,从为政的基本精神开始,阐述了教育和学习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后面引申到为政的一些条件,就是态度要正确,动机要纯正,只有这样才会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才会是一个优秀的组织成员。孝是基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出发点和根源。为人处世首先要把孝的精神拿捏到位,以孝的精神去指导你的做人做事,基本上都不会有问题。孝的精神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孝的行为是次要的,孝的态度和动机是主要方面。

由孝的精神入手,孔子再讲为政,其实还是讲的为政思想的正确性,态度的正确、动机的正确是为政思想正确的前提。这段看是讲孝,实际上还是一个为政思想的论述。所以这段放在为政篇里是恰如其分的。

三、

了解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两句话是孔子了解人的方法,了解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的目的,然后看他的动机,再看他能否心有所安,这样就没有什么人不了解了。观察一个人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将来,能做到如此的观察,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怎么样观察人,这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面有看相术,观心术,等等。曾国藩的《冰鉴》也对观察人做了大量的阐述。

那么所有的观察人的方法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其实都离不开对这个人本身的态度和行为的观察,再加上自己的人生经验的积累,总是会有八九不离十的结论的。比如说一个人脾气不好,这个从他的一些事情上就可以看的出来,我们常说的脸红脖子粗其实就是一个人容易发怒的具体表现,虽然他还没有发作出来,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他要发怒了。所以说一个人在你的面前,从它走进门的步伐、眼神、坐姿和他的语言就可以基本判断出这个人的一些特点来的。例如进门的时候侧着身子弓着腰,说明这个人缺乏自信,如果是大摇大摆的进来眼睛上视,说明这个人心高气傲,如果一个人眼睛老是向下,也是自信心缺乏的体现,如果眼睛斜视或者是眼睛乱转、游移不定,多半是他心里有鬼,目的不纯,动机不良。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影视作品里甲质问乙的时候一般都会说看着我的眼睛说,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的人心态极为不正,浮躁不堪,也可以从行为和语言上看的出来,比如有的人坐下的时候总是抖腿,走路也是慌不择路,不是那种快速的样子,跟人说话语速短促而逻辑混乱。这种人大半都心态浮躁,好大喜功且又华而不实。

佛学讲世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三个层面,就是体、相、用。体就是这个事物的本体,比如一本书,他的本体就是纸张和油墨,相就是他的样子,薄厚、装订、封面等等,用就是他的作用,他是用来干什么的?是什么类别的书?能给人什么样的知识等等。那么这个人也有一个“体、相、用”的问题。比如一个人,体就是他的本体,相就是他的样子,用就是他在社会上起的作用。关于人的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讨论,比如说人的本体的问题,这个讨论起来很麻烦,比如人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来?又为什么要走等等,我们这里就不多做讨论了,这是另一个哲学或者是唯心的话题。举这个例子的原因就是我们常说的“相由心生”,这个心当然还包括了思想等等的东西。所以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想法,总会在他的“相”上体现出来,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根据这个人的态度、语言、行为来判断他的目的和动机,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知道佛教也有不要着相的说法,就是不要被展现出来的相所迷惑。举个不搭边的例子,你喜欢一个人,千万不要被他的表相所迷惑,因为我们见过许多脑残的俊男靓女的。

另外一点就是观察一个人要了解这个人的过去,看他的过去的情况来推断他将来的情况,这个可以避免我们观察人的时候“着相“的问题。

这两句话对我们带来的启示不仅仅在观察了解人的层面上,我们观察了解人干什么?那就是要用,了解一个人还不够,还要知道根据这个人的情况把这个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做到“知人善用”。

例如一个人谨慎有余但魄力不足,那么让这个人去做开拓性的工作显然是不合适的,还有的人冲劲十足但是稍遇挫折就垂头丧气,这样的人适合做销售但是不适合做销售的团队负责人,等等。

在今天的社会活动中,我们一方面要做到对组织成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因为任何一个组织成员在来组织前都已经经过了学习和为人处世,改变一个人的习性实际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工作来培养这个成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但是从他生下来到上学最后进入社会,先前的社会已然所形成的习性是很难消除的,再加上一些先前性的东西,改变其实是难上加难,所以不但要培养人,更重要的是要会用人。为政篇的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引申到这个层面来。

四、

学业有专攻,领导要通才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不器”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说,就是君子不是个东西了。如果要反驳说君子是个东西也不对啊!这就是我们民族语言的伟大之处。

“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能局限在一个领域里面。这一片是讲为政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领导人不能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家,或者说是专家可以,但是还要对整个领域的情况要有所研究。这就是一个管理者和一个专家的区别。

所以说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必须是一个通才,就是各个方面都要懂。上下古今中外都要全面。只有成为一个通才的领导,才会身居正位,才会对事情的判断、把握上高人一筹,更会在处理组织问题上面做到不偏不倚。

下面的三句话是关于君子的进一步论述,君子先做后说,或者是说到做到,只有这样大家才会跟随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从正反的对比来说明君子应该有的行为规范,君子对人是有一个客观的看法的,不能因为这个人的习性和自己相近就对这个人很好,也不能因为这个人从自己的主观方面来讲不合适自己的喜好就不喜欢这个人,就疏远这个人。相反地小人就是喜欢和自己习性相近的人在一起。

这里说到了一个对团队的态度,其实用我们目前的话来说有一个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那就是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君子才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组织前进。相反对于小人来说,结果就是拉帮结派,山头林立了。这个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致命的问题。大家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知道,政权的问题基本上就是来自于群党之争,这里说到一个词叫“朋党”。什么叫朋党呢?朋党就是有共同喜好的人相互勾结形成的组织。如果在一个组织中几个领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党”的话,那么这个组织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所以说作为一个领导人来说,对一个团队里所有的人的态度的高下之分是致命的。领导人首先自己不能形成朋党,就是现在大家说的站队的问题,作为一个领导人来说你本身是“周而不比”的,那还有什么站队的问题呢?只有一个队伍了就不存在站队的问题了。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人要注意的是,人的好恶在不经意中就会展现出来,比如一个员工做的好,你肯定会喜欢他,但是对于做的不好的员工,我们更要多喜欢他,因为他做的不好,所以我们要鼓励、教导、帮助他做的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个团队不出现朋党的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放在这里看似和上面的君子之说没有关系,实际上关系很大。上面讲了君子要成为通才,要言行一致,要周而不比,但是作为一个君子来说,如何才能做到呢?当然大家都知道要学习,但是学习要注意什么呢?就是这段话的意思了,学习要思考,思考更要学习。学习不思考,等于你学了没有用,因为你越学愈糊涂,成了“尽信书”了。学了思考了,有了更深的思考后怎么办呢?更要继续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疑惑。

这是一个学习、思考、应用、再思考、再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真是一点都没有错的。

五、

新入行的行规:诚实、谨慎、不为天下先。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首先说一下“异端”,“异”是不同于普通正常的,端是不在中间的,在一边的顶端。“异端”就是不一样的,别出心裁的,走极端路线的。

“异端”其实是人的天性,所有人的天性都是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和别人不一样。

孔子对于“异端”是很批判的,因为异端大部分就是不合乎事实的,虚假诈骗的成分比较多,所以孔子说批判这些异端的东西,可以停止灾祸的蔓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可是人生的大学问,人生的智慧就在于不懂就说不懂,而我们许多人最会自欺的就是不懂装懂,其实不懂就是不懂才是人生的智慧所在。尤其对于为政的人,很难对一件自己不懂的事情说不懂,但这也是一个为政的人的胸襟和智慧。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领导人的言行往往对这个组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对于一件事情,自己不懂偏要说懂,那么对于组织中懂的成员来说,这就是不信任的开始,也是组织成员不能够“众星共之”的根源。如果不懂就说自己不懂,对于组织成员来说,这个诚实的表现可以使得大家相互信任,反而有利于整个团队的合作与进步。

接下来出场的是孔子的学生叫子张,他问了孔子一个问题,就是说自己要学习求官得俸禄的方法,这个可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孔子的很多学生都是求学问的,但是这个子张很是不同,也很直接,就问孔子我怎么才能够做官而求得俸禄呢?一般我们可以认为孔子会批评他的,但是没有,孔子的了不起也就在这里,他还是教了子张求俸禄的方法,但是我们接下来看他教的是什么呢?其实还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说,把人做好了,自然就能求的俸禄的。孔子说,要做一个好的官员,首先要知识渊博,多听,有所疑问的地方则保留下来,知道的地方就谨慎的说出来,这样能少犯错误。然后多看,有怀疑的地方也要保留,了解的地方要谨慎的去做,这样就能减少懊悔。说话的过错少,行为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里面了。

这三段话其实是对于一个新加入领导行业的新人的一个教诲。我们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往往大部分的官员烧来烧去最后烧到的还是自己。对于一个新任的领导人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因为领导人员的变动往往会在组织内部引起震动和变化,这种情况下做好局面的维护工作很重要。其次就是要和这个组织进行融合,融合的最好方法就是要俯下身来,诚实的对待组织的人和事,最高的智慧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了。最后强调的是出言和行为一定要谨慎,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去说去做。只有把内部的情况全部模清楚了,对组织内部的事情完全了解了,对组织内部的人完全认识到位了,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思考,结合组织状况进行新的部署和调整。正所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是矣!

六、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的侧重点

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这一段是讲为政的政治问题了,我们前面讲过了一个领导人首先自己要行得正,守信用,但是在社会活动中,人和人,人和事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所组成的人情网是很难去协调的。我们要知道,虽然是人和事,但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去做的啊!所以到最后还是人和人的关系问题,这是个大问题,大到全人类的问题了。所以说人情难却,领导何以自处与处人呢?

这里孔子从组织下属的任用和领导人自己的行为上做了论述,他说,如果要老百姓服从你,应该把正直的人放在曲邪的人之上,如果把曲邪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的话,那么老百姓就不会服从你的。

这是关于老百姓服从政府的论述,那么怎么样才能使的老百姓勤勉、恭敬而且忠诚呢?那当然是为政的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勤勉,并且对天下百姓恭敬了。所以孔子说要以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百姓,老百姓就会恭敬你,像自己孝顺父母,爱护子女一样的去爱护百姓,老百姓就会忠诚于你,奖励那些有善举的,对那些不懂的要进行教育和感化。

这两段话还有一个问题要弄清楚的,那就是第一段是对国君而言的,而第二段是对于权臣而言的。对于国君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选对人,对于权臣来说就是要做好自己了。这个是不同的。

第三段是有个人问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出来当官呢?你说的那么好。孔子说的是什么呢?孔子说《书经》里不说了吗?一个人在家能够孝敬父母,兄弟友爱,社会朋友和谐,这不就是政治吗?这个话我们要注意啊!孔子是讲学的,他讲为政是讲大原则,大方向的。是理论的范畴,而不是实际的方法。这属于思想哲学的范畴,而不是政治工作的方法。这个境界是不一样的。所以孔子没有直接说明,只是说齐家做好了也就是政治了,因为你说多了别人也不懂。何必多说呢?

我们说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或者说一个组织部门的领导,他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个公司,总经理的侧重点就是选择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那么部门经理的侧重点就是带领部门的人去发展。所以说总经理要“知人善用”,部门经理要“以身作则”。这个侧重点是不同的。

那么对于一个总经理来说,这个人和人所组成的公司所形成的关系网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呢!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把正直的人放在曲邪的人的上面,这个很重要,例如对于一个销售的部门来说,可能有的人销售业绩是第一的,但是他就是不能做部门的一把手,因为他没有达到完全正直的地步。但是另外一个人虽然业绩不如这个人,但是为人很正直,那么他就可以作为这个部门的一把手,因为他正直,所以处理问题没有偏差,大家都认可他处理的问题,谁也没有反驳的话可说,这个就很好了!对于那个销售业绩第一的人来说,他的成绩会得到部门经理的完全认可并能够获得完全的尊重的,这样的架构能够很好的使得这个部门沿着正确的方向去运作。这也是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对于一个部门的经理来说,这就和我们刚才讲的正直的人在曲邪的人之上的问题对应上了。你要注重的就是自己,怎么样把自己做好是很重要的,自己的行为、态度、信用、正直直接影响到整个部门的团结与发展,首先使得自己成为部门的榜样,这样部门成员就会拥护你,跟随你的发展开拓。

孔子对于这个为政的原则看起来很平淡,但是实际做起来却是非常之难,因为无论哪个层面的领导人,周围都是组织内成员和组织外成员编制起来的重重人情网络,要在这些高帽子的下面做到自我的修养和用人的正确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讲这段话作为领导人一定要注意的。

七、言而有信,勇于担当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这段是为政的点睛之笔,信用是为政的根源,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信用,其他做的好都是没有用的。“輗”是古代大车辕短与横木相接的关键,即就是牛车上一根套在牛肩上的挂钩;“軏”是古代小车车辕与横木相接的关键,即就是马车的挂钩。这两件东西都是关键,如果没有,车和拉车的就不能结合,自然车子就不能走动了。所以说,信用就是这个关键,如果没有,那即是车再好,马再壮都是没有用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最关键的点都是在这个信用上面。

那么说完了这个关键以后,出现了一个关于预知的问题,就是那个想当官的子张问的,“十世”是个抽象概念,实际上是表示很长远的意思,但也有一些时间概念的,比如中国古代一世大概的时间是三十年,子张的意思是是不是可以先知,可以预测将来历史的演变,可见这个子张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学生,他问的问题都比较不合孔门的逻辑。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孔子比喻了一下,说是殷的文化是由夏演变而来的,由于时代变迁,所以有所增减,这是可以知道的;周的文化是由殷商的文化演变而来的,也有所增减,这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周以后的时代,文化的演变也是大体可以知晓的了。这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只要对历史研究到位了,加上自己的学问和智慧,这些是可以根据演变来知道的。

这段放在为政的这篇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历史的演变不是一个乱序的问题,它是一个有一定历史规律的演变,我们知道秦统一中国后重用邢典,原因就是秦以前的问题就出在这个乱上面的。那么汉朝立国的时候则注重于恩典,这是由于秦的邢典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所运用的演变,这虽然是一个方面的例子,但是可以说明历史演变的规律的可循之处。

那么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这个组织的历史就是一个鲜明的镜子,作为一个领导人来说,知晓这个组织的历史就能够对这个组织的将来作出一定的修正和变革,以便使得组织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新的环境。这个很重要,是属于一个领导人的预见、判断和处理的超人之处。

为政的最后一句话又扯到了鬼神的问题上去了,我们知道,一般来说最后一句都是这个篇章的结论。那么为什么为政的结论会是这个“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呢?这个我们要好好的研究一下呢?

我们讲一个为政者关键的点是信用,在为政上的方法是自我修养,即为政以德,即要以孝治天下,态度要恭敬,要诚实,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等等。那么这些都是为政的前提和过程。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一个优秀的为政者还需要什么呢?那就是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责任。一个领导者必须对自己的组织所有问题承担责任,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最后这一句话要连起来看,就是说不是自己要祭祀的对象而去祭祀就是谄媚,需要见义勇为的时候不挺身而出,就是没有勇气。

所以说领导人的勇气是必须具备的对象,勇于承担,勇于担当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我们在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出了问题的单位,领导往往找不见人,把下属推出来做挡箭牌,结果就是舆论四起,单位形象声名狼藉,最后实在扛不住了被迫无奈站出来的时候已经迟了,你这个组织已经离关门差不多了。

我们对为政篇来总结一下,为政篇主要讲的是领导者,领导者自身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个人品质,在工作中应该在那些方面做到位呢?主要就是讲了为政的人和为政的事这两个问题。一个为政的人,在不同的层面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首先要为政以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所带来的好的效果来使得组织成员都能够遵从你,团结在你的周围;自我要守信用,要说话算出,言出必行,不要朝令夕改,造成混乱局面;还要有通才,在各个领域都要有所懂;要诚实,不懂就是不懂;最后要勇于担当,困难面前要勇敢站出来承担责任。

那么在为政这件事情上一个领导者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要会观察人,了解人,知人善用,把正直的人安排在曲邪的人之上,才能在组织中起到正确的前进方向;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做思想工作,把事情的起因做细致做扎实,就能实现“无为而治”;要会通过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学会判断与控制,使得事务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还要正确引导,以信用为基础,以担当为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等。

由此可见,为政篇虽然是讲古代执政领导的内容,但是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来说真的是宝贵难得。所以我们要细细研读孔子的《为政》篇,无论你在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工作,这些见解和论述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材料。

同类推荐
  • 血色大周

    血色大周

    网络时代孕育的博学广见之士,无意间穿越到战国时期,成为大周纯正的皇族后裔——卫国王子姬黛时值公元前346年,以姬黛的记忆秦国尚在变法初期;齐国邹忌谏言已过五年;魏国已经不复昔日的强盛;楚国只满足于称霸南疆那时候西帝秦国、东帝齐国、南帝楚国,尚不能左右各路诸侯姬黛机缘巧合之下,拜入鬼谷门,成为鬼谷子唯一的亲传弟子,得授其全部本领。鬼谷高徒:庞孙苏张,每每谈起,无不羡慕异常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在王子殿下的领导下,竟然扭转乾坤,一统华夏;现代商业支配着古代战争的发展;千年的军事战略在战国时期大放异彩;连横、合纵还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且看一个把古今智慧融会贯通的男人如何争霸诸侯,创造一个传奇。
  • 九龙寨城

    九龙寨城

    这是一座神秘如同人间地狱的城市,这里有着不见天日的高耸楼宇,有着末日般的破败,漫街霓虹灯光和近乎百分百的无政府。这是罪恶衍生,犯罪份子与贫民难民的聚集地。这是无管辖无法律的一个适者生存,以暴制暴的世界。回望80年代,且看九龙寨城的一名孤儿居民如何在此地生存,在此地休养生息直至此处被夷为平地……
  • 红楼叙梦

    红楼叙梦

    复杂一点:穿越专业户在第二次的穿越中穿到了红楼梦的世界!简明一点:国术大师穿越红楼梦!
  • 汉雪

    汉雪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游侠剑客游荡天下,武将谋士纵横四方。鲜卑入寇,羌族叛乱,高丽南侵,乌桓动荡,蛮人频反,越人难安。阴谋、刺杀、伏击、血战,六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大汉的固有疆域飘荡着漫天红雪……
  • 一叶扁舟——殖民南美

    一叶扁舟——殖民南美

    一群闯荡美国失败的屌丝在归国路上群穿至十七世纪的南美,看他们如何在失败中进步,在挫折后重生,建立串联欧亚美澳的殖民帝国,正面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拯救即将又一次被外族侵占的古老中华大地……
热门推荐
  • 丫头,守住

    丫头,守住

    她与他相遇在他们最美好的时刻,然而他却忘了相知相守;她与他结识在错误的时候,然而却在默默中奉行了相知相守的内容。再回首,六年光阴似箭,她与他已成陌路,却不知他在相知后,想相守。记忆中,携手翻飞流年,她与他并肩而立,只祈求那在世的莫失莫忘!相知相守,莫失莫忘,却又哪得如此之难!
  • 你是我梦里梦不到的梦

    你是我梦里梦不到的梦

    “你不懂得有借有还这个道理嘛”“懂啊”“那么要还我的喜欢和爱呢”唐小念低头没有去看他,“是啊,你的爱我还不起。”顾泽迟拥她入怀“傻女人,还不起就不还了。”在孤儿院长大的顾泽迟不但没有自卑,还有一种天然的傲气,让人不敢靠近。这一切在遇到唐小念的那一刻,全部瓦解。一层层迷雾被揭开,顾泽迟到底是什么身份?唐小念该何去何从?
  • 白话聊斋故事(下)

    白话聊斋故事(下)

    关于聊斋故事类的书,也有不少,我以前也看过很多,觉得很不过瘾,自己又看得懂文言,为何不自己来编写一部《白话聊斋故事》呢,便开始动手了。既然要写,都要写得和前人有点不一样,那本书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首先,采用流畅生动的现代语言,除了表现原作品的精彩,还体现出了现代语言的美感。其次,我参考了各种已出本书了的,有关聊斋故事书的选编情况,自己再把《聊斋志异》通读一遍,尽量做到不遗漏优秀编目,把最精彩的聊斋故事,呈现给大家。再次,本书极尊重原著,而又富有个人特色,把故事写得娓娓动人,克服了文言转化为现代语言的呆板,显出原著的韵味。改编《聊斋志异》的书很多,希望本书能脱颖而出,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欢。
  • 亡国一世恋

    亡国一世恋

    她是重音国的三公主却在大婚之日被灭国她的青梅竹马婚礼上的准新郎,站在敌军前方国家被灭她被带走,做了他的侍女每日看着他们其乐融融都会告诉自己这是暂时的她被大哥带出宫认识了怜菲国的睿亲王与一些朋友他们毫无条件的帮助她复国却都喜欢她面对这一切的她该如何抉择?
  • 学会发泄-发泄是一种自我完善的人生智慧

    学会发泄-发泄是一种自我完善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一本励志书,是通俗读物。本书从几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在压力面前,学会发泄,并调整好心态,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获得成功。
  • 都市全能学徒

    都市全能学徒

    当一张莫名的学生证降临,林宇的命运迎来了转折,问君何不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毒手仙医

    毒手仙医

    大道三千,医道可有一席之地?绝境重生,能否改变被庶妹迫害成为他人禁脔的命运?杀与救,皆在一念之间!
  • 天缺之道

    天缺之道

    十万年前,天旭大陆,主宰天道的诸天神魔一夜间神秘消失。十万年后,沧溟东境,一个觉醒天缺命牌的少年横空出世。少年于红尘乱世中争渡,立志逆天改命,闯禁区,入冥界,斗魔尊,战天王。人皇,圣君,是否就是他的终点,抑或仅仅只是武道之路的开始。烛照生,幽荧灭。青龙降世盘沧海,凤凰涅槃栖梧桐,白虎杀伐惊天地,玄武通神卦阴阳,麒麟背上听一曲,不负苍生不负卿。且看少年手持三尺青锋,诛妖邪,斩神魔,剑指无上神道!
  • 无尽仙皇

    无尽仙皇

    传说中来自第十域的人都能搅动天地风云,但古往今来,万载沧桑,没有人知道第十域位于何处,甚至是那些来自第十域之人。陈非凡,被一道晴天霹雳劈到了神武大陆,只身万里,逆天改命,成就十域最亮眼的星辰。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