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41900000004

第4章 、八佾篇第三

八佾篇第三

一、礼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纽带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先来解释一下八佾,佾同仪,是周朝国家大典的舞蹈,象征国家的精神,这个舞蹈有六十四个人来表演,共八排,每排八人。

古代在礼乐方面的讲究比较严格,八佾之舞只能用于天子所举行的大典,对于诸侯来说,只能用四十八个人来表演,八排,每排六个人,称作六佾,诸侯下来的大臣之家,只能用三十二个人,八排,每排四人,称作四佾了。

我们从表面来看,孔子怎么教大家跳舞了呢?其实不然,这种固定的舞蹈形式正是古代礼的典范,在礼的应用中,对于舞蹈的形式,衣冠的样式,事物的摆放等等,都有非常严格而周详的规定的。所以我们知道,这篇是讲礼的了!

礼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孝是中华民族的宪法精神,那么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属于中华文化的伦理范畴。

我们看第一段,说的是季氏,季氏是当时孔子所在的鲁国的权臣,当时鲁国有三个权臣,分别是孟孙、仲孙和季孙。什么叫权臣,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根基的臣子,这三家操纵了鲁国的政权,鲁国国君基本上就是个架子了。

说这个季孙在他们家开舞会,竟然用周天子举行国家大典时候的八佾舞蹈,这个他们都干的出来,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我们今天大多都翻译的是孔子听到这个事情后很生气,说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忍受,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忍受呢?南怀瑾大师对此有别的看法,他说以孔子这么高的修养,这句话不应该是孔子生气骂人的话,南先生的看法是说我们要注意啊!季家的野心不小,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做的呢?言外之意是季家将来什么事情都是做的出来的。

我本人比较赞同南怀瑾大师的说法的。再来看第二段,说是这三家在家里举行完宴会后,在撤席的时候,竟然演奏的是周天子在宴会时所用的音乐,孔子说,这个《雍》的诗词里有“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话,这样的音乐怎么能用在这三家的厅堂上呢?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意思是诸侯站立在两边,天子庄重的从中间走过的意思。是非常庄严肃穆的情形,所以说孔子所处的时代国家的社会风气已经败坏到了极点了。

我们再往下看,仁在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的中心思想,我们勉强可以这样来说吧!因为“仁”这个概念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下一篇专门讲“仁”的时候我们再说。一个人的中心思想有问题的时候,文化对他有什么用呢?礼乐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从这一斑就可以看得出孔子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了,我们知道春秋是一个乱到极点的社会,礼乐崩坏,仁义不存,“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啊!接下来孔子由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引出关于礼的一段论述。

我们看一个叫林放的人问孔子,礼的根本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因为文化精神涉及到的往往有哲学和宗教的层面,我们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

孔子说,这个问题太大了,所以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讲了关于礼仪的方面,他说礼仪不可以过分铺张,与其求过分的奢华,不如节俭而隆重,办丧事太复杂周全了也不好,宁可取其悲戚的态度。

然后孔子就说起文化,说起礼的重要性,他说像狄夷这样文化落后的国家即是有君主有政权,还不如我们灭亡的夏朝,虽然政权没有了,但是文化却延续了下来,如果文化能够延续下来,那么更朝换代后还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即就是礼的存在价值。

这段通过孔子对自己国家状况的论述来着重说明了礼的重要性。我们说古代文明古国文化的延续只有中国没有断代,这个没有断代的主要原因就是无论政权如何更迭,但是礼作为文化精神虽然有所演变,但是还是一脉相承了下来的。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是不可以阻挡之势,那么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我们如何去继承,如何去发扬?这是我们必须好好思考的问题。对于现在来说,我们许多的文化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就拿一个婚礼来说,什么样的都有,而且往往是土洋结合。倒是我们在日本在韩国还可以看到我们民族的一些传统的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的体现,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悲哀,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实在是丰富的不得了,所以我们就不怎么重视,因为她实在是太丰富了,给别人发扬一点也没关系,但是作为一个国人,我们还是要警惕我们自己的文化的流失和演变的问题的。

而对于今天的社会活动来说,礼的作用也不可以忽视,我们在社会活动中,往往把许多活动办的热烈隆重而又似是而非,既没有传统文化的优美,又缺乏活动中心内容的诚意,只要热烈,只要隆重,只要有反响,无论是赞扬的还是谩骂的,只要有知名度就好,结果弄的是鸡犬不宁,啼笑皆非。还有现在我们去参加葬礼,都是一个走过场应付差事的过程,既看不到我们对死者的尊重,也看不到我们对亲属的同情,有的只是程序化的过场,正如孔子所说,预期过场周全,还不如表情悲戚呢?

接下来又讨论到季家的事情了,季家要去泰山祭祀,我们都知道,泰山可不是随便个什么人就可以去祭祀的,因为在古代,泰山代表着天,中国古代以天为神,所以去泰山祭祀是天子的事情,而且只有自认为英明的天子才可以去泰山祭祀。当国家太平,近几年又风调雨顺的时候,天子才能够上泰山去祭拜天地,古代叫做“封禅”。那么作为诸侯臣子的季家也要去泰山祭祀,这是比那个八佾还要恶劣的事情,八佾至少还是在家里偷偷的搞,泰山祭祀就已经是明目张胆的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更不用说鲁国的国君了。孔子的学生冉有当时在季家做总管,所以孔子就问冉有,说你就不能阻止吗?不能救他们吗?冉有说不能,看来冉有是阻止了,但是没有阻止的了。这个说明孔子对季家造反的事情是一清二楚的,季家去泰山祭拜,无非就是想求得神灵保佑自己造反成功嘛!但是孔子知道季家肯定是要失败的,就问冉有救了没有?所以孔子最后说,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吗?我们知道林放就是问孔子礼的根本的那个人,这个意思是说连林放这样的人都懂礼的精神,难道说作为泰山的神灵还不如一个林放吗?既然是泰山的神灵,那么肯定是懂礼的根本的,所以说季家的祭拜根本就是没有用的。季家的造反肯定是要失败的。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王道衰落,霸道兴起,所以礼乐崩坏,社会乱的不成了样子,王道是讲道德的,而霸道是讲权术的。所以为了达到目的,臣不臣来君不君,想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来窃取政权,谋位弑君,这样的春秋乱局对于孔子来说是十分心痛的。作为礼的倡导者,孔子接下来就以君子的作为来具体论述礼的风范和作用了。

二、、承让、领教--君子的风度;礼归于平淡--英雄的本色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微之矣。”

礼的这一段主要还是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礼的使用,一个是礼的内涵,也就是说孔子通过正确的和不正确的礼的用法向我们阐述了礼的使用是建立在仁德的基础之上的。正确的礼的外用是依托仁德的基础存在的,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礼的使用都是仪式性的,都是走过场的。所以说礼的使用必须有正确的内涵。

我们来看第一句,讲到了君子的礼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对于礼、仁这样的上升到哲学和宗教范畴的中国文化精神,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讲清楚的,所以孔子经常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来教育大家,这是在《论语》当中非常普遍的教学方法,他说君子遇事不争,如果有,比如像射箭,必定是先揖然行礼,然后登堂较量,较量完毕,走下堂来共同饮酒,这才是君子的风度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里面的一些较量的很有意思的画面,比如说两个门派的师傅要一比高下,一般开始的时候都要相互作揖,一场较量讲究的是点到为止,赢的人作揖说声“承让”,输的人也作揖说声“领教”。这就是礼,就是君子的风度。更为有趣的是有的比划几下后高下自分,功夫高的人一定会想一个招式然后大家结束较量,但是在不懂行的外人看来没有谁赢谁输,其实比较的两个人内心高下已经自分,这也是发挥了礼的深厚内涵,绝对的风度有加啊!

这种君子风度其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主精神所在,所以说中国的民主和西方的民主是不一样的,西方的民主讲究法制,依据法律来管理人,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主讲究礼让,是由人的道德品质来决定的有自动自发性质的民主思想。

接下来我们看到孔子的学生子夏问了一个问题,他说这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话,巧笑就是笑的非常好,笑的恰到好处,比我们现在的礼仪小姐那个标准的露八颗门牙的微笑还要好,因为这个露八颗门牙毕竟是一个僵硬的程式话的标准,笑的恰到好处还不够,还要“倩兮”,倩兮就是还有点调皮、有点诱惑的意思,总之就是笑的太迷人了,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笑。再看“美目盼兮”,美目就是很漂亮的眼睛,盼兮大概就是那种“回眸一望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那种勾魂的眼神了吧。“素以为绚兮“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了很漂亮的图画的意思。

子夏问孔子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子夏不懂这些话吗?子夏当然是懂的,子夏问的是这样过分的比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绘事后素“。什么意思,意思是说画完漂亮的图画后才显示出白纸的可贵来,这句话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孔子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这个问题是子夏提出来的,孔子因势利导,可见孔子的教学方法不但是因材施教,而且是随时随地因势利导,从方方面面对弟子进行引导,再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学生就为了文凭,老师只为了薪酬,大家都急急忙忙课堂打个照面就完事了,根本没有什么的教育感化可言。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一切绚烂都是由平淡来的,而且一切绚烂最终都要归于平淡。

子夏也不愧是孔子的好学生,举一反三,就直接问老师难道礼的后面还有礼的精神吗?礼的内涵不是礼的方式,而是礼所依托的仁德的精神吧?

这下老师高兴了,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修养确实做到了如他所论述的地步,孔子很高兴,他说,子夏啊!你不但讲的很对,也启发了我,现在我可以和你一起探讨《诗经》了。

通过这个孔子与子夏的谈话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礼的内涵是什么?礼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礼的精神又是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礼的体、相、用的问题,礼的体是什么呢?礼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繁衍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行为状态的一种典章制度,我们可以勉强这样来讲,因为这个是不究竟的。礼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也是依靠礼来进行不断的流传发扬的。礼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礼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所有的思想总是离不开为人处世,那么如何为人?如何处世?总是要有一个方式和方法的,这种方式和方法就是礼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你睡觉睁开眼睛,你起床应该怎么起?是不是要轻手轻脚不要吵醒别人?你踏出家门上公车要排队,交钱,车上要站在合适的位置,见了老弱病残要懂得照顾,要有同情心等等等等,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无一处不在体现礼的作用,无一处不在用礼的规范去做人处事,所以说礼的体现就是生活,就是为人处世。那么礼的作用是什么呢?礼是用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这个不用再多做解释,大家看了都很清楚。所以我们说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一点也不过分的。

那么作为文化传承,如果在一个国家的政权变更中这种礼的文化制度没有流传下来,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呢?就会出现文化的断层。所以孔子下来又说,夏朝的文化如果用杞的文化来研究,是不准确不完整的,殷商的文化如果用宋的文化来研究,也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因为文献资料不完整了,如果完整,我可以把他们整理出来的。

这里我们注意到夏和杞的关系,殷商和宋的关系,我们知道在夏商周的时代里,王道强大,所有天子都是以孝治天下,讲究仁义礼智信的,虽然这些思想那时候还没有形成文章论述。所以一个朝代灭亡以后,他的国君的后代也是要被分封的,所以夏灭亡后,殷商给的封地是杞,所以说杞国等于承传了夏的文化,相对应的,宋国传承了殷商的文化。但是由于没有对文化进行保护,所以文献资料有限,这样就无法整理了。

由此可见以礼为基础的文化传承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文化断代的民族是无法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孔子从这个方面来间接的说明了礼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的文化也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无论是从文化的大融合还是从文化的遗失情况来看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我们到底继承了什么?又发扬了什么?这是让人很心痛的现状。而且随着社会的重心发展,关于文继承与发扬存方面的人才越来越少,如果这样下去,假以时日,我们的许多好东西虽然典籍齐全,保存完好,但是已经没有人会去研究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我们来综合看一下这个段落,孔子通过正反的对比,从而说明了礼的作用和礼的内涵,最后引用文化的考证与整理来阐述了礼的重要性。这段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方法生动,为后面对礼的进一步阐述提供了依据。

三、仪式很重要,诚心是根本

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所祷也。”

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我们接下来看这一段,“谛”是古代天子举行祭祀天地大典的礼,孔子的意思说,这样的祭祀自从主祭者端上奉献神灵的酒以后,我就实在不想看下去了。为什么不想看下去呢?因为这种仪式本来是很神圣很虔诚的,但是大家都是在应付差事,没有发自内心的诚意,所以祭祀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孔子说自己就不想看下去了。

后来又有人问孔子“谛”的仪式是什么样子的呢?孔子说自己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吗?我们往下看,孔子又说了,知道这个仪式的人,懂得“谛”这个文化精神的人看天下事物的道理,就像呈现在自己掌心一样的简单明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孔子当然是懂得“谛”的文化精神了,那么他为什么说不知道呢?因为现在作为“谛”的这个礼已经完全仪式化了,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所以孔子说他不知道了。

我们接下来就能看的很清楚,孔子对于礼的最明确的论述了。他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我们祭祀神灵的时候就如同神灵在一样,要保持一个虔诚的心仪,诚心诚意的去做这件事。我如果没有那个心思去祭祀,但是还要装个样子在那里,还不如不去祭祀呢。

这个虽然说的是祭祀,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要表里如一,才能把事情做好。表面上的事情做的再好,那是没有用的,不但没有用,而且会起相反的作用。下面就是这个相反作用的论述了。

王孙贾是卫国的大夫,这个应该是孔子在卫国时候的事情,这个王孙贾通过祭祀来间接的说明了一个事情,什么事情呢?我们先看原文,后面再讨论。

“奥”是古代我们祭祀的家神,而“灶”则是古代我们祭祀的灶神,关于这些神灵的问题上升到了我们古代的宗教层面,这里我们不加讨论。

王孙贾的意思是说与其祭祀家神,还不如去祭祀灶神。这个话实际上是另有所指,因为我们知道孔子在卫国多年,卫国的君主卫灵公很想用孔子,但是卫国国君又十分喜欢自己的爱妃南子,这里面的关系我们不加谈论,反正就是国君碍于南子所以一直没有重用孔子。那么这个王孙贾的本意是什么呢?他是说,你老和国君去谈论希望获得重用,还不如和我们这些大臣多走动走动,这样我们可以在国君面前替你美言美言,可能会起的到很好的效果呢?

孔子当然明白王孙贾的意思,我们看他是怎么回答的呢?孔子说,不可以,如果以这样的假情假意去祷告上天,不但不会有结果,反而会得罪上天,那就会有灾祸呢。这个话说到这个地步,实际上等于是反驳了王孙贾,从而也引出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礼的根本,礼的根本还应该是诚心,如果不诚心,礼不但不能起作用,而且还会带来问题。另一个就是表明了孔子的人格牢不可犯,孔子当然知道王孙贾说的这个方法,但是他不用,为什么不用呢?他不屑,因为这牵扯到一个人的人格独立问题。所以等于孔子明确回绝了王孙贾。因为这个做法不但违反了礼的基本精神,也违反了孔子内心的真心诚意,那么这种假仁假礼孔子怎么可能去做呢?

再看这个段落的最后一句,“周监于二代”哪二代呢?就是夏和商,意思是说周的文化是集夏和商文化于大成的,所以周的文化熠熠生辉,非常伟大,所以我遵从周的文化。

这是一个文化承传与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演变的结果是更加注重人文文化,我们知道夏朝崇尚忠实,商朝文化崇尚宗教层面,到了周的时候,周的文化更加注重于人的本身,虽然集成了夏商的文化,但是更加注重于人文方面,也就是说礼的形式逐渐演变到人文的方面,所以孔子说,我遵从周的文化。

这一段我们看到孔子对于礼的则重点在于礼的体和用,而对于礼的形式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形式没有诚意还不如不要这种形式。这个对于我们目前的社会活动来说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前面讲过的一样,我们现如今去参加什么活动,都是急匆匆去,机械化做,又急匆匆回,整个一个走过场,那么你如果期望这些活动能带来好的效果显然是不可能的。

四、不懂就是不懂,人生的智慧所在,懂也要请教,人生的大智慧所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到太庙里去,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有的人就说了,谁说鄹大夫(孔子的父亲叔梁紇)的这个儿子懂礼仪啊,你看他倒这里来,这也问问,那也问问,根本就不像懂礼仪的人呢!孔子听到了说,这就是懂礼仪的表现啊!

我们前面说过了,一个人不懂就是不懂,能把自己不懂这件事情说出来就是有智慧的人,这个一般人做不到,那么作为孔子来说,既然他懂,但是他也要问,自己懂还要请教,这个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一个是既然孔子提倡礼,那么首先自己要做到,所以他倒太庙后问问其他的人,这也是礼仪和礼貌所在。另一方面说,自己懂这些,但是可能也有的地方自己懂的和别人说的或者是做的不一样,这个也有可能是自己弄错了或者是时间的变化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么自己问问,把这些记下来去考证,最后得到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最合适的方式与方法了,自谦是一方面,谨慎一些也是完全必要的。所以我们说,懂了更要请教,结果就不会有问题,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所在啊!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往往很活跃,很有表现力,但是往往对问题是一知半解,老师就说我们是“半瓶子咣当”说你看人家那些正真懂了的学生是“一瓶子不响”。我们都知道,一个装了半瓶子水的瓶子,你运输起来总是咣当咣当的响,但是那个装满了水的瓶子却是没有响声的。

所以说自己懂还要请教不是虚伪,是谦虚的表现,是为了完全正确的懂,也是为了对人礼貌。这确实是不容易的大智慧啊!

我们中国人还有一个传统的美德,就是初次见面的客气,这也是礼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说我们去别人家里作客,对别人保持一定的尊重,以谦虚的态度请教主人一些问题,这都是礼的组成部分,虽然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你比主人懂的还要多,但是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诚恳的向别人请教,也是礼的一种精神,更是我们做人的至深的道理。

五、正道来自观念,成就取决环境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这一节孔子用射箭作为比喻,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一个人对于礼的观念一定要正确,至于事究竟能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机会,看坏境等等的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在说礼的时候会加进来这么一节呢?我们看上面,孔子通过对礼的论述,主要说明了一个礼背后的礼的精神,那么对于礼的作用,往往会因为各种条件的变化会有不同的结果,就好像一个人,品质和能力都具备了,但是条件不容许,坏境不容许,所以还没有发挥的空间和机会,这样的话也不会有所成就,但是只要他又这个能力,自己又有良好的品质,一旦机会出现,就会有很好的结果的。

六、精神很抽象,须有物维系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这里讲了一个小故事,说子贡在主持祭祀的时候,要把作为祭品的那个羊去掉,孔子说你爱惜那只羊,但是我爱惜的是这个礼的精神。

告朔,朔是每个月的初一,每个月的初一,主政的人代表国家要向祖宗、向天地报告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个祭祀活动就叫做告朔,是个很重要的国事活动。

饩羊,是指宰杀后稍微蒸过的羊,因为怕放的时间长了腐烂,所以稍微蒸了一下,是用来作为祭祀用的祭品。作为祭品本来是祭祀时很重要的东西,但是随着社会风气的衰落,这些东西后来都逐渐的变化了,好像在以后的什么时间就变成了用草扎成的样子了。记得《老子》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刍狗”就是以草扎的动物来代替活的动物作为祭品的意思。

我们说礼的精神,精神这个东西很抽象,总是要依附于物的存在而被人们所感受的,所以孔子为什么会对一只羊而斤斤计较呢?实际上孔子是对礼的维护,也是对礼的精神的维护。因为礼的精神已经被社会发展所破坏了,那么这个维系精神的物如果再去敷衍,这个精神就更被忽略了!这也是孔子最为担心的事情!

七、谁人不被人评说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上面关于礼说了这么多,孔子也是很感慨啊!所以他说了一句“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说一个人如果对领导处处尽心合礼,大家就会以为他在拍马屁。

所以说这个崇尚礼的精神很难,推而广之,世间为人处世确实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对领导尽忠施礼,大家认为你在拍马屁,你对下属爱护有加,大家认为你在做虚伪的表演,你从来不迟到早退,大家又认为你这个人刻板,你事事努力用心,大家又会认为你有野心,要谋权篡位。所以说真的是很难的事情。常言说“谁人不被人评说,谁人背后又不说人呢?”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强大的礼的精神来坚定你的意志,等待时间的考验。别人不了解你不要紧,关键要你自己的内心是真心诚意的做你在礼的范畴内的事情。假以时日,时间证明了你的正确性,你就心安理得了。如果没有礼的精神的指导,你会根据大家的看法去改变,随波逐流的结果就是你再也找不到你自己了。那你是个什么东西呢?或者你又什么东西都不是了吧!

八、领导的“换心术”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这一段的几节联系不是很紧密,主要还是讲了礼的方面的一些问题,孔子在君王、先朝和圣贤三个方面阐述了用礼的方面的一些问题,中间有一节是对礼的赞美。我们一起看一下。

定公即就是鲁定公,孔子所在国家的国君,他问孔子说一个君王,怎么样去指使下面的臣子,相对应的,作为臣子,对君王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去应对,而且又应该是怎么自处呢?

首先我们说,从礼的精神来说,鲁定公这个问话本身就有问题,为什么呢?鲁定公问的是领导指挥的方法,也就是说是领导的权术,领导的手段,我们都知道,从礼的精神来说,领导是要为政以德的,而不是运用权术和计谋,所以说他的问话是有悖于礼的精神的。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孔子当然没有告诉鲁定公应该运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孔子说君王对待臣下要以礼的准则,臣下事奉君主就会忠心尽力。孔子不但反驳了鲁定公的手段与方法的提问,而且还劝告了鲁定公,说只要你能够以礼的准则去对待臣下,相应的,臣下就会忠心尽力的去维护你。这是一个君主在礼上面出现的问题的。

我们先把关于《诗经·关雎》这节放下,看下面的章节。

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问关于社稷坛的事情,社稷坛就是在国家的首都修建的象征国家和上天之间联系的建筑物。宰我说夏朝的社稷坛上种的是松树,殷商种的是柏树,周朝种的是栗树,他又说这个栗树种的不好,使百姓看了以后会害怕,会战栗。孔子听说了以后说,已经做了的事情就不要再议论了,已经完成了的事情就不要再阻止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了。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周朝在这个事情上做的是有问题的。只不过是历史的事情了,就没有必要再去讨论了。这是关于一个朝代在礼上面出现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看到有一个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叫管仲,管仲就是帮助齐桓公称霸的圣贤,《论语》里面关于管仲的话很多,孔子说管仲的气量很狭小啊,别人就问他,那么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建有三归堂,就是非常豪华的宰相府,而且在行政上又有重叠的机构,大量的官员,你说他能算节俭吗?又有人问,那么管仲懂不懂礼呢?孔子说,只有国君才能享有的在大门外设立屏风,但管仲家也有;只有两国君主见面时才会用的反坫之坛,在管仲家也有。你说管仲能算得上是懂礼的吗?如果管仲是懂礼的,那还有谁不懂礼呢?这是关于圣贤在礼的上面出现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段通过对国君、朝代和圣贤在礼的方面出现的问题来描述,说明了礼在用的方面的难度。

那么关于“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个人认为应该放在后面的乐这一段更为合适,这是孔子对于礼乐的赞赏,说《诗经·关雎》快乐而不淫荡,哀婉而不悲伤。说明了孔子对礼乐的推崇与赞赏,这个我们在下面的段落再细谈。

这一段尤其要注意鲁定公和孔子的对话,他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是王道才是正道,为政以德才是君主为政的中心思想,其次是关于领导和员工的对应关系,孔子的意思是作为君主对待臣下要以礼的准则去行事,那么臣下就会尽全力来侍奉君主,这就讲到了一个对应的关系,那我们现在的企业来说,作为一个老板,你如果要你的员工努力为你工作,那么你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以礼的准则来对待你的员工,对员工要有真心诚意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作为对应,员工才能团结在你的周围,尽全力为你的公司努力工作,基本上是一个人心换人心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将这个章节取名为孔子的“换心术”。

八、尽善尽美何其难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我们知道,说到礼我们就不得不说和礼的仪式相辅相成的乐了,这段全片充满了孔子对于礼乐的赞美和陶醉。

我们来看第一句,这是孔子和鲁国的大乐师讨论音乐创作时说的话,大乐师是掌管理乐教的官员。孔子见到大乐师后,由说话可以看出来孔子很谦虚,他说音乐的原理大概可以了解一些,其实我们说孔子对音乐是很专业的,很内行的,但是他还是很谦虚,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自己懂还要去请教才是礼的最高体现,说音乐开始演奏的时候,嗡嗡然和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轻轻的舒展,慢慢的绽放;继续演奏,音调纯正,后来到达高潮的时候铿锵有力,清晰分明,最后乐曲结束了,还是有些音域缭绕,似乎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便是一首好的音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音乐的深厚功底,也可以通过孔子的谦虚来证明他深厚的音乐修养。

这个话说完以后下一句却是一个新的事件,我个人认为八佾里面有一些篇幅的编排不是很合理,像这个颂扬孔子的段落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地方,既然我们按照原著来论述,也就把这一段一起说一下吧。说是有一个在“仪”这个地方守边界的官吏要见孔子,看对话应该是被孔子的学生挡了驾,这个官吏说,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到这里来我都见过,你们的老师我也应该见一见,可见这个人也不是一个平凡的官吏了。最后他还是见到了孔子,一番谈话出来以后他说,你们这些人不必担心礼的衰落,天下已经乱了很久了,礼快要没有了,但是上天要孔子做警醒世间的木铎,木铎就是用来敲打物件使其发出警惕声音的东西。孔子在天下就有救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和感化的水平实在是很高的。

下来通过对比说明了孔子对音乐的感受,与其说是孔子对音乐的感受,还不如说是孔子对礼的推崇。韶乐就是舜时的音乐,武乐就是周武王时期的音乐,孔子说韶乐是完美的,也是完善的,武乐是完美的,但是不完善。实际上是说舜的时代的礼是完美的,也是完善的,但是到了武,虽然也完美,但是已经有不完善的地方了。

最后这一句是对整个《八佾》的总结,是作为批评来结束的,孔子说,身居上位而对部下不能做到宽厚,基于礼节却不能做到恭敬诚心,参加丧礼却看不到一点悲戚的表情,所有这些我怎么能够看的下去呢?

我们知道孔子所处的是一个礼乐崩坏的年代,所以《八佾》的开始就是礼乐崩坏的表现,结束的时候又总结了一下关于礼的问题的重点,这种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批评的篇章在《论语》中并不多见,一方面反映了孔子对那个时代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礼的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艰难。

从最后的总结语句我们可以看的出,孔子对于礼的重点要求不在于礼的周全和隆重。礼的重点在于致力于礼的人的方式和内心的统一,也就是要诚心诚意依照礼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为人处世。其突出表现在于对下宽厚,行礼恭敬,丧事悲戚上面。

我们指出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我们自己自处还是和别人相处,处处都需要一个合适的规范,那么什么可以作为这个合适的规范呢?就是礼,所以我们说礼的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礼的用就在于它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作用。所以我们还是要非常重视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在行为上争取让自己符合礼的要求,更要在内心诚心的按照礼的要求去思考、判断、去做决定。

同类推荐
  • 最爱读国学系列:资治通鉴

    最爱读国学系列:资治通鉴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即“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其中尤以隋唐五代为重心,占了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二,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 伐清

    伐清

    意外重生到清末的他,附身到了太平军的一个小兵身上。虽说太平军没有什么前途,但咱也不能去当满清走狗不是。为了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来,他不得不从一个小兵开始奋斗,做将军,当元帅,生命不止,奋斗不止。修铁路,造军舰,驱鞑虏,杀洋毛,扬我中华上国声威。《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太阳山春秋:太阳山历史地理文化

    太阳山春秋:太阳山历史地理文化

    本书内容包括:太阳山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概说,太阳山历代兵事探微,忆当年寻找温泉的经过,趣话太阳山的地名等。
热门推荐
  • 我喜欢你,与你有关

    我喜欢你,与你有关

    所以,不管我做什么都会被排斥吗?那么,就死吧。十四岁的夏天,欢迎你来参加我的葬礼。
  • 古墓杀机

    古墓杀机

    神秘莫测的长晖山,笼罩着首领古墓与国民党埋藏巨额财富之谜。呼啸山林的野人,神出鬼没的凶兽,布满杀机的机关,玄奥难解的迷宫。探险队内部也面临重重危机,几股势力彼此试探、争斗、残杀,令行动蒙上诡异的魅影。谁是盗墓行动的策划者?谁是传说中的守护神?谁在酝酿更险恶的阴谋?不到最后,永远猜不出结局。
  • 重生之嚣张女王

    重生之嚣张女王

    她是万物之皇蓝冰,一声令下,谁敢不从!她嚣张却不失温雅,无情却比谁都更想懂得人类之间的情。她不懂情,却是个极护短的人,万兽,草木都是她的伙伴。它们陪伴了她上千年,她不懂情,却知道它们带给了她温暖,除了她谁也不许动它们。她就是这样嚣张霸道却纯洁的像一张白纸的人。京城四大家族苏家的大小姐—苏阑姗,苏家的耻辱,懦弱,花痴,脑残!当尊皇蓝冰成了京城第一废材,谁与争锋?秦家小姐骄横狠毒?恶毒妹妹找茬?行!通通让你们有来无回!
  • 山海寻灵记

    山海寻灵记

    孟歌出生没多久便遭受灭门之灾,却也因为年龄小而免过一劫,被雪梅宗收人门下,天资聪颖却被训练成了杀人机器,后被雪梅宗当作旗子抛出艰难存活,几经周折终于明白当年的惨案是雪梅宗所为,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
  • 宠妃天下:暴君请入瓮

    宠妃天下:暴君请入瓮

    身为宠妃,一定要貌美身娇肤如雪。身为宠妃,一定要宫斗宅斗防御高。身为宠妃,一定要固宠晋升多生子。身为宠妃,一定要破局清盘会爬墙。夏卿洛一梦醒来,发现自己突然成了龙丰帝龙傲天的司寝女官,也是他最憎恨的妃嫔。夏卿洛表示,宠妃之路杳渺无期啊……
  • 花开花落终梦醒:无心之人何谈爱

    花开花落终梦醒:无心之人何谈爱

    从小她就被判断'无心”,在道法上说就是人的七情六欲都没有只有魂。于是就被杀手组织看上,当了全能杀手,她不只是杀手也是神医!在一次任务中,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却不知一朝穿越了。在古代,她的本性渐渐地漏了出来,从当初只会杀人的机器,变成了一个"腹黑宠物控"!黑家嫡系大小姐,没武力,没灵力,没样貌。笑话,她是全能杀手,人称“战争机器”,全系召唤师,把脸上的人皮面具拿下去,第一美男美女都自愧不如。看她如何重整江湖颠覆风云,笑傲天下!
  • 侠道倾天

    侠道倾天

    女主,爱憎分明、能文能武的剑侠,伊祁月;男主,冰冷霸道、号令天下的孤王,寒衣;男主,多愁善感、才貌双全的谪仙,彦柩哲张开眼,任血泪纵横。她拥有特殊身份血统,她憧憬着成为矗立苍生之外的侠。眼眸中的封印,却注定了她无数颠沛。憧憬着成为矗立苍生之外的侠暗之王塔闲修几载,玄冰封印二十年,她挣扎在强大敌人的蔑视里,舔舐伤痕,梳理羽翼,等待绽放的时机。上天宫预言,她遥望高远九重天,重重封印揭破,激流暗涌推动,她一步一步找回自我。携同性格能力各异的同伴,汇聚天穹十八楼,依着如此可毁天灭地的强大阵容,下捣地底城,上探伊祁境,揭露万年前的风雪疑团。修万物,炼众生,战宇宙,弑八荒。背叛者的鲜血洗刷,亿万光年背景之下,她还能凛笑着,轻声念:侠者,无愧于心。
  • 变脸

    变脸

    他想要变成另外一个人。出卖灵魂,与恶魔签订契约,以生命为赌注,他成功地变成了“他”。于是,诡异的事件不断发生——午夜铃声响起,死去的情人在与她通话;躺在枕边的,是她的新婚丈夫,还是魔鬼?玩笑里暗藏着致命的危险,当“他”疯狂地画着脸谱时,她看到的竟然是……
  • 帝武天穹

    帝武天穹

    九劫出,风云舞;万劫灭,星辰哭;天地变,殊命途!武脉全断,少时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块普普通通的玉佩,从此问鼎巅峰!九劫?哼,在我眼里屁都不是!独自开辟境界,敢问就谁能做到,那至高无上的境界,只有我才能攀登,宇宙之主宰,就是我,云天!
  • 邪王绝世宠:冷妃难追

    邪王绝世宠:冷妃难追

    [暹罗猫、club]她二十一世纪古武世家天才,杀手世界至尊,腹黑冷血!她云凤大陆南宫世家废物嫡女,胆小,弱弱。一场子一感情的背叛,她成了她,当再次睁开那双眼眸,如星瞳般的眼睛里尽显的是划不开的冰冷于狠厉,她发誓这一世在也不会爱任何人,可是当她一不小心救了他,他疼她宠她,缠她,而她却只能冷眼看着他为他做的一切,,如果不曾遇见那人,那该多好,至少她还有爱的勇气,可为什么老天非的要给她开玩笑,她以为那是真爱是,却告诉她那是利用,她不想爱时却给她安排一个爱她入骨的男人,可是遇到他她真的能逃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