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7600000029

第29章 彭端淑的《雪夜诗谈》及其诗歌发展观 (2)

如卷上说:"诗道自汉迄晋宋,能者千家。然体格相沿,至康乐而大变,缒幽凿险,博采远征,诗中之豪也。集中佳句甚夥。如......能括唐人三百年名家之美。"这则诗话主要评价谢灵运的五言诗歌,但却前后联系,认为谢灵运的诗歌风格是五言诗自产生以来的一大变化,集中佳句还"能括唐人三百年名家之美",表现为"缒幽凿险,博采远征",即多"缒幽凿险"的游览与探险,进而表现这种游览与探险的经历与见闻,间接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表现在写作上是"博采远征",即辞藻华美与多用典故,而对谢灵运的总体评价则是"诗中之豪"。《雪夜诗谈》卷下后半部分的综合论述诗歌的审美与创作,则是对前面具体论述的概括与生发。这样就使全书构成了先具体鉴赏、后综合论述,以具体鉴赏为主、以综合论述为辅的体例与格局。

三是以客观评赞为主,即所谓"弃瑕录瑜,披沙拣金"。《雪夜诗谈》不记录有关诗人及诗歌的逸闻趣事,不作具体考证,不与人辩驳,以客观评论及赞扬为主,即所谓"弃瑕录瑜,披沙拣金"。诗话自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以来,便有记录有关诗人及诗歌的逸闻趣事的传统,彭氏的《雪夜诗谈》却一反这种传统,直接评赞诗人及诗歌,注重诗歌的文本分析与欣赏,以增加诗话的容量。诗话、词话自产生以来就有考证名物、典故及字词的风气,而且越到后来越盛行,以致成了炫耀学问的手段,冲淡了直接评价与理论探讨,彭氏则一反这种作法,以直接评价为主。诗话自创立以来,诗人与诗派之间就有互相辩难、辩驳的风气。这种风气对诗歌批评及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有的则显得过分,最典型者如明代的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他们往往由相互辩驳而发展到互相指责,甚至流于党同伐异,批驳攻击一点而不及其余。

彭氏的批评几乎不与人辩驳,也很少评论前代批评家的语言,有君子批评家之风。整部《雪夜诗谈》几乎都是对具体的诗人及诗歌的客观评价。在具体的评价中,他也往往赞扬肯定而不批评指责,说某人或某诗具有什么特色,取得了什么成就,而不批评挑剔指责某人或某诗有什么缺点弊病,也就是行"弃瑕录瑜,披沙拣金"时只"录瑜"与"拣金",而不对"瑕"与"沙"做过多的指责与批评。这种不辩驳的批评有其局限,即较难对有关诗学理论展开深入的讨论,但也有长处,就是以赞扬肯定来隐含批评,便显得温和而易于为人接受,而且因为减少了不必要的相互辩驳,使诗话的容量增大。中国古代的诗话很多,比彭氏的《雪夜诗谈》篇幅长的也不少,但其《雪夜诗谈》却以五卷的篇幅梳理了近两千年诗歌发展史,批评了二百六十多位诗人,标举了很多的名诗名句,其容量超过了很多部头很大的诗话或综合性理论著作,这应该是彭氏重视立论而不纠缠于辩驳的好处。

综上可知,因为彭氏诗话的宗旨与体例与普通的诗话不同,所以容量很大,成了蔡长耕所谓的"谈诗家之集大成"的著作。蔡氏的这种评价可能过高,但却有相当道理。

三、诗以代变、诗以代进的诗歌发展观

中国古代的诗论自《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的开山纲领开始,到汉代的《诗大序》,再到魏晋六朝的"诗赋欲丽"与"诗缘情而绮靡",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很大的篇幅论述诗歌,钟嵘的《诗品》专门论诗,理论家的论诗使中国的诗学正式产生,并且达到繁盛的境地。其后唐代文人的诗歌创作臻于极盛,而诗学理论却跟不上创作。自宋代始,文人专门的诗话产生了,自觉探讨诗歌理论、进行诗歌批评成为一种风气。自魏晋时期文人登上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历史舞台,诗歌流派也随之产生。魏晋六朝是以政治人物为中心的流派,实际上是文人集团;唐宋时期是以文人为中心的流派,但多只有领袖、旗帜,而理论纲领却并不明确,也很少流派间的互相批评与辩驳,所以只能称为准流派时期。中国古代真正的流派产生于明代,其时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前后相续,既有领袖与核心成员,也有明确的理论主张与纲领,还有流派间在理论上的批评与辩驳,这些理论主要出现在书信、序言,尤其是诗话中,也表现在选本中。到清代,这种风气也在延续与发展中。王士禛倡"神韵"说而有神韵派,其后沈德潜倡导"格调"而有格调派。

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诗歌以《诗经》为典范,诗论也以儒家诗教为中心。后世文人或在《诗经》的基础上加上屈原的"楚辞",形成了风骚并称的局面。魏晋六朝进入文学的自觉时期,在"诗言志"的基础上又有"诗缘情"之说,以"新变"为追求,追求诗歌的抒情性与审美性,但《诗经》与儒家诗教仍然是最基本的规范,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都是如此。此后中国诗歌内蕴、风格及体式屡变,诗歌革新及诗文革新不断,但都离不开复古,即以复古为革新的手段,甚至以复古为革新的目的,而复古则往往追溯到《诗经》及儒家诗教,概莫能外。

唐代陈子昂倡导诗歌革新,其手段是复古,其目的是提倡汉魏风骨与《诗经》所有的"兴寄"。韩愈倡导古文革新,其思想内涵是儒家思想,其文体是秦汉古文。宋代欧阳修发动诗文革新运动,其手段依然是复古,其目的则是复兴儒家精神。至明代,前后七子为了革除台阁体的影响发起了文学复古运动,其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其后虽然有公安派、竟陵派及清代前期王士禛的神韵派、中期沈德潜的格调派以及厉鹗的宋诗派,其目的都在纠正前人他人之偏,而立自己之新之异,旗号不同,理论有异,影响不一,但复古则是一致的,或从思想内蕴上复古,或从风格美感上复古,或从体式上复古,或从表现手法上复古,或以《诗经》为典范,或以汉魏为典范,或宗唐,或宗宋,或学盛唐,或学中晚唐,都是复古,持的是诗以代降的诗歌发展观。

彭端淑生于1699年,卒于1779年,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晚于王士禛60年。王士禛(1634-1711)的诗歌创作早年从明七子入手,中年逾三唐而事两宋,晚年又转而宗唐,但神韵说贯穿始终。彭端淑登上诗坛的时候,神韵说已进入尾声,而沈德潜(1673-1769)尊唐抑宋的格调说正盛行。沈德潜于康熙五十四年编选《唐诗别裁》,五十八年编选《古诗源》,雍正三年编选《明诗别裁》,雍正四年进士及第,雍正九年著《说诗晬语》,表明格调说正式成熟。沈德潜以谈诗受宠于乾隆,自翰林编修连擢为侍读、左庶子、侍讲、日讲起居注,官至礼部侍郎,官居二品。乾隆十九年选《清诗别裁》,后以老告归。

彭氏小沈26岁,但中进士仅晚沈德潜7年,二人同时在朝为官达21年之久,彭氏当受沈德潜的影响,他的《明人诗话补》注明"此从沈尚书别裁选本采出"就是明证。厉鹗(1692-1752)是当时的著名词人,但也是诗人,而且是浙派盟主,一生未仕,学习宋人,编著有《宋诗纪事》,在当时影响很大,按理与厉鹗同时的彭端淑也当受厉鹗的一些影响。其后的袁枚(1716-1797)小彭氏17岁,而翁方刚(1733-1818)等则还没有登台,对彭氏应当没有影响。简言之,生当雍正、乾隆时期,正是沈德潜的格调派与厉鹗的宋诗派流行的时期,彭端淑应当受他们的影响,但彭端淑现存的诗话与其他言论却没有这种迹象。

沈德潜论诗强调诗歌的源流正变,他说:"有唐一代诗,凡流传至今者,自大家名家而外,即旁蹊曲径亦各有精神面目,流行其间,不得谓正变盛衰不同,而变者衰者可尽废也。然备一代之诗,取其宏博;而学诗者沿流讨源,则必寻究其指归。何者?人之作诗,将求诗教之本原也。唐人之诗,有优柔平中顺成和动之音,亦有志微噍杀流僻邪散之响。由志微噍杀流僻邪散而欲上溯乎诗教之本原,犹南辕而之幽燕、北辕而之闽粤,不可得也。"沈德潜宗唐,认为明代前后七子的诗歌"鲜自得之趣",而唐诗则"各有精神面目",所以唐诗远胜明诗。但他更认为有精神面目未必皆是,"志微噍杀流僻邪散之响"就不是正声,而欲"求诗教之本原"则对其就应该唾弃之,所以仅仅知道学唐宗唐是不够的,甚至是不对的。

他认为明代前后七子之所以"株守太过,冠裳木偶",就在于"守乎唐而不能上穷其源"。此外,他又明确提出:"学诗者沿流讨源,则必寻究其指归。""人之作诗,将求诗教之本原也。"于是他在《〈古诗源〉序》中又说:"使览者穷本知变,以窥《风》、《雅》之遗意,犹观海者由逆河上之以溯昆仑之源,于诗教未必无少助也夫!"他的"指归"与"诗教之本原",就是他在《〈唐诗别裁〉序》中所说的"既审其宗旨,复观其体裁,徐讽其音节,未尝立异,不求苟同,大约去淫滥以归雅正,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庄者,庶几一合焉。此微意所存也",也就是他在《〈明诗别裁〉序》中所谓的"浑厚、和平、渊雅,合于言志永言之旨,而雷同沿袭、浮艳淫靡,凡无当于美刺者屏焉",《〈清诗别裁〉序》所谓的"惟祈合于温柔敦厚之旨,不拘一格也",即既在宗旨、体裁、音节等方面有所变化及创新,可以不拘一格,但又要符合雅正、微而婉、和而庄的温柔敦厚的"当于美刺"的儒家诗教,前者是可变的,后者是万古如斯的。因此,沈德潜的诗歌发展观是枝节上诗以代变而本质上则是诗以代降。

同类推荐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大学原解

    大学原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热门推荐
  • 时间飞船

    时间飞船

    现在有许多穿越小说,80后的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看过的一部日本动画片《时间飞船》吗?可见我们的前辈已经热衷于时空穿梭了。还等什么,跟随我们的主人公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探险吧!
  • 我的卡片我做主

    我的卡片我做主

    你会瞬间转移?我直接破碎虚空,你看看咋俩谁快。你有神兵利器?我家仆人还在抱怨开天斧劈柴不快。你有后宫三千?嫦娥、貂蝉、蔡文姬,出来跳支舞。你会长生不老?就算世界毁灭了,我也会安然无恙。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厉害?呵呵,你有系统你也可以。本书群号:151740310
  • tfboys之谁的等待错逢花开

    tfboys之谁的等待错逢花开

    时间真的可以冲淡一切让我也能如十五年之间一样静静把你忘却忘记你的笑你的脸忘记我曾深爱过你那样刻骨铭心的从前就让我最后再记录一次爱你的心情从今以后我要把和你有关的认真地省略过自己的生活不再让思念不断重叠我的感情让它继续残缺尽管我不想就这么苍白地告别我爱你感情也真挚浓烈我想你痛苦的期待在心里明明灭灭不是每段感情都会有一个了结我的爱注定只能沉默在每一个想你的夜告别该说再见还是感谢丢掉的纯真要到哪里去捡我该庆幸曾对你深深爱亦或遗憾上天从未对我垂怜…是不是可以期待我们还有再见的一天也许遥远也许眼前不管怎样我都记得我爱你一如从前而你给我最后的信息打败了我坚守的信念
  • 校草的冰冷校花

    校草的冰冷校花

    她是白氏的千金,他是凌氏千金。他们。。。。
  • 敢教日月换新天

    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的梁山我做主》是鄙人的新开的,能上架自然是最好,不能上架也争取写完,说话算数,不算数就真成TJ,呵呵
  • 狼王2

    狼王2

    《狼王2》的故事在《狼王1》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主人公科勒早已不是那个瘦弱的小狼,而成为不断成长的古北山狼王。雅利安居民们的生存艰难到了极点,每个物种的数量都在不断减少,巨大的生物链正在遭受破坏、断裂。《狼王2》讲述的是,年轻的狼王柯勒带领家族迁徙寻找驯鹿,寻找生机的历险故事。与《狼王1》一样,《狼王2》同样是少儿励志小说,关注男孩关注成长。
  • 机战星际

    机战星际

    当地球文明挣脱了太阳系的束缚,从踏上征服星辰大海的第一步起就已经没有了退路!这个宇宙真的如我们仰望的那般美好?与外星文明的接触真的都是带上了和平?“地球上的丛林法则也适用于宇宙,所以我赌上人类的未来启动G计划!”“我承载着人类的希望之光,我的代号是X”
  • 我的总裁老婆

    我的总裁老婆

    特种兵王退出江湖,却在都市展露头角,就如同一颗原子弹在世界爆炸一般,从此娱乐圈谁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什么明星大腕,天王巨星,统统都诚服于他,因为他是娱乐大亨秦枫!
  • 我的世界正好多个你

    我的世界正好多个你

    来自外星的小薇背负整个星球的使命来到地球寻找一种力量来拯救她的星球,在地球上遇到了花花公子林苑,经历重重磨难,两人的真爱是否坚定,他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 黄粱一书

    黄粱一书

    一朝穿越成剑,她认栽但是,谁能告诉她,作为书中称霸三界的邪剑,为何她的武力值为负?!好吧,武力不够、颜值来凑,可现实却是——她就是一不具观赏性、扛起来还特费体力的破铜烂铁拖着这幅残躯,一路上还要抵挡明枪暗箭、躲避三界追杀,她也自认倒霉但最让人心力交瘁的,是要时时刻刻提防着身边某位拉仇恨值的专业户她怎么就跟这么个熊孩子绑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