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7600000046

第46章 三星堆青铜群像冠帽与发饰 (2)

图9以上叙述了二号坑内76件人像或头像个体,有冠帽者共33件,占43.42%;无冠帽者共43件,占56.58%。由于天气偏暖,列席宗教仪式的不戴帽子者略居多数。有冠帽的人像中,戴回字纹平顶帽的2件,占有冠者的6.06%;戴斜纹平顶帽的20件,占有冠者的60.61%;戴冠的6件,占有冠者的18.18%;戴特殊造型冠帽的5件(一件戴象首冠,4件戴方斗形异形帽),占有冠者的15.15%;可见商代晚期古蜀人戴平顶帽者居多。从事神职的人员,高级人士追求冠帽特殊;一般人士多戴冠。蜀人没有披发的习惯,戴帽者或梳髻,或束发插笄。不戴帽子的头像中,编发盘顶者1件,占无帽者的2.33%;束发插笄者4件,占9.30%;平顶而垂辫于背后者38件,占88.37%。由此可见古蜀人多有编辫习惯。

二、一号坑青铜人像

一号坑出土13件头像,其中3件冠冕脱落无存,仅头顶上留有子母口,帽子样式已无从知悉。另有9件为平顶垂辫(如K1:3),与二号坑内同类型的头像基本一致。这些人像都遭到火焚,破损严重,可见这类人物特别令人厌恶,或属各部落的头人,各自为当地一霸。一号坑此类头像与二号坑的不同之处,是造型上并非千篇一律,而是略有变化,这些平顶头像,虽然都戴面具,但脸部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报告中屡称某像"鼻梁较棱",某像"面部表情苦涩",可见具有一些写实因素。有一件戴双角饰物头巾的头像(K1:5)最为奇特,左右耸出象征角兽的尖角,此角似与面具连成一体,面具后沿一直延到耳背以下,达于颚角。包住头顶的头巾,也与双角粘连,使整个面具不致落下;这也只有柔性的巾帕有此功能,若顶部也像双角那样硬质,稍一低头,面具就容易从面部滑落。此人脑后有发际线,头发中间还有个插笄的孔洞,所以满头的头发实束于此。报告称头巾为"头盔",说把后颈也遮蔽了,只露出脑后那一小块头发,恐怕不会有如此奇怪的装束。

坑内出土一件跪坐人像(K1:293),面貌与面具脸谱有异,比较写实。报告上描述为宽脸方颐,圆眼正视前方,眼珠外凸,张口露齿,神态严肃。此人具招风大耳,耳垂穿孔。上身穿右衽交颈长袖短衣,下身着"犊鼻裈"。有人考证与坑内一件铜虎(K1:62)刚好配套,人像正好骑在虎背上,故此人实为骑虎神将。可是以跪坐姿势来骑虎,实在太奇怪了,难道老虎太矮,伸腿就要触地?骑在虎背上,两腿弯曲,难道不痛苦吗?值得注意的是,此人发式非常独特,先从前往后梳,再向上向前卷,好像要覆盖过来,成为小小的屋檐。最怪的是梳齿痕迹特别分明,难道头发上曾经加了定型的"摩丝"?不然,这种发型如何固定得了?笔者推测,此人可能将浓密的头发编成8股辫发,然后用细绳捆扎成型。

一号坑11件青铜头像和人像个体,都没有正经的冠帽,发式中有9件垂辫,占81.82%;1件插笄,占9.09%;另有1件发型独特。如果将一号、二号两坑加起来,垂辫的数量就占到54.02%,已是过半数;若把盘辫、股辫也算上,则编发的比重就达到56.32%。其余戴帽、插笄者,皆属束髻,亦称椎发,占43.68%。

三、相关讨论

关于西南地区民族状况,《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说最精:夜郎与滇夷以北,要算邛都夷最大;他们的发式都是椎髻,以农业生产为主,故有邑聚。其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有巂和昆明夷,发式都是编发,以畜牧生产为主,迁徙无常,不设君长。在巂的东北,以徙和笮都夷最大;在笮都的东北,以冉为最大;皆在蜀之西。司马迁写的这些情况,基本上是秦代乃至战国时期的民族分布。以发式作为特征标志,抓住了民俗的牛鼻子,无疑是相当科学的。大体上蜀地西南是椎髻区,社会经济进步性较高;而蜀地的西北,则是编发区,进步性有所逊色。在三星堆两坑时代的商晚期,进步性虽然不会达到秦汉水平,但椎髻部分仍应比编发略高一筹。根据青铜群像可知,椎髻部分往往戴帽,否则插笄,表现出文明程度偏高的痕迹,与《史记》所述相当一致。这两大族群,在三星堆蜀土上和谐共处,足见古蜀地区的政治涵盖性和文化包容性。束发椎髻与编发之比,大约是4∶6,可以看出椎髻部分人数略少,但从地位上看却居高档。编发人数虽多,似皆属三星古国的"统战对象"或被领导者。

商代时地理文献有《山海经》,书中《中次九经》讲的是岷山山系,古蜀地区即在其中。此经末尾,详细介绍了祭祀山神的礼仪:"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稌。"神像是龙头马身,而一号坑内有龙头残柱(K1:36),可与之对应。祭品主要是埋一只大公鸡,而二号坑内就有一件铜公鸡(K2③:107),再加上稻米饭,可见畜牧生产已与农业相结合。书中特别提到祭祀"文山",此山应与汶山(岷山)相近,"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毛一吉玉。"祭品要用酒和猪羊,以及珍贵的玉器,这在三星堆器物里也有反映。仪式方面,有"干舞"和"璆冕舞"两种,前者是拿着盾牌跳舞,以消除兵灾为目的;后者是穿戴起珠玉装饰的礼服起舞,以祈求福祉为主。三星堆器物所表现的正是祈祀方面,众多青铜头像似乎为起舞而设,只须安装在木头身躯上,便成为可以舞动的木偶,且不失其庄严性。整个祈福法会可由专业祭酒来承包,一切道具都是现成的。

根据两坑铜像的冠帽与发饰研究,得到不少关于民俗方面的体会:

1.三星堆铜像绝大多数都戴面具,脸谱基本一致,特别夸饰眼睛,具有神秘和严肃的神情,这一点不见于任何文献记载,但与远古的"傩文化"有紧密联系。从这一特征可知,铜像群主要是为宗教活动服务。

2.二号坑许多人像都有圈指的手势,这一方面的讨论很多。笔者以为是一种手语,似为当时宗教界所专用,直观看来,是致敬之意,或者叫做行大礼;深层内涵则有禳灾祈福的要求在内。

3.民族巫师扮演野兽,往往戴这种兽形的帽子或面具。因此三星堆面具脸谱,必然为某些动物形象的整合或升华。至于戴象首冠的人像,可能就代表大象之神,佛教称为象王。当时大概还有其他蜀人崇拜的动物形象,今人乐称为图腾者,没有进入坑中,至今失传。

4.编发盘顶,是西南民众比较习惯的装束,至今僻乡蜀人仍有以布束裹头者,与盘辫头像非常相似,是其遗风。今人调查过,羌族、彝族、藏族、布依族、傈僳族等都习惯于绕头顶编"辫环"。藏族妇女将头发平分两束,编成辫发,再将两条大辫互相交叉,向头顶盘绕成环,以彩线结扎。羌族妇女虽以方帕包头,其实帕下仍为辫环。普米族姑娘甚至以牦牛尾与头发交叉,编辫盘绕于头顶。康巴人有盘发习俗,为使辫环粗大,也在头发里掺入黑丝线和牛毛。三星堆盘发头像则开其先例。

5.三星堆人像因皆戴有面具,不但分不清男女,而且也分不清老少,从人像里找不到留须的形象。有人认为,编发盘顶头像(图4)从耳根环绕下颌的凸出一圈,应是露出于面具底边的络腮胡,众多平顶头像也有。不过仔细观察,这凸出的一圈,实际上是面具的边缘。人像的耳孔,都应有各式各样的耳饰,但出土时皆已脱落;编发盘顶头像穿有3个耳孔,耳饰一定十分奇特,史无前例。

6.冠左右有角,双角巾头像也象征兽角,这种装饰分明是希望获得双角兽那种活力,增强神秘性。至今云贵苗族人仍有戴角习惯;瑶族妇女有时头插两头弯曲、形似牛角的竹箍。脑后发饰又长又大,似乎是三星堆贵人头像采用的装束,其实在南方民族中也较常见,如瑶族妇女有些在头上插二尺多长的竹箭,将分为两股的头发缠绕箭上,再以纱巾覆盖,形如蝶翼。

7.方斗状的冠帽,现在壮族仍有遗存,实际是用布包扎成膨大夸张的头饰。平顶帽在三星堆时代比较普遍,至今多保留在回族地区,帽檐饰有各种纹样,类似三星堆那种图纹也不罕见。现在土家族的平顶头饰,实际上是用花布裹出来的,也与三星堆平顶帽相似。这些民族与三星堆人有无渊源,值得进一步探讨。

8.三星堆蜀人像,是商代晚期的神职人员形象,与后来春秋战国时蜀人有异。开明王朝青铜器物上刻画的椎髻或双髻武士像,与三星堆差别很大;而且没有三星堆无论男女皆戴耳环的习惯,可见其族属互不相同。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同类推荐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本书是百家讲坛和钱文忠继《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等项目合作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重点作品。钱文忠以《弟子规》原文内容包括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并解释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的巨大作用,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荣辱利害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荣辱利害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大佛寺诗联选

    大佛寺诗联选

    本书是一本古今诗人吟颂张掖大佛寺的诗联荟萃,作品主题鲜明,咏意厚重,风格迥异;诗集编排得体,融贯尔雅,和谐成篇。这对弘扬佛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 《菜根谭》译解

    《菜根谭》译解

    本书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中蕴涵了大量人生处世哲学,具有很大的启迪和教益。
热门推荐
  • 无情戏

    无情戏

    归途人陌路,花颜醉芬芳。情意不知尽,磨人看梨花。走过的路,唱过的戏,都在悠长的岁月里化成心上的伤疤。转眉折手,低低的唱,敌不过时间忽如其来的折磨。
  • 我的闺蜜是暖男

    我的闺蜜是暖男

    他是既单纯,又很傻的总裁助理,她是广告公司的职场高手,他是她的男闺蜜,两人同居,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 醉美三更时

    醉美三更时

    酒醉,人醉,醉美三更时,,,又是三更时分,又是这柔弱的背影,杜小九再一次摇摇晃晃的回到村子,背后好像传来传来讥笑声,“这小子又喝多了,嘿嘿,,,猴崽子,猴崽子,真不争气,可惜了我的佳酿!”
  • 空元至尊

    空元至尊

    古老的家族纪元族,少主纪元云遭受纪元龙的陷害,被他父亲打重伤,他母亲为了救他遭遇大长老的追杀,他母亲用煜纪时空,把他送到了混沌空间,转世重生,踏上复仇之路......成为了空元至尊
  • 月经病患者怀孕指南

    月经病患者怀孕指南

    本书为指导月经病育龄女性怀孕及妊娠期防治月经病的通俗科普读物。作者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笔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女性生理特征和月经病的基本知识,从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育龄女性常见月经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常用药物、中西医治疗方法以及对胎儿健康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同时介绍了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育技术的内容和应用前景。内容丰富实用,叙述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适于患有月经病的育龄女性及其家属,各级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基层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 豪门宠婚:间谍娇妻不好惹

    豪门宠婚:间谍娇妻不好惹

    女主:“你想要跟我老公在一起吗?”女配:“对。”女主:“太好了,我正烦恼怎么跟他离婚。这样吧,我去抓奸你们,然后我就可以跟他离婚了,接着你们就可以在一起了。”女配:“……”男主:“老婆,我不举,你怎么抓奸?”女主:“什么!你不举?毛线玩笑,我可是快三天下不了床了!”男主:“你不信?那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 八俊图

    八俊图

    二六二年,魏国发动灭蜀战争,刘禅降,蜀亡。二六四年蜀国大将姜维自刎而亡。二六五年,晋王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二七二年,东吴大将陆逊之子陆抗与西晋名将杨肇、羊祜在西陵等地大会战,吴国风雨飘摇。此时交州大地战事频发,群雄割据,风云再起。本故事讲述这一背景之下八名才俊征战天下的故事。
  • 危机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危机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是以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军事的相互渗透、各类人员流动的密集频繁、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社会转型期各种关系的交叠碰撞为标志的。这就使得蕴藉于社会深层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随时会以各种可能的形式爆发出来,就像一泓平静的湖水,由于水下各种矛盾的增加和运动形式的变化,使得人们无法断定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激荡起什么样的波澜!
  • 狐狸权夫

    狐狸权夫

    他是惊才绝艳的丞相,看似纯良无害实则狡猾如狐。她是武艺高强的猎户,目不识丁却心怀大爱。他为报恩娶她为妻,步步为营为的却是心中挚爱。他权倾朝野之时,她可还能安然处之?
  • 造化仙君

    造化仙君

    一个电脑工程师带着前世的记忆转世投胎来到一个仙魔的世界,并意外走上了修仙之路。在这个步步惊心的修真界,逸逍遥将修仙法术和前世的电脑的知识结合了起来,竟创造出了不一样的法器功法和修真体系,让逸逍遥从此在修真界纵横无忌无人敢挡......一个不一样的修真世界,看逸逍遥如何成祖成仙成就一代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