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4800000010

第10章 龙门山:天堂与地狱的轮回(1)

几乎所有去灾区采访的人,第一个念头都想到汶川的映秀镇,因为它是震中。但映秀镇在成了灾区的那一刻起,它变得恶劣而神秘,没有特殊的本事你无法接近它。只有空降兵和直升机在天气相对允许的情况下,方可触摸到它。在大震发生的三四天后,只有两支英雄的部队—一支是武警部队,一支是成都军区的陆军部队,在军委领导的谁到汶川,就给谁立功的死命令下,才经九死一生的翻山越岭之后到达了汶川,到达了映秀。

然而之后的救援队伍仍然不能开通道路,映秀的进与出,几乎都是靠空中生命线--飞机来完成的。

6月IO日,在大震之后快一个月的日子,我们从电视新闻里知道了失事的飞机—成都军区某部陆航团的那架在映秀运送伤员的直升机,才在这个地方的一个深山峡谷里找到了残骸……那一刻我为亲爱的邱光华机长及其他十余名机组人员和伤员的牺牲而感到无比悲痛。因为邱光华机长出事的前五天,我们才刚刚到陆航团采访。他是部队首长第一位向我们介绍的杰出的飞行员。我记忆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比我还晚一年当兵,但他已经是副师职的特级飞行员了。邱光华给人的感觉是不善言辞,可他的飞行技术相当高超。大震之后,他已经飞过了无数次汶川,煞而那一天的映秀运送伤员,也许是他最后一次在这个地方执行任务的飞行--部队领导那天特别提到了他们准备让陈林等同志轮休一段时间。可偏偏邱光华在这一次执行任务中出事了……作为曾经是一名军人的我,对他和战友们的不幸,感到极其悲痛…-.

地震夺走了我们太多的同胞生命。邱光华的这一次牺牲本不该有,但谁也无法猜测命运。

所以我非常痛恨这样的天灾,然而我们人类无法抗拒天灾,我们必须无奈地接受这种苦难与悲痛。

到达四川的第一天,我不停地翻看地图,可是仍然无法确定哪个地方的灾情更严重、更值得去……想不到的是:在我刚刚经历了一夜的余震恐惧之后,第二天的下午5点左右,我被—下拉到了与映秀镇一山之隔的龙门山。

后来我回到北京在请教地质专家时,他们才告诉我:其实汶川大地震,震中就是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你去的那个地方与映秀事实上都属于震中,汶川的映秀在山的西侧,你到了山的东侧……专家指着一张地震山脉地形图,对我说,汶川大地震,如果用我们地质学来解释,其实震起龙门山。

震起龙门山?

难怪我对当日在龙门山一路上所经历的一幕幕险景,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龙门山地属四川彭州市,与汶川县隔山相望,是此次汶川至青川的数百里地震大断裂带中最靠近映秀的一段山脉。这也使得它在地震中的表现更为烈性和突出。

世界上有过许多著名的大地震,通常人们关注的是人的死亡程度。其实地震的级别大小和破坏力,并不是简单地看伤亡了多少人。一个城市发生强烈地震,其伤亡的程度肯定比乡村和山区要大得多。而这次汶川大地震力什么说它比死了二十多万人的唐山大地震更严重,危害更大,首先是它的震级超强,其次是它的范围广乙根据地质地震专家在震中的实地测评,汶川地震的震源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时,其震级应在11级左右,这个震级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因为只有10级以上的地震,才能使山体出现严重崩裂。汶川地震在震中的映秀和龙门山镇一带,我们从电视画面上所看到的大面积山体崩裂景象,足以说明此次地震发生时的那种力量--像是地下开了锅似的,轰轰地响。人根本站不住,楼房像纸糊的,数十座山峰接二连三地崩塌下来……几乎所有在震中经历那一幕的人都用这样的语言讲述着地震时的情景。

然而,没有人真正感受和体会地震使得从来就没有变化过的大山崩裂的那一刻的痛楚与悲壮。人和地面上的所有建筑与生物,比起由岩浆铸成的大山,其生命和坚固性实在无法相提并论。但汶川大地震竞让千年峡谷、万年峻峰,顷刻间粉身碎骨,顿失巍然,这是何等的威力与暴虐!

都知道二战尾声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扔过两次原子弹,其威力令人胆战心惊。专家对此次汶川地震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其震中的威力相当于四百颗广岛原子弹。四百颗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无法想象!我们只知道落在广岛的一颗原子弹就让所有地面建筑成了废墟、几十万人转眼死掉了。四百颗原子弹下,人和动物能活下来的,只能算侥幸。要不我们为啥叫幸存者?山都倒塌了,崩裂了,我们活下来自然是老天还开着一只眼。在震区中央,不止一次听老百姓这样说。

有人说,像唐山和汶川这样的地震,人们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的。这种说法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而对像汶川这样的地震的发生地,预防几乎是一种异想天开。这是因为此次汶川地震最强烈的中心地带是在从汶川的龙门山起一直逆向东北方向的百里大断裂带上。在这数百里的断裂带上,均是峡谷险峰、重峦叠嶂之地,地震发生那一刻,如果不是侥幸,人是不可能逃出山体崩裂后如暴雨般乱飞的石头的袭击的,再坚固的建筑也顶不住崩塌的大山的冲击力……

沿龙门山往里走,有一条著名的小龙潭,那里曾经是风光秀美昀景区,一条百米下落的飞流从天而降,构成了小龙潭独特的峡谷瀑布之景。据说有很多成都人特别喜欢到小龙潭观赏飞瀑,并在那里纳凉沐身。大地震后,小龙潭成了死路,空降兵也降不了,只能靠部队勇士徒步深入进去。直到大震十几天后,解放军突击队员才进到那里。可官兵们看到的小龙潭早已面目全非--两峰峡谷间的飞瀑没了,甚至簇拥小龙潭的几座险峰也不知消失在何处,只有山体崩裂之后所留下的无数滚落的石头,远远将人的脚步挡住。官兵们试图在这里寻找景区的二十多个管理人员和几十个游客的踪迹,但最后只能分析认为:他们全都被埋在了几十米深的石块下面。

这个结论是可信的。因为只要当时的管理人员和游客没出小龙潭景点的半公里之内,他们的生还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现场看到的山体崩裂是以包饺子的形式将里面的人活埋了…一

悲哉!

山的力量太大。而与地心岩浆活动的能量相比,山的力量又实在小得可聆。人与山、与沸腾和活动着的地心岩浆相比,谈何大与小的问题,简直就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

大震清楚地摆在我们人类的面前,喜马拉雅山的地壳运动又在活跃起来。作为山地与盆地边缘的冲撞地带,龙门山断裂带成了此次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者。

龙门山也因此—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鬼门山。

曾几何时,龙门山还一直被成都人称为夏可纳凉、冬能赏雪的旅游度假首选地。这里既有国家地质公园,又有著名的上书院。尤其让人爱恋的是这里的千峰奇山,它们或苍翠欲滴,或群峰耸立,或奇险峻秀。这里的水,更是或碧绿如玉,或飞瀑若虹,或满流似雪。山谷的清风,挟着雪山的气息轻拂而来,让人吸人一口,便能觉得沁透心脾,不忍吐出。到了秋天,漫山红叶斑斑,溪水潺潺,随处随地,皆是天然油画。即使冬天来到这里,依然可观赏到远近的雪山皑皑的万千气象。所以,四川人把龙门山奉为掌中之玉、天然氧吧,而更多人于脆称其为t人间天堂。

随着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开始崇尚自然,龙门山在近几年中越来越受到成都一带市民们的喜爱,据说光龙门山的几条风景秀美的沟谷,每年接待的度假与观光客就达-二百万人次。这一带的农民也因此富裕起来,他们的生财之道就是自己建起的农家乐。当地老乡告诉我,很一般的农家乐,一年收入在两万无左右,这也使得农民们生活在天堂般的幸福之中。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震改变了龙门山的一切。

搭车从成都出发,仅几十公里的路程,便进入了彭州境内的山区。沿途满目皆是倒塌的房屋。抬头望去,两边的山谷,成了挟尘走石的猛兽;路边四溢的洪水,成了埋葬生命的掘墓机;谷间的风,也变成了窒息空气的疯狂死神……

往日美丽的山景全然不见,取代的是秃露在外的山体,仿佛被扒了皮的死鸡。滚石挡道,狗在疯跑,猫已腐烂,活着的牛羊也不再那么驯顺地在田野里乱窜。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遇难同胞留下的遗体的腐烂气味和消毒药水混杂的空气迷漫四周,令你窒息难受……

小鱼洞是龙门山的门户。这个镇在地震中同样经历了毁灭性的破坏。我没有考查小鱼洞与龙门山之间的关系,是否有鱼跃龙门一说?不过我知道到小鱼洞后,再往里走,就十分困难了。

小鱼洞的西南方向是虹口镇,与汶川的映秀离得更近。我后来曾经试图到那里去,但终未成行,因为那里的路事实上在5月底之前仍未通行。但我见到了这里的一位英雄……

与虹口相反方向,从小鱼洞再往东北走,便是白鹿镇,著名的上书院便在此处。上书院雅名叫领报书院,据《彭县志》记载,该书院由法国传教士洪广化主持修建,所需大理石、木料、彩色玻璃都从远方运来,整个工程动用民工近千人,历时十三年(1895-1908年)。领报书院修建在学堂山半山腰的山坳里,坐西向东,四周九座山峰呈弧形排列,人称九龙归位。书院的建筑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之风,既具典型欧洲哥特式建筑特征,又兼有中式四合院落式结构。主楼南北长约一百二十米,进深约十六米,共三层,每层十六间,层高约五米,置内外走廊,底层为储藏室。进正门,穿过二十多米宽、十二米长的门厅,是一个约六十米长、二十二米宽的大天井,天井正面即为其主体建筑—一高大挺拔的西式古典风格礼拜堂。礼拜堂钟楼约十二米高、九米宽,共四层。在书院四周,有高大坚实的围墙,墙外是众多苍翠挺拔的老柏松和千丈树,四季常青。领报书院曾是当年培养西南神职人员的高等神职学院,最盛时这里云集了近百名高级神职人员。此处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又是旅游胜地,故而常年吸引各路游客。2006年,上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荜位。

公元2008年5月12日,这座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书院结束了它的生命,参与陪葬的有十几名工作人员和至今未搜索清楚的几十名游客……

龙门山的主脉在虹口与白鹿之上。从小鱼洞出发,越过白水河,大约还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

原来在白水河上有一座大桥,我去时已经没了,车子是在浮桥上冲过去的。浮桥由解放军铁军把守着,除了军队的救护车之外,几乎看不到通行的人。桥头的一位战士过来问我们进山干什么,当听说我是北京来的作家进山去采访时,有些惊诧地看了看我,说:里面非常危险,最好不要进去。

我抖动了一下军装,告诉他:我负有特殊的军事任务,必须进去。小兵斗不过老兵,于是我们从浮桥上急驶而过,车子两边溅起高高的水花……

春天的山区总是雨蒙蒙的。这让我们一路多了不少担忧。开车的省委组织部的司机是灾后第二次进龙门山,为了避免随时可能出现的山体滚石,他的车速变得特别快。而我们坐在后座的人由于担心前面的险情,双手紧紧地把着前座的靠背,眼睛片刻不敢离开前方的目标,并随时准备跳车--其实这只是心理准备而已,此刻真的来一次余震,再从山上滚几块巨石下来,我们所有的准备都无济于事。好在一切都没有发生……

但进龙门山的路越走趟险,车子不时只能在乱石堆中穿梭。最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已经半掩在公路上的泥石流,不知什么时候发脾气,那样的话我们只能壮烈牺牲了。

快到了!司机告诉我。于是在我们的车子绕过一段山体滑坡之后,我看到一条两边都堆满了废墟的小街,这就是龙门山镇所在地。现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子。邻山的一边全部埋在滑下的山体里,另一侧的街房原来都是两层小楼,但我能看到的也都是倒塌的瓦砾与废墟了。龙门山镇其实只有一条L形街,听说震前这里满街都是本地人开的小饭店。城里人爱在这个小镇吃上一顿纯正的农家菜,然后或继续进山住上几天,或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回城,因此震前的小镇无论早中晚,都异常热闹,尤其是傍晚,灯火辉煌的小镇街道,宛如一条不熄的彩带,镶嵌在清风习习的龙门山谷,煞是好看。

但旧景不再。龙门山镇在我的眼里仅仅是沿街左右长长的废墟带。在L形街道的拐角处,派出所的牌子仍醒目地悬搁在瓦砾之上,而民警们工作的派出所房子,只剩下一堆如准备放人搅拌机的碎砖瓦片……我招呼司机停下,随即站在街头想拍几张照片。而就在这时,我在镜头里看到了一位身着黄袈裟的僧人。

师父在找什么?我好奇地上前问僧人。

这是个年轻的僧人。仡说他是从龙门禅寺下来的,那里已经没有他的栖身之地了。大震的第二天,他就从山上的禅寺下来,本想到都江堰避难,听说有两位僧友地震那天正好在龙门山镇上歇脚,结果就再没有见到他们的影子。

是死是活,我想见一见他们,可一直没有找到他们,镇上的人和解放军帮着翻了许多倒塌的地方,也没有结果。我放不可心,所以一直在这里等着机会看能不能见他们一面……僧人很虔诚地在一堆堆废墟前继续他的寻找。

你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街上根本没有行人,如此孤独而凄怆的地方,到了晚上怎么办呢?我有些担忧地大声问僧人。

听说解放军已经接到命令,让他们下一步清除废墟,那个时候估计可以见到我想见的人了……僧人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因为街上只有我们两个人,所以听得清清楚楚。

我没有想到一位僧人如此执著地要看到他可能遇难的僧友,没有研究过佛教,也不知这是不是佛界的一种规矩。我只觉得眼前的这位身着黄袈裟的僧人的话,如同给我内心重重地敲了一锤。在那条无人的废墟上,我呆呆地站在街中央,远远地看着僧人向街的另一尽头走去,只见他一边寻觅,一边念经,样子十分虔诚,又非常迷茫,但却让我很是感动。

心想:超然的僧人毕竟也是人。他们的内心睛感仍与凡人-样,充满了爱与友善,尤其对生命。

向龙门山镇的里面走,才发现其实这座毁灭的小镇深处还驻留着两千多名当地百姓。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一问,方知他们都是宝山村的。我们的老书记不走,我们也不会走的!村民们非常坚定地告诉我。

你们的老书记是谁?按照重灾区的一般情况,像龙门山这样的地方,所有灾民都会被转移出去,一方面防止山体滑坡再次掩埋人,另—方面幸存下来的灾民也不敢再滞留了。可宝山村的人是怎么回事?他们就不怕?他们的老书记又是谁?他就没有担心过自己的百姓留在这死亡之地的危险?

同类推荐
  • 《读者》·相处艺术

    《读者》·相处艺术

    《读者丛书》推出十周年纪念典藏版,纪念了近十年,80后人群成长道路上的《读者》精选,在这些选出的文字里,蕴含了这个时代人的成长脚印,每个人都可能从八本丛书里,或多或少找寻到当年阅读《读者》的乐趣。有人说,父母跟子女居住的最佳距离是一碗热汤的距离。一碗热汤的距离,事实上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佳尺寸。每个人心中都必须揣着这把随时丈量与呵护他人内心的尺。
  • 寒庐秉穗:郭宇一散文随笔自选集

    寒庐秉穗:郭宇一散文随笔自选集

    本丛书是太原市老作家协会组织多位老作家编撰的合集或个人选集。该书稿作者均为太原市文艺创作园地的优秀作家,此合集选自他们近年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原市文艺创作繁荣的新局面。本书作者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并发表过多部作品,本书有气势,旗帜鲜明,充满激情,有揭示生活真理的“机智”。语言有文采,却不做作。
  •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润。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指点江山

    指点江山

    本书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马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展示了马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热门推荐
  • 终极鉴宝大师

    终极鉴宝大师

    小小屌丝意外获得辨认古董的能力,从此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一路凯歌,走向人生巅峰!
  • 蛮争

    蛮争

    一人之争,视其为蛮夫。一国之争,视其为蛮国。蛮,在他人眼中应是粗鄙,不通教化的。其实细细想来,里面未尝不是蕴含着一种不屈的争斗意志。吾敢为蛮者,大争与世。生命不熄,争斗不止!!!———《灵生大帝》(阅读提示:一,其实我不喜欢废话二,一个好的故事必然有长远的布局三,请理解前两条再阅读本书,否则误时误己)
  • tfboys十年之我心依旧

    tfboys十年之我心依旧

    片段一:“你不相信我么?”女一。“事实都摆在眼前了,你叫我怎么相信你。”王俊凯。“呵,终究还是这样,没有信任的爱情,我——不——稀——罕。”女一。片段二:“你竟然为了她打我,呵呵,我在你心里到底算什么?”女二咆哮着。“我……小夏夏……对不起。”二源。“对不起有什么用,你还是相信了她而不相信我,我们……就这样吧。”女二。片段三:“千玺……,你……你们在干什么?”女三不可思议的说。“不,不是你看到的那样,听我解释啊!”千玺。“好了,你们够了,我只相信我的眼睛”女三。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坎坷,流过多少次眼泪,上帝会保佑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么?想知道,去看看整本吧!
  • 穹魔

    穹魔

    一条早已经被遗忘的路,一个本不该发生的巧合。有一天一个人再次走上了这条路,尽头在那里?那边有什么在等着我?一切都是未知、、、、、、、、、
  • 乖乖,我的逃爱萌娘子

    乖乖,我的逃爱萌娘子

    别人穿越,她也穿越,但是一穿越就成大肚子,还被自己的夫君压在床上,哼哧哼哧,怕是史上第一人。什么?居然是个代孕的小妾!前有夫君不断的寻衅滋事,后有正妻阴谋不断。虽有婆婆明面上的保护,实则更加的攻于心计!她该怎么办?夫君不爱,却是桃花不断,妖孽横飞,却是纠缠不休,不爱她的夫君却总是横加阻绕,她不过想要寻一份真爱,怎就这般的难。她该怎么办?带球如何?夫君不爱又如何?她可是现代白骨精!断粮,我自己种,没钱,我自己挣,生了小孩呢?我自己养!
  • 武临至尊

    武临至尊

    地球特种兵重生在灵武大陆成为罗家家主的独子。他从小就勤奋修炼,是小有名气的武学天才。然而好景不长,母亲杳无音信,父亲外出探险而丧命,他的二叔取代了罗家家主的位置,而他更悲催的苦修六年无法凝聚灵源成为灵武者!昔日万众瞩目的天才沦落成无人问津的废物!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坚韧毅力,不抛弃,不放弃,一如既往的刻苦修炼,他最终凝聚出‘精神灵源成为特殊的灵武者!这时他才发现,他始终无法凝聚灵源的原因居然是有人在他体内做了手脚,而他的父亲也并没有死去!凭借超级精神灵源,他一路强势崛起,重振天才之名,救父,寻母,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登临灵武至尊!
  • 野蛮女生才可爱

    野蛮女生才可爱

    应继父的原因,外表甜美却是个叛逆少女,虽然表面上凶狠残忍,其实内心本无恶意,习惯一个人,习惯了没心没肺,不会因为你跟她有什么关系而帮助你,绝对不会关心任何人,但一担你惹毛了她,她绝不会放过你。有时候也很孤独,习惯了把自己强硬的一面表现出来,绝不示弱,心里仿佛常年长满了青苔,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 辛卉卉和她的女儿们

    辛卉卉和她的女儿们

    漫漫人生路,总有一种或者几种花开在广袤的平原,荒芜的沙漠,皑皑的雪山,深不可测的海洋,你家里的阳台,你工作的案头,你背负的行囊,你睡梦的微笑里......这就是爱的花朵,不管土壤多么贫瘠,气候多么恶劣,尽情绽放的花朵,兀自吐露着芬芳,这芬芳冲开重重雾霭,涌动飘散,渗透角角落落。一切的一切都因为这些活了过来,希望又在萌芽,新的花朵不断盛开,芳香又四溢,......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福楼拜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福楼拜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幻世纪I

    幻世纪I

    是否已经厌倦了周而复始的练级?遇到弱鸡就要杀掉,遇到强者就远遁千里。那还是你看小说的初衷么?跨越三代的恩怨,绝不向命运低头,穿越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