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0300000017

第17章 辛酉政变(6)

奕集团的主要人物之一周祖培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署户部 。他同肃顺势同水火。据载:“周文勤公(祖培)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而肃顺亦为户部尚书,同坐堂皇判牍。一日,周相已画诺矣,肃顺佯问曰:‘是谁之诺也?’司员答曰:‘周中堂之诺也。’肃顺骂曰:‘唉!若辈愦愦者流,但能多食长安米耳,乌知公事?’因将司员拟稿,尽加红勒帛焉,并加红勒帛于周相画诺之上。累次如此,周相默然忍受,弗敢校也。” 从中可见,肃顺的傲慢自恃、目中无人已达到何种地步。而周祖培虽然表面驯顺,心中却如火山,一旦条件成熟,他是不会不爆发的。

董元醇的奏折大约在八月初八日(9月12日)驰送热河,并上报两宫太后。两宫太后展折一看,原来是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的奏折,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主张皇太后权理朝政:“臣以为即宜明降谕旨,宣示中外,使海内咸知皇上圣躬虽幼,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并不能干预,庶人心益加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稍肆其蒙蔽之术。” 第二,主张另简亲王辅政:“现时赞襄政务,虽有王大臣、军机大臣诸人,臣以为当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同心辅弼一切政务,俾各尽心筹画,再求皇太后、皇上裁断施行。” 第三,主张为皇帝选择师傅:“则当于大臣中择其德望索优者一二人,俾充师傅之任。”

两宫太后阅折后大喜,董折说出了她们的心里话。这道奏折,既是向两宫太后的表忠信,也是向肃顺集团的挑战书。这给孤苦无援的两宫太后以很大的安慰,也给肃顺集团以很强的威胁。而它的作用主要是政治试探,即投石问路。

两宫太后和肃顺集团围绕着董元醇奏折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热河密札》对这一斗争有真实的反映。其中有三札言及此事,即第一札、第四札和第十一札。其中第四札言之最详,现全文择引:

千里草上书,初十日未下。此处叫人上去。要□留看。夸兰达下来,说西边留阅。心台冷笑一声。十一日叫,见面说,写旨。下来,叫写明发痛驳。夫差拟稿尚平和,麻翁另作,诸君大赞。(“是诚何心,尤不可行”等语,原底无之。)遂缮真递上。良久未发下,(他事皆发下。)并原件亦留。另叫起,耳君怒形于色,上去见面,约二刻许下来。(闻见面语颇负气。)仍未发下,云留着明日再说。十二日上去,未叫起。发下早事著件,心台等不开视。(决意搁车。)云不定是谁来看。日将中,上不得已,将折及拟旨发下照抄。始照常办事,言笑如初。如二四者,可谓浑蛋矣。夫今日之事,必不得已,仍是垂帘。(温公、魏公不能禁止垂帘,诸公竟欲加而上之矣。)可以远祸,可以求安。必欲独揽其权,是诚何心。鄙意如不发下,将此折淹了,诸君之祸尚浅。固请不发,搁车之后,不得已而发下。何以善其后耶!此诸君所不知,旁人知之。不必为伊言,言亦不见听,徒觉多事耳。昔人云,霍氏之祸,萌于骖乘。吾谓诸公之祸,肇于搁车矣。高明以为何如?克帅昨于密云发一报,(马递。)不卜何事。今日已散,尚未发下。此公十五日到,不卜如何措施。在城想见着邸堂,一切自己尽悉。事贵求全,要亦未可冒失耳。

闻西边执不肯下,是要临朝。后来东边转弯。虽未卜其意云何,大约是姑且将就。果如此行,吾不知死所矣。噫!

邸堂前未另禀,乞代呈阅。进城后,须打主意,未可听人舞弄也。

这是于八月十三日(9月17日),署名守墨道人的寄给在京的结一庐主人的一封密信。守墨道人又有记守黑道人或守愚道人的。章士钊认为是朱梦元,时为军机章京。结一庐主人,章士钊认为是朱修伯。朱修伯,名学勤,仁和人,咸丰初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时为军机章京,著有《枢垣日记》一书。

密札事关最高秘密,其中多用隐语。大体分两类,一类为人名。千里草,隐含董字,指御史董元醇。心台,含怡字,指怡亲王载垣。夫差,一说吴台朗,一说吴兆麟,都是军机章京。耳君,隐含郑字,指郑亲王端华。二四,一说指肃六,一说指八大臣。西边,指西太后那拉氏。东边,指东太后钮祜禄氏。邸堂,指恭亲王奕。克帅,指胜保,字克斋。麻翁,指焦佑瀛,因其面麻,被人称为焦大麻子。另外,温公,指司马光。魏公,指韩琦。二类是术语。夸兰达,满语,指内奏事处首领太监。叫,叫起,指皇帝传旨召见。明发,指谕旨的明白公布。搁车,停止办公,即罢工。

这一密札绘声绘色地叙述了围绕董元醇的奏折,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的经过。董折八日(12日)送达两宫,十日(14日)仍未发下来。她们是在绞尽脑汁地密商对策,没有很快地发给顾命八大臣。肃顺等八大臣等不及了,主动要求召见,索要董折。内奏事处首领太监传旨,说西太后要留着阅看,仍是不给他们。怡亲王载垣冷笑一声,心想简直是多余。十一日(15日)两宫召见,命八大臣写旨,但没明确交代如何写。这是两宫太后想要试探八大臣的政治态度。八大臣主意早定,拟旨痛驳董疏,而且要写明白公布的谕旨。吴姓军机章京所拟初稿语气还平和,言词不太激烈。焦佑瀛感到不够劲,自己捉刀另作一篇,其中有斥责董元醇的“是诚何心,尤不可行”一语,其他七大臣交口称赞这道谕旨,说写得太棒了。但抄清递上后,两宫太后折旨全都压了下来,没有交给八大臣。两宫很不满意八大臣所赞赏的谕旨。后来再次传旨召见,八大臣同两宫太后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西太后舌战八大臣。这次共召见二时许。 郑亲王端华上去时就“怒形于色”,根本没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而且“是日见面大争”。军机大臣杜翰“尤肆挺撞,有‘若听信人言,臣不能奉命’” 这样冒犯两宫太后的激烈言辞。两宫太后“气得手颤” 。李慈铭记道:“及董御史疏上,三人纠党忿争,声振殿陛,天子惊怖,至于啼泣,遗溺后衣。” 后来在昭示肃顺等罪状的奕等的奏折里也写道:“御史董元醇条奏事件,特召见载垣等面谕照行,伊等不服,胆敢面称伊等系赞襄皇上,不能听太后之命,并言伊等请太后看折亦系多余之事,当面咆哮,几至惊吓圣躬,含怒负气,拂袖而去,其目无君上情形不一而足。” 可见,这次召见,双方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互不相让,已成剑拔弩张之势。

消息传出,奕等亦极气愤。《热河密札》第十一札记道:“自前日明发要下,二圣怒极‘是诚何心一语’(弟已嘱子建将此稿密藏)。七先生亦大怒,云俟进城讲话。老五太爷喝止之。” 二圣指两宫太后。子建,指领班军机章京曹毓瑛。七先生,指咸丰帝的七弟奕。老五太爷,高劳说是惇亲王奕,董守义说是惠亲王绵愉,以董说为是。奕大怒,说等回京返城后再同他们理论。其叔惠亲王绵愉连忙喝止他不要乱说。

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十二日(16日)。这一天,两宫发下其他文件,怡亲王载垣等竟敢不阅看,并说:“不定是谁来看。”决意用罢工手段,迫使两宫太后就范。这是违抗圣命的严重政治事件。西太后决意斗争到底,东太后劝说她暂时忍耐。快到中午了,两宫太后没有办法,不得不把董元醇原折及焦佑瀛驳旨发下照抄。八大臣这才“照常办事,言笑如初”,“恬等笑声彻远近” 。

焦佑瀛拟稿、八大臣赞赏的谕旨是《谕内阁皇太后垂帘听政并另简亲王辅弼均不可行》。全篇针对董元醇上奏,采用驳论的方式,层层批驳。一驳皇太后垂帘听政。理由是我朝向来没有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主张垂帘是更易祖制。且我们顾命八大臣所拟谕旨,均呈两宫太后御览。并钤用图章,是皇帝意志的体现。绝不是什么矫诏。二驳另简亲王辅弼。理由是咸丰帝临终前只特召八人,令其辅弼。如再增添,就是违背咸丰帝的遗训。主张必须于亲王中另行简派,实属居心叵测。三驳再增师傅。认为现已够用,再增无此必要。总之,步步痛驳,毫不留情。谕旨发下后,暂时钳住了众人之口。

这一回合的斗争显然是八大臣占了上风。他们采用“搁车”这种授人以柄的斗争方式,并当廷顶撞,寸步不让。他们以为两宫太后是一对青年女子,不过如此而已。他们看轻了两宫太后,尤其是西太后。这一回合的斗争,也使两宫太后看透了八大臣把她们孤儿寡母视如敝屣的真实面目,从而坚定了铲除八大臣的决心。但此次受挫,须总结教训,主要是董折“发之太早” ,即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两宫太后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局部上作出让步,以取得全局的胜利。她们暂时藏锋敛锷,收缩起来。肃顺党人造成错觉:“夫己氏(指西太后)声势大减,诸所钻求,不敢轻诺。” 两宫太后此时的蛰伏,是为了彼日的再起。

奕八月十二日(9月16日)返抵北京。据《翁文恭公日记》载:“十二日……闻恭邸回京,又闻胜克斋到京,将赴热河。” 大约此时奕接见了胜保。奕向胜保交代了热河的情况,嘱他到热河后要见机行事,不可锋芒太露,过事张扬。

关于奕回京后的行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杰逊·H.帕克的博士论文:《恭亲王的发迹与倒台(1858-1865年)——关于中国末代王朝政治和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的研究》说:“奕回到北京,即开始在官员和学士们中组织协同支持推翻襄政集团的力量。他的合作者之所以被鼓动起来,一方面是他们憎恶肃顺长期以来的狂傲、专权,另一方面是对奕表现出的能力与热情表示支持,具有信心。而且,肃顺被认为在外交事务上是无知的,是强硬政策的作俑者。他与一系列导致北京失陷的军事败北有牵连。奕虽然签署了实际上同意了外人所有的要求的条约,制定了基于中外互相信任上的合作政策,但他仍然享有威信,被认为是个善于驭夷的人。” 奕回到北京后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幕后的。人们之所以向他归附,主要原因是看到了他的潜在的发展实力。他对外交事务的处理上也表现了一种审时度势的应变能力。这些都使北京和热河的不满肃顺集团势力的人们对他更具有信任感。

奕回到他的王府,北京的大臣们纷纷忙来拜谒。他们希图从奕的口中了解热河的动向,也借机观察奕的政治意图。但胸有城府的奕却王顾左右而言他,只谈两宫太后及幼帝身体安康,回銮在望,“语不及他” 。这使北京的大臣们摸不着头脑。

而恰在此时,热河方面切责董元醇疏的明发上谕也驰达北京。同时,带兵大员胜保、谭廷襄联衔用黄折请皇太后懿安,又奉旨:“交部议处。”肃顺集团的势力不可低估。善观风色的朝臣们“浮言朋兴” ,流言四起。加之奕也不再提垂帘听政事,使大学士周祖培心里发慌,把本来拟发出的李慈铭拟的奏折进一步压下。

当时,据说在家养病的三朝元老、耆宿重臣大学士祁寯藻,自保定发来一书,称太后垂帘不是本朝家法,董元醇疏议不可行。因祁寯藻在道光帝时曾任南书房行走、军机大臣,咸丰时拜体仁阁大学士,仍任军机大臣,威望甚隆。他的信犹如一瓢冷水泼来,北京方面的高官大吏的热昏的头脑立刻冷却下来,有些不知所措。这时舆论倒向热河一边,认为一旦回銮,董元醇一定要遭殃。

这时了解内情的奕党人宗室恩承,急忙把北京的情况报告给奕。他并建议奕把两宫太后急欲垂帘的意图透露给北京的大臣们。奕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说:“毋庸也,垣、顺等方骄,闻此耗,备当益懈,待其既还,执付狱吏可也,安用大声色为哉?” 奕不同意大造舆论,不“用大声色”。他故意造成北京方面对顾命八大臣俯首听命、任人摆布的印象,以便使肃顺集团造成错觉,更加放松戒备。

果然,消息传到了热河,肃顺听了“大喜”。他扬言道:“今在廷诸臣有公论,吾辈受遗诏,辅冲主,天经地义,宁有他虞。” 他果然中计了,以为他们名正言顺,没有什么可怕的。还不止此,他想进一步追究董元醇的责任,要给他定罪。他建议因董元醇莠言乱政,罪不可逭,要拟旨罢免董元醇。他们向两宫太后请示,两宫不允。他们又故伎重演,威胁太后道:“若此则更遗命,革黜臣等,而进用元醇可。” 说这些话时,载垣、端华和肃顺“语既愤激,声色尤厉” 。说“请下命令罢掉我们的官,进用你欣赏的董元醇吧”这种话,比以前集体罢工还要严重。但是,这次两宫太后的应对方法却不同于上次,显示了处理棘手的政治难题的艺术手段。她们想到“密谋已就,当姑示懦,以安顺等心” 。稳住肃顺,只等回京。这是最主要的。因此说:“予非有他意,唯以建言罪人,有乖治道。至垂帘之非祖制,微尔等言,我亦知之。元醇奏不妨斥驳,而上新即位,似不宜遽罪谏官,以遏言路。” 这一番入情入理的答话说得八大臣哑口无言,只得退下。同时,他们又抓紧拟了不准臣工再上奏章言垂帘事的谕旨发下。

八月十四日(9月18日)胜保由北京到达热河,叩谒梓宫,以观风色。军机章京守墨道人乘夜到胜保处密谈。胜保因在北京已面见奕,心中有数。因此,一反常态,谨言慎行。守墨道人感到奇怪,说“其人近来颇有阅历”,即大有长进之意。胜保同他密谈,说肃顺罪状未显,“未可鬻拳兵谏,致蹈恶名”。守墨道人劝他“留虎豹在山,且勿惊他。恐伊等欲削其权,随后事更难办” 。其实,胜保也正是这么想的。

八月十八日(9月22日)发下谕旨,宣布九月二十三日(10月16日)启程,九月二十九日(11月1日)还宫。

九月一日(10月4日)大学士桂良等奏恭上母后皇太后钮祜禄氏徽号为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那拉氏徽号为“慈禧皇太后”。这是为酝酿垂帘作舆论准备。

九月四日(10月7日)上谕:

端华调补工部尚书,并补授步军统领,行在步军统领亦著端华暂行署理。

发出这道上谕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迷惑顾命八大臣,外示恩宠,内含杀机。不料,载垣、端华、肃顺却当廷面奏“因差务较繁,请将管理处所,恳恩酌量改派”,表示推辞。这也许是假意的谦让,也许是真正的坚辞,也许是有意的刁难。其中,刁难的成分更大些。但两宫太后却假戏真做,顺水推舟,于同日发出上谕:

本日载垣、端华、肃顺面奏因差务较繁,请将管理处所,恳恩酌量改派等语,自系实在情形,著照所请。载垣著开銮仪卫、上虞备用处事务,端华著开步军统领缺,肃顺著开管理理藩院并响导处事务。钦此。

同日,又发上谕:

穆荫著管理理藩院事务。

不露痕迹地削去了端华等人的兵权。于此不难窥见,两宫太后在政治斗争上的高超的艺术手法。这正如薛福成所说:“外示忧礼,实夺其兵柄也。”

九月二十一日(10月24日),顾命八大臣致僧格林沁函,内称:“查内外臣工折报、均系奏闻皇上,不宜书写‘皇太后’字样。此后王爷奏折,自应一律。应请唯用‘皇上圣鉴’字样为荷。” 手握重兵的僧格林沁在捷报里写有“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的词语,顾命八大臣视“皇太后”字样如芒在背,即使是僧格林沁这样有资格有威望的统兵大员,他们也要致函强调不妥,足以证明八大臣与两宫太后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何种程度。但僧格林沁并不服气,他于接到此函后又复一函,在阐明了“皇太后阅折一层,已明示中外”之后,又固执地写道:“嗣后奏报,仍不敢不如此缮写,尚望深思海量是荷。” 这简直是无法无天,竟敢公然违抗八大臣的命令。从中可见,顾命八大臣在文武大员中的威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 共和先锋卢性正

    共和先锋卢性正

    本书在民间调查及权威史志记载等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加工描述了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为推翻满清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战斗一生的传奇经历。不同于辛亥间其他耀眼的革命领袖,书中的主人公卢性正,就像当时千万国民一样,被时代大变局裹挟而进历史洪流,成了历史演变的主要力量,但浪花过后,却是一片宁静,又被历史所遗忘。其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经历过程,使读者看后过目难忘,发人深省。
  •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本书用散淡清丽的文字完美再现了张爱玲特立独行的一生,她的年少时光,她迷途般的爱情,她在炮火中的洗礼,以及远渡重洋的漂泊,还原一个不在传说中而在我们身边的传奇,走近真实的张爱玲,体味她繁华背后的苍凉。但愿我们都能在最深的红尘里遇见最美的爱情。
  • 李鸿章:晚清第一能臣

    李鸿章:晚清第一能臣

    《李鸿章:晚清第一能臣》讲述了晚清,外夷人侵,大厦将倾。弱国无外交,李鸿章成了晚清乱世的补锅匠。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却以卖国贼的形象留下了千古骂名。其内容收录了外交,以夷制夷、修补外交关系、赴日谈判、丧权辱国,签署《马关条约》、卖国贼?替罪羊!等。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热门推荐
  • 卿韵

    卿韵

    人生苦短,紫阳的婚外恋以及他的命运故事。
  • 兄弟世界之行尸世界

    兄弟世界之行尸世界

    世界末日来临。第二十六复制空间中正处于战斗联赛的中学生们不得已回到现实世界中,凭借自己在复制空间的战斗能力与行尸对抗,当然同时还要对抗的还有人。
  • 假若时光有回眸

    假若时光有回眸

    亲情,将夏玫从幸福推到悬崖边上,背负着“爸爸是杀人犯”的名声,来到艺术学院,改名换姓成“欧阳曦”,可命运在她背后捅上一刀——友情,让她的生命毫无色彩,直到夏晴优的出现,她感到了阳光。可命运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她从未有的挫败感??????慢慢地,温柔的学长步入她的世界,渐渐地,习惯了他的呵护,依赖了他的慰问,两人都习惯了对方的存在。那一段青葱岁月,有悲伤,有希望。只是过往的鲁莽不再。
  • 地下城与勇士之斗无止境

    地下城与勇士之斗无止境

    可否记得以前父母那恨铁不成钢的谩骂,可否记得以前为dnf而奋战数天数夜的疯狂,可否记得为打败对手而热血沸腾的怒喝。张鸣,就是这样一个人,因dnf而离家,饱受生活磨难却依旧坚持着为梦而战。而天终究不是冰冷的,在某一次,他有了一次机会…
  • 洛依传说

    洛依传说

    当我以一个幸存者的身份走出那片诡异血海时,曾经绚丽的人生便蒙上了沉痛与孤独的阴影。不老不死不再是一个传说......我是洛依,十八岁容颜,一百年沧桑。如孤魂野鬼游离在轮回的边缘,然而丘比特的神箭偏了几许,嬉笑怒骂中,爱得深沉。一方诡异的秘境引出诸多谜团,一座破落的神殿敲响灭世警钟;一场笑料百出的偶遇带来一段旷世情缘;一群离经叛道的家伙掀起救世波澜。究竟是邪不胜正还是道魔两消,究竟是天人永隔还是相偎相依,尽在《洛依传说》。
  • 最受欢迎的化妆书

    最受欢迎的化妆书

    你不是不能变得更漂亮,你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美妆方式。了解自己的皮肤,只要找到适合自己肌肤的化妆品,美妆其实很容易。我们相信,美丽,每天改变一点点。
  • 时光清心

    时光清心

    命运的转轮依旧向前行驶,你该遇见谁,你该失去谁,都是已经注定好的。青心在最开始遇见仲言的时候,从未想过这个名字带给她的意义,她的人生被仲言霸占。如果你问青心她是否后悔,我想她会莞尔一笑告诉你,不后悔,只因爱过,所有的都是值得,至于你所受到的伤痛,未痊愈的伤口,交给时光来清心。
  • 纯男霸占邪恶女

    纯男霸占邪恶女

    小雪得知自己最爱的男人慕天龙竟然马上要跟杨氏集团的千金杨柔柔结婚的时候,痛苦万分,出了车祸,失去了肚子里的慕天龙的孩子。一年后,一次偶然,小雪遇到了慕氏集团的二公子弱智贵公子慕天阳,两人在街上发生了争吵。小雪因此失去了工作,无意之中看到了一则保姆招聘的启事,糊里糊涂的就成为了慕天阳的保姆。得知慕天阳是慕天龙弟弟的小雪开始想办法报复慕天龙,但是当她知道了慕天龙的苦衷之后决定原谅他,再给他一次机会。
  • 三国之铁戟温侯

    三国之铁戟温侯

    虎牢关下神威赫赫,横戟立马唯我吕奉先!梦回长安,醒来后发现不过是南柯一梦!一切都将重新回到起点!是历史的继续轮回,还是宿命中新的安排?一切尽在三国之铁戟温侯!
  • 逸天记

    逸天记

    一个普通书生小子,偶然进入修真门派,成了一名记名弟子。他以这样身份,如何在门派中立足,如何在修仙的路上不断的前进,踏往巅峰,从而笑傲三界之中!一切尽在逸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