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不是通车完工典礼,而是在工地现场做公共艺术揭幕的活动。“光之穹顶”所在的美丽岛车站还没完工,就算揭幕后,民众也无法马上亲眼见到这世界之最,因为它只在活动当天开放,作为贵宾及媒体参观地点。高雄民众想参观,还得先预约开放参观团,或等到年底正式完工后再说吧!
作品保密的挑战
基于对作品的机密保护,所有负责本项目的组员,在正式揭幕前,仅看过作品局部的照片,以及完整作品的仿真图,无法实地看到“光之穹顶”的庐山真面目。在对产品不了解的情况下,连拟定信息、邀约媒体以及撰写文件都成为高难度任务!
媒体线路的挑战
到底要通知哪一条线的记者?对于公关人来说,最怕的情况是每条线的记者都说你可以传给我,但却偏偏没人认真写新闻。这真是典型的三个和尚挑水,大家通通没水喝!
媒体版面的挑战
长期以来,高雄捷运在地方媒体的曝光报道上,不管是正面、负面都已经有一定的分量,客户也已经非常熟悉媒体的操作。但是,如何突破当前的媒体困境,让揭幕活动成为全台湾关注的焦点,电视台愿意出机南下采访,而驻台国际媒体也愿意到现场作采访,实为本项目重点课题。
客户期待值的挑战
毕竟客户是冲着奥美公关的国际知名度及市场口碑而来,对我们的国际高标准有所期待。对执行团队而言,面子可是相当重要的,实在关系到公司在南台湾的声誉,我们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策略方向
在厘清客户的期待值与充分了解可能的挑战之后,我们为此拟定了清楚的策略方向:
策略一:重新定义新闻让全台湾媒体感兴趣,以另辟报道战场
从新闻话题的定位上,项目小组将此次的揭幕活动包装定调为“全世界最大的单片玻璃公共艺术--光之穹顶在台湾揭幕”。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期望跳脱地方版面的约束,让世界级公共艺术揭幕的话题,吸引全台湾媒体的兴趣。因此,在沟通对象方面,我们完全跳脱过去高捷所经营的交通道线,让全台湾性文艺线记者作为高雄捷运公司北上第一次对外的沟通对象。
策略二:理性VS.感性--从工程安全转攻人文艺术创作,将政治议题摆一边
谈到公共交通运输建设,媒体舆论总是着重在工程安全性、经费预算或其他政治议题的纠葛。高雄捷运公司也经历类似历程,再加上当时领导人大选的因素,想彻底摆脱政治因素,将集中报道焦点放在高捷身上,实在非常困难。我们建议客户在发布信息部分采取了解但切割的方式:客户可以说,理解这些弊案的存在,但这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值得被报道,让群众先睹为快。因此,我们规划从不同角度谈艺术创作历程、工法技术及公共艺术在都市发展的角色,最后终于让议题发酵。
策略三:积极广结善缘,帮高捷结交各线媒体朋友,以扩大报道篇幅
在此次揭幕活动前,高雄捷运公司大多花费心思于地方媒体关系。因此,对于整体性媒体运作相当仰赖奥美公关的规划建议。我们拟定了广结善缘的媒体策略:希望让更多媒体能充分了解高雄捷运。因此,外电驻台湾地区代表、旅游消费、美食、文艺设计以及交通线的记者都是本次主要沟通对象。我们深信,唯有让媒体充分认识了解企业,才能有良性的媒体关系,创造出优质的媒体报道。我们也相信,对媒体公平以待,抛弃大小眼,才是媒体关系经营的王道。
策略四:强调“眼见为实”,鼓励记者参与并为其设计个别南下行程
为了让久居台北的记者,愿意跟随采访团南下真实体验港都的热情与豪气,采访团的规划完全采用客制化,依照其个别需求设计南下行程,以更深入了解高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以揭幕典礼吸引媒体,还特别规划高雄市长作市政简报、夜游爱河、试乘高捷以及参观其他公共艺术作品,满足记者一次亲身体验的港都高捷经验。
执行方案
整个项目是从揭幕前四天开始的。高雄捷运特别请水仙大师到台北,先与文艺线记者进行媒体餐会--“全球最大玻璃公共艺术‘光之穹顶’在台揭幕,水仙大师专程抵台分享创作经验”。艺术家与生俱来的魅力,再加上很有感觉的制作纪录片与精美的作品照片,还有奥美同人特别将艺术家所写的较书面的抒情文章,转换成新闻式白话文。这一切的努力使文艺记者对作品产生兴趣与信心,造成当天晚报、新闻台及隔天报纸相当不错的报道篇幅,让“光之穹顶”首次曝光完成任务。
随后,配合水仙大师的行程进行校园演讲互动,我们同时也安排平面杂志及电视新闻专题的媒体专访规划。最后,在3月7日高雄正式揭幕活动当天,以两天一夜的媒体采访团形式,邀请北部文艺线、交通线、旅游线及岛外记者南下参访,并建议由高雄市政府专程进行简报,让与会记者充分了解高雄市政发展及捷运工程的相关进度。在行程当中除了参加揭幕典礼外,也由高雄捷运公司安排捷运站参观及公共艺术导览。通过让记者亲身体验参观的方式,建立高雄捷运公司与全台媒体良性的互动关系。
执行成果
本次为高雄捷运公司首次正式向全台媒体介绍高雄捷运的整体公共艺术规划,经过第一波的文艺线媒体餐会及第二波的揭幕采访团活动,共计约有107位记者出席,期间媒体的报道达160多则。在“光之穹顶”揭幕隔天,台湾地区总计有7家平面报纸的头版头条大新闻,甚至还创造数篇封面专题报道。至于在国际媒体的收获上,除了多达数十位国际媒体南下参观访问,事后甚至创造包括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德国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另外,我们也特别利用网络的特性,邀请长期关心高捷的博主参加揭幕典礼及媒体参访,让光之穹顶抢先在网络曝光(揭幕典礼当天晚上,早于隔天报纸),创造当日超过2000人浏览的超高曝光,在网络引起热烈讨论及反响。
当然,对于高捷公司而言,本项目不仅为通车创造了大量正面的全国曝光报道效果,也达到了创造大众期待感的目的,让许多民众开始讨论高雄捷运通车的话题。我们更为客户开拓了其他不同生活形态类型的媒体,令他们主动与高捷提出专题合作,从日常生活的层面探讨高捷通车,也让高雄捷运的全台能见度大幅提升。
虽然“光之穹顶”所在的美丽岛站尚未开放通车,但是全台民众或是机关团体预约参访团络绎不绝,几乎排到年底。
如果你有机会到高雄游玩,千万别忘了预约参观这项世界伟大的艺术作品。本人特别以这篇文章,感谢曾参与此案的奥美公关高捷天使团员们!
高科技半导体公关在搞什么?
程开佑 台湾二十一世纪公关专员
谈到半导体产业公关,我们先来谈谈高科技公关有别于其他产业营销的特性。
一般我们在市场上所进行的公关营销活动多是针对量产化消费性商品,但在高科技产业公关中,所诉求的却是历经多年研发的创新技术:也许它只是一个晶片封装技术,却可以增进IC芯片的效能;又或者它只是一个手机基频芯片组,却可以大大降低手机制造成本与耗电量。因此在高科技领域中,创新技术的推出有时候会引发整体消费市场的重新洗牌,甚至造就一家公司的跌宕起伏。我们举近期红透半边天的苹果iPhone为例,一台iPhone就内建数枚ARM核心芯片、ST Microelectronics动作感测芯片,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成就iPhone全球热卖,更驱使其他手机厂商大幅采用ARM核心芯片与内建动作感测功能。
在台湾经营高科技公关,必然无法忽视半导体公关这个领域。因为台湾目前拥有全球晶片外包第一大、IC设计第二大的半导体产业,2007年的产值更超过500亿美元,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支柱。
而其产业的附加价值之高,也是令人惊讶的。论斤论两来看,顶级房车每克平均要价新台币1元,贵死人的香水每克则为新台币900元。至于半导体晶片,每克价钱要新台币2000元,足足是房车的2000倍。而这些数字都还不包含通过商品化所产生的价值。
与此相辅相成地,台湾的教育与就业结构也与半导体产业紧密结合。台湾理工大学几乎都有丰富的相关院系,许多甚至就直接位居科学园区旁边。半导体科技新贵是台湾大学生梦寐以求的目标,他们也是近年来引领消费形态变迁的主力人群。而这种以实验室为家的工作形态,也创造了台湾新一代足不出户且缺乏社交的宅男文化。
丰富的半导体产业群落与人才优势使得台湾在全球科技地图上扮演了令人无法忽视的角色,而这也替我们的台湾半导体产业创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公关环境。
本地服务外地客
我们在半导体重镇经营半导体公关,服务的客户却都来自世界其他角落,其中包含来自美国、欧洲、日本、以色列等其他IT重镇。而其类别可说是不一而足:有数千亿规模的领导级IT厂商,也有公司不过10人的IC(半导体元件产品的总称)设计新秀;有经营半导体专利权的知识经济型公司,也有直接销售组件的制造型厂商。虽然客户形形色色,但其公关目的却如出一辙。
领先形象,教育市场
国际IT大厂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在台湾的公关工作,多半不是因为看上当地的销售市场,而是希望能与全球最大的IT ODM/OEM(原始设计商/原始设备制造商)产业进行沟通,进而建立技术的合作机会。
因此,半导体公关的焦点便是如何帮客户教育产业工程师们,以及建立客户的技术领先形象。而除了新闻稿与专访等一般公关工具外,半导体公关也有许多特有的活动项目。
例如我们每年帮全球最大的硅知识产权提供商ARM在台湾举办技术研讨会,内容包含产业领袖论坛、技术演讲与大规模的伙伴摊位展示。通过这个成功的活动,我们的客户可以用非常经济的方式,直接接触到足不出户的台湾工程师,进而达到其教育与塑造形象的目的。而在多年的耕耘下,该活动也已成为台湾年度最大的半导体盛会。
有些高瞻远瞩的客户,也愿意长期培育台湾本地半导体人才。我们在2007年便帮客户ARM举办了第三届IC设计比赛,而台湾也是他们唯一举办校园人才培训的地区。借由长期耕耘这个比赛,我们让台湾科技学子在就业之前就先接触与熟悉了客户的技术标准,而当学生们就业后,就能扩大客户在产业内的影响力。
诉诸理性
由于半导体产业是B2B的市场,加上成员也都是训练有素的理工背景工程师,因此我们在帮客户规划沟通信息时,通常都得用较为理性的方式。半导体产业的媒体活动多不追求华丽的质感,不追求虚浮无用的记者人数,而简报内容亦无浪漫情怀。沟通的内容常充斥着数据与图表,媒体的问题亦直指核心指标,而工程师读者们理解信息时也是目标性很强,多关注特定项目的数据表现。
因为专业性高,所以半导体公关常会大量使用质量优良的技术文章来教育工程师们,使其了解并使用我们的技术。例如我们就帮全球储存芯片领导厂商LSI在台湾半导体媒体上建立了一个“储存与网络技术专栏”。我们用较专业且中立的语调,连续刊登优质的相关技术文章,进而成功地帮客户获得了台湾工程师的注意与认同。
由于专业分工与理性诉求的特质,半导体产业中公关的比重与效果都比广告来得更显著。例如我们在帮客户ARM在台湾推其最新的多核心技术时,就不采用广告的方式。我们寻求台湾的科技作家,为其技术撰写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技术文章,并将其编辑整理后以工具手册的形式,在各种半导体展览等场合发送给工程师与客户们,成功地用最亲切的方式推广了最先进的专业技术。这个案例不但在花费上非常经济,也比短促的广告更能与工程师沟通专业。
然而,虽然我们说工程师是理性诉求,但是我们还是必须老实说,美女策略永远有效。对日夜潜伏于半导体实验室的宅男工程师们而言,美丽活泼的Show Girl可以说是他们心神向往的灯塔。因此当我们帮客户规划参加半导体重要展览时,也会费心建议与挑选合适的Show Girl。例如在帮客户策划AMD在2007ESC展览时,我们便找寻了美丽又得体的Show Girl,并在事前提供完整的专业训练,以确保她们在令人目眩神迷之际,也能说明得引人入胜。而在众多努力成果的交集下,AMD便成为该展览中最热门的摊位之一。
产业知识、公关门槛
要在半导体产业提供公关服务,并不是光靠活动经验与执行力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充分的产业知识,来见缝插针地规划议题。然而半导体技术深不见底,要完整地掌握所有知识实乃天方夜谭。考虑客户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复杂,加上B2B的沟通诉求,因此经营半导体产业公关最重要的,便是透彻地了解半导体价值链,而非深究单一客户技术。如此才能在服务不同科技客户时,快速掌握其沟通对象与内容,进而提出最有效的沟通方案,并确保我们的效率与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