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3400000016

第16章 庄子其人其书 (1)

内容提要: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编,是经晋代郭象整理而成的。研究庄子思想,不应只局限于内篇,而应以《庄子》一书全体为基础,应当把《庄子》一书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庄子的思想做总体的把握。

道家学派有两个主要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老子,一个就是庄子。道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与这两个人物分不开的。

讲到庄子,首先应对庄子这个人和《庄子》这本书做一个说明。

1. 庄子其人

庄子生于哪一年死于哪一年,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有专家考证说,庄子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司马迁作《史记》,把老子、庄子,还有申不害、韩非子,几个人都放在一起,做了一个合传。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 ,对庄子有一个基本的介绍: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的,就是这里讲到的“蒙”。一般人认为,这个蒙应当是在宋国,所以说庄子是宋国人。但是宋国在汉代初年的时候,又叫做梁国。所以唐代人有时在讲到庄子的时候,又说庄子是梁国人。这两种说法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一种新的说法,说庄子不是宋国人,而是楚国人,因为楚国当时也有一个地方叫做“蒙”。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就这样认为,认为庄子是楚国人。正因为庄子是楚国人,所以《庄子》一书打上了很多楚国文化的痕迹,如果庄子不是楚国人,那么这一切都不好解释。现在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庄子应该是楚国人。

至于庄子到底是宋国人还是楚国人,现在一下子也很难说清楚。因为司马迁只是讲到“蒙人”。这个“蒙”,到底是宋国的蒙,还是楚国的蒙,也不得而知。

《史记》讲到庄子的时候,还提到庄子曾经做过漆园吏,所以有人把庄子叫“庄漆园”。中国古代人常以一个人的地名或者以他的官衔来给他命名。

比如人们把杜甫叫“杜工部”,把王维叫“王右丞”。所以也有人把庄子叫做“庄漆园”。

但是这种叫法,我是很不以为然的,甚至可以说我是很反感的。因为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人对于官职的崇拜可以说由来已久,我们把杜甫叫“杜工部”,把王维叫“王右丞”,但是,庄子从来不想当什么官,楚威王聘请庄子做楚国的宰相,庄子都不肯做。现在我们把庄子称作“庄漆园”,这种叫法不显得有点滑稽吗?

“漆园”到底是一个地名,还是一个官职,现在也无从得知。《史记》里只是这样讲,也没有更多的说明。

《史记》里还有一句话,说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我们知道《孟子》书的第一篇叫《梁惠王上》,孟子也与梁惠王同时,这说明庄子与孟子同时。

但是我们看孟子的书,发现孟子从来没有提到过庄子,我们看庄子的书,发现庄子也从来没有提到过孟子。他们两个是同时代的人,并且两个人都非常善辩,善于和别人辩论,为什么没有互相提及?

所以有人怀疑庄子与孟子同时。认为如果庄子与孟子同时,孟子不可能不提及庄子,庄子也不可能不提及孟子。现在庄子和孟子互不提及,说明他们两个人不可能同时。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分析。庄子的时代和我们现在很不一样。现在交通非常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来往非常频繁,也非常容易。昨天我还在南昌,今天我就到北京了,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上千里的路,可能要走上三个多月。

由于交通不便,人的交往、交往的范围都非常有限。同时代并且同是有名的人,不互相往来,并不是不可理解的。

一本书中提到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的思想已经有一定范围的传播,并且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样的人物往往都是前一个时代的人物。比如孟子提到杨朱,提到墨子。杨朱、墨子是先于孟子的人物。荀子提到孟子,提到庄子。孟子、庄子是先于荀子的人物。同时代的两个人相互提及,是因为两个人见过面,有过接触。《庄子》书中多次提到惠子,因为庄子与惠子有过多次接触。庄子与孟子没有相互提及,只能证明两个人没有接触,并不能证明两个人不同时。

与庄子交往较多的,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我们也叫他惠子。惠子比庄子年长一些。《庄子》书中多次提到惠子与庄子相见的事。《秋水》篇提到,“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还讲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德充符》篇讲到庄子与惠子关于有情与无情的辩论。《至乐》篇讲,“庄子妻死,惠子往吊之”,意思是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徐无鬼》篇讲,“庄子送葬,过惠子墓”,说明那时候惠子已经死了,庄子经过惠之墓,还发了一通感慨。庄子除了与惠子有较多的交往之外,和当时其他的名人的交往并不是很多,因为庄子并不是一个喜欢和人交往的人。

庄子一生贫困,《外物》篇讲,“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向监河侯去借粮食)。《列御寇》篇里讲到,宋国有一个姓曹的商人,出使秦国,从秦国回来后,向庄子炫耀自己,受到了庄子的奚落。

《史记》中讲到一件事,《史记》讲述庄子只完整地讲述了这一件事。楚国的国王,当时叫楚威王。楚威王听说庄子这个人很有才能,请两个大夫前去拜见庄子,请庄子做楚国的宰相,而庄子不为之所动。庄子宁肯居于贫贱,也不肯做楚国的宰相。关于庄子为什么不肯做楚国的宰相,具体原因,我们以后再做说明和分析。

2. 《庄子》其书

《庄子》这本书,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内篇、外篇、杂篇三编。三编合起来,一共是三十三篇。现在我们看到的《庄子》这本书,是由晋代人物郭象改编而成的。郭象对《庄子》一书加以整理,并对其做了注解。郭象的《庄子注》,直至现代,仍然是庄子研究的重要资料。

司马迁作《史记》,讲到庄子说,“著书十余万言”,但并没有提到《庄子》一书一共有多少篇。《汉书?艺文志》,对《庄子》一书,也有一个记载,说:“《庄子》,五十二篇。”《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目录学著作,对中国先秦时代的各种著作,均有简要的说明。

《庄子》一书原有五十二篇,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有三十三篇。宋代开始,有人怀疑《庄子》一书不全出自庄子之手。

首先产生这种怀疑的是苏轼。苏轼认为,《盗跖》《渔父》《让王》《说剑》这四篇,不可能是庄子所作。我们不知道苏轼讲这种话的根据是什么。当然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对庄子的思想有一个把握,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庄子》一书的性质,以确定哪些篇章是庄子所作,哪些篇章不是庄子所作。

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讲到庄子,恰恰提到了《渔父》,提到了《盗跖》。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看来,《渔父》《盗跖》为庄子所作,苏轼却不这样认为。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

学术界的很多人现在都倾向于认为:《庄子》一书的内篇是庄子所作,而外篇和杂篇不全是庄子所作。也有人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是庄子后学所作。

有一位先生对《庄子》一书的用词进行了系统的搜索,通过对字与字之间关系的辨认,认为在《庄子》一书的内篇里,只有“道”、“德”、“性”“命”这样的单字词,而没有出现“道德”、“性命”这样的合成词。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字词的发展,最先出现的都是单字词,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比如说“道”,比如说“德”,但是讲“道德”,讲“性命”,这显然是有了“道”和“德”,有了“性”和“命”以后的事。

《庄子》一书的内篇,只有“道”、“德”、“性”、“命”这样的单字词,而没有“道德”、“性命”这样的合成词,而“道德”、“性命”这样的合成词,在《庄子》书的外篇和杂篇中,是经常出现的。由此证明,《庄子》书的内篇在前,外篇和杂篇在后,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则出自庄子后学之手。

这样一种观点,有没有一定的根据呢?当然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但是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材料,对这样一种观点很不利。

1993年,在湖北荆州郭店楚墓中,出现了一批竹简,这批竹简中有一篇文章叫《唐虞之道》,在这一篇里我们发现一个字:“眚”。据古文字学家考证,这个字实际上就是“性”。这一篇里有一句话:“养眚命之正。”养眚命之正,也就是“养性命之正”。

郭店楚墓竹简的时代,据专家考证,是公元前三百年以前。而庄子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也就是说,郭店楚墓竹简的时代,正是庄子还活着的时代。

同类推荐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沉思录Ⅲ

    沉思录Ⅲ

    本书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热门推荐
  •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苏少瑾重生了,还是个三无少女。没钱,没相貌,没身材。身体较小还易推倒?“娘子,我们还没圆房?”“.......”相公高中状元,居然弃了她这糟糠?(QQ群号:366709504)敲门砖书中任意名字一纸休书就想将她踢下堂?苏少瑾表示怒了。“相公,你说我是嫁给王爷好?还是相爷好?”“....想都别想....!”
  • 论仙二代的逆袭

    论仙二代的逆袭

    (新文《星际宠夫指南》已经发布,求推荐求收藏~)沈玉衡以为,自己的剧本应该是一心修炼,剿灭魔族,恢复沈家荣光,然而修着修着,沈玉衡发现自己的剧本里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穿越女特工,重生复仇大小姐,废材流男主角,重生夺舍的金丹修……只是简介欢脱,正文正剧风!!#落魄仙二代的奋斗史#男神多多,女神多多#我家男主他不在线#听说女主把男主砍死了绝对不坑,可放心食用。PS:读者群:547310107
  • 微光的世界

    微光的世界

    人生的列车若能重新来过,你是否会后悔曾经的选择?是改变,还是过去的重演?若是自己已经改变,那又将如何?
  • 盛世天策

    盛世天策

    前世被追杀而跳下悬崖的她没想到一朝醒来却在异世。重来一世并不想有任何出色的作为的她只想悠哉的度过自己的余生赚赚小钱修练什么,却没想到连这点小小的愿望都无法实现。看着满目疮痍的地方,她仰天大笑,即如此,我便用我的一切来,“逆了这天下!”
  • 武神重生

    武神重生

    街头混混成为科研小白鼠,却意外穿过黑洞,开始了小人物混迹大时代的仙旅……
  • 地下室

    地下室

    《地下室》讲述北京地下摇滚乐队聚散离合的故事。线索人物小航是一个来自小地方的男孩,他为了追寻摇滚精神,从家乡到北京,参加亚飞的乐队,见证了乐队生存的艰难,目睹了奇奇怪怪的爱情和人生。小航变得凶恶,最终引起了一场内讧,导致乐队解散。小航在音乐理想碰壁之后,他见到初恋女友漫漫,惊讶于漫漫的变化,原来不只是自己,每个人都变了,失落的小航回到家乡却不再能适应家乡的环境。而昔日队友的巨大变化让他再回到北京做自己向来唾弃的小白领,在纪念前辈之死的演出中看到仍然坚持音乐理想的亚飞,受到感召,辞了工作逃了婚姻抛掉一切。重新回到地下室……
  • 步步危局

    步步危局

    长大后,他渐渐懂得,黑夜里,恐怖的不是鬼,是人!徐子洋回首往事才发现,自己的生活就像一部悬疑小说,一切故事的起因都是因为一段消失的记忆......
  • 繁华成殇

    繁华成殇

    最混乱和黑暗的诗集,讲爱的沉沦和受伤。。。自认纯洁高尚者勿读此诗集,请道德君子远而避之,看看傻逼小编究竟要封多少章节?
  • 神诡莫测

    神诡莫测

    “我有个梦,拉拉见我亦失魂,笑容可掬蕾丝神;我纯爱时,文能提笔控萝莉,武能床上定人妻;我求爱时,伸指能勾基男唇,屈指可弯伪娘魂;我示爱时,进可欺身压太妹,退可提臀迎众姬;然,观天下之大,世间再无我把不着之妹,再无我搞不定之妞,再无我推不倒之人,管他美腿美颜美胸美臀,统统得跪!”言罢,头呈45°仰望,那深邃的目光,是思念的忧伤,那唏嘘的表情,是颓废的沧桑。
  • 错过时光遇到你

    错过时光遇到你

    一场有关玫瑰花的乌龙事件,让生性内敛的司徒苗和天之骄子的卢颜相识。单亲女孩与高富帅的现实版恋情,从欢喜冤家到甜蜜恋人,他是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阳光,照亮她自卑而敏感的内心。然而年少,感情太真,不惜轻易地付出全部,换来的却只有一次次互相伤害和无法挽回的误解,家境的差距,不可知的未来,成为他们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关于爱与青春,用泪水去诠释的成长,注定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