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3400000003

第3章 老子之道 (1)

内容提要:

道,是老子哲学中最为重要的观念,也是老子哲学的基本观念。道是天地万物的起源,是天地万物的本根,也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和灵魂。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根、主宰,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道可道,非常道”,何谓道?道不能通过理性的陈述来把握,只能通过切身的体察和体验来把握。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察,都可以体察到自己心目中的道。

关于老子的基本思想,有这样几个基本的观念。我们把这几个基本的观念搞清楚了,其实也就把老子的基本思想搞清楚了。第一个观念:“道”的观念;第二个观念:“自然”的观念;第三个观念:“无为”的观念;第四个观念:“无为而无不为”的观念;第五个观念:“贵柔处弱”的观念。

1. 道的原始含义

“道”无疑是《老子》一书中最为关键性的词汇。“道” 这个字,最初的意思就是道路,不是一般的路,而是大路、坦途。

在《诗经》和《周易》中,“道”这个字,都多次出现。基本含义,还是道路。如《诗经?国风?南山》中讲:“鲁道有荡,齐子由归。”《周易?履卦?九二》讲:“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到了西周末年,“道”这个字出现了一种引申,出现了“王道” “周道”这样的提法。如《尚书?洪范》篇讲:“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王道”、“周道”显然已经不是指具体的道路了。它引申为一种政令、政策、原则。也就是说,这里讲到的“王道”,显然不是王所走的道,而是理想的政治、政策以及理想的政治体制。

春秋时代,又出现了所谓的“天道”这样的说法。《春秋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子产的话说:天道远,人道迩。

但是,不管是“王道”、“周道”,还是“天道”、“人道”,这里所讲的“道”,都具有一种从属关系。“周道”是周之道,“天道”是天之道,“人道”是人之道, “天道”是天的运行规则、天的运行顺序。所以“天道”这个词是有偏重的,它不是偏重在“道”上,而是偏重在“天”上。

到了老子,老子对“道”进行了一种革命性的改造。在老子看来,有所谓的“人道”,有所谓的“地道”,有所谓的“天道”。人应当效法地,地应当效法天。那么,天之上又是什么?

老子认为,不管是“人道”、“地道”,还是“天道”,在这个之上,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有一个永恒的东西。这个永恒的东西是什么呢?老子把它归结为“道”。

也就是说,老子要把人的眼光引向天之外。我们一个人可以看到身边的事物,如看到人,看到具体的物。那么人与物之外是什么?我们说,我看到了空气。你再把你的眼光朝上看,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天。老子说,那天之外又是什么?我们从周围所看到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就变成了老子的问题。

老子提出一个“道”,就是要把人的眼光引向天外,就是要为一切存在,要为整个人类存在,确定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老子认为,这就是“道”。

2. 道是事物的本根

“道”是什么,老子认为“道”是事物的根本。

《老子》第二十五章讲: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有一个先于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它是天地得以产生,得以出现的原始的存在,是先于天地而在的存在。它寂、它寥、它独。

所谓寂,是指独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它,所以它寂。我们现在讲到,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就感到寂寞。当时的这个存在也是如此,世间只有这一个存在。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任何事物,所以它感到寂,它又感到寥。寥是什么?寥就是空旷,就是空阔。

老子说,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我就给它起了一个字,把它叫做“道”。注意:老子没有给这个存在起“名”,只是给它取“字”。“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名”是伴随事物整个过程的;“字”是一个人在成年的时候才取的。这个东西早就存在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给它命名,我们只能给它取字。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不是这个存在物的“名”,只是它的“字”。

老子进一步对这个存在物加以形容和描述,这个形容是什么?这个形容就是大。这里的“大”,不是大小的“大”,而是无以复加的大。道如果只是大,那么道还是有限的。《老子》第六十七章讲: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道不是一般意义的大,而是无限之大,无以复加的大,无以类比的大。这样的大也就是太。

什么是太?太就是无以复加。说到一个“太”字,就不能再说什么了。中国人讲的太极,极本来就是到了极限,到了极处,在极之上还有一个太字。极上再加上一个太字,那就是极之极了。

道是什么?道就是一个太。甚至可以说道连太也不是,道更在太之上。庄子就曾说,道在太极之上,“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可以说,道之上什么都没有,道之先什么都不存在。这是老子对于道的说明。

道怎么演化呢?老子讲,这样一个道,它寂,它寥,但是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独立于天地之间,其实那时候还没有天地,宇宙间只有一个道,所以叫做“独立”。但是它又周行而不殆,不殆就是不停止,永远不停止,因为它不停地运行,所以它演化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天地万物是怎么演化的?《老子》第四十二章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首先,“道生一”,这里的“一”是什么?这里的“一”不是别的,这里的“一”就是气。道是原始混沌,“一”是原始混沌之气。忽然之间由这样一个原始混沌,变成了原始混沌之气的过程,就是所谓的“道生一”。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一生二”。这样一种气,这样一种混沌之气,一分为二,变成了阴阳二气,这就是“一生二”。原始混沌之气发生分化,化为阴、阳两种气。

“阴阳”这个概念,是中国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国人把一切事物都分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简单地来讲,就是所谓的阴与阳。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就方位而言,南为阳,北为阴,东为阳,西为阴;就人物而言,男为阳,女为阴;就四季而言,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一生二”,可以解说为:这样一种气,演化成为阴阳两个事物;也可以解释为:这样一种原始混沌之气发生分化,清气上升变成天,浊气下降变成地,这里的“二”也可以指天和地。道分化为天地,或者说分化为阴阳,这是所谓的“一生二”。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二生三”。有了阴气和阳气,这两个气相互交合,阳作用于阴,阴作用于阳,产生出一种新的气,这种气就是所谓的和气。

这个和气之中,既有阴又有阳。就像父母一样,父母生了一个儿子,但是父母生了儿子以后,并不是就不存在了,这样就有了一个“三”。这里的“三”就包括父母,还有他的儿子,合起来就是一个“三”。有阴气有阳气,有阴气和阳气相互作用所产生出的和气,这就是所谓的“二生三”。这是第三个阶段。

有了这样一个“三”,“三”不单是一个实数,也是一个虚数。作为实数来讲,“三”是指阴阳二气,再加上和气。所以说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三”。但中国人讲到“三”,它又是一个虚数。“三”意味着什么?“三”意味着多。

所以第四个阶段就是:“三生万物”,由“三”演化成为万物。

为什么由“三”演化成为万物?“三”与万物之间为什么是这样近距离的关系?为什么由道至“一”、至“二”、至“三”,经历了三步,而由“三”至万物,只经历了一步?

老子不是惜墨如金,这其中的环节也不是被省略了。其实,在老子看来,从道至“三”确实经历了三步;而从“三”至万物,也确实只经历了一步。

我们可以演示一下:有了1、2、3,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由1和3,可以成为4;由2和3,可以成为5;由1和2,再进而成为6,这是第一轮。由1和4,可以成为7;由3和4,可以成为8;由3和5,可以成为9;由2和5,可以成为10;由2和6,可以成为11;由1和6,可以成为12;由1和3,再进而成为13;由1和2,再进而成为14;由2和3,再进成为15;由2和4,可以成为16;由5和6,可以成为17;由3和6,可以成为18,这是第二轮。其实,这里的第一轮与第二轮只具有逻辑上的意义,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因为这一切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有了“三”,瞬息之间就演化成为万物,“三”与万物之间,是转瞬间的事。所以称为“三生万物”。这是第四个阶段。

万物不单单是指天地之间的万物,有天有地,有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禽一兽、一虫一鱼。这都是万物,人也是万物中的一物,这是老子对于宇宙演化的观点。

如果我们把这样一种宇宙演化的观点与西方基督教做一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在西方基督教看来,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的。上帝创造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最后创造了人。上帝为什么要创造人?上帝造万物,是把万物供奉给了人,人是宇宙的中心。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为人服务的,而人是上帝的儿子。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与中国文化不同的观念,就是造物主的观念、人是宇宙中心的观念。而造物主的观念、人是宇宙中心这样一种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是没有的。中国没有造物主的观念。

造物主在什么地方?没有。这是道的一种自然的演化的过程。“道”演化成“一”,“一”分化成“二”,“二”演变为“三”,“三”演化成天地万物。这是第一个不同。

同类推荐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热门推荐
  • 恶魔公主:再爱我一次

    恶魔公主:再爱我一次

    她是全国五百强公司的小公主,他只是他的保镖。她腹黑可爱不韵世事,总是喜欢闯祸。他冷酷沉静与人疏离,却总是在她背后默默为她承担一切。他们的最后是分道扬长,还是惺惺相惜?
  • 完美夫君

    完美夫君

    一根银针,能除杂症顽疾。一腔热血,能保家国太平。新一代医王楚杨帆,带着三份婚约下山,开始了一段糟心的退婚之旅。
  • 狐王殿下不好惹

    狐王殿下不好惹

    怎么也没想到,我,苏小小,十分现实的我,竟然穿越了!这应该是发生在那些小女生身身上的事啊,虽然我名字女气了点儿,长得女气了点儿,可是!我TM还是个爷们啊!>^<,你穿越就穿越吧,干嘛还穿越到古代,老纸历史最差啊!你说,我怎么在这个全是老僵尸的世界生存?
  • 奇月

    奇月

    自古以来,生灵在不断的探索力量和永恒,经过数亿世纪,分化出两个派系。一个向外寻求力量,探索生命的永恒,人们称之为进化。一个向内寻求力量,回归生命的本质,人们称之为觉醒。时间茫茫,空间茫茫。没有对,也没有错。在乎,你是否与我同路。
  • 修仙奇少

    修仙奇少

    浪荡不羁独霸校园踏平社会建帮结党美女如云傲视群雄拯救产生万历归依
  • 异世狂君

    异世狂君

    “异世狂龙画仙侠,三千世界任逍遥。”“九指乾坤定风波,千年无极神剑斩。”
  • 神魔启源之异世

    神魔启源之异世

    他们的祖先被创造出来,他们一起尊称创造者为创世神,创世神用晶球教会他们很多,可他们却贪得无厌弑了神,他们抹杀了很多真相,最终他们有的称神有的称魔,为了晶球他们不断抢占创世神的遗迹,然而历史的真相被尘封在晶球里,但它从来没有现世,他们的后代少年英雄们找到了晶球,打开了尘封的记忆,面对真相的他们该何去何从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灭幻空间

    灭幻空间

    混沌一树擘天地,毁灭至能幻大千;元晶祸引陀罗变,四境神劫启战端!一颗寻找自我意义的孤星,一场改变命运的奇遇;生与死的抉择,爱与恨的挣扎,造就唯我独尊的传奇!
  • 青春无歌

    青春无歌

    是一部校园青春文学,讲述了林氏姐弟在中学情窦初开的青涩爱情。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