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3400000002

第2章 老子其人其书 (2)

相反,我们从《论语》中看到不少孔子受到老子思想影响的话语。《老子》第二十七章讲“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论语?里仁》篇引孔子之言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老子》第六十三章讲“轻诺必寡信”,《论语?里仁》篇引孔子之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老子》第五十七章讲“我无欲而民自朴”,《论语?颜渊》篇讲“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从这些对照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相关性。老子与孔子思想虽不同,但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是有问题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基本上还是回到了《史记》,回到了司马迁对于老子的记述。我们认为,老子这个人,是春秋时代的人物,比孔子年长一些。如果从老子对孔子说话的口气来判断,老子应当比孔子年长二十岁左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依此推断,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0年。

2. 《老子》其书

《老子》这本书,我们现在也叫《道德经》。当然讲《老子》与讲《道德经》,还是有区别的。从道教的意义上讲,把它叫做《道德经》;从一般学术的意义上讲,我们还是把它叫做《老子》。

《老子》一书共有五千多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老子》这一本书,是三国时代经过王弼整理以后流传下来的。这本《老子》也叫传世本《老子》。传世《老子》还有多种版本,比如何上公本、傅奕本、景龙碑本等。传世《老子》一般分为八十一章。

除传世《老子》外,现在看能到的还有另外两种《老子》的版本。

一个版本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共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分别称作甲本和乙本,都是写在丝绢上的,我们把它叫做帛书《老子》。

帛书《老子》与传世《老子》的最大区别是不分章,只分为上、下两篇。

《老子》一书可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上篇从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下篇从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帛书《老子》不仅没有分章,次序也与传世本《老子》有所不同。它是从第三十八章开始的,也就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是帛书《老子》和传世《老子》最不相同的地方。

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甲本不避汉高祖刘邦之讳。我们知道避讳是中国古代文献流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当朝的人物抄写书籍,当朝皇帝以及他的祖先的名字叫名讳,都是不能出现在文章中的。比如唐代人所写的文章,就不能出现“民”这个字,因为唐太宗叫李世民。柳宗元写《封建论》,里面就没有“民”这个字,当出现“民”这个字的时候,他就用“人”来代替。唐代之前,佛教中一位著名的菩萨,被人称作观世音。但是唐代的时候,就不能叫观世音,而叫观音。因为李世民的名字中有“世”这个字,所以,就把“观世音”简称“观音”,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习惯叫观音。

因为帛书《老子》的甲本不避汉高祖刘邦之讳,由此我们可以证明,这本书是在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前抄写的。

乙本避汉高祖刘邦之讳,但是不避汉惠帝刘盈和汉文帝刘恒之讳。由此可以证明,它是在刘邦称帝之后,惠帝、文帝称帝之前抄写的。

1993年,在湖北荆州郭店楚墓中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既有儒家文献,也有道家文献。这批文献都是刻在竹简上的,因此被人称作《郭店楚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有三组文字与老子有关,这三组文字加起来共有一千七百多字。人们把这一千七百字合起来称作《郭店楚墓竹简老子》。这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关于《老子》的版本。

经专家考证,这个墓主下葬的年代至少应当在公元前300年前。那么这样一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呢?是庄子生活的时代。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出现以后,一时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很多人觉得这批文献非常珍贵。对这一批文献加以分析,我们也发现有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们都知道《老子》是五千言,而《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三本合起来一共只有一千七百字。

有没有可能是墓中的文物曾经被盗?经专家反复研究,排除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那么,这一千七百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有的人认为,这就是《老子》最早的版本,也就是说在公元前300年的时候,《老子》五千言还是不存在的,只有这一千七百字,其余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后人附加上去的。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不是一本完整的《老子》,它只是《老子》的一个节选本。

理由是什么呢?人们认为这与墓主人的身份有关系。这个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陶杯,这个陶杯上有四个铭文:东宫之师。我们知道东宫就是太子,人们认为墓主人应当是太子的老师。

再结合墓中大量的其他文物都是儒家文献。太师教育太子,显然不可能讲授老子思想中玄虚清静无为的内容,而只能讲授正面的关于国家、社会治理的思想。

也就是说,这本出土于郭店楚墓的竹简本《老子》,它是经过选择的,它并不是一个足本的《老子》,而是一个节选本的《老子》。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认为基本上是成立的。

因为,如果我们证明在公元前300年,也就是说在庄子生活的这样一个时代,在其他文献中有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之外的其他文字,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郭店楚墓竹简《老子》这个版本,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老子》版本。

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对这一时代其他的文献的搜集,看有没有关于《老子》一书的原文被别人引用了,但是在郭店楚墓竹简中却是没有的。

大量文献表明,战国中期之前,传世本《老子》中很多不见于竹简本《老子》的语句,已经见诸于其他文献。我们可以略举数例来说明:

(1)《庄子?胠箧》:“当是之时,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见传世本《老子》第八十章,竹简本没有这样的话。

(2)《庄子?达生》:“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见传世本《老子》第十章,竹简本没有这样的话。

(3)《庄子?知北游》:“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见传世本《老子》第三十八章,竹简本没有这样的话。

(4)刘向:《说苑?敬慎》,记叔向之言曰:“老聃有言曰:天下之至柔,驰聘乎天下之至坚。”“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分别见于传世本《老子》第四十三章和第七十六章,竹简本没有。叔向,晋平公时人,与孔子同时。

(5)《战国策?魏策一》,记魏武侯之言曰:“故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见传世本《老子》第八十一章,竹简本没有。魏武侯,公元前395~前370年在位。

(6)《战国策?齐策四》,记颜斶之言曰:“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非?”见传世本《老子》第三十九章,竹简本没有。颜斶,齐宣王时人,宣王在位为公元前319~前301年。

由此可以证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老子》的版本。在公元前300年的时候,《老子》一书只有一千七百字,这样一种观点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但是这样一来,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说墓主人的身份是太子的老师,他应当是位居“三公”的大人物,而这一墓的形制并没有达到这样一种程度。我们的解释是:墓主人曾经当过太子的老师,也许因为什么原因而被贬官了;也许他曾经是太子的启蒙老师,官职一直没有达到显赫的程度。不管是上述哪种情况,他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曾经当过太子的老师,所以,在他死后他的家人将他认为最珍贵的东西作为殉葬品而埋在了地下。

这样我们又回到了传统的观点:老子这个人,是春秋时代的人,比孔子年长二十岁左右;《老子》这本书,是老子思想的体现,基本上代表着老子的思想。

也许有人说,历史被搞错了,比如司马光,比如王夫之,这些人所看到的《老子》,其实都不是真正的《老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帛书《老子》,才是真正的《老子》。

不能这样说。我们要了解老子这个人,了解老子的思想,就要通过《老子》这本书了解这些。老子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而是一个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都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的人物。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老子》这本书产生的。在历史上产生影响的不是帛书《老子》,也不是郭店楚墓竹简《老子》,而是传世本《老子》。

历史上肯定有多种《老子》版本流传,包括帛书《老子》,也许还包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但是真正流传下来的是传世本《老子》,而帛书《老子》、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却没有得以流传,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个版本是最好的,最能代表老子的思想。

历史选择了传世本《老子》,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传世本《老子》,这是历史的选择。这就是历史,而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你不能说司马光错了,他所看到的那个《老子》是不对的;你也不能说王夫之错了,他所看到的《老子》是不对的,只有我看的这个《老子》,才是真正出自老子之手的。这种观点不仅只是一种意见,缺乏可靠的真凭实据,而且司马光也罢,王夫之也好,都不能再说话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

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只是通过我们今天看到的,传世本《老子》所表现出来的这样一个老子。我们现在提到老子,显然是以《老子》五千言为基础的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思想家。

同类推荐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

    本书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博采谋略经典,毛泽东盛赞的处事宝典!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成为“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糅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重生上流社会

    重生上流社会

    生父不详,曾为影后的母亲生下她便撒手人寰。曾为豪门长女的她不愿活在母亲的阴影下,自甘平凡,偏安一隅,以为平凡的生活能够换取和乐。被入室歹徒勒死的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的人生有着太多追悔和遗憾。诡异的重生,有一个人对她说: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我就是为你打开重门之人。这一次,她不愿逃了。昔日的豪门长女化身豪门长媳,她要站在那云端,叱咤风云,做那人上之人!(新人求收藏,求推荐PP~~~)
  • 掌灵之魂

    掌灵之魂

    佛、道、星占、方术、魔法、斗气……天下万法始于掌灵,天下万道终为掌灵。这是一个众人逐梦的大世,这是一片众生逐位的战场。天,开始崩了。地,已经裂了。生灵又将再次涂炭。天地又将陷入混沌之中。还是失败了吗?修罗又将再次灭世?难道这一纪元终究还是无法诞生掌灵帝君?“不”忽然一道仿若开天般的声音响彻整个世界,传入每个人的灵魂……
  • 龙姿

    龙姿

    真龙之女流落凡尘,九霄之上众神的极力打压下,龙魂从异世中与其相融,她的嘴角扬起了一个讥讽的角度:待吾归来,尔等皆死!
  • 宫妃情谊浅仅而无果缘

    宫妃情谊浅仅而无果缘

    蹁跹至西偏殿,宫殿金碧辉煌,暗自无言
  • 虚无之境之寻溯

    虚无之境之寻溯

    世界本事虚无,所谓的正义也是虚无,神才是掠夺者。
  • 千金重生:独宠腹黑冷娇妻

    千金重生:独宠腹黑冷娇妻

    前世,她是孙家的掌权千金,是唯一的继承人;18岁的生日礼物,她被亲哥哥设计,跌入紫瞳男人的怀里;一夜风流后,她重生在傻、白、甜、丑的孪生妹妹身上。千金归来,誓报前仇,脱下天真外衣的她,魅力妖娆,极尽诱惑,散发着致命的光芒。可是,那个一次次缠上他的紫眸男人,竟是那夜细细疼爱她之人,是流家真正的掌权人;一个妇孺皆知的花花公子,视女人如衣服的纨绔子弟。命运的纠缠,她本以无爱、无情。却谁知,这男人三番五次缠她入骨:“女人,我要你日日夜夜,生生世世,都只属于我一个人。”“记住,只有我,才配做你的男人,和你并肩共爱。”耳边回荡的是他柔情、狠厉的威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晚安,公主殿下

    晚安,公主殿下

    “新华社紧急报道,具有高颜值,高爆发,高智商的银月帝国长公主殿下,在三日前因偷吃猫食,突然引发暗宇宙黑洞,离奇失踪。”“联邦集团新闻总署目前了解到,银月帝国已经出动皇家护卫舰队,华夏机甲编队,将对整个小熊星系进行封锁。”……公主殿下:“我喵的目标,是星辰大海”ps,老司机质量保证,前期萌萌公主文,后期暴力女王文,喜欢的可以收藏下,谢谢。
  • 万仙朝阳

    万仙朝阳

    于明阳的酒鬼师父两腿一蹬,去往西天了,留下一颗虽有点神通,却没教他用法的珠子,以及一条比这不成器的师父更难伺候的蛇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于明阳是个有抱负的少年,于是他就此出发……在这个修真之风昌行的时代,这个魂穿前尘的少年,将如何横冲直闯,踏青云、移山岳、搅沧海、焚云天,迎来万仙朝拜?
  • 大道将倾

    大道将倾

    两千年前,董仲舒奉道宫之命入世,改弦易辙,篡毁儒经。自此儒学僵化,神通不显。道家得享两千年香火盛世。两千年后,有子生反骨,杀伐果断,愿用自身成圣人刀兵,扫清这乌烟瘴气,将神道拉下王座,成就清明世界。长生不死非我所愿,飞升成仙为我不屑。惟愿用顶上三尺文华,演形化净世间诸法;胸中三千珠玑,吐字杀尽天下伪修!至此,为天地立心有我,为生民立命有我,为万世开太平亦有我!这是一个腹黑儒生杀尽道修的故事。
  • 媚妃印

    媚妃印

    她是清纯的无忧少女,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他对她的清纯动了心,带她藏进他的后院,做了他的妾,成为了他的女人的争宠下的牺牲品。她一直的以为自己会是他那个最爱的女人,总以为塑造举止成为他一直想要的样子。直到自己的肚子里的孩子被他无情的打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