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5100000038

第38章 大调水:用什么维持国家与民族的血脉(4)

差矣!黄河干流在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道长为3472公里,沿黄仅有兰州及银川、包头等几座城市,且城市水源均为地下水和黄河支流上的水库,而非直接引自黄河干流。托克托至花园口为中游,河长1224公里,托克托至潼关是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黄河上游大中城市少,兰州等沿黄城市缺水并不严重。

人口密集、经济比较发达、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包括西安、咸阳、太原、铜川等城市,几乎都分布在黄河一二级支流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几乎不能惠及。若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沿河城市缺水,都从干流提水调水,违反自然规律,显然有很多问题。

--跨流域、长距离、高成本地往黄河干流输水,能解决黄河的生态问题吗?

黄河干流的水资源,85%左右用于灌溉。新华社在《母亲河累了,让她休养生息吧!》的报道中说,从兰州到河口镇区间,气候干旱,蒸发损失巨大。黄河的宁夏、内蒙两大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损耗浪费严重,仅宁夏灌区年引黄河水量最高时达90亿立方米。据统计,全国农田亩均灌溉用水479立方米,而在“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地方,亩均引黄超过1100立方米。黄河下游告急,河套地区漫灌农业与抢水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最大的可能只能是“调水种粮”--若用调来的长江水来扩大高耗水、低收益的产业,无助于西北地区的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从长江调水,能解决西北河西走廊,乃至新疆的缺水问题吗?答案也是否定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在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高层研讨会上,介绍了西北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河西走廊等许多地区缺水的情况后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用巨大,一是缓解西北地区水??源紧缺形势,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水资源保障,成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二是可遏制西北地区生态与环境恶化趋势,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出贡献。

西北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缺水和生态问题,都能靠南水北调、靠黄河水来解决?想象力从来都不缺乏。如何把黄河水调到河西走廊西部,调到新疆几个缺水地区?是不是还要再进行“东水西调”工程?

黄河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短缺,河西走廊年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景泰二期,从黄河提水至景泰灌区后,再调往石羊河流域的民勤绿洲,就因调水成本及渗漏等,难以为继。有专家提出,除非万不得已,不宜再从黄河向其他流域长距离调水,盲目增加用水量,盲目扩大灌溉面积。

--引长江之水,能解决黄河下游的生态问题吗?

黄河中游干流蜿蜒在晋陕大峡谷中,山高谷深,引水量不大。南水西线工程,计划从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上游来水通过岷江支流达曲,引流到黄河上游贾曲再汇入黄河干流。从贾曲入黄河处至内蒙古河口镇已有2700多公里,到下游的河南花园口更有4000公里之遥。而到下游后,还有河南、山东大灌区在等着引水。而这一地区,有南水北调中线、东线两大工程,无论如何,都要比从长江上游调水合理得多。

用不着多大的学问和专业知识都知道,数千公里长距离输送农业灌溉用水显然是不可行的。

调水成本:经济效益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中国还没有富裕到可以任意“糟钱”的程度,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工程应该终结,不管以什么名义。

且不说西线工程的巨大难题--西北高原漫长的封冻期和封冻带,南北气候冷暖的差异。工程规模和造价、调水成本、运行费用及环境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南水北调工程的“软肋”,其中以西线工程为最。从长江上游调水,经济指标是工程是否合理科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是工程总投资将达3000亿~4000亿元(实际将大大超过),而且均需中央政府投资,这是现阶段国家承受能力必须考虑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采用电力梯级提水的方案投资较少,但每年运行费用高;自流方案需建多座高坝,工程量大、造价高,国家投资也大得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线路走向和大坝、渠道、隧洞、渡槽规划,虽然未最后确定,但倾向性意见比较集中,即分三期开发,分步调水。先把雅砻江的水调入黄河,再把通天河、大渡河的水调到雅砻江,利用雅砻江上修建的调水工程,调水至黄河。根据分步调水的方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三期。按2000年一季度的价格水平初步估算,静态投资一期约470亿元,二期约640亿元,三期工程为1930亿元。引黄西线工程静态总投资将超过3040亿元。如果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最后投资可能大大突破,甚至达到4 000亿~5 000亿元。

西线工程所经之处,山高谷深坡陡,远离城市,交通条件极差。即使一期首先建设从雅砻江引水到黄河的工程,还得在各大坝、引水明渠和超长隧洞建设中,预留可供二三期工程再引水140亿立方米的空间。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470亿元静态投资根本不够。工程的造价、施工难度与实际可引水量相比很不对称。

二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干流,难以建立相应的投入与产出机制。黄河引水中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目前每吨只有几分钱的水资源费也常常收不上来。黄河中游污染加重,低于劣五类水质的河段增加。每年2~3月份三门峡水库中常出现劣五类水,呈灰黑色,丧失了地表水的使用价值。开源难,而节流治污亦不易,用长江水来“稀释”更是不可取的。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则不同,基本上都规划把长江水引入水库,以供城市和工业用水。如东线二期的终点是天津的北大港水库和威海的米山水库。这几个水库都是天津等大中城市的水源供应地。天津市提出,如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达不到城市用水的标准,将拒绝接受引水,目前海水淡化,达到纯净水标准的清洁水,每吨成本也只有6元。南水北调中线水质较好,北京市计划2008年把城市水价上调至每吨5~6元,以便与引黄的水价“接轨”,南水北调只占北京城市总用水量的一小部分,水价全面提高后,还可用大量“低成本”水的价差补贴南水北调工程。因此,在建设中除国家投入外,还可使用银行贷款,工程建成后,可通过向城市居民供水来还贷。黄河万家寨工程也有用发电收益来补贴引水费用的机制。这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都不具备,无法通过收取水资源费、提高水价来还贷。工程及今后的运行费用,均需国家投资财政支出,即使工程建成,国家将背上难以解脱的包袱。

至于一些人所提出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增加黄河干流梯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发电量”的所谓经济效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增加黄河水量,同时也减少了长江和金沙江等电站的发电量。

从长江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调水,总的来说有一定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总是相对的,需要比较才能作出合理与正确的判断。调水成本是需要我们始终关注和计算的。

--真理原来这样简单。

在北京的一次国家软科学选题的有关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应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这样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软科学选题。作为国家软科学评委会委员,我当即表示了不同意见。一位专家说,有十几个院士给中央领导写信,要求尽快启动西线工程。

我说,有些简单的计算,根本无须院士这样高深渊博的学问。

我在会上简单地计算出西线调水成本,不对称投资和比较效益,使那位积极建议把西线工程列入国家软科学选题的专家无话可说。

我是这样计算的:

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静态总投资3040亿元(实际可能大大超出),工程使用寿命为45年计算,每年实际耗资为675亿元。即使40多年后调水工程仍能使用,其维修成本也很大。

经济学投资回报通常按银行利率计算,以5%计,1年为150亿元。

这两项相加年调水实际费用为217.5亿元。

这还不包括调水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成本,一年至少需要5亿~6亿元。

长江源区存在年际降雨不均的变化,如果考虑到长途调水中水资源的消耗与损失,很可能达不到正常的调水量。即使工程运行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不计运行管理维修费用,年调水170亿吨,每立方米调来长江水到汇入黄河处成本为1.28元。黄河水流到千公里外的宁夏、内蒙河套引黄灌区,加上损耗,每立方水成本达到1.5元。若加上提水等费用,实际吨水成本超过2元。

这样高的水价,你种小麦用得起吗?

根据黄河山东水资源保护局的材料,引黄灌溉单方水效益平均约0.6元,城镇和工业引黄单方水净效益0.6~2元,平均不到1元。西北地区引黄水效益应低于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水北调西线规划》预计,向黄河干流补水,向两岸和河西走廊黑河、石羊河供水,“单方经济效益6元,年净经济效益993亿元”,显然大大高估,是不准确的。高估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立项。在西北多数灌区,生产1公斤小麦就需1立方水。不算人工和化肥、农药,1公斤小麦能卖到6元?

目前,宁夏、内蒙引黄灌区,一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灌排设备陈旧落后,水渠渗漏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大量漫灌现象,节水潜力巨大。

黄河流域8000万亩水浇地,如果有一半使用节水技术,一年就可节水36亿~56亿立方米。在节水措施尚未落实,集约型农业建立之前,一年耗费数百亿元大量调水,不如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政府买技术和设施的办法,“补贴”给农业和农民,把西北农业现代化大大推进一步。

再说引黄灌溉

有些存在的难题,可以提醒我们这一群迷失的人。宏伟的壮举背后,是否有举步维艰的困窘?

也曾风起云涌,也曾沧海桑田。西北调水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程目标宏大,超出了自然条件承受能力,并由于初期论证不严谨,使工程建成后效益低下。

《瞭望》周刊记者来到早已正式通水的甘肃省南阳灌溉工程项目区,时过初春,触目依然是满坡旱地,当地村民说,这里吃水依然十分困难。西北干旱省份多个调水工程完成后发现,由于前期论证不严谨、后期地方配套不足、开发模式落后等因素,有的项目屡屡出现工程效益发挥有限、后期调整困难等问题,有的甚至成为财政包袱。

为了让黄河水润泽更多缺水的群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家在宁夏境内相继建成了一批大中型电力扬黄工程。现在每年提水6亿多立方米,总装机43万千瓦,实际灌溉面积近140万亩。这些工程覆盖区多半属干旱荒漠地带,降雨量只有200~3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

西海固是严重干旱缺水地区。不少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数万缺水山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了扬黄灌区,建设新的家园。首先要解决农民???饭问题,旱地改成了水浇地,主要用来种粮食。这些地方农民浇地主要采取漫灌的方式,种一季庄稼要灌4~7次水,亩均用水量多达600~700立方米以上,单方水产粮还不足1公斤。

此外,引水线路长,引水成本高。泵站、渠口闸门、干渠水量计量,每一项都要管理人员,增加了运营成本。固海扬黄工程与原先设计规划相去很远,年引水3.25亿立方米,却只灌溉了60万亩农田。1997年盐定环扬黄工程主体工程建成,把黄河水引至盐池、定边、环县一些灌区,提取的黄河水90%以上都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流进了农田,工程每年收取的水费还不够扬水耗电用的电费。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宁夏每年给予扬黄工程的各类补贴资金都在3000万元以上,给地方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工程的运行管理十分困难,“一项扬黄工程,一个吞钱的黑洞”。

焦点集中在水价上。

国家对这些工程的投入都是不计成本的。甘肃景泰川电力提水工程农业灌溉用水每立方米0.21~0.24元,宁夏固海扬黄工程农业灌溉用水0.1元左右。还有一些调价空间,但有限,如果不改变粮食生产的方式。固海扬黄灌区的农民算了笔用水账和生产账。以最高产的麦套玉米为例,正常年景每亩地需灌水800多立方米,亩均纯收入400~500元。如果每立方米水价上调到0.25元的话,每亩仅水费就要增加成本200多元,种粮还有多少收益?

美国芝加哥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期货市场,主要依托五大湖周边及伊利诺伊州产粮区。我从芝加哥驱车前住伊利诺伊州的州府春田,窗外是一望无际秋天的原野。当地气候与农业生产条件极好,风调雨顺,种粮基本上靠天,不用引水灌溉,即是丰收年景,再加上现代化的规模农业,产粮效益高、成本低,其玉米等大量出口到中国。

在一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下,粮食生产的成本始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几千年来简单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维值得商榷,尤其是当粮食已经成为一种商品时。

国内的粮价受国际市场粮价的影响,已经没有太多上调的空间。

统筹考虑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水资源;打破行业、部门与地区界限,科学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统筹考虑地表与地下、上游与下游、干流与支流;在黄河全流域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旱作农业,结合生物技术和农业工业化进程,减少农业的用水量;发展节水工业,采用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沿黄城市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和现代水务机制。这应该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矛盾,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将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事关长江、黄河这两大江河的根本。不能笼统地说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因为受益和造成的破坏影响不属同一个时空,不在同一个区域,没有可比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难以建立投入产出合理和良性运行的调水机制,将会使国家和西北地区的发展增加长期重担,甚至成为一个财政黑洞。

这已经不是回望了,而是认识的回归,但大声说出来仍需要勇气。自然不属于哪一个年代--青藏高原和长江、黄河源区的气象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原始、脆弱、敏感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是目前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造成的任何负面影响,最终都将在下游,在今后的十年、几十年才能全部反映出来。

不能没有壮阔的黄河。

那天,我与朋友坐在黄河北岸茶室的一处露台上,喝着茶,眺望着兰州市林立的高楼。滚滚的黄水在眼前流过。盈耳都是大河的奔流声。我深切地感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黄河原本就是中华民族的命定。

同类推荐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优秀教师转变角色的18个细节

    优秀教师转变角色的18个细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在中国,经济步人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道德,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教育不仅仅是良心的工作,更应该是专业的工作!怎样表明教师的专业?课堂实效的好坏是其重要标准之一。本书教你如何做一个好的教师。
热门推荐
  • 女总裁的唐朝保镖

    女总裁的唐朝保镖

    一个华夏最大的户外娱乐综艺节目,美女明星参加的一档人气真人秀,在沙漠录制之时,一个埋在地下的唐朝时代的男子出现,他是谁?他的出现会带给这些女明星怎样不同的人生?会让这个世界有什么改变?
  • 龙甲神册

    龙甲神册

    神之子,虎蛇所生,诡异神农架他与野人共舞,枪声四起,灾祸突现,《龙甲神册》,众人垂涎,却意外落入他手,动荡命运更起波澜,千般磨练,只为最后的决战,三界混战几千年,终结者即将归来......
  •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
  • 情人有泪

    情人有泪

    破落富家女靠绵薄之力撑起男友事业,而男友却为事业亲手将其送到富二代的床上……肚中萌生的胎儿又是谁的?羞辱,仇恨。她紧握复仇利刃……
  • 福祸无极

    福祸无极

    官宦家小姐宋娟,与奇男子栗虚岩,青梅竹马,历经波折,结为伉俪,而后操纵凡人福祸,震动华夏,一改众生道德缺失恶习,通过非正常的现世现报,规正了民风民俗。
  • 无冕战帝

    无冕战帝

    老天很残酷,天赐三修,灵修、体修、魂修,是福也是祸,是天才!也是废材!这是龙战的真实写照,但他不服输,十年如一日。他人的嘲笑、欺辱、看衰,龙战不在乎,默默坚守本心。为在乎自己的人而活,只为值得的人提供守护。据说要成为战帝,必须三修,缺一不可。他刚好符合,何不拼一把。将炎罗大陆当做自己的后花园,多好。五千年前,第一代战帝,炎罗大大就是这样搞的。从这之后,战帝之位,五百年一轮,风水轮流坐,今年到我家。想远了,现在的他正被退婚又退位,还是被东阳帮恐吓所致,这家族也足够极品无耻无情……
  • 绝色魅影:冷傲惑异界

    绝色魅影:冷傲惑异界

    神秘的天才横空出世,昙花一现之后神秘消失,一直首居第一的杀手排名榜中的魅也忽然下落不明,医学,武术,美术,音乐,美食等界中仅有的几个权威专家之首又神秘失踪,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同时,灵幻大陆上,一个变态妖孽苏醒,大陆即将掀起轩然波浪!扑朔离奇的身世之谜,令所有人都垂延三尺的神秘光团,脑海里出现的许多记忆碎片……种种谜团之后的真相是什么??一切的一切,让她再次踏上强者之路!!她说我要冲破这天,让它再也遮不住我的眼;我要踏碎这地,让它再也挡不了我的路!我要将天地玩弄于鼓掌之中,翻手云覆手雨!本文美男多多,男主女主都腹黑强大无比,结局一对一,欢迎光临!!原名《异世傲天下之魅影来袭》
  • 神炫

    神炫

    你修神,我屠神!你修仙,我逆天!沉睡千年的庸才即将开启一道通往强者之路的大门……
  • 宫引谪仙

    宫引谪仙

    满院残花诉轮回,人间悲欢定生死。霜白携老盼永恒,童发缘结忆前尘。这是一个女人和几个男人之间的纠缠不清又很纠结的故事。
  • 心之狂想

    心之狂想

    献给我们十八岁前内心深处的小怪兽们,致我们年少时的奇异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