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5100000037

第37章 大调水:用什么维持国家与民族的血脉(3)

黄河源头地区“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高原浅型湖泊,总蓄水量约150亿立方米,湖面已经超过1100平方公里;青海湖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储水量呈约700亿立方米。初步计算,引黄西线工程建成后,在长江干支流上游修建若干座250~300米高以上的大坝,形成的“高原湖泊”总面积将会超过2500平方公里,与洞庭湖或鄱阳湖的面积相仿。

第四个难点是昆仑山地区地壳极不稳定,为地震和地质灾害多发区。调水工程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地震带内,该地震带为青藏高原地震区强震带,褶皱非常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另外,引水工程需要通过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带,冻融循环系数高,施工难度大,对明渠渡漕等施工质量都有影响。有方案提出,在雅砻江支流上的V型峡谷中,采用爆破山体壅塞河流的方法建筑290米的高坝,省工省钱,埋下几千吨上万吨炸药,一个大爆破,掀掉半边山,形成一个壅塞湖即解决问题。

可壅塞湖一旦溃决,将对下游造成灭顶之灾。即使不溃决,工程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隐患,足使人不敢轻举妄动。

是否会影响三江源独特的大气降水机制?

气象学把降水分为外循环降水和内循环降水。

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远离印度洋,地势高寒,大气储水力甚差,但有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原湿地,其中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含可可西里地区)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21%。

湿地又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比较著名的有星宿海、当曲沼泽、扎阿曲沼泽等。黄河和长江源区一年里仅有几次较强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在雨季形成较为集中的降雨,这些降水大部分被贮存在高原湿地里。由于海拔高、地表植被稀疏,所以日出后地面一经受热便迅速升温,对边界层大气加热率极高。据中科院兰州大气所计算,日升温可达15度,15~25摄氏度正是青藏高原日气温的正常变幅。边界层加热的同时,在大片的湿地激发起活跃的中小尺度对流,低空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成云致雨,每10万平方公里的湿地上就有20~50个发展得很好的积雨云,不断进行的“内循环型”降雨,保证了供江河发源的充足水量。

“中华水塔”不是指这一地区的水资源如何丰富--年降水只有300多毫米,实际上还是半干旱地区--由于高原湿地独特的气候与降水机制,对流层大气相当湿润,雨季甚至可以达到饱和,内循环使长年雨雪不断,源源不断地供应着江河发源。

三江源地区的壮美风光

现在这种循环正在被打断。

三江源区环境恶化,降水量减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过度放牧、土地沙化等原因,肯定是长江黄河源湿地受到破坏的原因之一。

在甘肃玛曲,如今一条百余公里长的黄沙正在草原和黄河间延伸。玛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的结合部,是著名的黄河九曲之首曲,境内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充地。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当地人畜活动增多,玛曲县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源头地区近几年由于过度放牧、土地沙化等原因,造成了长江黄河源湿地破坏,导致降水明显减少。自1997年以来,黄河源头干流已多次出现过断流,其中最长的时间已达半年之久。湖面水位下降,黄河源电站建成了,但经常因断流而无水可发电。

气候改变,生态恶化也同样在长江源区继续着,曾经在视野中的雪线年年抬升,许多过去的雪山上已经看不到冰雪的影子,那仅存在雪水之巅的冰盖也正在萎缩。君曲,是长江南源的四大支流之一,河水流量曾在牙曲之上。现在,君曲流域数千平方公里的沼泽草场已经荡然无存,一半的草场已经严重沙化。源头的雪山冰峰上已经见不到皑皑白雪。许多小河小泉已经干涸。地处“中华水塔”,牧人却找不到水源,不得不饮用仅存的零星沼泽地中的积水。

红军长征经过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的松潘草地(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需经过这一区域),原来也是降水频繁的高原沼泽湿地,几十年来因修建水库等,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基本消失,气候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降水也明显减少。

高原湿地是自4000万年前长江黄河诞生以来,水分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循环而达到平衡的反映,在江河发源诸环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可能产生超出我们想象的严重后果。不仅工程施工本身可能影响山体稳定和破坏生态植被,而且修建高坝将在黄河长江源湿地区域内形成总水面达数千平方公里的大湖,其对高原气象和降水机制的影响需要认真评估。

会不会工程建成了,却发现没有多少水可引?

最大困难:长江黄河上游降水分布不均

雄伟的巴颜喀拉山,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并不显得特别高大。青藏高原也应该是一个思想的高原、科学的高原。

也许,大多数中国人一生中很难有机会走近长江源头,走近那里的冰川雪山。但这并不意味着冰川雪山与他们无关。事实上,把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列为同一个生态区,即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表明了其地理地貌、气象环境、降水机理、自然生物等,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具有同一性。

于是,缺少互补性,是从长江上游往黄河上游调水的最大困惑之一。

长江黄河源区雨季和旱季分明,5~10月为多雨阶段,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

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的雨季开始时间和降水特征并无差别,同属单峰型降水类型。降雨月份的变化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不存在两个多雨时段,即长江上游降水黄河也降水。三江源区的降水最大月份常常出现在8月份。在雨季中后期,降水也明显多于前期。

而这时,整个长江和黄河流域都已经先后进入雨季,大地笼罩在苍茫的烟雨之中。许多水库都需要事先提闸放水,留出足够的库容。

雨季里,黄河干支流水量几乎同时猛增,大小水库均拦洪蓄水,特别是中游的陕西黄土高原区,常常暴雨成灾,给下游的地上河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抗洪抢险是最重要的任务,这个季节无须从长江调水。此外,高寒区江河封冻季节长。玛多、沱沱河等长江黄河源区年平均温度为零下4摄氏度。其中长江上游沱沱河全年中低于零下10℃的冷期日数达196天。再如,2000年11月16日,黄河上游的包头黄河铁路大桥附近黄河首先封冻,至2001年3月24日,宁蒙河段全部开通,历时129天,最大封冻长度约695公里。因此,工程年际实际可以调水时间将会大大减少,南水北调西线按一年中引水10个月规划,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按年有效引水时间近6个月计算,调水170亿立方米,每昼夜平均流量要达到1亿立方米,每秒流量要达到1.100多立方米。因此,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渠和隧洞都要有相当大的断面,这将是一条多么壮阔的大河啊!

修一条穿山隧洞、修一条引水渠够不够?要不要并行修建几条?这些都需要比较论证。还需要科学地研究分析工程的地理与地质问题。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高坝,打通上百公里的涵洞和隧道,可不单纯是水利工程技术上的问题。

在肯定从长江上游调水可以给黄河流域带来巨大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本身修???的高坝、长江上游流量减少乃至断流,高海拔地区出现数千平方公里的人工深水湖泊,对高原的气候、湿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对降水机制和地质环境造成的各种复杂影响,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论证评估。

谁能给黄河输血?

古人对黄河总有一种敬畏的心情。

郑州的黄河宾馆大厅里,有一巨幅浮雕,取李太白的诗意《黄河之水天上来》。站在这幅巨制前,会感到心潮澎湃。

我想,在倾泻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前,伟大诗人肯定有过科学精神巡回的清醒瞬间。

“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不知道毛主席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我至今没有查到出处。这句话,更多的是从人文角度着眼的。毛主席生前遗憾不多,但没有走一走黄河是个遗憾,他说:“人们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心不死。”毛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名言,引领着中国人民几十年不间断地“治黄”。

汉语中的一些词汇有多种含义。比如毛主席喜欢用的“办”。他对华国锋也说“你办事,我放心”,如同现在比较流行的“搞”,有“搞好”、“搞上去”、“恶搞”等。

但毛主席没有指出如何才能办好被形容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安澜”肯定是半个世纪前的首要目标。仅仅过了几十年,在黄河干流上已建成了18座大坝,支流上的电站水库更是不计其数。也许我们的祖先永远也不会想到,黄河近20年来竟会频繁断流。情况最严重的1997年,全年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断流的河段一度延至开封,山东境内黄河全线干涸。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泥沙年复一年在这里继续着“填海造陆”。20世纪80年代前,黄河下游水急沙多,每年送入河口十多亿吨泥沙,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展。但近20年来,黄河来水骤减,海水蚀退陆地,黄河三角洲不仅停止扩展,而且出现了萎缩。1997年断流最严重的一年,三角洲萎缩了七八千亩。

兰州“黄河母亲”雕塑

沙坡头黄河

就在这一年,我到河口的垦利、利津,寻访了自然保护区,黄河浮桥横在干涸的河床上,白晃晃的河滩,在阳光下灼人眼目。接着,我又来到开封、郑州,河道中还有一股细流。乘气垫船溯流而上,但终于还是搁浅了。远远的,对岸的农民策马而来,不断招呼人们骑马旅游过河。溅起的泥水,马群驰过黄河,如同跑过雨后的庄稼地。

这就是黄河!马蹄下的黄河!

黄河入海处附近的浮桥,躺在干涸的河床上。

对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总体把握和分析。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0公里,横贯中国东、中、西部,一级和二级支流众多。工业和农牧业分布区域不同、地区差异极大。需要具体研究科学分析黄河不同地理单元气候和降水分布的时空规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并根据今后几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不同地区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相应对策和措施,整体上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黄河的径流量不断减少,有人把原因归之于气候变化,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但根据气象部门的材料,近十几年的黄河全流域的年降水量虽有偏枯或偏丰的年际波动,但总体未显著减少。目前大致处于下一个丰水期的前期。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开发强度不断增大,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进一步增加,上游水能水电开发进一步加快。

流至郑州的黄河

青海省境内黄河干流上就建有电站6座;三江源地区“小水电代柴”工程也全面展开。可以说,从源头地区起,黄河就开始走向了“衰老”。

夏天,我从西宁出发,翻越达坂山,考察祁连南麓的大通河。

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最重要支流之一,水资源量达27亿立方米。这条河流发源于祁连县,经门源、天堂寺,在甘青边界汇合湟水后,在兰州附近注入黄河。从天堂寺到门源,大通河在祁连山与达坂山的峡谷中奔流,水流湍急,建有四五座低水头电站,形成了一条“水电走廊”。大通河峡谷景色绝佳。

现在,大通河入黄水量已大大减少。

被称为“西北都江堰”的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工程建成后,黄河水穿越祁连山,跨流域调入了甘肃兰州市以北60公里永登境内的秦王川地区。2006年6月,新华社的《瞭望》周刊发表了《西北调水工程缘何屡成包袱》的文章,披露了这一工程存在问题。其实,这也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无法回避的难题。

在大通河的上游,海拔近4000米的扁都口附近,我看到了另一处穿越祁连山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即引大(通河)济金(昌)工程。那里有景色极美的硫黄喷泉,在河道上形成黄白色的硫黄。

沿黄两岸,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的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20世纪50年代,黄河年均引水量是128亿立方米,到90年代增加到约300亿立方米。引黄用水量最多的是1989年,全河高达334亿立方米,接近黄河可利用的径流量(340亿~380亿立方米)。

黄河兰州河段以下,有景泰电力引黄工程。这一高扬程、长管道、多梯级、大流量工程,由13级泵站、120台大型抽水机提水,高程达504米,年灌溉近600平方公里土地。

宁夏、内蒙古引黄灌区面积的扩大,用水量居高不下。沿黄引水的工程星罗棋布,分散多样,仅上中游就有引水、提水工程5万处。黄土高原区为治理水土流失建有淤地坝18万座,下游山东、河南境内引黄灌区面积不断扩大。

这是一组经常被人们所引用的数字:黄河占全国2.2%的天然径流量,滋养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还为沿岸400多座城镇提供用水。近十年来,黄河水资源开发率已经高达60%以上,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警戒线。黄河下游的平滩流量,已从30年前的7000立方米/秒,急剧下降到不足2000立方米/秒。进入黄河的污水量在近20年内从21亿吨/年,增加到44亿吨/年。此外,黄河干流上大型水库年蒸发损失的水量也超过了10亿立方米。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布的《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显示,2004年资源总量482.65亿立方米,总取水量为444.75亿立方米,水资源取用率高达92%。

什么是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治本之策--争水?节水?还是从长江调水?

南水北调西线的各项工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加紧进行的。

西线调水的意义。被称为解决北方缺水,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城市和工农业生产缺水,解决黄河生态危机的唯一有效的措施。此外还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规划由黄河向河西走廊的黑河、石羊河调水,解决西北更广大地区的缺水问题。

其实,这些都经不起科学的分析。国家环保总局司长杨朝飞在《黄河断流的生态思考》一文中指出,要走出新的认识误区,依靠修建造水库工程,依靠东、中、西线南水北调解决黄河断流、维护生态平衡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南水北调西线能解决北方城市的缺水吗?在调水工程规划的简介中,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太原等大中城市缺水都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似乎从上游调长江水入黄河,就能解决这些城市的严重缺水。

同类推荐
  •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以写作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艺术性、技巧性为点,实例佐证为辅,选例准确,讲明要领。
  •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市场的深入和成熟的过程也是市场规模扩张和范围分化的过程。随着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产品供应量的丰富,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激活了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工,迫使企业从无差异市场转向差异性目标市场,不少企业进而选择范围更小的集中性目标市场,它们不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取得较小占有率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小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体制问题有时候是政策问题。大的体制一般由国家来制定,小的一些体制则由我们自己根据地方上的实际情况制定。也就是说在国家既定的体制之下地方上仍然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探索、研究、确定和解决,即制定符合地方教育发展的体制,或者说存在着如何把国家好的体制变为符合基层实际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政策体制的问题。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热门推荐
  • 戾帝封爱:妃要翻天

    戾帝封爱:妃要翻天

    她,智睿双全的科学家。什么?居然有人说她傻蠢痴?!绑票妃嫔、抓小三斗小四、后宫撕逼大战,搅得皇家鸡飞狗跳!连冰川一样的老大也不淡定了,三番五次的赐死、摩肩接踵的刁难。于是……高冷皇上变成了暴躁戾帝,皇宫成了皇后的娱乐场所。身世迷雾、前世纠葛、政局谜团、旧爱纷扰,让她沦陷在他的真假柔情中,而他却依旧冷漠如常。“爱上你,永远不可能!”“那我离开了,你会难过吗?”
  • 梅重山

    梅重山

    国破家亡,萧然成为俘虏,被分配到安南成最闲散的王爷府中。盛世浮华,梅重山坐拥王府,是真的慵懒闲散,还是韬光养晦?是故人,还是相似之人?这浮华背后,尽是苍凉。若强国无明君,终是一场梦,浮生飘摇,谁能安度光年?这隐秘的情,是镜花水月,还是手中臻宝?
  • 薄情恶魔的专属

    薄情恶魔的专属

    他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恶魔,只吃蔬菜和红酒,优雅而温柔。所以第一次被他欺骗后,她仍是坚持他很好,很好。于是第二次的牺牲转瞬即到,眼睁睁看着她变成一个白痴,眼睁睁看他把可以救她的方法抛掉。为什么她还是一味地无悔?无悔到令他的心完全沉沦,无处可逃。可她却再次成为他的砝码被牺牲掉,她为他的事业甚至嫁给他人,这次,他还要把她放掉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暗霾

    暗霾

    都市丽人秋葵和帅气的CEO男友任朗原本计划了一场甜蜜的旅行结婚,未料想就在出发的前一天双双离奇失踪。一天,秋葵突然在自己家中醒来,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八个月,然而这八个月秋葵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她却丝毫都记不起来,并且和她一同失踪的男友依然杳无音讯。为了找到男友,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秋葵踏上了一条苦苦的追寻之路,却陷入了更深的恐惧之中,潜伏的跟踪人和袭击者,不断追杀自己的爱人,另一个面带讪笑的自己,让她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在这座被雾霾深深笼罩的城市里,她到底能不能查明最后的真相?雾霾又何时才会散去?
  • 爱的提拉米苏

    爱的提拉米苏

    一个是清纯美丽的才女,一个是帅气逼人的才子,当美女遇上帅哥,当天才遇上天才……好戏就要上演啦!甜甜的,美美的,提拉米苏真正的味道是爱的味道!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贵气的华歆学园去开始这一场爱之旅吧!
  •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人智慧全书

    本书从历史分析的角度,采取幽默、诙谐、精炼的语言,从理论到实践,系统而深刻地展现了犹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成功智慧、信仰智慧、生存智慧、处世智慧、财富智慧、教育智慧、幽默智慧、婚姻智慧等。
  • 亡清兴汉传
  •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是“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系列之一。《山野的月色》收录了黄忠龙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瓦房的天空》、《乡村戏台》、《老堡子》、《老作坊》、《老井》、《粮食》、《灰骡子》、《补丁》、《统销粮》、《土屋》、《手推车》、《购货证》、《老广播》等。
  • 启章

    启章

    地球其实有无数的秘密,你知道几个?地球遭受外星人的殖民,地球的人该怎么办?地球的先祖到底拥有如何的秘密?让我们这群新生代的地球人来揭秘吧。开启解密,章解人生。
  • 从头到脚“速造”产后美人

    从头到脚“速造”产后美人

    本书内容涵盖运动、瑜伽、饮食、生活细节、科普知识、常见误区等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