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7400000006

第6章 于无声处听春雷(1976~1978)(4)

招生会议久拖不决,与会者越来越担心。邓小平急切地对刘西尧说:“教育部要思想解放,争取主动。过去讲错了的,再讲一下,改过来。拨乱反正,语言要明确,含糊其辞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办事要快,不要拖。”

邓小平的这次谈话成为招生工作会议的转折点。在邓小平的亲自推动下,一直犹豫不决的招生会议终于作出了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决定。邓小平一锤定音,中断11年的高校招生制度得以恢复。这一拨乱反正的政策,改变了整整一代人和整个中国的命运。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布了这条几千万青年焦急等待的消息,配发的社论是:《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这一年的冬天,周孝正和他的学生同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考场。通过考试,31岁的周孝正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几个月之后,当这些曾经的中学生踏入大学校园时,很多人早已不再年轻,他们和整个中国一样,没有时间再等下去了。

拨乱反正就这样首先从教育和科学战线开始了。恢复高考,成为打破“两个凡是”的第一个突破口。

中国人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这一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抓纲治国”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折射出了当年的政治光谱。

就在恢复高考的同时,北京一位叫刘心武的中学教师在《人民文学》发表了一部短篇小说《班主任》。不久,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被贴在宿舍楼的墙报栏里,随后被《文汇报》转载。

这些反思“文革”的作品在当时被统称为“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学的发端,而刘心武的《班主任》则成为“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思想解放的大潮从文学领域开始了。其实,这是有迹可寻的,一批文艺作品在“文革”后被解禁就是一个征兆。

科学的春天

就在刘心武的《班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的时候,作家徐迟接到《人民文学》负责人周明的电话,邀请他去北京写关于科学家的报告文学。

1977年10月,人民文学杂志社得到一个消息,党中央决定召开“文革”后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人民文学》负责人周明和编辑们决定,组织一篇写科学家的报告文学,呼吁人们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

陈景润成为他们选择的对象。

在电话里,徐迟听说邀请他去北京写报告文学时非常高兴,但是得知邀请他去写数学家陈景润时,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试试看。”

徐迟的犹豫并非没有道理,“文革”时期,中国文艺作品的主角都是“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知识分子一直是“限制、改造”的对象,正面描写知识分子,是要冒风险的。

几天后,徐迟来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见到了这位性格敏感、善良、内向的知识分子。埋头于理论数学研究的陈景润,在“文革”中曾被说成是走“白专道路”的典型,遭受了许多难以想象的打击,甚至一度想到了自杀。在这种环境下,陈景润冒着风险埋头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终于在“文革”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在国外引起轰动。

收集到的素材逐渐增多,徐迟被陈景润打动了。徐迟觉得,这是一篇将会引起整个时代和民族强烈共鸣的文章。

《人民文学》1978年1月号发表了徐迟的长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各省市报纸、电台相继转载转播。

一时间,中国大地刮起了“陈景润旋风”,陈景润像一颗耀眼的新星突然出现在中国的上空。从10年动乱中走过来的中国人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人们纷纷阅读这位传奇人物的事迹,有的人甚至将《哥德巴赫猜想》全文抄写下来珍藏。陈景润成为科学与献身的代名词,成为人们迈步???长征的精神动力。在经历了10年浩劫之后,科学和科学家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尊严。

后来有人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陈景润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领域,他影响了一个民族、一代人和一个时代。《哥德巴赫猜想》也成为感动一代中国人的作品。

1978年的春天,被称为“科学的春天”。

这一年3月18日,陈景润和他的老师华罗庚,以及6000多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科学家一起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在开幕式上,邓小平说: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在大会上,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总的来说,“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摘掉了“白专”帽子的陈景润被请到台上作典型发言,又作为著名科学家代表受到党中央领导接见,陈景润和邓小平握手的照片也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陈景润的同事、数学家杨乐也在大会现场,邓小平的讲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几十年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知识分子被看做是改造的对象,看做是跟资产阶级要画等号的。现在不仅把知识分子看成是劳动人民了,而且说知识分子就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我就觉得知识分子现在地位完全改变了,感到这是精神上的一个彻底解放,感觉到科学春天的到来。”

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一个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对还没有走出“文革”阴影的中国人来说,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科学技术开始与生产力相联系,这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思想革命。人们感到,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知识的力量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思想解放的第二个冲击波开始震撼人们的心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禁锢的闸门一旦被历史的洪流冲开,思想的自由将赋予这个民族新的活力。

全局性的转折正在到来。历史的合力汇成汹涌的时代大潮,推动中国加速突破浅滩暗流,驶向新时代的航道。思想的闪电终于撕开了僵化的格局。

就在人们欢呼科学春天到来的时候,胡福明正在南京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进行修改。原来,负责这篇文章的编辑王强华去上海出差了3个月,当他回到北京读完稿子后,将修改意见寄给胡福明,希望他继续完善。

其实,就在胡福明紧锣密鼓地修改文章的时候,《人民日报》在这一年的3月26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标准只有一个》,这篇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

“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这个科学的结论,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摸索和探讨,才得到的。

“如果把理论也当做检验真理的标准,那就有两个标准了。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

《标准只有一个》的发表,比那篇影响历史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要早一个半月。在这篇文章的旁边,是胡福明的一篇文章《批判唯生产力论就是反对历史唯物论》。尽管《标准只有一个》的论点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完全一致,《人民日报》的影响也远比《光明日报》大,但是,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却没有引起什么反响。这大概与编辑对这篇文章的重视程度和编排有关。3月26日是星期日,而《标准只有一个》被安排在这一天《人民日报》的第三版《思想评论》栏目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发表,这与《光明日报》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编排完全不同。

胡福明后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本身是时代的要求,当时考虑批判“两个凡是”的同志很多,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要用实践标准来批判“两个凡是”。胡福明认为:“这篇文章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张三,李四,早晚有人来写。”

当《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看到胡福明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立刻意识到这篇文章的分量。杨西光决定对这篇文章进行修改放在头版,作为重要文章发表。他知道中央党校的一批理论工作者根据胡耀邦的指示,正在撰写一篇题目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杨西光决定,邀请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与《光明日报》社一起对文章进行修改。

经过20多天的修改,5月6日,胡耀邦对文章进行了最后审定,文章的题目定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0日,这篇被胡耀邦预言“将载入历史”的文章在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了。第二天,《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头版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

1978年5月11日出版的《光明日报》用了头版一半左右的篇幅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指出: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针对“两个凡是”对人们的思想束缚,文章含蓄地说道:

“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胡诌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实践证明,他们所说的绝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而是他们冒充毛泽东思想的谬论。

“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批评过的‘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种倾向依然存在。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科学无禁区。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这篇5000多字的文章,《光明日报》用了两个半版才把它登完。这篇文章理论色彩很浓,今天人们读起来可能会感到枯燥。实际上,即使在《光明日报》发表这篇文章的当天,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它,因为《光明日报》是一份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人们以为它是一篇针对学术探讨的文章。

但是,这只是暴风雨前短暂的沉寂,一场思想解放的大潮即将因这篇文章而到来。胡福明后来说,写文章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坐牢。在胡福明离开北京之前,看过这篇文章的华南师范学院教授黎克明对他说:“你已经卷入中央高层政治斗争的旋涡里了。”

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了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了通稿,全国7家省市级大报转载了这篇文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序幕。

指责的声浪与日俱增。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以后,当时有人认为,新华社转发了一篇错误的文章,这篇文章“理论上是荒谬的,思想上是反动的,政治上是砍旗的”。

争论持续升温,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说:

“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他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到怎么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这确实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任务。”

叶剑英、陈云、聂荣臻、徐向前等一大批党内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也表态支持这场讨论。李先念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正确的。这是我们一向坚持的观点。”

在这场交锋中,为了回应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指责,有学者写了一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但是一时却找不到发表的地方。此时,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接过了这篇文章,亲自组织修改。6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这篇文章。

6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党校组织撰写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矛头直指坚持“两个凡是”的人。9月10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经受实践检验》,它成为促进思想解放的又一篇雄文力作。到1978年底,全国主要报刊共发表了650多篇讨论文章。

这个时候,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纷纷表态,支持这场真理标准大讨论,讨论呈现一边倒的势态。他们明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如何对待毛泽东的遗产。这是一场关于中国前途的争论,到底是继续沿着毛泽东晚年的路线走下去,还是另辟新途?

一篇文章就这样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在新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哪一篇学术文章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引起过如此之多的重视和修改;也很少有哪篇文章能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如此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这场全国性的大讨论终于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的牢笼,成为新时代到来的第一声霹雳惊雷,一道划过夜空的闪电。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话剧《于无声处》开始上演,吸引了无数观众。《于无声处》的轰动,表达了人们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愿望,是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

1978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我以我血荐轩辕》,并配发社论,大篇幅报道了庄辛辛的事迹。在度过近两年的牢狱生活后,庄辛辛终于获得了自由。这一年,庄辛辛进入中山大学学习。

在真理标准大讨论进入高潮的时候,这一年9月,邓小平前往东北考察工作。

在东北,邓小平看得最多的是企业,谈得最多的就是思想路线问题。他说,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思想要发展,不然就会僵化。针对“两个凡是”,邓小平说:

同类推荐
  • 疯狂的温州商人

    疯狂的温州商人

    本书主要从温州人“疯狂”的天性入手,分别在其创业、头脑、炒作、冒险、抱团、财技、营销、抓钱、攻伐、资本、速度、人脉这十二个环节上,对温州人的“疯狂”做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仅包含了对温州人经商技巧和经商智慧的总结,而且针对每一环节的特点,还加入了真实、生动的温商的成功案例,以对其所代表的方法特征加以运用和证明。
  • 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

    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财政管理体制概述、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考评、分税制财政体制“缺陷性”分析、财政管理体制国际比较借鉴等。
  •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本羽荟萃了古今中外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智慧,是读者的一次思想盛宴。不仅把中外经济学家的思想精华原汁原味地调理出来,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思想,弗里德曼的货币论,马歇尔的外部性思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经济人假设,“籴甚贵,伤民”的生产悖论等。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经济学智慧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 真账与假账

    真账与假账

    本书是在现时会计业务发展的实践中,总结专业人士的经验和经验和成果,从不同的的角度探研了财务信息的鉴别方法。
  •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本书作者将职场故事和财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相结合,用严密的逻辑将财会知识和实操技巧相结合,从税收筹划入手,深入浅出地提炼出28个方法。
热门推荐
  •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汇集了众多北大教授和著名学子的思想精华以及他们非凡的成功经历,总结出了最适合现代人的人生哲学,让你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 崔氏玉华

    崔氏玉华

    崔氏玉华,她是尊贵的崔氏女,也是低贱的胡汉杂种,亲娘的极度苛求,让她格外早熟懂事,欺压利用都无所惧,娘让我好好的活着,我便要好好的活着。这是一个聪慧小女子从夹缝中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这也是个先婚后爱的故事,一个不想爱,一个不懂爱,看最后如何情深意长。
  • 隋唐战争史

    隋唐战争史

    本书主要内容为:隋杨之先世及其统一,突厥与东罗马之发生,疆域之开拓,隋代各族人民起义。
  • 风雪夜行人

    风雪夜行人

    人可生如蝼蚁,而美如仙神。爱一个人可以低微到尘土里,然后开出最美的花來。
  • 农女娇妃:暴君,深深宠

    农女娇妃:暴君,深深宠

    一朝醒来,成为苦逼农家童养媳,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被恶毒一家子虐待。为了过上好日子,她勤劳致富虐渣,一样不少。没钱没势?万能系统在手,票子汉子都有。为了摆脱这极品一家子,她打算嫁给一个长相绝色,颜好板正的傻子过日子,只是一转头,怎么这个傻子看她的目光好像饿狼一样?等她终于"诱哄"着傻子娶了自己,结果一转头,这傻子竟变成酷帅狂霸拽的暴君,而自己,竟一下飞上枝头做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摔,到底谁骗了谁?
  • 刁蛮女佣

    刁蛮女佣

    老天爷的脑袋短路了,如此刁蛮懒散又邋遢的人也配做佣人!?天理难容,她还是个绝色美女?!不要以为她的素面朝天是为表达内心的纯净,她根本就懒得洗脸、洗澡……吃什么喝什么懒得费神!不要跟她比懒,因为她懒得跟你比!小妮子她刁蛮耍赖无人能及,一心三用,听歌、吵架、一句话能整得人吐血身亡……偏偏那个痴情总裁方靖寒想不开,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海螺传音,寻了她十三年,十三年呐,他怎么能放手!用一纸契约绑住她,让她天天跟在身后当佣人,他自以为占了天大的便宜,没事想把她拉到枕边来个贴身按摩啥滴,可她拳打脚踢不配合……嘿嘿,这佣人刁蛮着呢!
  • 王爷我爬墙去了

    王爷我爬墙去了

    不就是喜欢钓钓龙虾喂喂蛇,有必要谁见了我就叫妖女吗?不就是一个意外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傻王爷扑到了,有必要让我负责吗?“啊~我不要嫁给傻子!”准王妃毅然爬墙逃婚,却被人陷害又丢进了府内。调戏二皇子,勾引三皇子,没事找四皇子出来喝喝酒玩玩乐!这样的生活也不赖!
  • 双神战记之夜之神

    双神战记之夜之神

    “我终将再次复活的万界游神,我复活那天就是你的死期……这是我作为夜之神的誓言。”
  • 创镌华严游心法界记

    创镌华严游心法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之军神篇

    神之军神篇

    我与吾等签订永生契约,力量、剥夺、不死、智慧、胜利之精灵,为吾之成就创造辉煌,吾是军神,吾是战争之神是战无不胜的胜利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