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4200000008

第8章 学习的智慧:不识本心,学法无益(3)

有一个关于禅宗的故事,说一个老和尚参悟的体会:他一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点儿也体会不到山水中的哲学意味;后来就变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满脑子都是象征;又过了十年,又变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老和尚参悟的体会经历了三重境界,人之一生也是如此,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同样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刚一走入社会,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感,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使人很容易在现实里迷失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迷失了,有的人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地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了。这三重境界是人走向精神成熟的一个必然过程。在生活中,它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常常经历的回归本质状态的过程。对这个过程,20世纪中国最受人爱戴的美学家宗白华曾经有一个最精炼的概括,叫做“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所以,当你绚烂之后,又能安然地回到平淡的状态,这实在是一种高境界。

人生苦短,我们为生活奔波,奋斗,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活。但生活的最终本质就是内心的宁静与平安,所以何不平淡看待一切?无论欢乐还是艰难,到头来都是过眼云烟。百年之后人都是一堆白骨,何苦辛劳终生?

一日一心得

平淡中也隐含着对人生境界无尽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每一个新的开始,都始于平淡,归于平淡。因为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如果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古人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那么在如今纷繁的世界里,平淡则是人生不必刻意追求就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既学又思,不罔不殆

南怀瑾语录:你们光晓得敲个木鱼,不去参究,那有什么用念经要一边念一边参究才是功德无量,否则你念经与念石头没有两样。

南怀瑾认为: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学习的形式和文字的表述,形式和文字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重要的是靠心去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有所成——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怀瑾先生年轻时,为求得真知,不知遍访了多少高僧,吃了多少苦,加上他天资聪慧,勤思考,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瞩目成就,如若他迷信课本,还有那么多研究佛法的文章面世吗?所以读书不是目的,学习如何思考,灵活掌握智慧,有效地指导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目的。

世上有两种糊涂虫,一种学而不思,一种思而不学。这两种人,正如南怀瑾大师所描述:“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处。如此可以作学者,像我们一样——教教书,吹吹牛,不但学术界如此,别的圈子也是一样,有学识,但没有真思想,这就是不切实际的‘罔’了。相反的,有些人‘思而不学则殆’。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便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

慧能禅师见弟子终日打坐,有一次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弟子回答:“我参禅啊!”

慧能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子回答:“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糊涂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宁,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终于有所醒悟。

又有一次,慧能禅师在别人家借宿,中午休息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念经。慧能倾身仔细一听,感觉有些不对,于是起身来到那个念经的人身边说道:“你常常诵读经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

那个人摇摇头说:“有一些实在难懂!”

慧能就把刚才那个人朗读的部分为他作了详细的解释:“当我们在虚名浮誉的烟灰里老去,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当生命的火烬将熄,心跳与呼吸即将停止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坟墓里的身体腐烂成骸,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天清地明,那个人混沌顿开,似乎隐约能看见生命的曙光了。

接着,那个人问慧能佛经上几个字的解释,慧能大笑说道:“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感觉到十分吃惊,说道:“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了解意思呢?怎么能够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着说:“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骑马的时候,不一定必须要有缰绳,那是给那些初学者准备的,一旦入门,就可以摆脱缰绳,在想去的地方自由驰骋。”那个人终于有所领悟。学习要多用心,勤动脑。不但要了解表面的知识,更要悟其精髓,心领神会,才能学好。

要想获得真智慧,最好的办法是既学又思。不过,学与思也同样要讲方法,用对了方法,自然功效百倍。在这方面,古人早就总结出了五大实用经验:

第一,博学之。多看一些书,不管是文科的、理科的都看一些。有些人看书,光看文艺作品,光看武打小说,或者光看专业书籍。并不是这些书不好,关键是偏于一端,眼界、思路会受到局限,不利于拓展智慧。这就像吃饭偏食一样,难免营养不良。把各种知识都装一些在大脑里,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问题,都不致于全然迷惑,这既有利于增进思维,亦有利于激发灵感。

第二,审问之。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去寻找答案,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增进智能。比如“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它到底对不对?思而不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思而不学有哪些危害?等等。有了问题,就有了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第三,明辩之。对同一件事,因为每个人所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面对众多观点,就需要仔细分辨究竟哪种观点更正确,或者更适于自己所需。比如,有专家说,吃苹果应该吃皮,因为苹果皮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甚至比果肉价值更大。又有专家说,吃苹果不应该吃皮,因为果农杀虫时,农药会残留在果皮中,有害健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分辨一下到底健康重要还是营养重要,不能盲目相信某个专家的意见。

第四,慎思之。我们不能老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还要思考出新。比如,苹果皮会残留农药,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事实,用什么办法提醒他们呢?我们的思考不一定每一次都有结果,但它确实是创新必不可少的一步。

第五,笃行之。我们想到某个好的观点,或者某个好的办法,自己肯定越想越觉得对。但他到底对不对?最好拿到实践中检验一下。当然,所谓实践,不等于什么事都要去做一下。有时因条件不允许,有时不宜去做。比如,我认为绝大多数强盗是因为恐惧才伤害人,而不是天性邪恶。这个观点到底对不对呢?我当然不能拿着刀子去客串一回强盗。但我可以通过到监狱去采访,或请教有关专家来获得答案。这也是实践,是“笃行之”。

一日一心得

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学无常师,多方求教

南怀瑾语录:至于孔夫子,不管对于哪一样中国文化的精神,样样他都有,如果问他的老师是哪一位,那是没有的,谁有长处,他就跟谁学,所以无常师。没有认定跟一个人学。哪一门有所长,他就学哪一门。这就是为什么他能讲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话。

中国人有一个观念误区,好像学问都在那些名家大师手里,都在那些学者老师手里,农夫农妇、贩伕走卒之类没读过书的人都是没学问。这种观念真是大错特错。

打个比方,大学教师中懂孔子《礼记》的人不多了,可是古代的礼仪,乡下的老农民大都懂一点,并且还在生活中运用。人家虽然不知道《礼记》里的句子,他会运用,就不能说他不懂“礼”。到底是擅长搏击的人武功高呢,还是把刀谱、剑谱背得滚瓜烂熟的人武功高呢?我认为还是擅长搏击的人武功高,光背武功秘笈有什么用?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虽然身处低位,无权无钱无名,却具有智慧,并且善于总结经验,也就是说,具有将金矿提炼成金块、打造成金器的能力,只不过没有人发现他们的才能,所以一直默默无闻。向这样的人请教,也许比在大学里读几年书还要有价值。

南怀瑾一生从师无数,袁焕仙、李宗吾等都传授过他学问。据说有一次,南怀瑾路过嘉定(乐山)乌尤寺,结识了著名居士马一浮先生。当时马先生正在寺中办复性书院。马先生是浙江名宿,“新儒学”的典型代表,他融西方文化、佛学以及道家思想于儒学之中,成为“新儒学”的一代大师。据说,李叔同学佛,正是响应了马一浮的倡议。马一浮仅仅比李叔同大3岁,李叔同却把他视为导师,并认为他是“生而知之”的高人。

南怀瑾久闻马一浮之名,自然要去拜访。当他投上名帖后,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马先生居然命人打开复性书院的大门,恭请他相见。南怀瑾以为这是禅宗的机锋,自己却不识,难免有些惭愧。两人叙了一番乡情后,南怀瑾颇想考证一下马先生的学问,就问:“听说马先生在著作中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是果位上事,有吗?”

马先生淡淡地说:“那是当年的著作,现在看来统统是葛言藤语,老朽很想把从前的著作都烧了。”

南怀瑾一听,立即起坐顶礼说:“先生言重了,是我多嘴胡闹。”于是就告辞。马先生亲自送出大门,相互作礼而别。

学无常师,多方求教,方能成大事。比如伊尹未发迹前,不过是有莘国君的奴隶,地位十分低贱,谁都不会认为他有学问。但他确实很有学问。可惜有莘国君不识其才,看他烧得一手好饭菜,便让他当了厨师。伊尹十分注意学习,常借迎来送往、招待宾客之机,从宾客们口中了解天下大事。

有一次,商汤王的左相仲虺因公事从有莘国过境,逗留数日。伊尹便借招待他的机会,多次与他接触。交谈中,仲虺发现伊尹是个难得的人才,回国后,便将伊尹的详情禀告了商汤,并借商与有莘国结亲之机,要求让伊尹作为陪嫁奴隶。这样,伊尹就来到商汤家中。但商汤认为一个奴隶不可能有多大本领,仍让他去当厨师。伊尹常乘机接近商汤,利用烹调作比喻向商汤陈说政治见解,先后达七十次,商汤均不为所动。

一天,伊尹故意将几样菜蔬或做得淡而无味,或做得咸不入口,一同献给商汤。商汤大为不满,立刻召伊尹前来问话。伊尹对商汤说:“大王,烧菜既不能过咸,也不能太淡。过咸则难于下咽,过淡则无滋味。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啊!既不能操之过急,急则生乱;又不能松弛懈怠,懈怠必然国事荒疏。”

伊尹停顿了一下,见商汤听得聚精会神,便继续说:“如今,夏王桀荒淫无度,昏庸暴虐,民心尽失,天下纷乱,黎民百姓饱受其苦,恨之入骨。而大王您以仁德治国,伸张正义,取信于民,已是众望所归,为当今天下惟一贤明的君主。您何不适时起兵,伐夏救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呢?”随后,伊尹详尽分析了天下大势,论述了消灭夏朝的具体步骤和策略。

商汤这才发现伊尹是个杰出人才,当即宣布解除他的奴隶身份,并任命他为右相,与仲虺一同辅佐朝政,共同筹划灭夏大计,终于大功告成。

伊尹的事例说明,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不能看他的身份,不能看他的财势,不能看他的学历。有的人瞧不起地位低的人,认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有失身份。其实,在生活中,伊尹不止一人,其中多数人未能立业扬名,但不等于他们的学问没有价值。我们看见的某个厨师,说不定他是一个尚未发迹的伊尹呢!我们看见的某个老钓翁,说不定他是一个尚未发迹的姜子牙呢!我们看见的某个小商人,说不定他是一个尚未发迹的宁戚(齐桓公的大臣)呢!向伊尹、姜子牙、宁戚们求教,怎么会有失身份呢?

即使对方不是伊尹、姜子牙或宁戚,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也值得我们请教。如此积少成多,必成十分学问。

一日一心得

任何学问都不是平白无故地长在学者脑袋里,必有源头。它的源头在哪里?在生活中。农夫农妇、贩伕走卒都是生活中人,他们的头脑中装满了生活中得来的好经验,学者们就是将他们的经验加以提炼,才形成了好的理论。而生活中人虽然没有提炼能力,并不等于他们脑袋里的东西没有价值。好比金矿石,提炼后价值更高,没有提炼之前,其价值仍在,值得我们去提炼。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并不是故作谦虚,而是认识到了从别人的头脑中找金矿的价值。

一切都是佛法

南怀瑾语录:譬如我们日常行住坐卧,都是一件一件的事,每件事都有它在哲学上和科学上的道理。但是我们每个凡夫都自自然然晓得上厕所、穿衣服、吃饭、事事无碍,样样平常,根本不管那个理不理。因此,理的极致就是事意,理事双亡,能所不立,才得证成佛。

《金刚经》说“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法华经》又说得更明白:“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这也就是说,世上任何理论、观点、方法、行为,无论你是老庄那么高深的“道”,还是平时做事的一个小技巧,甚至只是下意识的一个举动,都是佛法。正如《法华经》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对此,南怀瑾大师进一步解释说:“并不一定说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冷庙里专修,才是佛法。治生产业就是大家谋生!或做生意等,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

同类推荐
  • 做人要圆的50个密码做事要方的50个细节

    做人要圆的50个密码做事要方的50个细节

    “世事洞明皆学问”,只有洞悉其中的精髓,才能游刃有余地立足于社会,才能赢得人生最丰厚的回报。人生就像是一张单程车票,你绝对不可能凭这张票回到生命的起点。可在同样的一生中,为什么有的人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有的人却一辈子默默无闻、一事无成?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前者能够通晓并遵循做人做事的哲学;而后者则不懂得把握这些哲学,或者说把握得不够到位。
  • 破解销售的23个难题

    破解销售的23个难题

    为销售人员破解销售疑惑,全书共汇集销售过程中最前沿的23个难题,每一难题均以古今中外的成功故事开场,用蜻蜓点水的手法引出销售疑难所在,然后用“身临其境”的销售案例展开对难题的论述,紧接着就是销售难题的核心部分——“难题破解”,最后以故事收尾,让销售人员“学有所思”。文中以表格和流程图的形式,具体详细地阐述了解析难题的步骤、方法及技巧。本书脉络清晰,简洁直观,方法巧妙实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解决广大销售人员的实际困难和工作疑惑,全面提升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与工作绩效。
  • 家庭生活智慧全书交往讲礼仪

    家庭生活智慧全书交往讲礼仪

    《家庭生活智慧丛书》是一套生活类口袋本图书,其实用性、简易性、科学性、通俗性,为人们最关心的内容,紧密贴近生活中国WTO的加入,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您的礼仪修养将不仅代表您个人,您将代表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礼仪是待人处事、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重视礼仪,无论是居家还是经商,礼仪都必不可少,彬彬有礼为您的工作和事业锦上添花。本书全面介绍了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种礼仪规范,旨在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品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其实用性使该书可做为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宝典。
  • 让人无法说“NO”的60个攻心说话术

    让人无法说“NO”的60个攻心说话术

    本书撷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典场景,解读探究人心的策略、诀窍,教给你最实用、最精妙的攻心说话术,使你像心灵魔法师一样,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得体、有效,深入人心,让你成为最有魅力、最受欢迎的人。
  • 决定一生的10堂情商课

    决定一生的10堂情商课

    积极向上的心态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决定未来的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更重要是心态。心态好,人生更美好。心态是决定命运的真正主人,它能够从里到外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让人能够积极进取,创造成功;消极的心态却让人消极悲观,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热门推荐
  • 名门绅士:地上情人

    名门绅士:地上情人

    已经有一个平民女友的卓起轩为了应付家人的催婚来了个缓兵之计找到了家世衰落的秦简假扮女友女友是一朵好单纯毫不做作的莲花(真,请不要怀疑)秦简只好扮演一个妖艳贱货扰乱民心然而……
  • 娱乐小天后:哥哥我们不熟

    娱乐小天后:哥哥我们不熟

    前世的一次偶然,她来到他家,成为他独一无二,被他宠上天了的妹妹。相处了十年,她的亲生父母寻回了她,他们分隔两地,却依然没有断了联系,在离开的八年中,她深知自己已经对他情根深种了,为他毅然回国,却得知他早已有了心爱的女子。可就是他所谓的心爱的女子策划了一场绑架案,逼他二选一,最终他亲手葬送了她的生命。临死前,她始终带着他看不懂的笑,“夜槿轩,若有来生,我定不要再爱上你!”她在心底许下了誓言。睁开眼,却发现回到了2年前,她对他形同陌路,可他却抵死纠缠,不知不觉中,她早已占满了他的心,再也容不下任何人了。可他的悔悟,他的改变,他的表白,他的挽留,她可会接受?
  • 蔷薇走过的初夏

    蔷薇走过的初夏

    这是讲女主琉璃晴晴在转学过后,开始青春,开始爱情,但这途中,她也遭受背叛,但结果究竟怎么样呢?请大家看正文吧!
  • 切鲁斯之轮

    切鲁斯之轮

    萨鲁姆德,八大陆之上,魔法与科技的碰撞,数十种智慧生物文明的冲突,诸神的诅咒与护佑。谁能从乱世中苟活,谁能颠覆乾坤!“从今而后,你就没有了平庸的资格。”
  • 殿下陨落之荼蘼花开

    殿下陨落之荼蘼花开

    只是别离之时太沉默,相聚之年太执着——佐殿。如果一开始不是算计,就不会一败涂地——落羽寒。宠她就给她嚣张的资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花渝恒。如果你要报仇,这颗心你便挖去!——荼蘼。一朵荼靡,一支彼岸花,无论是盛夏绽放着寂寞,还是黄泉路上绝美的繁华,都代表着分离与悲伤。他说:花未央,爱你直至葬你身旁,我回不了头了。而那个他说:荼蘼,我心给你了,爱给你了,命也给你了也不足以换取你曾经收回的信任吗?
  • 南柯一生

    南柯一生

    十年前,小人物的他沉浸于纸醉沉迷里昏昏碌碌;十年后,同样是他站在世界五百强新闻发布会上接受着集团的传承。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改变了他,回答他们的也永远是一个答案——南柯一梦。别人问他成功学的秘诀,他回答的是两句话:你必须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你不努力,是会死的。
  • 繁花若樱

    繁花若樱

    还没反应过来,灵魂就已将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了。定睛一看,什么,近代日本。麗雅男扮女装混入近卫馆,成一代绝世剑客,而她和这个空间的缘分却不止如此。如樱一般的少年冲田总司,性格淡漠行踪诡异的阴阳师,老成腹黑的中森医师,美男云集,究竟谁才能陪伴她走完这绝世之路。
  • 众神花园

    众神花园

    没有了人类的信仰,诸神也会失去力量。灾难来临之际,十二位被选中的勇士,唯有唤醒众神的花园中神秘的力量,才可唤醒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位主神。在这众神的争斗中,半神,女巫,预言家......这十二位勇士将何去何从?
  • 青浅如梦

    青浅如梦

    从最初相遇到相识相知,却因为意外分开,再见时,一切如昨,而你我还能继续走下去吗?
  • 重生之零落的盛夏

    重生之零落的盛夏

    前世被害,今生还会让你们得逞?休想!从小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大小姐真的是一只小绵羊吗?想让我死?不好意思,我尊老爱幼,你先!夺我家产?哼哼!那也得你有本事!不过,重活一世,夏小姐表示,遇到你,是她上上辈子屠了整个城积来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