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醒后不起的“赖床”行为,是一种不科学的生活习惯。而醒后马上起床也是一种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关注这一点的人,恐怕就没有关注“赖床”的人多了。
为什么说醒后马上起床也是一种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呢?
1、不利于生物钟的运转
人体都有生物钟,生物钟的运转与光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光线会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和体温等来不断地重新设定生物钟,也就是说,人们闭上眼睛睡觉与睁开眼睛活动时,生物钟的运转是有所区别的,醒来后立刻就起床不利于这两种状态的交替。如果生物钟紊乱,就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
2、不利于机体神经的生理过渡
人在睡觉的时候,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而醒来活动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醒来后马上起床,不利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
3、不利于四肢关节的调适
人在睡觉时,各个脏器的活动相对减慢,四肢的关节、肌肉都得到舒展;而醒来活动时,各个脏器的活动相对加快,四肢的关节、肌肉进入紧张状态。从舒展到紧张的生理变化需要一个过程,醒来后马上起床,不利于身体各个关节和肌肉的调适。
4、增加中风危险
人醒来时,血压会立即上升,心跳加快,四周的血管收缩,这是一种人从卧床到起立的自卫性的生理变化。健康人可能感觉不到这种变化有,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却可能承受不了这刹那间的变化而身体出现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这是因为在血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下,附着在血管上的粥样斑块极易脱落,随着血流冲向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果这些斑块阻塞了冠状动脉,就会发生剧烈的心绞痛;而如果它们阻塞了脑血管,就会导致中风。
5、增加腰部扭伤的危险
腰椎病患者在早晨醒来后,如果马上起床,就有可能会因为突然改变体位而扭伤腰背部,给自己带来伤痛和麻烦。
6、增加骨折的危险
这一点是专门针对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而言的。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醒来后马上起床,也有可能会因为突然改变体位而导致骨折。
所以,醒来后适当赖几分钟的床是有助于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的。而对于年老体弱,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醒来后切莫一跃而起,不妨先在床上闭目养神三两分钟,让头脑完全清醒,身体已适应血压、心跳的变化之后再慢慢侧身起床。当然,如果是半小时以上的“赖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有百弊而无一利了。
健康习惯小贴士:
正确起床,缓解心脑血管压力变化对血管的伤害:
1、 醒后先在床上躺上半分钟再起床;
2、 从床上坐起来后在床边坐半分钟;
3、 靠床边站立半分钟,然后再做其他活动。
叠被子不利散潮
晨起叠被,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勤快的表现;而方方正正的被褥,平平整整的床单,看起来也确实整洁美观,赏心悦目。
然而,科学研究却表明,这种看似勤劳的好习惯,却不利于保持床上用品的干燥卫生;而那些懒人留下的乱七八糟的床铺虽然有碍观瞻,却可以有效防潮并限制螨虫的生长,减轻灰尘过敏和哮喘患者的症状。
原来,人在睡眠状态下,虽然大脑暂停了思维活动,但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却一刻都没有停止,人体的肠胃和呼吸作用会排出100多种气体污染物,而皮肤排泄的污染物更是多达200多种。这些污染物中,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氨、硫化氢、霉菌、病菌、病毒等。人体排出的这些污染物一部分散发到空气中,一部分则被被褥等卧具吸附或吸收。如果起床后,立即就把被子叠好,被子中吸附或吸收的水分和污染物就无法散发,使得被子无形中成为了一个有损人体健康的污染源。
而这样的被子同时也是螨虫的乐园。螨虫依靠食用人体自然脱落的皮肤生存,可恶的是螨虫在噬食皮屑的同时又排出能使人体过敏的各种有害物质。螨虫的生长需要被褥间的潮湿水分,叠好的被子不易散发潮气,自然就成为了螨虫孳生的温床了。但如果被褥保持原状,外面空气中的水分无法进入,就可以使各类螨虫因干渴致死,从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怎样才能利于被子散潮呢?
比较适宜的做法是,起床后把被子翻过来,或者搭放在椅子上,让被子吸附或吸收的水分、气体自然散发,过一小时后再叠被子,或把被子平铺在床上。为保持卧具的干净,被罩和床单最好每个星期换一次。
有的人怕冷,喜欢把被子裹得紧紧的,由于被子紧贴身体,会使被子沾染和吸附更多的有害气体和水分。所以,睡觉的时候,要注意调节被窝里的微观气候,在被子与身体间留出一定的空间,并且在肩以下的垫子与身上的被子之间留出小小的缝隙,这样就可以让身体排出的气体和水分散发出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被子的干燥。
看来,晨起叠被,确实是一个貌似健康实则不够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你有这样的习惯,那就不妨改一改吧!
健康习惯小贴士:
棉被的除潮方法:
1、 定期晾晒;
2、 用马力大的电吹风烘干;
3、 用电热毯烘干;
4、 用干被器处理。
公交车上补觉睡危害大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先生乘坐公交车出门办事。由于头天晚上睡眠不足,该先生上车没多久,就抓着车上的吊环睡了起来。没曾想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紧急刹车,该先生反应不及,仰天摔倒,头碰在椅子角上,碰破了后脑勺,所幸只是一般外伤,没有造成脑震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自早晨出门起,就四蹄生风,追赶公交车,追赶办公室,追赶客户……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奔忙的味道。这样的生活使得许多人都学会了争分夺秒地利用时间,公交车上补觉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坐车打瞌睡是赶路补觉两不误,可谓一举两得。然而,某先生的这个经历却给大家提了一个醒:这种“见缝插针”式的休息方式是不好的生活习惯,会给健康埋下不少隐患。
公交车上补觉,有哪些具体的危害呢?
1、遭受风寒的侵袭
公交车是公共交通工具,车门开关频繁,为了通风良好,车窗通常也会敞开,因而车内的温差变化较大。而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的生理功能下降,抵御外邪的能力不足,如果在公交车上睡觉,一不小心就容易受风寒而引起感冒头痛等不适症状。而且风寒还会侵入人体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出现肌肉强直痉挛、疼痛等症状。
2、遭受意外伤害
人在清醒的时候,都具有一种比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然而在睡眠中,这个自我保护意识会被抑制。如果在公交车上睡觉,汽车在快速转弯或是紧急刹车的时候,瞌睡中的乘客就会因反应不及而出现本文开头某先生所遭遇的意外伤害。
3、引发颈椎病
人在车上小睡,脖子容易歪向一边,这就造成颈部一侧的肌肉疲劳,引发“落枕”。“落枕”还算是轻的,当这样的睡眠高度不适,或是遇到公交车颠簸晃动,就容易引起颈椎小关节错位,压迫周边的血管和神经,从而引发颈椎病。
4、引发面瘫
车内温差变化较大,在车上睡觉,人的面部容易受冷风的刺激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严重的就会引发面瘫。
5、不利于消除疲劳
人的睡眠可以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在睡眠中要循环多次。人们只有在睡眠中经历了几个“深睡眠”过程之后,才能使疲劳得到充分的消除。而在公交车上补觉,由于汽车晃动、鸣笛、人来人往等各种因素的干扰,人很难进入深睡眠状态,不仅睡意无法消除,疲劳也得不到消解。这样的补觉,其实是一种无效睡眠,反而会影响身心健康。
由此看来,在公交车上补觉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然而,“困了就想睡”又是人体的自然需求,如果实在是困得睁不开眼,在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地小睡一会儿也未尝不可,但不能养成习惯。其实,要从根本上防止坐车打瞌睡,最重要的还是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健康习惯小贴士:
平时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熬夜;睡前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脚以缓解疲劳;睡前喝一杯热牛奶以舒缓身心;适当进行慢跑一类的运动或轻体力劳动以助安眠。
伏案午睡并不能消除疲劳
很多人都有午睡的习惯。研究表明,午饭后马上就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会导致头晕、失眠甚至增加中风的危险,而午睡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因此,保持午睡的习惯是很好的。
然而,由于条件不同,人们午睡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人能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睡上半小时一小时,有的人则只能打个盹,更多的上班族则是选择趴在桌子上小睡一会儿。能在床上午睡当然是好,但如果是伏案午睡的话,那可就得注意了。这种午睡方式非但不能彰显午睡的好处,还会对身体带来种种危害。
1、视力受损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醒来后,有那么几秒钟的时间,眼睛看东西感觉模糊不清,必须要缓一会儿视力才能恢复。这是为什么呢?眼科医生告诉我们,趴在桌子上睡觉容易压迫眼球,使眼睛充血,造成眼部血压升高,严重的甚至还好引起角膜变形,眼睛弧度改变,使视力受损,同时也容易增加青光眼的发病率。对高度近视者而言,尤其不宜伏案午睡,因为这样会加重近视的程度。
2、脑部缺血
在睡眠中,人的心率会逐渐减慢,流经各组织的血液速度也会相对变慢,这样,流入大脑的血液也较平时有所减少。况且午饭后较多的血液还要流入肠胃帮助消化,此时如果伏案午睡,就会使脑病的缺血更加严重,从而出现生理性的瞬时“脑贫血”,产生头晕、耳鸣、腿软、乏力等症状。
3、胸部受压
很多人在伏案午睡的时候总觉得呼吸有些困难,上不来气。这又是为什么呢?伏案午睡的时候,人的上身需要趴在桌子上,这样就使得身体的弯曲度有所增加,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压迫胸部,使胸廓无法舒展而影响呼吸,造成呼吸不顺畅。经常这样的话,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脏病,而女性还可能会诱发乳房疾病。
4、手臂酸麻
伏案午睡醒来,许多人都要甩甩手臂,这是因为睡觉时用胳膊做枕头,胳膊受到头部的压迫,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就出现了麻木酸痛的感觉。如果严重的的话就可能造成慢性神经性伤害,即使通过治疗也不容易复原,其引发的后遗症甚至还会终生相随。而且,不光是手臂,脸部也同样如此。
5、睡不踏实
伏案午睡时,由于多处神经受到压迫,往往会心中焦虑,睡不踏实,徒耗时间。而且,由于伏案午睡不能使身体彻底放松,某些肌肉群、汗腺、皮肤仍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睡完觉后不仅没有精神饱满的感觉,反而可能感到更加疲惫。
这样看来,伏案午睡的后果可是很严重的了。但午睡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合适的环境可以让自己小憩一下的话,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有个比较好的办法,那就是半躺在椅子上,让头部“枕”在椅背上,这样也可以睡一会儿,效果远甚伏案午睡,且不会出现上述各种问题。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然而羊是有限的,如果只丢失了一只两只,补牢尚有大用,如果全丢完了,还补什么呢?健康也是如此,等到已经透支完了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那可就完了。因此,如果你有伏案午睡的习惯,还是改之为好吧!
健康习惯小贴士:
坐着打盹的午睡方式也不符合健康标准。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血液循环减慢,头脑供血减少,而坐着午睡由于体位的关系,供给大脑的血液更少,这样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所以,最好不要养成坐着午睡的习惯。
高枕忧更多
战国时期,谋士冯谖三计定乾坤,为孟尝君赢得了民心和声誉。冯谖对功成名就的孟尝君说过这样一句话:“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于是,“高枕无忧”就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人们用它来安慰亲朋好友,或是赞叹别人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高枕却未必能无忧,这是为什么呢?
人在睡眠的时候,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那就是枕头。与枕头直接接触的是人体的颈椎部位。颈椎有一个生理性前凸的弧度,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以能保持这种自然生理弧度为最舒服。很显然,人在睡眠的时候,也应该保持这种生理性前凸。而枕头的作用就是让人在睡觉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弧度,并使颈部皮肤、肌肉、韧带、椎间盘、椎间关节以及穿过颈部的气管、食道、神经等组织器官与人体一起放松与休息。
这样就必然对枕头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不能过高。因为,人体睡眠的时候,最佳的体位是平卧,它有利于身体各个部位最大限度地舒展,血液、氧气能最充分地供应,从而达到理想的新陈代谢。如果枕头过高,使人在睡眠的时候出现头高脚低的情况,就可能会出现脑病供血减少,血氧供应不良的情况,因而大脑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精神疲乏,精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不良后果。
枕头过高,还会使颈椎的生理性前凸受到阻碍,有时甚至会压迫颈椎附近的动脉和静脉,加重血液供应不良的程度,从而对大脑产生更大的危害。同时,枕头过高,还会使呼吸道受压迫,呼吸受阻而给心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高枕既然对身体有这么多危害,是不是睡觉的时候就不用枕头了呢?当然不是。枕头低了也不行,如果枕头过低,使人在睡眠时呈头低脚高的体位,就有可能出现腹腔脏器压迫纵膈、心肺组织的状态,回到心脏的血量增多,严重的会造成肺血管淤血、脑部瘀血等情况。这样,机体不但得不到休息,反而加重了重要脏器的负担,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脏器功能性障碍。
那么,枕头究竟该多高才合适呢?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因人而异。
1、青少年
青少年最好选择质地柔软的枕头,枕头的高度以适合颅骨枕部与后肩部之间的弧度为标准。
2、 成年人
成年人应按自己的体型胖瘦来确定枕头的高度,最好选择与人体侧卧时肩部与头颅的平行高度一致的枕头。
3、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颈椎椎间盘弹性减退,又往往患有颈椎退行性骨质增生,所以最好选用质地柔软的枕头。而患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老人,则枕头的高度要比正常的低一些。
总之,为了能拥有一段甜美的睡眠,为了能在充足的睡眠后能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更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一定不要忽略了枕头这个亲密伙伴,要知道,“高枕”也是“可忧”的。
健康习惯小贴士:
如何选择枕头:
1、 枕头的高度以稍低于肩到同侧颈部距离为宜;
2、 枕头的长度以稍长为宜,能方便人体睡眠时翻身;
3、 枕头的宽度以15-20厘米为宜,过宽易造成肌肉紧张;
4、 枕头的软硬度应适中,以稍有弹性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