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3700000071

第71章 佛教石窟雕塑的审美心理探析(1)

佛教石窟雕塑的审美心理探析

胡同庆

雕塑是一种空间艺术,由此又分为室内雕塑和室外雕塑。佛教雕塑既有雕,又有塑;既有洞窟内的雕塑,又有洞窟外的雕塑。不仅洞窟内外的佛教造像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同时由于洞窟形制和所处位置的不同,造像给予观者的感受也不相同,其审美心理自然也不同。

一、佛教石窟雕塑艺术具有很强的环境意识

中国佛教石窟雕塑艺术是完整的环境艺术、立体艺术。纵观整个中国雕塑史,暂时撇开石窟雕塑不论,目前能见到的真正存在于一定环境空间中的雕塑艺术,主要在秦汉和隋唐等时期的陵墓内外。例如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从地理环境来看,位于西距秦始皇陵陵园东垣墙1公里处,正处于陵园东门大道的北侧,坑内兵马俑的排列方向皆向东方,朝向始皇陵园,从空间环境可看出其镇卫陵园和陪葬的功能性质。从俑与俑之间的组合环境来看,有不同的军队阵容。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武士俑身高约1.8米,马俑约长2米,都近似于真人、真马,不同的头部造型和面部细节刻画、衣冠服饰、武器配制等等,都显示出一种“真实”的环境意义。秦兵马俑的这些环境意识,是其他许多雕塑艺术难以见到的。

又如唐代依山修凿的乾陵,其地面建筑内城四门各有石狮一对,北门石马一对,“神路”有高8米的华表一对,高4.1米的石人十对,另有翼马、石马和牵马人等,另外还有代表61个国家和地区使者的高1.6米的61王宾像等。这些石雕的背景及排列组合特别是高度都显示出一定的环境意识。

许多佛教寺庙雕塑及一些铜铸佛菩萨像,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大多失去了原来的空间感和环境意识。但佛教石窟雕塑却不然,它们依然如故。不管是窟内的还是窟外的,大体上还保持着原来的环境意识。

如西秦时期的炳灵寺169窟第6龛,为依山崖形势修成的平面作半圆形的背屏式龛,高1.70、宽1.50、深0.76米,龛内泥塑一高1.55米的结跏趺坐佛像,佛右侧上面有墨书“无量寿佛”,北侧塑高1.10米,亦有墨书的“得大势至菩萨”,南侧塑高1.18米,亦有墨书的“观世音菩萨”,上方龛壁绘十方佛,东侧又绘“弥勒菩萨”“释迦牟尼佛”和供养人以及墨书有“建弘元年”的榜题等等。众所周知,如果脱离这其中的壁画,特别是墨书题记,只赏析单独的泥塑佛、菩萨像,是很难找到多少感觉的。

再假如把拉梢寺或麦积山东、西崖摩崖佛、菩萨像按比例缩小几倍,重新安置在窟内,其观者的审美心理绝对不可能相同。

古人在制作雕塑时,对其大小比例、排列组合、设置地点等等都是有所考虑的,这就是古代雕塑特别是佛教石窟雕塑的环境意识。然而由于诸多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许多雕塑如青铜器、墓俑、木雕、玉雕、铜铸像等等都失去了原来的环境意识,而绝大多数佛教石窟雕塑艺术还大体保持着最初的状况,可以说是最为完整的环境艺术、真正的立体艺术、空间艺术。

二、洞窟氛围具有宗教神秘感

各地的佛教洞窟一般都开凿在悬崖绝壁上,是佛教徒从事坐禅修行或礼拜供养等宗教活动的场所。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塔柱窟、禅窟、佛殿窟、涅槃窟、大佛窟等几种,数量最多的是中心塔柱窟和佛殿窟。

如莫高窟的中心塔柱窟平面为长方形,前部有人字披屋顶,横梁两端有木质斗拱承托,系模仿中原木构建筑。后部平顶中心凿留一方形塔柱,在塔柱的左右形成通道;方柱的四面凿出浅浅的龛,龛内塑造佛像。这种用中心塔柱把全窟布置成两个空间的形式,是同当时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显然,前部是供信众“礼拜”的殿堂式空间,后部是供“绕行”的甬道式空间。因此中心塔柱正面龛内佛像的主要功能是供人礼拜,具有较多的神性,左、右及后面龛内佛像的功能是供人观像,与人的距离较近,富于人性。

佛殿窟是莫高窟隋唐洞窟中最基本的形式,又称“覆斗式窟”,其平面呈方形,覆斗顶(即窟顶为倒“斗”形),后壁(西壁)开龛造像。在佛殿窟里,信徒们不再进行绕塔观像的礼仪,因此它主要是供信徒进行供奉礼拜活动之用。佛像位于后壁龛内,好似帝王坐在殿堂之上,随时等候臣民的叩拜。佛殿窟受中国传统殿堂建筑影响很大,而中国皇帝即天子,天子即神,故佛殿窟后壁龛内居高临下的佛菩萨像具有更多的神性,与礼拜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心理距离。

洞窟建筑形制之结构大多有涵盖天地的意味,多表现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洞窟的主体是佛像,位置显著,一般情况下,两侧都陪衬有弟子、菩萨的塑像,共同成为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敦煌的每一个洞窟都是建筑、造像和壁画的综合体。如洞窟结构的立体形式,上有藻井悬华盖,正龛设佛陀及侍从,四壁绘制巨型经变,地面铺莲砖,人们进入洞窟,犹如进入佛国世界。壁画是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石窟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形象的图画向佛教徒宣传、阐述佛教义理,二是以强烈的装饰性效果来感染信徒。也就是从内容上和艺术形式上都和洞窟塑像紧密结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宗教世界,使人们走进洞窟犹如走进佛国,“诸天宫殿,近在虚空,人佛交接,两得相见。”在艺术美感和潜移默化中,“动人心志”,诱导人们信奉宗教。

在中心柱窟潜意识上还令人有一种“天国”可及可上之感。因为一个洞窟既可以看作一个天国,也可以看作一个世界。进入窟内前它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天国,进入窟内后它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世界。中心塔柱便是这个世界中心的须弥山,例如我们站在敦煌莫高窟第303窟须弥山中心柱前时,便会感到只要沿着这须弥山攀上去,就能到达天国。

在敦煌莫高窟,我们通过描绘在甬道盝形顶中央的接引佛、窟顶四角的四大天王、西壁龛内两侧的天龙八部、窟顶中央的藻井图案、四披的天宫伎乐、飞天、四壁的千佛画以及甬道两旁和东南北壁下部的供养人画像等等,发现每一个洞窟整体本身就象征着一个天国世界。

一般而论,佛像即神像,在普通信众的心目中,甚至菩萨弟子像也是神像。佛、菩萨所处的洞窟空间,也就是“神人”们生活的天国世界。所谓“神”或“神人”,实际上是具有某种超常能力或特异功能的人或超人。虽然佛教并不主张信神,许多佛学大师也经常强调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但是,释迦牟尼及其他佛、菩萨们在客观上确实让社会异化成了神,这也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实。从佛教早期洞窟的形制和造像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人与神的复杂关系。

从石窟中的造像来看,一个菩萨要保持与修炼自己。他就应当“像佛陀那样哪里也不站,但却不是不站立,既不是避开什么,也不是不避开什么,如此将保持自己”,如此他就能像“佛陀那样保持自己,立身于无所立身之处”,因此,凡执著精神修炼的人们通常注重把感官方向的抑制与约束,作为促使人们摆脱社会习俗与个人欲望束缚的途径。石窟尽管在这种根本转变过程中,约束感官的功能并非是根本的作用,但它在人们精神修炼的初始阶段,却实际起着约束感官的重要作用。

莫高窟现存绝大多数洞窟都有前室和后室,洞窟前室是外部空间与洞窟空间之间的转换,人们从人的世界进入佛的世界的时候,在这里产生情绪上的转化。特别是甬道盝形顶中央所绘制的接引佛,描绘阿弥陀佛正“垂手提携”作接引状,似乎站在天国(洞窟)门口,欢迎人们从此岸前往彼岸的极乐世界。这显示出从此岸到彼岸,即生与死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过渡。正如《阿弥陀经发愿文》中所云:“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黄智海:《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天台山国清寺法佛流通处编印。

所以,只要一走进佛教石窟中,都会感到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氛。这种气氛加强了宗教的神秘感,使观者的想象不由自主地驰骋在一个梦幻般的理想世界之中。在这种气氛中人与神之间的情感在默默地交流,人与神的距离也若近若远。在香烟袅袅的洞窟中,强烈的现世的激情在过去和未来的时空中穿梭。此时,一道神谕、一个预言、一句教诲都可能像一道道强光在观者心目中闪过,为观者照亮心中可能存在的一片幽暗背景。它在观者心中唤起一种神秘感和一种惊奇感,由此萌发出强烈的宗教感。

三、石窟造像与观者的距离具有亲近或敬仰感

艺术成功的秘密在于距离的微妙调整。布洛说:“在创作和鉴赏中最好的是最大限度的缩短距离,但又始终有距离。”造像由于在三度空间中逼真地表现人体,所以丧失距离的危险极大。为了避免这种危险,石窟造像采用固定而且程式化的姿态,并把可联想的运动姿势限制在最低限度。从敦煌造像内容上看,中心塔柱四周的苦修、禅定、降魔、说法像实际上是在介绍一个普通人努力追求、精进奋斗的一生,是普通人借鉴、效仿的榜样。但由于构图的程式化,尽管已世俗化,但仍令人感到一种距离。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塔柱四周的佛、菩萨像,许多与真人大小一样,也有一些佛像比真人稍大,而菩萨像比真人稍小。其圆雕和高浮雕的形式,在视觉心理上佛、菩萨像都给观众一种真实感和亲近感,而佛像又多了一些超人感和距离感。这一方面是由于佛像与菩萨像的大小比例演变出的距离感,因为一般佛像都比菩萨像高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柱四周龛内的塑像的高度距地面2—2.5米左右,稍高于观者(低于观者高度的不多),于是由仰而敬,自然使观者产生敬仰感。同时,许多菩萨像虽然比真人小,但因站立在龛台上,其总高度也让人由仰而敬,自然使观者产生敬仰感。著名雕像家傅天仇先生就曾指出:“作品立面是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关键,欣赏作品仰视点的高低、视域的大小,又会使观者的情绪产生感应。如果观者仰视角超过45°时,被视物就会使观者感到崇高。无论横看或竖看,被视的目标超过60°就会使观者感到雄伟,古代艺术家就利用这种心理感应,作用于石窟造像。古人利用15°—30°仰视之最佳角度,处理观者人眼和彩塑(佛)脸部之间的仰视度,还可以超过30°—70°的角度观看佛脸,使之产生神秘与伟大感,以突出立面布局中彩塑作为石窟主人的位置。盛唐130窟与初唐96窟,观看大佛面时必须抬头仰视60°,使观者感到自己渺小,而佛具有高不可攀的威严及神秘感。158窟彩塑涅槃大佛,不但平面布局在中轴线上,而且立面位置又在视平线之上,加以横卧长度超过观者60°视圆锥始能看全,大部分观看点在视圆锥之外,从而令人感到佛的雄伟神秘。”

同类推荐
  • 诗性的寻找

    诗性的寻找

    本书在作者实际课堂讲课的基础上,以散文式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对作家创作秘密的深度发掘,多方位阐释文学的魅力。登堂入室,引领读者全方位进入文学的殿堂;启迪智慧,打开看文学看人生的多种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二十多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点评十多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建立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文学理解的空间和视角。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契丹名族史

    契丹名族史

    我开始研究契丹史是在1964年,当时想报考陈述先生的“东北民族历史地理”的研究生,陈先生指定的专业教材是他所著的《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并送了我一本,我就认真地学习研究了该书。以后参加了考试,成绩大约还可以,陈先生已经决定录取我,但政审不合格,未能去成。陈先生答应收我为门外生,我开始在他指导下从事东北民族史的研究,契丹史当然也包括在内。
  •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千百年来,各种神魔鬼怪一直在人们的幻想中肆虐。“吸血鬼”这种不死的猎食者,这个源自于西方的神秘形象是其中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一种。无论在宗教,科学还是文化等领域,“吸血鬼”现象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弑天神将

    弑天神将

    纵看破天道,遁出轮回,也走不出这天地情殇。自远古大战以来,道统尽失,仙道迷茫。生为九子,纵神域,伏天葬,匡扶正道在我心。待我九星连珠,持神魔,帅天下,踏破天域,斩天道!自我醒来便是身处茫茫三千大山,一切前世都已忘记。唯一烙在心中的则是我曾一把魔剑杀上天域,斩了天道。既然前世我已经遗忘,那么今生就让我再一次焚天煮海,动荡九州。生!星宇洪荒!死!六情尽燃!战!天地浩荡!天!天为我颤!
  • 纯情女王暗战薄情首席

    纯情女王暗战薄情首席

    仝若涵一心一意爱着比自己优秀的燕子仪,这并不被看好的爱情在毕业后的现实面前更加的脆弱不堪,一厢情愿换来的毕竟不是两情相悦。做一个等爱的女人,还是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今又晴文

    今又晴文

    回忆高中,也短也长,有时温暖有时凉,人生漫漫白昼夜,偶尔回首思量
  • 溺宠冷妻

    溺宠冷妻

    清冷纯情女VS强攻腹黑男都说七年能让一个人全身的细胞从内到外全部替换更新一次。都说七年足够让分离的恋人从此陌路??“柒柒,七年了,2554个小时61296个小时,我回来了??”“柒柒,我爱你,自始至终只爱你。”“柒柒,因为是你,所以我甘心情愿只为你??”“柒柒,喜欢做什么放心大胆的去做,我永远在你身后。”
  • 禅悟

    禅悟

    佛理小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能够带领我们走出烦恼,进入一个沉静而祥和的世界。本书就是用佛理智慧讲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其内容包括人生、爱情、亲情、事业等各个方面,很好的阐释了人性迷失的种种原因,帮助人们解压解惑,让人们的心灵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洗涤。
  •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婚礼前的半小时身为新娘的她因一个莫名电话丢了性命。再次睁开眼才得知她已被选为神眷者并在另一个空间里重塑了生命。在这个神秘的空间,身为神眷者的她只有不断变强,不断挑战艰难的任务才能活下去!为了能够复活并回到现实世界完成婚礼,她又将面临怎样艰难的考验?这又会是一条怎样的强者之路?
  • 爆笑无良妃:我的王妃太爱钱

    爆笑无良妃:我的王妃太爱钱

    她是个把黑也能说白,把歪理也能掰成道理,把死人也能气活过来的无良少女,靠着一张毒嘴说遍天下无敌手。她的格言:挡我金萝萝财路者死!当超牛逼的爱钱女穿到古代,遭遇三个厉害皇子,会擦出什么爆笑火花?本文女主以另类的方式,演绎一段爆笑的倾城之恋。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居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居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中国民居建筑历史;中国民居建筑类型;民居的文化艺术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原始民居;先秦民居;秦汉、魏晋民居等。
  • 天晴了,爱在何处

    天晴了,爱在何处

    A国两个家族,一个掌握军权,一个掌握政权。两个家族明争暗斗,可两个天才继承者却情愫暗生。家族的阻挠反对,让他们产生了隔阂。他们将如何走到一起?
  • 怀念爱情

    怀念爱情

    《怀念爱情》,一部少有的直接描写当代大学生活的长篇,真实得丑陋、真挚得赤裸,这里的故事居然会包含着那么多的美丽和丑陋,以致让人读起来脸红心跳,满耳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