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1700000011

第11章 人际关系与生活品质 (1)

友谊不仅可提供及时的情绪回馈,

也是个人潜能开发的大好机会。

但是,现代生活并不利于友谊的维系。

当你为生活中最佳及最坏的情绪寻找解释时,一定会想到别人:情人或配偶既能令你心花怒放,也能让你沮丧气结;小孩儿娇憨可爱,但也会伤透你的脑筋;老板的只言片语足以令你笑逐颜开,也能使你一整天愁眉苦脸。

我们平日所做的各种事情,以人际互动最不可测,前一刻还在心流状态,下一刻却极可能转为淡漠、焦虑、松懈或无聊。由于人际互动对心理具有莫大影响力,所以临床医师利用愉悦的人际互动,研发出各种心理疗法。无疑,个人的身心健康深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我们的意识也被他人的反应所左右。

举例来说,我们以ESM法研究一位名叫萨拉的女性。她周六早上9点独坐厨房内吃早餐、看报,此时她的快乐指数是5(1为伤心,7为非常快乐)。11点半,她仍然独自一人,抽着烟,正在为儿子即将远赴另一个城市伤心,此刻她的快乐指数是3。下午1点,萨拉打开吸尘器,独自清理客厅地毯,快乐指数滑落至1。下午两点半,她到后院与孙子孙女游泳,指数上升至完美的7。但随后不到一小时,当她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而孙子孙女却泼了她一身水时,快乐指数再度下滑至2。她在ESM问卷上写道:“我媳妇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几个小鬼!”

在一天的生活中,不论是想到别人或与别人互动,我们的情绪都会因此起伏波动。

享受人际互动

在大多数的社会里,社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与塑造要比西方科技来得深。我们大多认为,个人潜能的开发一般来自于闲暇,至少在卢梭之后,我们是将社会视为个人充分发展的障碍。不过,传统上则认为,个人只有通过与别人的互动,逐步成型与修正,否则难以成器。这种观念尤以亚洲最为普遍,印度正是个很好的例子。

传统印度文化为了让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循规蹈矩,着实费了很大力气。林恩·哈特在文章中提到:在印度,人是在一连串的集体活动中被刻意、谨慎塑造出来的,这些活动被称为“生命循环”,对印度人的一生而言,它是最基本且必要的。

“生命循环”教导每个人新的行为规则,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每个阶段。正如印度心理分析家萨达尔·卡卡尔半开玩笑的说法,“生命循环”是种适时且适当的仪式:

这种观念化的人生循环,遵循着一连串的阶段进展。各阶段各有其特有的“任务”,一旦开始,就必须循序渐进度过每个阶段。这项观念已在传统印度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这种仪式的最主要动力在于,利用“生命循环”使儿童逐渐融入社会,以谨慎妥当的时间流程,带领他们脱离原有的母子共生状态,变成完完整整的社会成员。

社会化不仅能塑造行为,也能使个人的意识符合文化的期望与要求。当别人见到我们失败时,当我们达不到他人的要求时,我们会感到内疚。同样,各人心中对于自己是否符合社群期望的感受,也随文化不同而有巨大差异。例如,日语在独立、责任、义务等方面,拥有不同轻重程度的字眼,这些字义很难转译为英文,因为欧美社会中的个人并未经历到相同程度的感受。根据日本一位观察敏锐的记者龙新太郎的说法,一般日本人总是“跟着别人走,即使到海边游泳,也会避开空旷处,刻意选择一处拥挤的地点”。

由此可知,我们的身心都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即使是我们的灵长类亲戚—住在非洲丛林及草原的类人猿也知道,自己若不被群体接受,就别想活太久,因为一旦被孤立,立刻就会成为花豹或土狼的猎物。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已了解,自己是群居的动物,群居不光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享受生活中的人际互动之乐。

希腊文的“idiot”(英语中是“白痴、傻瓜”的意思)一字,原意是“独居的人”,可见在他们的观念中,人若是断绝社群的互动,心智上便会陷入低能。近代文盲社会也认为,喜欢独居的人必定为女巫之流,因为正常人除非受外力所迫,否则绝不会离群索居。

既然人际互动对于意识的平衡稳定十分重要,我们不得不查清其中的道理,并学习将这种互动化为正面的体验与感受。就像做所有事情一样,要享受人际关系,必须付出代价。

若想充分享受人际互动,让心念常常保持条理分明,必须符合两项条件。首先,找出自己与别人目标的一致性,但这在原则上总是不易做到,因为互动的双方必然会追求各自的利益。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如果你认真找,至少都能找出一丁点儿共同的目标。其次,必须愿意关心别人的目标。这也不容易,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十分珍贵,一定不想浪费在别人身上。但唯有做到以上两点,才有可能从人际交流中得到无价的收获,体验到完美互动关系带来的心流感受。

友谊的价值

最佳的体验与感受通常出现在朋友相伴之时,青少年尤其如此(见图3),即使年届银发阶段,这一点仍然不变。一般人在和朋友相处时,不论做什么,快乐程度及动机都比平时明显。即使是独自或与家人共同从事都感兴趣的事,如看书、做功课、整理家务,若换成与朋友一起进行,就会变得兴致盎然、津津有味,由此不难看出其中的道理。

图3青少年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体验品质变化图

表中的0代表一周内体验品质的平均值。“快乐”与“坚强”两项在独处时均显低落,有朋友相伴时较佳;“动机”则是在朋友相伴时格外明显。无论研究对象为成人、青少年、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士,所有的ESM研究皆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资料来源:Csikszentmihalyi and Larson,1984

朋友为完美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最佳条件。我们之所以选择那些朋友,是因为自认对方的目标与自己互不冲突,而且彼此关系平等。友谊应该带给双方益处,也不应具有外在约束,导致一方遭受剥削。理想上,友谊永不凝滞,它能带给我们崭新的情绪及知识的激励,不致枯燥或淡漠。我们会和朋友一起尝试新事物、新活动或冒险,并发展出新的态度、想法及价值观。

许多心流活动固然会带给人莫大的乐趣,但因挑战性为时很短,乐趣也持续不了多久。在人的一生中,朋友反倒能带来无止境的激励和鼓舞,让我们的情绪及知识得以不断受到磨炼。

当然,这种理想状态并不能屡屡实现。有时友谊不但无法刺激我们成长,反而令你的自我形象停在定点、永不前进。举凡交浅缘薄的青少年团体、郊区俱乐部、咖啡聚会或专业性组织、酒友等,都是不必费力即可加入,因而使人产生一份慰藉感。由图3即可看出,人在群体中的专注力远低于独处之时。由此可见,一般友谊活动很少涉及心智运用。

最糟的情况是,人在缺乏亲密伙伴时,会格外倚赖一些随波逐流、没有特定目标的人,向他们寻求情感上的支持,此时,友谊便转而产生破坏性。像帮派分子、为非作歹的团体、恐怖组织成员等,通常都是一些无法在社群中立足、只能在这类团体中寻求认同的人。在这种情形下,人际互动的结果也会带来成长,只不过在大多数人眼中,这算是一种不良的成长。

然而,与其他社会环境的主要特质相比,友谊不仅可提供及时的情感回馈,就长远来看,也是个开发潜能的大好机会。但是,现代生活并不利于友谊的维系。较为传统的社会中,人在一生中多与儿时同伴互相来往,美国却因地理与社会流动性而无法做到这一点。美国人的高中同伴与小学同伴已不相同,上了大学又换成另外一批。等到工作一换再换、住处一移再移、岁数一年年增加,友谊也越来越短暂、浅薄。一般人在中晚年面临情感危机时,最大的感叹都是缺少真正的朋友。

性观念的两极

另一项普遍的感叹是缺乏良好的性关系。20世纪的文化成就之一就是发现性对生活品质的重要性,然而,这一点也同样因为人们的过度强调而走入极端。大众将性抽离其他体验,接受“性事频繁才会快乐”的错误观念,认为性交的频率与变化远重于它的深度与强度。

由演化的角度来看,性交的原始目的是繁衍后代、巩固父母的关系。当然,这些不一定是性交的全部目的。就如同味蕾的功能是分辨食物的新鲜与否,但时日一久,我们又根据味蕾的细微差异,发展出复杂的美食艺术。同理,不管愉悦性交的最初理由何在,我们都可以据此创造机会,丰富人生。但是,若不求相爱相守,而单单追求肉欲,同样也是脱离常轨的行为。

当性解放先驱大胆呼吁,以性自由解除社会压抑时,他们并未想到,半个世纪后,性竟会被人用于芳香剂及饮料的销售上。正如赫伯特·马尔库塞等人所感叹,性爱终必以某种方式为世人所利用,它的力量如此强大,就算不被社会、国家当权者吸收,也难逃广告业的滥用。

我们该怎么做呢?一如生活中的其他大小事情,重要的是:替自己作好抉择,想清楚问题何在,并看清楚打着性爱旗帜、以图一己之私的人又是何方神圣。你将发现,人类在这方面是多么不堪一击!但是,了解人在性方面的弱点之后,我们又担心落入另一个极端—变成性恐慌。事实上,不论独身主义或滥交都不见得对人有益,真正重要的是,人们应了解如何整顿自己的生活,并确知性在自己生活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正视家庭

为了补偿朋友难寻的缺憾,美国人发现一种新方法,那就是与父母、配偶、子女为友。但在传统上追求纯爱的欧洲,夫妻间的友情反而是一种矛盾,因为欧洲人的婚姻大多是经济或政治联姻,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主要也在于财产与地位的继承,因此,他们之间缺乏建立友谊所需的平等与互惠。

同类推荐
  • 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做人做事的人)

    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做人做事的人)

    不懂做人之道,就不会受人欢迎;不懂做事之道,就不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就需要:做人讲究谋略,善于审时度势,张驰有道,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做事必须求稳,绝不可做超能力之外和无把握性的事,不能盲目死拼、死磕,否则你只会碰得头皮血流、输得个体无完肤。因此,会做人并不等于会做事,会做事也不等于会做人,两者之间虽然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决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个残缺的人;会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也容易犯错误,甚至处处碰壁。所以。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互为促进,相辅相成。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应酬学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应酬学

    应酬并不复杂,只要认真阅读《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应酬学》此书,你将不再迷惑,将会身心愉悦地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中,并让你成为应酬的行家里手。你将发现:原来紧张兮兮的谈判,完全可以放到饭局中,让双方心平气和地建立合作关系;原来方式单调的沟通,完全可以通过应酬,进一步增进感情;你也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一个活动,让朋友交往平添几分随意和活泼,让生活从此不再沉闷……
  • 少生气的智慧

    少生气的智慧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不顺心的事情,会让我们生气。每个人都会生气,倘若只是一味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运用我们的智慧,好好想出对策。没有人一辈子不生气,这是一本劝人少生气,以及生气了,如何去正面面对的书。
  • 让领导放心

    让领导放心

    你的努力是否得到领导的称赞?你的勤奋是否得到领导的认可?你的业绩是否得到领导的肯定?你的付出是否得到相应的回报?身在职场,怎么做人,领导才信任;怎么做事,领导才放心?《让领导放心》将为你一一解答。
  • 年轻人领导世界

    年轻人领导世界

    本书包括:年轻富翁领导世界、经济动荡的新时代、造就富翁的摇篮、创新的神话、现代传媒的魔力、学会现代经营方法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迈过心理那些坎儿

    迈过心理那些坎儿

    本书从职场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介绍了七部分内容,即职场人士自我心理诊断、职场人士人际关系心理诊断、职场人士压力心理诊断、职场人士跳槽心理诊断、职场人士非常时期心理诊断、职场人士常见心理障碍诊断、职场职业病心理诊断。
  • Hello!权志龙

    Hello!权志龙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肯定很多人多不相信。但,夏雨沫对韩国人气偶像权志龙就是一见钟情,她简直就是上天的宠儿,权志龙居然也对她一见钟情。当邻家小妹夏雨沫和完美主义者权志龙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离火大陆

    离火大陆

    这是一个火的世界,没有斗气,没有魔法,一切能力都来源于火。
  • 黑暗都市之血色枭雄

    黑暗都市之血色枭雄

    这是一个黑暗的都市,一个令世界颤抖的兵王领着一群悍不畏死的兄弟,用金钱和鲜血,铺就一个黑暗帝国,情义相挺,患难相扶,最炙热的思念,最铁血的较量,最真挚的爱情,且看天浪为大家打造黑暗都市三部曲,黑暗都市之血色枭雄!
  • 天使之泪:妖狐的救赎

    天使之泪:妖狐的救赎

    我不管上一世,你喜欢谁,反正,这一世,你只能喜欢我,也只能属于我
  • 法纳尔:挽歌

    法纳尔:挽歌

    “我只想要活下去,为此我可以不则手段。”----无名的英雄
  •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理论的卓越之处在于能透过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九型人格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九型人格与领导力”被斯坦福商学院列为工商管理硕士的进修课程,同时它也是众多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本书作者中原老师一直是国内九型人格最有影响力的讲师,也是国内最早通过电视和音像制品传授九型人格的培训老师。通过此书可以帮助读者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你运用性格类型的视角观察周围人时,你会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无缺的,不仅你所属的性格的存在偏见,其他不同性格类型也因为观念的不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 销售是个好职业

    销售是个好职业

    顶尖销售人员不凡的魅力让人景仰膜拜,而低微的销售人员又让人无时无刻不鄙视。它让不少走近它的人很快尝到甜头,更让许多接近它的人吃尽无数苦果。销售是生死艺术,有人因此进入天堂,有人因此下了地狱。你想走哪一条道?我已经听到了,是天堂!本书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销售心得,给销售新手指出了一条从开始就正确的道,让新手: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同时为新手们提供了许多销售的理念、实用技巧、方法、策略。让新手一人行就能很清醒地避开弯路、避开无知、避开伤害,找到方向、找到方法、找到力量、找到智慧,在销售这条玄妙的大道上顺利打造自己的美好“钱”途。
  • 穿越之丫鬟也疯狂

    穿越之丫鬟也疯狂

    千年之后穿越而来的懵懂丫鬟,却牵动着俊俏王爷和神秘公子的千般情愫。绝美的女帝嫉妒难耐,争宠夺爱,却自食其果,凄凉一世。身世、爱恨、阴谋、人性。看小小丫鬟如何在架空国度化险为夷,成就千年爱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平濠记

    平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