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6900000011

第11章 破解你的思维游戏(4)

山冈庄八的历史小说《德川家康》中有一个传奇的和尚,他年轻的时候自称随风,游遍全日本,拜见了诸多大名,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引起纷争。四十来岁的时候,他明白这些纷争是自己的心勾起的,深以为耻,决心改变这一点,并起了新名字叫天海。从那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用什么语言说话,都不会再引起纷争。

最危险的一次是他去劝说一方诸侯北条家。当时,北条家想对抗已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天海想劝说北条家顺应天下大势,不要发起无谓的战争。他说的话很直接,几次令北条家领主北条氏政不爽。如果换做别人,北条氏政早就喝令属下杀死对方,但北条氏政发现,他就是对天海起不了杀心。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天海既不投射愤怒,也不认同愤怒,所以他不会在北条氏政心中挂愤怒的衣服,北条氏政也无法在天海心中挂愤怒的衣服,愤怒也就无从生起了。

这是小说中的情节,似乎听起来不够靠谱,但这种故事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我的一个来访者小苏遇到一个疯狂的追求者,他先是迷恋她,等发现怎么做都无法得到她的垂青时,他向她发出了暴力威胁甚至死亡威胁,这令小苏陷入了严重的恐慌中。

这样的威胁是很实在的,所以假若有人遇到类似的威胁,我总是建议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同时,我也会讲前面给严讲过的那个道理--“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可以这样对你”。

首先,小苏应当明白这个疯狂追求者的内在逻辑,他表现得很愤怒很强大,但这其实是一种假象,他的这种愤怒,是为了防御他得不到所爱的虚弱感才制造出来的。本来,他自己产生了虚弱感,他不想要这种感觉,所以潜意识中想把这种感觉投射到小苏身上。

假若小苏产生了恐惧,那就意味着他的这个投射成功了。因为每个人都想做有用的事情,所以这会促使他继续进行投射。相反,假若她不认同这种投射,那么他的投射也会自然停下来。

需要强调的是,不认同投射,绝不意味着还击。通常,我们会认为,对付别人的愤怒与攻击的方式,是给予更有力的还击。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还击其实是意味着,他的投射还是发挥了作用,毕竟,我们通常是有了愤怒才会还击,而愤怒之所以会产生,也经常是有恐惧感在先。

那么该怎样做呢?首先,小苏可以去感受那种恐惧,既不要因为恐惧产生了而去还击,也不必逃避这种恐惧,她可以很纯粹地去体会这种恐惧。通过这个办法,我们会发现,假若你只是很纯粹地去体会某种感受时,这种感受最终会被化掉,而这种感受背后所藏着的种种情结,一旦被发现也会消失。

其次,小苏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他,去体会他的心境。我深信,我们每个人的灵性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很投入地去想象自己是某个人时,我们真的会体会到这个人的感受。

譬如,我另一个来访者,她的父亲非常暴躁,这经常给她造成很大的困扰。一次,父亲再次对家人发脾气时,她放松自己的身体,并在放松状态中去感受父亲的感受,结果进入了自我催眠状态,并发现本来很高大也似乎很强大的父亲,在她面前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只有一滴泪水那么大。

这次经历让她深深地明白,父亲之所以通过暴躁的方式显得那么高大,是因为他那时感到非常无助、非常弱小。

通过这样的自我理解和理解对方,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宁静下来,就不会盲目地去攀缘或被攀缘,而且心中还会产生慈悲与宽容。这时,对方不仅无法投射愤怒,还可能会被感化。

譬如,小苏发现,当他再次对她发出暴力威胁或死亡威胁时,她基本上不再有恐惧产生了。结果,他的威胁越来越少,最后不再发出了。

随时保持与身体的链接

史蒂芬·吉利根曾在他的课上讲了一个可以应急的办法。这个办法是,无论身处何种情景,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中正点”。

他的意思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首先要保持和自己内在的链接。具体而言就是,你首先要把注意力抽回一部分放到你自己身上,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并保持一种身体和内在的平衡。

吉利根一直在修习日本的合气道,而“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的中正”是合气道练习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譬如,合气道的黑带级别中会有这样的练习:你进入一个房间,房间内同时有几个人袭击你,而且房间内还有一些纸贴在墙上,纸上有字,你不仅要成功应对几个人的袭击,同时还要把这些字记住。

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保持自己的“中正”,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你都能对自己的身体和内在有一个很好的觉知。

通常,我们一遇到袭击这种剧烈的投射,心会一下子缩紧,而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会被对方投射过来的巨大情绪力量所吸走,于是就成了一个自动反应机器,被对方的强烈投射所控制了。

要避免这种情况,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你不是去更努力地注意对方,而是先把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感受你的身体和内在的感受,和你的身体与内在保持一种链接。这时,你就像太极拳高手一样,对方怎么用力你都不会失去平衡。

据我所知,顶级太极拳高手对自己的身体有可怕的觉察力,哪怕仅仅是苍蝇落在身上这么大的力道,他们也会对其性质、方向等种种力的特性在第一时间有很准确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身体所实现的。这意味着,他们比对方还清楚其力道,于是就可以很好地将其化解掉。

这种境界也许太高了,但你真的可以把这个当作原则去试试,无论遇到什么情形,首先将注意力抽回到自己身上。

13.警惕可怕的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心想事成!

我相信这句最常用的祝福语的道理。问题只是,你是否知道,你有什么样的“心想”?

我们以为,是我们意识上的“心想”可以“事成”,但实际上,真正发挥作用的常常是潜意识的“心想”。

Amy是一家外企的高管,一天上午她开车的时候,车出了点小问题。Amy的风格一向是雷厉风行,所以,她想立即去修车。但她的一个外国同事说,这点小问题不值得单独修一次,你不妨等再出一次车祸再去修。

她觉得外国同事说得有道理,但她心里总有百爪挠心的感觉,好像心里总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按照自己一贯的习惯立即去修车。

下午,公司开会,Amy在停车场一时走神,结果她的车狠狠地撞在另一辆车上,人没事,但必须去修车了。回忆当时的感觉,Amy说,事故发生后,她隐隐明白,这次事故好像是她内心追求的结果:她似乎想用出车祸这种事情,满足她想立即修车的愿望。

外国同事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她内心中有一种声音表示认可他的说法,但她内心中还有一种声音,想完全按照她习惯的雷厉风行的方式去行动。为了实现雷厉风行的风格,她好像迫不及待要出点事情。

这真是可怕的心想事成,却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一个成年人的人生,不管多么不幸,都是他自己追求的结果。

前几天,我和一位年轻的女子聊天,她说,她丈夫找妓女感染了性病,并传染给她,所幸是最轻微的性病,所以很容易治好了。但这让她觉得恶心,并且因此不想再让丈夫碰她。

然而,丈夫的认错态度非常好,这又让她觉得,不让丈夫碰她的身体似乎显得自己太不通情达理了。于是她想,要是身体不舒服就好了,那样就可以找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不让老公碰自己,譬如患上骨盆炎。

结果,不久以后,她果真患上了骨盆炎。

台湾作家张德芬曾对我说,她一直都有强大的心想事成的能力,自己现在的美好人生都是心想事成的结果。心想事成让她有个幸福的家庭,但她也有些可怕的心想事成。

她接触心理学是从内观开始的。第一次内观的体验非常好,所以她很快去了第二次。然而,第二次内观时,她第一天就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中,于是发誓说,她一定要离开内观的场所。

内观的场所不得随便离开,这是做内观的人和内观场所管理者签订的一个协议。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离开的“心想”呢?张德芬说,第二天她肚子疼得不得了,不得不去医院,而且检查时医生说,如果再晚一点送到,她的肠胃可能会穿孔,那就会导致非常可怕的结果。

对此,张德芬的解释是,她有了“我要离开”的愿望,但这个愿望通过正常的途径不能实现,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的潜意识驱使身体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况中。

谢谢你对我的抢劫

可怕的心想事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当事人有了一个愿望,但这个愿望当事人认为不能直接表达,于是营造了很可怕的事情,通过这件可怕的事情实现了那个不能表达的愿望。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通常,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两种动力,某一种动力看起来是好的,而另一种动力看起来是不好的,而我们不愿意做一个道德错误的人,所以只表达那个好的动力,甚至完全意识不到那个不好的动力的存在。但是,这个貌似不好的动力仍要寻求表达,并且,因为这个动力被视为坏的,所以我们也会用坏的方式去表达。最终导致了可怕的心想事成。

前不久,一个朋友陷入了很大的痛苦中。她发现,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她创办的公司里,她都是在拼命付出,而不管她怎么付出怎么努力,家人和合作伙伴好像都不买账。譬如,合作伙伴出的钱比她少,付出的精力也没有她多,但是,在结账的时候,合作伙伴总是拿得比她多。

听起来,是那些合作伙伴不讲道理,但和我聊到深处,她发现,其实就算合作伙伴不向她提要求,她都会有意无意地要多给合作伙伴很多钱。

原来,不是合作伙伴在讹诈她,而是她在诱导合作伙伴向她索取。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她说,她想立即改变,并要我给她推荐心理医生。

我给她推荐了一个心理医生,他们约好傍晚6点在诊所进行咨询。但是到了时间没有见到人,心理医生打其手机,总是关机状态。

她出事了,就在走下车去心理诊所的路上,她被两个劫匪抢了,人没事,但钱包、手机和包一起被抢走,令她没办法和家人或朋友取得联系。

听上去,她只是单纯地遭遇了一次抢劫,非常不幸,但后来在和我聊天的时候,她说,当包被抢走的那一刹那,她隐隐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她说不明白这种轻松感从何而来,但当我让她细细体会这种轻松感后,她迅速明白,这种感觉的意思是,她终于可以有一个理由不去看心理医生了。

原来,她心中有两种动力,一种动力是想看心理医生,想改变,另一种动力是对看心理医生有一种恐惧。是的,她付出太多,但付出有巨大的好处--令她在很多人面前颇有价值感,令很多人需要她、离不开她,而假若她改变了,她不再做超级付出者了,那么还有谁会亲近她、尊重她、需要她呢?

其实,她不只是在公司里对合作伙伴超级付出,她在家里对几乎所有亲人都超级付出。所以,如果她要寻求改变的话,改变的就不只是她和合作伙伴的关系模式,也会改变她和家人的关系模式。

她心里其实一直有一个逻辑:我只能通过超级付出的方式让别人接纳我,假若我不这么做,别人就不会接纳我了。她是很想改变,但她目前只有这一种逻辑,当她使用这种逻辑看改变时,下意识里就会想,如果她改变了,不做付出者,她也会失去所有重要关系。

她对看心理医生心怀疑虑甚至恐惧,是一种很正常也很普遍的动力。但是,她当时看不到这一动力,她意识上似乎仅有一种动力--“我要看心理医生,我要改变”。至于不想看或不敢看心理医生的动力,她没有在意识上给予尊重,不承认它的存在,结果它就通过潜意识来表达。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两个劫匪其实是来帮助她的,他们通过抢劫她的这种恶性行为,帮她表达了不去看心理医生的动力。

我病了,就达到目的了

我女友的一个亲人看了我的博客,决定来参加我的课程,于是买好了南下的火车票。但就在出发的前一天,这位亲人发起了低烧,她对我女友说,还是不来上课了。

不过,在我女友的劝说下,她又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要来,只是火车票已过期,于是她改买了飞机票。

然而,在她临出发时,她又打电话说,她的低烧转为高烧,已烧到39摄氏度。

这样子自然是不能来了。这位亲人心中有两种动力,一种动力是来上课以求自我改变,另一种动力是不想来。但自我改变看起来是那么正确而美好,而在女友面前不能表达不想来的动力,甚至这位亲人自己也不能在意识层面觉察到这种不想来的动力。

结果,身体就替她表达了这种不想来的动力,低烧和高烧,都是身体的表达形式。毕竟,这是一种强有力而且正确的表达方式--“不是我不想来,是我的身体状况让我来不了”。

但假若她能直接表达“我不想来”的动力,她就可以不必用生病这种方式来表达了。

通过生病的方式表达不是那么正确的动力,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人想控制自己的亲人,但他们不能直接说,我就是想让你听我的,所以就使用了生病的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心脏病。

当家人之间出现争执时,很多人会对对方说:“你想气死我吗?”然后就有了心脏病的症状,这令对方感觉到紧张乃至害怕,最后不争执了,并顺从了他们的意志。

这种做法成为他们惯用的招数,最后,他们果真患上心脏病,而这成了强大的武器,可以随时拿出来迫使亲人服从他们的意志。

我们希望健康、幸福和快乐,但我们更希望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健康、幸福和快乐就是鱼,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就是熊掌,无数人选择了后者。

内心的格局决定事业

我们的事业格局,也是心想事成的结果。

一位女士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了一辆公交车,车上都是她的同事,公交车上有大椅子和小板凳,大椅子都坐满了人,只有一个小板凳是留给她的。看着那个小板凳,她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人都这么自私?

但当她坐在那个小板凳上后发现,她很享受这个位置,在这个小板凳上她无比自在。那一刻,她明白,小板凳就是她的需要。

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她最近被调了一次岗位,从比较重要的岗位上调到了一个闲职上。对此,她感到非常愤怒,尤其是单位里的几个一直以来很不错的同事,在知情的情况下都没有通知她,而一直重视她的领导,也是到了最后一刻才“假惺惺”地安慰她。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心理学

    每天读点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决定着行为,人心难测,我们想要让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必须了解、掌握他的心理,擅攻人心。这就需要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恰当地运用。
  • 直觉的魔力

    直觉的魔力

    我们人体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直觉的魔力潜藏其中,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今这种魔力已日渐引起人们的好奇和重视。可在生活中,真正能通晓并且能好好利用自己直觉能量的人却少之又少。作为一位资深的心理培训师,作者用10多年的时间潜心研读了大量心理学、古代巫术方面的书籍,总结归纳了使数万人受益的直觉潜能开发秘诀。一旦你学会运用自己的直觉,你的灵感、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纷至沓来,奇迹不再只是“可能发生”,而是“就要发生”。
  • 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教科书

    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教科书

    不同心理学观点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自然科学一板一眼的研究相比,心理学更为生动多彩,但我们并非执著于哪个理论更完美,而在于我们如何能更好地用这些理论合理地解释人类的行为。
  • 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

    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

    本书校正了认知科学中的这种褊狭,它为人类经验的自发和反思的维度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精妙的理解瓦雷拉、汤普森和罗施认为:只有在科学的心智与经验的心智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我们才能更完整地理解认知为了创造这种共识,他们在认知科学与佛教心理学之间开展了一场对话,并把这个对话置于同现象学和心理分析等其他传统的关系中。
  • 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在很多人看来,外向者更容易和人们相处,更容易表达自己,因而显得也很自信。而与之相对应的,内向似乎成了一个人性格缺陷的代名词。本书正是从性格分类讲起,帮助人们客观认识和对待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群。同时,着力分析内向者十个潜在的巨大优势,帮助内向者建立自信,同时找到具体的方法来发挥性格优势,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己,从而获得可见的进步和成功。在本书中,内向的读者能了解到如何将自己内向的优势——比如集中力、分析式地思考、坚韧不拔的能力运用到工作和私人生活中。外向人群也能更好地了解内向者,彼此之间建立更好的沟通方式,促进生活与工作的和谐与提升。
热门推荐
  • 萌菲修仙传

    萌菲修仙传

    一代学渣张小菲穿越到了异世!这个世界好危险,有会飞的鱼,会游泳的鸟,会咬人的小猫咪!好吧!猫本来就会咬人,但老是咬她就不正常了。哼!既来之,则安之!总之!终于不用写作业了,哈哈哈……
  • 倾世狂妃你别跑

    倾世狂妃你别跑

    尘缘飞花,人去楼空,梦里花落为谁痛?顾眸流盼,几许痴缠。把自己揉入了轮回里,忆起,在曾相逢的梦里;别离,在泪眼迷朦的花落间;心碎,在指尖的苍白中;淡落,在亘古的残梦中。在夜莺凄凉的叹息里,让片片细腻的柔情,哽咽失语在暗夜的诗句里。任凭一腔绵婉的相思,飘散在风中;任一泓温暖的细雨,吻遍朱唇上的幽凉;任清冷的月光,映刻在眸间,悠悠飘香。(各位,我只是觉得这段话很美,所以才……与这本书内容无关的)
  • 101的爱恋

    101的爱恋

    在聘夫失败了100次后,终在101次时遇见了那个对的人,让她拥有了简简单单的幸福,平平淡淡的生活
  • 幸福的日子重又来临

    幸福的日子重又来临

    本书包括六章:捕捉幸福、在逆境中成长、不幸的幸福法则、抵达幸福的彼岸、福至心灵——写给你的福音书、幸福的生活法则。
  •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范例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 指挥者

    指挥者

    1941年,朱德总司令下达了一项秘密任务,要求冀热辽根据地东北分部八路军深入敌营,秘密地切掉日本关东军的重要据点,八路军第十三军团团长赵空临危受命。在一次日常巡逻时偶然救下了来自苏联的神青年楚岚,从此展开了一场富有传奇色彩的抗战传奇
  • 虐心重生

    虐心重生

    柳府三女儿出生的不幸,遭嫌弃,世子相爱被妹妹及父亲冤死,灵魂重生,接近柳府与世子,世子再动情,熟不知这才是复仇的开始,‘我定要你们加倍偿还,此生为复仇而生’
  • 腹黑校草专宠小恶魔

    腹黑校草专宠小恶魔

    【1v1甜文】她是圣狐,也是天帝的妹妹竺影舞,为了渡劫,被打下凡间。遇到一个霸道腹黑却宠她如命的邵轩璘,不管她是否捅破了天,他也会为她撑着。宿命之门即将开启,他执起她的手,踏进了属于他们的世界。一道幽远的声音传来:“唉,你们的未来肯定不凡且困难重重,不管如何,都是宿命,准备好了吗?”两人对视一眼,双双点了点头,“绝不放弃,也绝不从命!”
  • 金丹妙诀

    金丹妙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干杯,冰淇淋

    干杯,冰淇淋

    繁华还是唱着歌,孤独依旧爬满墙……我指着被涂成青绿的墙面,一束束五彩斑斓的光晕齐刷刷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