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6900000012

第12章 破解你的思维游戏(5)

但是,这个梦显示,尽管看似是领导将她安排到了那个不重要的职位上,但其实她的内心很享受那个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心想事成,领导帮她完成了这一结果。这位女士内心深处想待在“小板凳”上,她的这种想法被领导和同事感应到,而最终在无意中给她安排了这个“小板凳”。

要想破掉这些糟糕的心想事成,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觉察。其实,很多可怕的心想事成,当事人都知道最初是怎么回事。例如我女友的那位亲人,她只需尊重她不想来的动力,并将其清楚地讲出来即可避免39摄氏度的高烧,而Amy,她只要不必理会那位外国同事的劝说,而按照自己的感觉,立即去修车就可以了。

一次,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的企业陷入了一种瓶颈。在和他聊的时候,突然有那么一刻,他说自己晕极了。

我让他觉察,这种晕是什么意思。结果他发现,当时我们谈到“怎样可以和一些牛人合作”时,他头晕了。我让他继续觉察,而他在一瞬间明白,原来他和牛人们在一起会感觉到自卑,而他没有意识到这种自卑,于是这种自卑用头晕来表达了。

这一次觉察发生后,他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他再面对牛人们时,这种自卑减少了很多,而头晕更是没有了。接下来,他开始和一些牛人们合作,而以前,他会无意中选择与一些水平一般的人合作。

很自然的,当他这么做后,他公司的业绩很快发生了改善。

我们常说,内心的格局决定了事业的格局,这个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

你能否发现,无论是你的人生,还是你的事业,都藏着很多心想事成的秘密?

14.认识你的生命游戏

人生就是一幕戏,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我们不只是在演出,更是这幕戏的创作者。因为一般戏剧总有个既定的结局,人生则不同,结果往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摘自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二)

“你此生唯一的目的是净化你的灵魂。”

日本著名企业家、两家全球500强企业京都陶瓷和第二电电(电信、电话)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如是说。

他是一名佛教徒,他这个说法有轮回的意味。不过,就算把他这句话的宗教色彩去掉,它仍然是一个很好的人生哲学。

在讲人生哲学这种大道理前,我先讲几个小故事。

不幸,是他自己营造的际遇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10点半时,我想打出租车回家。本来这么晚打车应该很容易,但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车很难打。

好不容易有一辆空车停在我面前,我赶紧坐进去,对出租车司机说,去某某楼盘。

说这句话时,我是低着头的,说完这句话后,我稍一转头,发现有两道冷冷的眼光向我扫来,司机说,他不愿意去郊区--我所住的这个楼盘是在郊区。

这时,我才注意到,这辆出租车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坐在前排,而前排司机位和副驾驶位之间有一道很结实的铁丝网,而且铁丝网隔开的两个空间中,司机位比较大,而副驾驶位显得很拥挤。更重要的是,司机的那两道充满敌意的目光,让我觉得好像我是一个坏蛋似的。

他可能是遇到过不好的事情才这么提防吧。一般遇到司机不情愿,我不会勉强,会换一辆车,但这么晚了,又下雨,我不想再等了,于是想打消他的疑虑,便问他:“师傅,晚上开车小心点很重要,但你看我这个人像是坏蛋吗?”

他很认真地打量了我一下,没再拒绝我。

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回事,于是路上问他:“开出租车不容易吧?”

这一句话让他打开了话匣子,他感叹说,真的很不容易,今年才过去5个月,他已经遇到7次顾客不给钱的事了,不知道会不会打破去年的纪录,去年他遇到13次这样的事情。

譬如,有一次开车送一个客人到某地,到了目的地后那客人手里玩着一把亮闪闪的刀子说:“哥们儿,多少钱啊,我没钱咋办啊?”好汉不吃眼前亏,他没要这个人的钱。

有时客人仗着人多不给钱,有时客人仗着自己是地头蛇不给钱,其中有几次他还闹到了派出所,但令他气愤的是,警察根本不把他的事当回事,甚至还偏袒那些不讲理的家伙。

有这么多不幸的遭遇,看起来,他很值得同情。但是,我想,假若我蛮横一些,可能也会不给他钱,至少,我对他有了很大的恼怒。

一路上,这种恼怒来了好几次,一开始被他当贼看令我恼怒,路上他几次讲话不中听也让我有类似的恼怒。相对而言,我觉得自己脾气是很好的,但仍被他激起恼怒,那些脾气大的人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

后来几次打出租车,我都把这个故事讲给司机,他们毫无例外都很惊讶。他们都说,客人不给钱和抢劫甚至杀死出租车司机这样的事情,他们只是听说过,但自己从来没有遭遇过。

只有一个司机说他遭遇过一次,他当时马上给也在做出租车司机的老乡们打电话,结果呼啦啦来了好多辆出租车,那客人被吓住后也就不再张狂了。

这样看来,一年半时间里20次遭遇客人不给钱,是那个司机自己一个人的命运了,而这种命运,十足是他自己造成的结果--他总把客人当作强盗来看,果真有些脾气大的客人在他那里成了强盗。

依照心理学的理论,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际遇,是因为他内心中有“充满提防的内在小孩”和“经常实施迫害的内在他人”这样一个内在关系模式,他的外部关系模式,不过是这个内在关系模式的自然展现而已。

轮回,是为了修炼自己的心性

另一个经典的故事发生在我的一个哥们儿Z身上。他在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想把他的大房子租给看奥运会的人,赚一笔横财。

他的房子很不错,位置也好,消息发出去后,很快就有很多人来看房子,但这些人都令他不舒服。他打电话给我说:“小武啊,这个世道怎么了,怎么来看我房子的人全是一些混蛋呢?”

他举例说,有不隐瞒身份的有钱男人和二奶,有像是一对男同性恋的外国人,还有讲起价来蛮不讲理的泼妇……

一开始,我还想反驳他,那可能都是他看到的表象,未必是事实,但Z给我列举了很多证据,他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这些证据显示他的推测基本是靠得住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混蛋”都跑他那儿去了?

对此,用现在流行的“吸引力法则”来解释,可以说,这是他吸引来的。他自视很高,而对别人总是心怀蔑视和敌意,而这蔑视和敌意就是他的需要,他需要一些“混蛋”,那样好投射出去他的蔑视和敌意。

用心理学来解释,则可以称,他有一个“被蔑视的内在小孩”和“‘混蛋’的内在他人”,这个内在关系模式一展现到外部世界,就是他的遭遇。

Z另外一个说法是,女人都是吃软饭的,而他谈恋爱数十次,那些女性除一个之外都是想吃他软饭的,这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甚至,同样一个女人,既认识他又认识我另外的朋友,和他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不讲道理的“坏女人”,而和我另外的朋友在一起时就是一个“好女人”。可以说,这也是他的需要,因为只有当一个女人变成吃软饭的人之后,他才好投射他的蔑视和敌意。

这样看起来,人真的是没救了。那名出租车司机和Z好像一点觉知力都没有,从未对自己的特殊际遇有过自省--这是不是我招来的啊,他们从未认识到,这其实是自己在玩的一个心理游戏而已。

所谓命运,依照心理学的经典解释,就是我们将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际关系中,结果命运就成了一个无聊的轮回。

但轮回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制造同样的机会,让自己处在同样的人际关系模式中,好从中修炼自己的心性。

怎么修炼呢?这涉及心理学两个核心的概念--投射和内摄。

所谓投射,即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具体而言,即将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中。

所谓内摄,即将外部世界吸入到自己内心中,具体而言,即将外部关系吸入到自己内心中。

我们每玩一个轮回的游戏,都是在制造一个机会,先将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外部世界中,然后再将外部世界的样子吸入到内心中。假若我们发现,这个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本心似乎有些不同,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心改变了。

当然,改变有可能是朝着好的方向而去,也有可能是朝着坏的方向而去。我们有可能通过一轮的投射和内摄后,变得更宽容、从容、灵活、信任,也有可能变得更狭隘、焦虑、偏执、怀疑。

决定我们去向何方的关键因素是觉察。

自我觉察可帮你远离轮回

最好的觉察是直接去关照自己的内心,在没有做任何事的情况下,就发现自己内心的种种变化过程,并洞察到自己内在的心理游戏的变化过程,从而直接了悟到一些真谛,心没有经历任何事情就净化了。

但是,这很难,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己的内心就是一块模模糊糊的难以辨认的存在,直接去看的话,什么都看不清,还会让自己非常焦虑。

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需要将心通过事情而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将自己的内在投射到外部世界,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需要。

关键是,我们要明白,自己看到的一切外在,都是自己内在投射的结果,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明确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埋怨别人,并将事情的责任一味推到别人或其他事物身上,而知道首先要看自己。

这也是传统的心理治疗的核心功能。至少在我看来,心理治疗的目的不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明白,自己的心是如何制造这个问题的,自己的心又如何展现在这个问题中,当来访者比较敏锐地发现自己的心与这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后,这个问题就化解了一大半。

我的治疗经验也显示了这一点,经常,似乎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的变化,只是来访者逐渐了解了自己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的内心变化,结果他们觉得事情完全不一样了。有时会解决问题,有时问题还在,但他们对自己内在的觉察令他们觉得更宽容、更从容、更灵活、更信任自己和别人,所以可以和那个问题共处,甚至那个问题已不再是问题,虽然事实看上去还是一样。

譬如,对于我的朋友Z,通过那次聊天,他第一次开始反思,经常遇到“混蛋”和“吃软饭的女人”,这很可能是他自己内心所营造的。当他这样想时,他的内在就松动了,尤其是,他的注意力不再完全投注于外部,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开始去看他的内在变化,这势必会带来一些改变。

对于那名出租车司机,我没有帮到他什么,甚至他就算是我的朋友乃至来访者,我也难以帮到他,因为他似乎是百分百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可怕,那些人就是那么坏,他没办法,总之,他不愿意向内看自己。

不愿意向内看自己,那一定是因为,自己内在有很痛苦的东西。如果内在的痛苦太强烈,那通常需要一个很安全的环境,例如心理医生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的深度信任关系,一个人才愿意去面对,要不然,我们更愿意做的,是将其投射出去。

投射出去,就意味着,另外会有一个人承担自己的痛苦。我的朋友M特别爱打架,而且一打就容易打到浑然忘我的地步,所以虽然他力气不大,但他的观察力很厉害,简直像有了心灵感应一样,可以不通过眼睛和耳朵而感觉到对方怎么打,所以他总能占先机。

但打架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更重要的是,他也觉得不对劲,尤其是那时的情绪他似乎完全控制不住,并且每次打完后他都浑身觉得舒服极了,甚至想,是不是吸毒也就这种感觉。

对此,他有一定的自我觉察,他说,每次打架,都是别人刺激他,让他觉得有被瞧不起的感觉,他对瞧不起的感觉极度敏感,一点忍受力都没有。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小时候他有很多很严重的被瞧不起的感觉,那种感觉可怕极了,他拼命努力,再也不想有那种感觉。

打架和打架后的那种舒服的感觉,也是源自这一点--“再也不想有这种感觉”。

我的理解是,通过打架,他似乎是将“我被人瞧不起”这种糟糕的感觉排挤出去了,排挤给了被他打败的人。

但这是一个幻觉,因为那些糟糕的感觉不在别处,而是在他心里,打架的愉悦感一走,他会发现,他的内心还是有这些痛苦。这时他更想将它们排挤出去,而打架似乎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最终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他对打架上瘾。

我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指向这一点--认识你自己,觉察你内在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不要迷失于自己的外部世界中。因为你看到的外部世界,其实是你自己的内心投射出来的一个心理游戏。

记得2007年在上海学精神分析时,一个女同学说,她去找德国老师做治疗,结果德国老师说,她不需要做治疗。

她很惊讶,为什么别人都需要,而她不需要呢?

德国老师回答说,因为她对自己的内在有很好的觉察力,而这本来就是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所在,但她已经有这个,所以不需要治疗。

你可以试试多去看自己的内心,不再怪罪外部的世界,或许你最后会体验到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

15.心理问题是一种选择

如果移除了障碍,人自然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自我实现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棵橡树。

--美国心理治疗家欧文·雅洛姆

我愈来愈相信一个说法--每个人都是本自俱足的。

这句话的通俗理解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具备了成长的一切资料,我们不需要向外寻求力量。

那么,为什么不计其数的人陷入平庸?这是因为我们自己把自己卡住了。

用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说,我们总是自己沉在陷阱中,陷阱令我们感到痛苦,我们会表现出很想走出陷阱的意愿。然而,当真正开始尝试走出时,敏感的人会发现,自己其实不情愿,或者说,自己其实是反对走出来的。

所以,可以说,总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卡在陷阱中,这是我们的选择。

力量唤醒=变成疯子?

26岁的阿龙来自东莞,是我的一个来访者。一次咨询时,她讲了她来咨询前一天晚上做的一个梦:

我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收音机的音乐,突然收音机传来奇特的声音,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同时我感觉到极大的恐惧,我尖叫起来。

一位朋友听到了我的声音后跑了进来,她本意是想帮我,但看到我的那一刹那,她一脸恐惧,随即尖叫着跑了出去。

我让阿龙用她觉得舒服的姿势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放松自己的身体。等进入到放松状态后,我挨个说梦的细节,然后让她想象,如果自己是梦的这个细节,那么这个细节想说什么话。例如,如果她是收音机,那么这个收音机想说什么话。

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解梦办法,但常常能够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而这一次也不例外。当想象自己是梦中的收音机时,阿龙说,“我”想播放一些音乐,唤醒阿龙这个人。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细节。等睁开眼睛后,阿龙说,她晚上经常听东莞电台心理类节目《城市之声》,很喜欢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叶纯,觉得叶纯的很多话语会击中她的内心。

这也是我给她的感觉,她说我的文章以及我和她的谈话,经常让她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同类推荐
  • 心理健康六年级(下)

    心理健康六年级(下)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异常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

    本书讲述了:异常心理(abnormalpsychology)是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异常心理有许多不同的描述,如变态心理、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失调等。严格地说,这些概念是有区别的: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心理离奇、古怪、让人无法理解;心理异常,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心理障碍,是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心理疾病,是从医学角度理解心理异常,相对躯体疾病而提出的概念;心理失调,是指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致使个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
  • 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在这本书里,你能了解自己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你会跳出自己的身体看清自己的内心;你会发现生活和交际中那些小小的心理黑洞;你会明白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你会懂得为什么自己经常觉得不幸;你会了解为什么你会一不小心变得平庸……
  • 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

    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分8部分,包括:心理创伤概述、创伤与分离、心理创伤理论、儿童早期虐待与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与分离的国内外研究等。
  • 自控力2

    自控力2

    本书从心理学等方面教读者如何利用意志力去缓解疼痛和压力。并以瑜伽为工具教读者提升自我控制力,让自己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康复。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她的很多心理学课程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作者的《自控力》一书收到读者极大的欢迎,为百万读者解决了关于自控力的心理问题。本书为作者继自控力之后又一力作。作者亲自试验、教学,教办公室人群如何利用心智缓解压力和疼痛,配合简单的瑜伽动作,是一本办公室人群实用的解压、缓解疼痛的佳作。
热门推荐
  • 星战风波

    星战风波

    少年林阳星际之独裁战神!身系恶魔、天使、死神之魂!手握神剑、神枪、神炮战星辰!脚踏生死轮转不死不灭之门!轻松破宇宙无敌战队!骄傲斗星河强硬牛人!潇洒抱暗黑霸道魔女!逍遥夜战空降独宰女!谁有不服,前来一战!保证不打脸!
  • 超级龙王分身

    超级龙王分身

    海隆在一家生物研究所做兼职,一场海啸意外的让他的灵魂和自己饲养的小龙王合二为一。想要生存,有时候必须付出一些代价,拥有了龙王分身的海隆必须在一些时候放弃人类的规则。获得异能的少年,看他掠夺世界的财富,惩戒所有的仇敌,坐拥美人在怀。
  • 福哥在晚清

    福哥在晚清

    我是洪天王的亲戚,后来成了女婿,再后来成了天王
  • 老婆,欢迎偷窥

    老婆,欢迎偷窥

    “啊,救命啊!”某男一声惊呼。某女一脚踹开浴室的门,手枪就对准了里面的唯一生物某男。“有,有蟑螂,啊,你偷窥我。”瞄过某男发达的胸肌某女冷哼一声,原来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当野蛮女遇到腹黑男,唇枪舌剑,明争暗斗,谁赢了谁?谁又扑倒了谁?
  • 易烊千玺夜殇影落

    易烊千玺夜殇影落

    “玺烊烊,等等我!”他的脸成功黑了一半,“你再叫我玺烊烊,我就不等你了,而且我还要叫你小灰灰。”小灰灰?神马鬼,不管了……
  • 心理罪

    心理罪

    人生得愿,狗仔梦实现。以为生命将迎来新的起点,可谁知,所谓的体面好工作,所谓的众人眼中的无冕之王都是狗屁。我接下来的生活就如一场噩梦,在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中陷入一个漩涡,人不是人,鬼不是鬼,到底埋藏着多少真相和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我,又何去何从?我叫白记,我为你们解剖令人胆颤的诡异事件。
  • 厉冰冰离婚记

    厉冰冰离婚记

    原来,你的欲望,我的仇恨,可以轻易抹去曾经的美好,小夫妻时代的预约婚姻,你真的伤得起吗?一个女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残忍起来。恨一个伤害过你的人,累:原谅一个伤害过你的人。更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值不值得你原谅,更不知道这个人将来会不会再伤害你。
  • 邪王独宠:废柴小姐要逆天

    邪王独宠:废柴小姐要逆天

    一片水晶,一朝穿越,两世的恩怨,千年的羁绊,21世纪的金牌杀手穿越到以武为尊的异界,筋脉堵塞,不能习武,天生废柴?且看她如何笑傲风云,素手搅天下...
  • 龙之谷之牧师传

    龙之谷之牧师传

    出生在哪,必将回归哪里。神圣天堂的终结,整个阿尔特里亚大陆的毁灭,以及阿拉德大陆的涅槃。主角!王子晨,就是影响这两个大陆的那只蝴蝶,这只蝴蝶终会成为这个世界的王!
  • 终极大脑

    终极大脑

    人这一生,做的就是无怨无悔,随心所欲。年轻人都有一个梦想,深深的藏在心底……当有一天你获得强大的力量,野心就会爆发出来。黄然,一个普通人,在大脑开发以后,走上了一条完全陌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