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6900000022

第22章 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2)

关于人性的理论和看法有无数种,其中任何一种,假若有人对你说,这是唯一的真理,这是唯一的路。那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强加,而且这会损害你自己的觉知力。其实,很多思想之所以能控制很多人,关键就在于这种强加,那时这种思想就是一种极端主义。相反,一旦允许对这种思想进行反思,信奉者都是自由地接受,不信奉者也不必被排斥甚至被杀死,那时自由和宽容就会产生,而信奉者也会是真正的信奉者。

任何一个理论都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框架,它的价值就在于,能不能引出你的一些感受,而每一个感受都会打开你的一扇门,让你更深地发现自己。

所以,千万不要迷信任何理论,一个好的理论自然有一个体系,但这个大厦是靠不住的,它的价值不是让你膜拜,那样你会迷失自己,它的价值在于帮助你唤醒自己的感受,而每一个感受都会点燃你自己。

首先需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我很想给出这样一个教条。

从高中开始,就不断有人问我,武志红,你累不累啊,整天思考这么多?在中德班学习时,班里有一个好朋友,我们整天在一起探讨彼此的发现。有一天她对我说,你很奇怪,你有那么多矛盾的想法,却为什么没得强迫症呢?如果换成别人,这真的就像是强迫症的表现。

现在想来,那么多人的问话和我这个朋友的纳闷,的确有他们的道理。如果我真的只是在思考,那么这真的会得强迫症。

但是,我的思考其实首先是为我的感觉服务的,思考总是第二位的,而感觉是第一位的。

一些重大的突破,总是先有一种感觉产生,然后内心中会升起一个念头,而围绕着这个感觉和念头,我会再做一些思考。这样的“思考”,是不会得强迫症的。其实,强迫症的真正核心内容是,“内在的父母”的声音拼命打压“内在的小孩”,而“内在的小孩”的声音微弱到似乎听不见了,这时思考就会脱离身体成为一种纯粹的思考。

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这时思考就是一种打架,A似乎有道理但不对,-A也似乎有道理但也不对,结果哪里也去不了了。

向内打开一个通道

尊重自己目前的境界,尊重自己当下的感受,这是我一再强调的。但有意思的是,感受真的是靠不住的,因为当你真正做到尊重一个感受时,这种感受就会融化掉,接着更深一层感受就会产生。并且,这似乎会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最终你会抵达非常神奇的境界。

一位来访者的问题是,她太容易愤怒了,她希望改变但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那么,她首先可以尊重这个愤怒的存在,然后看一看,这个愤怒是什么。

这样做时,她发现,愤怒并不是全部。其实,愤怒产生前,先有一份悲伤发生,这个悲伤是更深的存在,而愤怒是为了防御这个悲伤的。

再接下来,就可以去尊重这份悲伤的存在,并去觉察它。但是,这样做的时候,她会非常的痛苦,非常的恐惧。那么,这种痛苦和恐惧也要尊重,不必非得说,“觉察悲伤”就是真理,你必须这么做才对。

实际上,将一种感觉或看法视为对,将另一种感觉或看法视为错,正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当将一种感觉或看法视为对时,我们就允许它出现在意识层面,而当将另一种感觉或看法视为错时,我们就会不允许它出现在意识层面,而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

更进一步,当将一种感觉或看法视为绝对正确,而将另一种感觉或看法视为绝对错误时,就会导致极端主义产生,这时就会导致极度的压抑,人性就会被严重扭曲。三纲,如果只是比较轻度的存在,那么它们就是挺不错的东西。海灵格发现,假若一个家庭做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时,这个家庭就比较平衡而稳定。相应的,假若一个社会做到“君为臣纲”时,自然也会比较稳定。

但是,假如将三纲视为绝对正确,将孝道和忠君提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那么,非常严重的分裂就发生了。三纲绝对正确的基础其实是,君是完美的,父是完美的,夫是完美的,那样臣、子和妻才会心甘情愿地追随。但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所以,百分之百心甘情愿的追随也不可能会发生,作为臣子、孩子和妻子一定会有种种不满。这时,假若这些不满不被允许发生,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相反,它们会有更可怕的存在--它们以种种扭曲的方式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并且,潜意识中的扭曲的存在,会妨碍一个人感受到真正的爱意。一个孩子可以对父母行为上好到顶点,但在睡梦中,他可能会对父母咬牙切齿。一个妻子可以在行为上做到近乎完美,但她可能会有虚无感,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就算不想做一个彻底的证悟者,而只是想拥有幸福快乐美满的人生,我们也需要向内打开一个通道,与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爱意相连。要做这个工作,不是去倡导种种伟大的道理,而是去尊重真实的感受,这样做时,心就会像莲花一样逐渐盛开。

我听过很多故事,从中发现一个共同的道理:假若一个人对本应该挚爱的亲人有着不满、愤怒甚至仇恨,那么,允许不满、愤怒甚至仇恨在心中涌动,允许它们在一个不被批评的空间内存在,这些所谓负面的情绪会融化消解,最终爱意会再次流动,而那时的爱,就是真正的爱。

25.找回失去的自我

当你的情绪被触动的时候,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触动了你情绪的那个人身上,就是累积内在力量的开始。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跟史蒂芬·吉利根学催眠时,一天课上,他让我们每两个人一组做一个练习,核心程序如下:

一、两人相对而坐,放松,感受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内在链接。

二、想象打开自己,与同伴链接。

三、两人轮流使用下面的句子,用同一种步调,表达自己的觉察:

现在我觉察到我看到了……

现在我觉察到我听到了……

现在我觉察到我感受到……

四、使用以上句子进行数轮表达,感觉进入催眠状态后,使用最简单的句子轮流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意象,譬如一人说“微风吹过”,另一个人说“秋天的树叶”……

这个练习若进行得比较好,两个人心中涌现的意象和感受会越来越接近,甚至会完全一样,而两个人也逐渐融为一体。

练习结束后,一个同学说,她的感觉好极了,希望能继续下去,但她的男性伙伴进行了四五分钟后就匆忙结束了。练习结束后分享彼此的感受时,她的伙伴说,他也觉得不错,但他突然间担心自己爱上她,一时有些慌乱,所以就想结束了。

对此,吉利根回答说,亲密关系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距离,否则,一方或双方会担心,如果被吞噬了怎么办?

要防止这一点发生,最重要的一点是,时刻保持与自己的链接,当发现与自己失去链接时,要有意识地回来。

要时刻保持与自己的链接,这一点,是吉利根在课上不断强调的。课后分享彼此的感受时,多名同学对我说,这也是自己在吉利根老师的催眠课上最大的收获。自己未必能在持续12天的课程中成为一名催眠师,而且自己也未必想成为一名催眠师,因为很多人来到这个课上,初衷不是为了助人,而是为了自助,仅仅能养成这样一个意识--时刻保持与自己的链接,就已经可以令自己受益匪浅了。

其实,这也是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的关键所在。因为,假若我们失去了与自己的链接,我们就会拼命与别人去链接,别人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将远远胜于自己。对于这一点,我们很容易会说“因为我爱你”,但这种爱常是幻觉,是我们失去了与自己的链接后,将爱人当成了自己,失去爱人,就意味着失去自己,所以我们会对爱人特别执着。

这个道理,一切社会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现。你或许会有感觉,那些一心想讨好你的人,你反而会讨厌他,想远离他,其中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人好像是扑上来与你交往,但他那一刻失去了自我,他是一个没有自己的人,而且他还将你当成了他自己,他将自己的生命重量挂在了你身上。

那么,什么是与自己取得链接呢?怎样可以与自己取得链接呢?

首先,我们需要将焦点调回到自己身上。很悲哀的一点是,多数人的焦点都不在自己身上。多数人找心理医生,一开始在心理医生面前谈论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亲人,最常见的如配偶、孩子或父母等。

碰到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心理医生会帮来访者调整焦点,让他多谈自己,多使用“我……”的句式,而少使用“你……”的句式。这个工作可有意地去做,譬如一些治疗师会明确要求来访者使用“我……”的句式,也可以无形中引导来访者去做,譬如一些治疗师会将自己的焦点对准在来访者的感受上,当来访者谈别人的时候,他会不断去问,“当这件事发生时,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更精细的感受是什么”。

只这样问还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医生需要首先在自己的生活中活出自己,对自己的感受有很好的觉察能力。心理医生对自己的感受的觉察能力越好,他就越能细致入微地体会来访者的感受,或通过自己的感受,而能理解来访者对他的一些投射和欲求。

请聆听拖延行为背后的声音

我的一个来访者,他有严重的拖延习惯,尤其在工作上,拖延得一塌糊涂,没有完成的工作已累积成山,虽然公司老总很包容他,但他自己极度内疚。他来到我的咨询室,目的就是希望我能帮助他改掉拖延的习惯,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所以,第一次咨询中,他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的拖延,谈论自己的内疚。但是,当我听他讲话时,我主要感受到的是一种疲惫,非常非常的疲惫。于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我对他说,我听你讲话时,感觉非常累,你感觉怎么样?

听我这样说,他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好一会儿后才说,的确,他有这种感觉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他一直不想承认这种感觉,他希望自己永远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姿态。

按照吉利根老师的说法,这位来访者希望自己永远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姿态,是头脑层面的意识,而累,是身体层面的意识。身体层面的意识,要远比头脑层面的意识更为真实。头脑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与身体一致,而假若头脑和身体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话,那么迟早一个人会发现,他的身体拒绝接受他的头脑的指挥。

若想改变这种局面,一个人就要重新与自己的身体取得链接,去认识身体的需要,聆听身体的呼声,并尊重这个声音。

所以,我一开始就帮助他不断聆听自己身体的感受并试着学习尊重这些感受。

要做到这一点,我可以不断去问“你有什么感受”,但假若心理医生只是将这句话当成一个原则去问,那么来访者势必很容易感觉到厌烦。要最大效果地发挥这句问话的效用,心理医生先要做到和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很好的链接,对自己的身体感觉有很好的觉察。通过这种觉察,才能捕捉到来访者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有时候能捕捉到细节,有时候只是一些模糊的判断--一些重要的感受正在发生。有了这些信号,心理医生就可以在恰当的时候问“你有什么感受”,这时这句话就可以一下子令来访者进入状态。

远离体验,也即远离自己

关注自己的感受,可以算是第二个重要的努力了。所谓感受,通常指身体的种种感觉和情绪。有时也会有一些特殊的、难以描绘的感受。

身体的感觉一般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其中对多数人而言比较重要的是视觉和听觉,所以很多练习--包括本文一开始提到的练习--都强调要来访者表达“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而情绪、其他身体感觉或一些难以概述的感觉就可以用“感受到什么”来表达。

有时,我会使用一个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即不断地请来访者复述一件重要的事情,同时不断问他当时或在回忆中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复述一遍,再复述一遍,再复述一遍……

这个简单的办法之所以有治疗效果,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来访者和这个事件带给他的所有体验取得链接,尤其是一些事发时被他的头脑排斥的体验,或被他忽略的体验,一旦和他的头脑取得链接后,就会立即有不可思议的疗效。其实所谓疗效,就是他重新看这次体验时,有了更多的角度,逐渐地他可以完整地看待他整个体验,而完整地看待自己的体验,会帮助他彻底接受这件事情,而接受势必会带来转化乃至不可思议的疗效。

但这个复述问话法和前面那个“你有什么感受”的问话法一样,切忌只是当成一个金科玉律来使用,治疗师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判断,来访者现在是否准备好了这样做,是否乐意这样做。在恰当的时机这样做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有些治疗师喜欢使用宣泄的方法,即让来访者释放郁积已久的情绪。使用这种方法时,有一种认识是,负面情绪累积多了对人不好,需要释放。这种将情绪分成好和不好的二分法,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的理念。在我看来,宣泄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通过宣泄,来访者和被自己一直忽略的情绪取得了一个链接,这时就有一个机会,从各个角度去体会、理解和认识这个情绪,和自己的体验有更完整的链接。

罗杰斯说:“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所以,远离自己的体验,也即远离自己,而与自己的体验取得链接,也即意味着开始回归自我。

回归自我,听起来是一个很伟大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听到回归自我时,会想到自己该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其实,不必非要去做一些重要的事,一开始只需要留意自己在生活中一些细节的感受就可以了。

体验,是存在的证明

我的一个来访者说,在她30多年的人生中,她一直觉得自己挺糊涂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她对别人,尤其是恋人的想法非常关注,恋人的一个眼神、随意一句话她都会关注到,假若恋人要求她做一件事情的话,她会把它做到满分,甚至比恋人要求得还要高很多。

我问她:“你怎么认识自己呢?你能否向我描述一下你的特征,描述一下你是什么样的人?”

她立即回答说:“我是一个自私自利、虚荣虚伪的人。”

我反问:“真的吗?这是你自己吗?好像一谈自己,你想到的就是自我批评。”

她想了很久说:“我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向你,或任何一个人介绍我自己,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这是她的认识,她对自己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但是,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真的。我认为,她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对于各种事物,她有非常清晰的感受。那一次咨询的时候,她和我讲了一段她去买宠物的经历,那段经历看起来一点都不特别,很琐碎,但她讲述这次经历的时候,她把宠物市场的细节、她的种种细致入微的感受讲得淋漓尽致。听她讲时,我好像身临其境,而且听得津津有味。

听我这么说,她觉得有些惊讶,这么琐碎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吗?

同类推荐
  •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说:“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与键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生成才的保证,是学生成功的法宝,是学生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暗淡的心理充满阳光,让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并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 理智向左疯狂向右

    理智向左疯狂向右

    他们是如何成为连环杀手的?为什么他们认为杀人是在“替天行道”?他们的很多变态心理和行为同样出现在普通人身上,为什么偏偏只有他们成了凶手?正常人和变态的界限在哪里?为了应对连环杀手的威胁,FBI发展出一套心理侧写的技术。这种心理分析术为什么能够准确推测出凶手的年龄、职业、体型、习惯甚至长相?对于越来越不安全的世界,“超感警探”们给我提出了哪些建议?3000年连环谋杀史从古罗马时代到21世纪,连环谋杀在历史上从未中断,那些吸血鬼、狼人的传说很多都是连环谋杀的另类演绎。
  •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习惯是生活的基石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习惯是生活的基石

    本书主要内容为:好习惯才健康,摆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别让习惯“漏”掉健康。
  • 自控力2

    自控力2

    本书从心理学等方面教读者如何利用意志力去缓解疼痛和压力。并以瑜伽为工具教读者提升自我控制力,让自己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康复。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她的很多心理学课程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作者的《自控力》一书收到读者极大的欢迎,为百万读者解决了关于自控力的心理问题。本书为作者继自控力之后又一力作。作者亲自试验、教学,教办公室人群如何利用心智缓解压力和疼痛,配合简单的瑜伽动作,是一本办公室人群实用的解压、缓解疼痛的佳作。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聪明的心理战术》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热门推荐
  • 特殊老师不特殊

    特殊老师不特殊

    赵叶青是万千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师范大学毕业的他刚迈入社会就遭受无尽烦恼。他的专业是特殊教育,毕业后进入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与特殊儿童打着交道。他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却没有机遇。就当他快要对这个世界失去希望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本书,一本可以带给他无穷力量的书……
  • 狂傲六公主:天才配妖孽

    狂傲六公主:天才配妖孽

    “吃饱了???”某男邪笑。”嗯嗯,饱了饱了。“某女惬意地伸了伸懒腰,不知已经入了某男的陷阱。”吃饱了,那就来干正事吧!嘿嘿“说完,某男推到某女。
  • 女神之泣

    女神之泣

    在别人看来,她就是无比恐怖的怪胎,天生神力、速度惊人。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不正常的怪物,然后自卑恐惧浑浊的生存了十几个年头。忽然有一天,一个身穿奇异斗篷的男子袖子一挥,告诉她那里才是你的世界!“那里”是哪里?她一睁开眼竟然身处异世界之中!而且这个世界里的人竟然比她更像怪物!好吧,看来自己终于变成所谓的“正常人”了。就在她清闲自在的享受这“正常人”的美好时光的。一个跟鬼一样白的男子飘啊飘啊的落到她面前,吻住她的手说:“我亲爱的女神!你终于来了!”....她怎么感觉怪怪的。
  • 王爷的无赖义妹(宫系列)

    王爷的无赖义妹(宫系列)

    她聪明慧黠、口齿伶俐,又兼有一张百坚不摧的厚脸皮,可谓人见人爱……即便怨她的也寻不到暗拍砖头的机会啦!若说有什么弱点,便是贪恋美色,人家公子朝她轻轻一笑,她便神魂颠倒了,待得知对方的身份已是追悔莫及。什么?他意气消沉,正好乘虚而入?呸,她的骄傲岂可容她做出这等事!却不知,对一个人的心软,能让你一退再退,只求能执他手,换一世安宁。
  • 玉剑侠缘

    玉剑侠缘

    两宋时期,围绕玉玺、玉霄剑而起的爱恨情仇故事
  • 坏丫头玩转后宫:朕的独宠皇后

    坏丫头玩转后宫:朕的独宠皇后

    搞错没有,她筱蝶一不爱看言情,二不喜欢历史。竟然也可以过一把穿越的瘾...她这个21世纪的独立女性竟然穿越到一个历史上不曾出现的男尊女卑的北寒王朝。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她竟然是当朝大将军慕容雄的女儿。那个自以为是,有着清高性格,但却追着当朝皇上不放的慕容静?那个在一个月之后就要成为皇后的女孩?天啊--这是什么世道。那个皇上自己连面都没见过,又怎么。。。哎,走一步算一步了。
  • 芦雨红素花未眠

    芦雨红素花未眠

    这是讲述一个悲剧女孩的成长和爱情故事,从一个农村丫头到城市小公主,时隔多年,她又被打回了原形。是什么让她从一个富家千金落魄到了酒鬼的女儿?当她真正长大,步入青春大门的那一刻起,她被注定自力更生。
  • 尖叫末日

    尖叫末日

    打开尘封的日记本,一个一个记录着末世的悲歌:这个世界,似乎失去最美好的东西,它叫人性。
  • 钟氏遗子

    钟氏遗子

    老祖宗钟馗,靠脸吃饭,打下显赫基业:千年后,钟氏一脉与妖鬼却同时走向没落,这时候,废柴道士钟昊认为他可以招摇撞骗的时代终于来临。却发现……,搞毛啊!这些千年老妖哪来的!!
  • 秘境突击队

    秘境突击队

    午夜的钟声即将敲响,地下的病毒也从墓碑中缓缓散开。那些地下的冤魂正在街道上飘飘荡荡的寻找宿主。被附体的宿主们犹如一具具行尸走肉一般,在城市里寻找着活人。“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午夜的钟声敲响了,掩盖了地面传来的惨叫声;但是黑夜却掩盖不住下面的血腥场面:……白天到了,一切如原,除了下面的尸体。这时传来一首童谣:午夜到,辫子翘;巷有人,鬼见笑。各种各样的变异群体正在吞噬者人类的文明,就在这时,出现了一支秘密的部队,开始了拯救人类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