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0700000009

第9章 附则(4)

选择配偶时是可以适当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的,因为当事人结婚后就要组成家庭,不仅要维持双方的生活,还要承担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但是,择偶时适当考虑经济条件不是借婚姻索取财物,二者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索要财物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别。最为常见的情况是,男女双方结婚基本上是自主自愿的,但是,一方却向另一方索要许多财物,以此作为结婚的条件。实际上主要是女方向男方索要,男方向女方索要的为少数。

有时女方的父母等也从中索要部分财物,以此作为同意婚事的条件。

借自己的婚姻问题索取财物的人,不是把婚姻关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是把满足某种物质欲望作为同对方结合的代价。

他们不是正当地行使婚姻自由的权利,而是借自由之名滥用这种权利。他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实际上并没有摆脱那种以金钱、财产为转移的剥削阶级婚姻观的影响。

借婚姻索取财物不仅腐蚀人们的思想,败坏社会的风气,妨碍婚姻自由原则的贯彻,而且给一些青年的结婚和婚后生活带来种种困难。一定要认真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展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

借婚姻索取财物同买卖婚姻是有严格区别的。两者虽然都有索要财物的共同特征,但是,买卖婚姻根本违背当事人的意愿,借婚姻索取财物时,婚姻本身一般说来并不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买卖婚姻中的财物是第三者索要的,借婚姻索取财物主要是当事人一方索要的。借婚姻索取财物和正当馈赠也是根本不同的,男女双方之间,以及一方对另一方的父母等,出于自愿的赠与是完全合法的,这种馈赠并非成婚的代价,即使价值较大也无可非议。借婚姻索取财物也不同于借婚姻之名骗取财物。在后一种的情况下,骗取财物者并无与对方成婚的真实意愿,这已经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范围,自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行为处理。

三、禁止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重婚,是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在重婚关系中,一方或双方的合法婚姻并未基于法定原因而终止。正因为合法婚姻继续存在,故发生于后的违法结合应以重婚论处。

我国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重婚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法律认其无效,当事人不能通过重婚达到设定另一婚姻的目的,这本身就是重婚的一种法律后果。不仅如此,重婚还能引起并非为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在我国,前婚尚未终止又申请结婚的,不予办理结婚登记;已经构成重婚的,依法解除其重婚关系;犯重婚罪的,按刑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制裁。我国新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见,应按重婚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实施重婚行为的有配偶者和明知故犯的无配偶者;不知他人已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无配偶者,不是重婚罪的主体。后一种情况,往往是因有配偶一方的欺骗、隐瞒而造成的。对于没有重婚故意的无配偶者,仅产生婚姻无效的民事后果,并不产生犯重婚罪的刑事后果。为了加强对现役军人婚姻的保护,我国新刑法第259条还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我国的法律、政策和审判实践,认定和处理重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是法律上的重婚,虽未登记但确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的,为事实上的重婚。事实上的重婚大多是重婚的主要形式。

其次,要区别1950年婚姻法颁行前后的重婚、纳妾问题。

1950年婚姻法颁行前的重婚、纳妾,基本上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当事人相安无事,政府并不主动追究。如果女方(不论是妻还是妾)提出离婚,应当依法予以支持,并对财产和生活等问题作出合理的安排。如果男方提出离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处理,并应特别注意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利益。这些问题虽然大多发生于建国初期,但是,上述界限在认定继承权、处理继承纠纷的问题上仍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如果男方一直与妻、妾共同生活,并未离婚,男方死亡时,妻、妾均有继承其遗产的权利。1950年婚姻法颁行后重婚、纳妾,不仅是完全无效的,而且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再次,要区别姘居和婚姻关系的界限。一方面,不应把有配偶者与他人姘居当作重婚;另一方面,也不应把无配偶者婚前与人姘居当作婚姻关系,把以后的合法婚姻当作重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区别姘居和事实婚姻的界限对认定重婚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最后,要把握处理重婚纠纷的原则界限,为确保一夫一妻原则的权威性,维护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对重婚纠纷的处理,总的原则和政策是维护前婚,解除后婚。即使前婚当事人提出离婚,亦应在确认后婚无效,解除后婚的前提下再依法解决前婚的离婚纠纷。在这个总的原则下,基于现实生活中引发重婚的主、客观原因复杂多样,当事人主观故意的恶性大小有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重婚纠纷时,还应考虑其社会影响、群众的认识和现实婚姻家庭的稳定;考虑子女的利益,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障他们的正常抚养教育和健康成长。同时,仍要坚持婚姻的感情基础这一社会主义婚姻关系的本质要求,作为维持或解除某一婚姻关系的标准之一。此外,如果确认和维护了1994年2月1日以前某一事实婚姻的存在效力,则应督促当事人依法补办结婚手续,完善该婚姻的合法形式与内容。

在婚姻法的修改过程中,立法机关在重婚构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有主张只有登记的夫妻关系才是婚姻,有主张为保护经登记的婚姻,应当承认事实婚姻关系。后来,立法机关采取前种意见。但是,为了保护经过登记的合法婚姻关系,惩治“包二奶”

和其他婚外情关系的行为,婚姻法修订草案曾规定“禁止重婚和其他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但草案公布征求意见时,许多人提出其他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其标准不易确定,审判中也给了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为了明确违反一夫一妻制行为的标准,增强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在最后通过的婚姻法修正案中最终规定了“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四、禁止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婚姻和家庭成员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暴力或者暴力威胁。一般的家庭暴力主要指实际实施的暴力。但是,由于家庭暴力主要在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维系起来的家庭内部,这种暴力形式如果不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就不会被发现,因而家庭暴力的定义外延有所扩展,许多人认为使用暴力的威胁即精神折磨也是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这就十分有利于对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从而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

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婚姻家庭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家庭暴力在家庭领域内呈蔓延之势,尤其丈夫殴打妻子,父母殴打儿童最为严重。这些行为不但隔离了亲情,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团结,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其危害也延展到社会上,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保障婚姻家庭内部妇女、儿童和老人等弱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的和睦团结,本条规定了“禁止家庭暴力”。

五、禁止家庭成员的虐待和遗弃。

本条第2款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遗弃和虐待。”本规定是保障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一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是地位平等的主体,国家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虐待是家庭关系中的破坏性因素。被虐待者往往是缺乏自卫能力或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实际上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的家庭制度,保护受害人和社会的利益,本法规定禁止家庭暴力或者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

虐待,是指故意折磨、摧残家庭成员,使其在肉体上或精神上蒙受损害。虐待可能表现为积极的、作为的形式,如打骂;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的形式,如恐吓、限制人身自由、不予衣食、患病不予治疗等。

遗弃,是指负有赡养、抚养和扶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抚养和扶养的另一方拒不履行义务。遗弃是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的,应为而不为,致使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禁止家庭成员间的遗弃,一方面必须加强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继续破除封建夫权和家长权的残余影响及利己主义思想的侵蚀;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违法必究,伸张正义。对拒不履行赡养、抚养和扶养义务的人,应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对遗弃家庭成员,情节较轻的人,应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错误,必要时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其中遗弃婴儿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主旨】

家庭和睦的维持。

【释义】

我国是一个曾经长期遭受封建统治的国家,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影响既深且广。我国又是一个在经济上、文化上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婚姻家庭方面的一些旧的传统和习惯,在一定时期内还很难以完全消除。例如在结婚问题上消耗浪费,大操大办、包办、干涉、强迫婚姻;在家庭关系上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等。要破除这些旧的传统和习惯,培育社会主义的新风尚和新观念,从根本上说,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为新的婚姻家庭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先进的上层建筑的作用。本条规定的家庭和睦原则,就是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倡导和建立民主持家、夫妻双方和家庭成员互爱互助、和睦团结的新风尚,以促进家庭幸福,并发挥婚姻家庭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妇女解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

一、夫妻应当相互忠实、互相尊重。

夫妻的忠实义务主要是指贞操义务,即专一的夫妻性生活义务。扩大的解释还包括不得恶意遗弃配偶他方,不得为第三人的利益而损害或牺牲配偶他方的利益。但在立法上多不包含扩大的意义。

在父权家长制下,出于维护男系血统的需要,法律对妻方的贞操要求极其严格,对失贞妇女的处罚也非常严厉,而对夫方的通奸行为却相当宽容,且往往承认男子纳妾的合法性。早期资本主义法律对于贞操义务的态度仍是严于妻而宽于夫。依“拿破仑民法典”的规定,夫得以妻与他人通奸为由诉请离婚,而妻仅能以夫与他人通奸并在婚姻住所姘居为由诉请离婚。日本“旧民法”也只以妻有通奸行为作为离婚理由,而将夫的通奸行为排斥在外。只是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各国法律才普遍把夫妻置于平等地位,规定双方互负贞操义务,并视之为维护夫妻关系特质及其稳定的一个要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性解放”思潮的泛滥对西方的贞操观念和法律制度造成了很大冲击,是引起家庭关系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违反贞操义务的行为涉及到第三方,所以有关法律责任的问题比较复杂。就夫妻双方而言,多数国家的法律都规定无过错一方可据此为由提起离婚之诉,并可在离婚时请求对方给予精神损害赔偿,但对他方过错表示“宥恕”(包括超过一定期限)者除外。就第三方而言,一些国家的法律适用侵权行为法,一方面允许受害方向与其配偶通奸之第三人提起停止妨害之诉,另一方面赋予受害方向加害方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如依照日本民法的解释,与妻方通奸的第三人,其行为构成对夫权的侵害,应负损害赔偿责任;按照日本判例,对与夫通奸之第三人,妻亦可请求损害赔偿。依照法国民法解释,配偶一方对与他方通奸之第三人,可依民法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索取赔偿;如不停止通奸关系,得请求间接强制罚金;依其判例,配偶一方的通奸行为被他方当场发现,第三人所签有确定金额的赔偿契约应认定为有效。

我国1950年《婚姻法》第7条规定:“夫妻为共同生活的伴侣”;第8条规定:“夫妻有互爱互敬、互相帮助、互相扶养、和睦团结、劳动生产、抚育子女、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的义务”。这两条规定中显然包括着夫妻互负同居与忠实义务的含义。诚然,从文字表述上看,有的规定或许并非无可挑剔,比如,把“互爱”这种纯属感情方面的问题作为一种法律义务未必尽妥;“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更象口号而不宜于作为法律规则,它们既无法把握执行中的客观标准,也难以确定违反这些义务的法律责任。但是,作为导向性规范,这些规定对于调整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夫妻关系,促进新型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容否认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修订后的1980年《婚姻法》,既删去了1950年法律中的部分内容和号召性文字,也没有再用其他形式对夫妻同居及忠实义务加以明确规定。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造成了一些值得审视的问题。

应该看到,夫妻之间承担并切实履行同居和忠实义务,互相协力,互相尊重,不仅是婚姻关系一般生理和伦理价值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婚姻关系本质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不但为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提供了必需的条件,而且为建立平等、真诚的夫妻关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同时,在法律上确认夫妻互负共同生活、互相扶助、彼此忠实的义务,也是加强家庭关系领域中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在理解本条时应当注意夫妻有共同生活、相互忠诚的义务,夫妻一方因有第三者,难以履行上述义务,侵害夫妻他方的人身权利,致使配偶间专有的人身权益得不到实现的,受害方有权请求法院保护其权利的实现。法院可视情节轻重,追究有过错方的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并强制其履行义务。对于仍不履行义务,甚至导致婚姻关系解体的,受害方除可要求对其财产损失给予赔偿外,还可以要求对其精神损害给予适当的赔偿。唯应补充“对与配偶一方有通奸关系的第三者,受害方有权要求其停止侵害并对精神损害给予赔偿。”

同类推荐
  • 铁路运输经济法规

    铁路运输经济法规

    本书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铁路运输立法工作和铁路运输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着重介绍了与铁路运输企业相关的经济法、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铁路运输合同、铁路运输法律法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多式联运法律法规、运输经济纠纷的解决等内容。
  •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本书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坚持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和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 法的精神·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法的精神·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国家图书馆华睿讲堂精华!这是一个高级研讨会,不同于辩论会,既不是简单的争论,也不是简单的批评和质询。而是深入的研讨。在这个共同探讨之中,通过一个长时间的积累,使我们的社会科学能够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稍微起到一点儿作用。这也是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学术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大学能够让这些终生处于思想悬置状态的老怪物处在年轻学生中间,一起交流和共鸣,创造一些人类的新知识;而这些知识还需要通过更大的渠道、更多的媒介向社会传播。
  • 法学思与辩

    法学思与辩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特殊的科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法学肯定法律对于社会的制约和调整。从而,法学成为教育全体人民遵纪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法学思辨文集。
  • 法理学

    法理学

    本书共分五篇,内容包括:法学导论、法的本体论、法的价值论、法的运行论、法的关联论。
热门推荐
  • 笨生活,快乐活

    笨生活,快乐活

    面对笨生活,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有拨开迷雾终见阳光的时刻。笨生活,快乐活,活的不仅仅是草根的平常人生,更是一种乐观向上、无畏前行的姿态。相信,老天也会爱笨小孩,生活里所有不合时宜的笨拙,最终都会升华为最真实的快乐。
  • 道剑破

    道剑破

    这是一片元气的大陆,生活在这片大陆上的人每天都吸收元气修炼,让自己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强,因为在这片大陆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异族侵入这片大陆,双方大战数年最后异族首领要毁灭这片大陆,就在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元祖舍生取义,用他的神念与异族首领同归于尽,本来他可以用自己的祖体修养万年会恢复过来,可当他看了一眼破碎的就要崩溃的大陆时,心里无法接受生自己的这片大陆和自己的同胞们就这样一起毁灭,所以就用自己的躯体重新给予了这片大陆生机,用自己的骨头化成了山脉,血液化成了灵液与河流,筋脉散落在了大陆深处,而心脏却不知去了何处,却没有人知
  • 林十二闲记

    林十二闲记

    林家美娇娘,幼年得眼盲。远观无妖态,近嗅有清香。
  • 绝世狂妃:逆天炼药师

    绝世狂妃:逆天炼药师

    她,没落家族的废材小姐,他,传世世家的第一天才。她默默无闻,行事低调,他,大名鼎鼎,狂傲不羁。偏偏,他就赖上了她。当废材之名消去,她也化蝶蜕变。炼药逆天,天才靠边,锋芒乍现,一飞冲天,睥睨寰宇,所向披靡。
  • 匆匆青春两年情

    匆匆青春两年情

    一场小升初考试,让多个性格不同的花儿与少年聚在一起,性格冷淡的超级学霸,逗逼搞笑的“鲁迅”,默默奉献的“正中凉茶王老吉”,活泼可爱的班花,他们会和同班同学有着怎样的摩擦呢?恶魔般的英语老师,让他们害怕不已,老师和学生,该怎么和平共处。农场之乐,最后一个六一节,又会发生什么有趣感人的事。两年时光飞逝,转眼间就要分班了,他们该怎么做,才能不和同学分离。
  • 把最好的自己留给对的人

    把最好的自己留给对的人

    苏薇薇25岁,在过去的四年内,她和一个已婚的成功男人沉沦于一段婚外恋,享尽物质繁荣,但薇薇本性善良渴望阳光积极的生活,渴望自力更生,渴望正常的恋爱婚姻与家庭。一场意外的邂逅,阳光男孩郑东学走进了薇薇的生活。郑东学年长薇薇4岁,是她曾在校园里的暗恋对象,却由于因缘错落两人擦肩而过。四年后,两人重逢,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渐渐走近,但薇薇的中年男友陆正隆却警告薇薇不要再见那个男孩。
  • 被校花欺负的日子

    被校花欺负的日子

    一次太阳的异变,让赵丰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高中,回到了17岁,如果这是梦,那么这一次,他要把梦做到做巅峰,本文没有萝莉,没有御姐,没有后宫,但求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 愿得一心人:绝色红颜的诗情与哀愁

    愿得一心人:绝色红颜的诗情与哀愁

    该书是一本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和解读中国古代优秀女诗人的文艺随笔。以一首诗、一段词为引,用细腻动人的笔触,赏诗吟词,敷演一段凄婉美丽的爱情故事,带我们邂逅那些绝世红颜纯洁的灵魂,领略她们灵性飞动的诗情与令人一唱三叹的爱情。全书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对人物的解读,对诗词的赏析都有独到见解,值得收藏。
  • 爱殇缘

    爱殇缘

    暮色起看天边斜阳,恍忽想起你的脸庞,毕竟回想,难免徒增感伤,假欢畅又何妨无人共享,你曾经是我的边疆,抵抗我所有的悲伤,西风残,故人往,如今被爱流放,因在了眼泪中央。《爱殇》
  • 灵与我的可爱妹妹

    灵与我的可爱妹妹

    “哥哥,梦儿要生气了!”“逸哥哥,你会照顾好我的对吧?”“...别离开我好么?”“哥哥,我想去游乐场。”“好好好,我的可爱的妹妹们,哥哥都会答应你们的要求的!”这是一个有点温馨却带有冒险意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