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3600000015

第15章 学好高中数学的有效方法与技巧(5)

f(x)-f(x-1)叫做函数f(x)的差分,记为△f(x)=f(x)-f(x-1)。例如,f(x)=x2,则△f(x)=x2-(x-1)2=2x-1;又如,f(n)=Crn,则△f(n)=Crn-Crn-1=Cr-1n-1.

差分有下列简单的性质(证明极易):

(i)若△f(n)=0,则f(n)=f(1).(n∈N)

(ii)若△f(n)≥0,则f(n)≥f(1).(n∈N)

差分的上述性质与数学归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23〕求证12-22+32-…+(-1)n+1·n2=(-1)n+1·12n(n+1)。

证明:设f(n)=12-22+…+(-1)n+1·n2-(-1)n+1·1〖〗2n(n+1).

问题变为证明f(n)=0(n∈N),或△f(n)=0(n∈N)

f(1)=0.

△f(n)=f(n)-f(n-1)

=(-1)n+1·n2-(-1)n+1·12n(n+1)+(-1)n·12(n-1)n

=(-1)n+1〔n2-12n(n+1)-12(n-1)n〕=0,

f(1)=12-(-1)1+1·12·1(1+1)=1-1=0

所以f(n)=0(n∈N).

说明此处的f(1)=0实即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而△f(n)=0实即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

〔例24〕证明不等式

1+12+13+…+1n>2(n+1-1),(n>1)

证明设f(n)=1+12+13+…+1n-2(n+1-1)

则△f(n)=f(n)-f(n-1)

=1n-2n+1+2n

=1n(1-2n+1n+2n)

=1n(n+1-n)2>0,

且f(1)=11-2(1+1-1)

=1-2(2-1)>0,

因此由性质(ii)知f(n)>0,即

1+12+13+…+1n>2(n+1-1).

(7)一点说明

以上各例说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常常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求证,但这决不意味一切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求证,或者说用它来证比较方便。

〔例25〕克朗贝尔问题:问nn+1与n+1n哪个大?(n是自然数)

数学家海莫斯在评论这个问题时说,“似乎很少人可能猜出答案的一个奇特问题是:对于任一个自然数n,nn+1与n+1n哪个大?”这个问题的奇特之处在于:当n取1,2,3,4,5,6时,都有nn+1<n+1n,似乎应有nn+1<n+1n(n∈N),其实不然,当我们继续试下去,n取7,8,9,10,11时,又得到相反结果,即

n+1n<nn+1

这个问题与1983年高考题有关,原题的第一部分是,“已知a、b为实数,并且e<a<b,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证明ab>ba.

由于ab>ba1naa>1nbb,考虑函数

y=1nxx(0<x<),

由于y′=1-1nxx<0(e<x<),故它在(e,+)内是减函数,所以,当e<a<b时,1naa>1nbb,即ab>ba.

同理可得,当0<x<e时,

y′=1-1nxx2>0,故函数y=1nxx在(0,e)内是增函数。所以,当0<a<b<e时,1naa<1nbb,即ab<ba。

由于7<e<8,且

78>87,故该问题的答案是:

(i)当自然数n≤6时,nn+1<n+1n;

(ii)当自然数n≥7时,n+1n<nn+1

下面这个角谷猜想(角谷静夫)至今尚未解决,当然也包括用数学归纳法在内。

〔例26〕角谷猜想:对任一个自然数n,有限次施行以下两种运算,总可以使之回到1.

(1)如果n是偶数,则除以2;

(2)如果n是奇数,则乘3加1.

这问题看上去似乎很平淡,但下面这句话也许能说明它的难度是十分惊人的:

“数学本身还没有成熟到足以解决它的程度”。这是当代著名数学家爱导士在美国《数学月刊》1983年第一期上就这个问题发表的题为“别去碰它”一文中的话。

4.处理最大(小)值问题的等高线方法

等高线方法是处理最大(小)值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等高线本是地理学中的名词,借用到数学中来便有特殊的含义与方法。

(1)等高线方法的含义

图3-12

在解决“米勒问题”中重要的一步是:暂时离开直线l,放眼平面,这样,就得到一系列等角弧,也叫做等角线或等值线,点M在某一条等角线上移动时张角不变,这很象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等高线上标着海拨高度,如图3-12中的100、200、300、400

米等(实际上地形中应该有无数条等高线),如果一位登山者沿着某一条等高线前进,他不会升高,也不会降低。如果登山者的路线是图3-12中的虚线,那么,他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300米,处于与300米等高线相切的点M处。在登山者的路线中,相切点M是最高点,其他各点都不是最高点,它们都不是切点,都是与等高线相交的点。

于是,我们得到一条原则:如果在某一点,指定的路线是穿过等高线,那么这一点就不可能是极点;反之,如果指定路线中的某一点与等高线相切,那么这个切点往往就是极点。

等高线——相切——极值点

这是一条重要的思路,这种解题的思想方法叫做等高线法,它由三部分组成:等高线;限制条件;目标函数。

以米勒问题为例:

过P、Q两点的等角弧为等高线;

直线l为限制条件;

直线l上各点的张角为目标函数,它是l上的点的函数。

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目标函数中求函数的最值。

(2)例题

用等高线方法解题时,要分析问题中的等高线、限制条件与目标函数。

〔例27〕A(0,a)、B(0,b)是直角坐标系中,Oy轴正向上的两定点,试在Ox轴正向上求一点C(c,0),使得∠ACB取最大值。(1986年全国高考试题)

分析:等高线是过A、B两点的一簇圆弧;

限制条件是x轴的正向;

目标函数是x轴正向上各点对A、B的张角。

由等高线方法知,当等高线与限制条件(即x轴正向)相切时,切点C的张角最大(如图3-13)。由切割线定理,

=OA·OB,∴c=ab.

这是米勒问题的特例,用等高线方法来解这道高考题真是太简单了。

〔例28〕在底边长一定的三角形中,

(1)求周长一定而面积最大的三角形;

图3-13

(2)求面积一定而周长最小的三角形;分析(1)设底边长为2c,周长为2(a+c),则限制条件为椭圆(如图3-14),其长轴=2a,焦距=2c.

等高线是一束与三角形底边平行的直线。

目标函数是以椭圆上的点为顶点,F1F2=2c为底边的三角形面积。

因此,等腰△MF1F2即为所求,其中M为切点。

图3-14

图3-15

(2)由于面积S一定,底边F1F2=2c一定,故底边上的高h也一定,且h=S/c,因此限制条件为与F1F2平行且距离等于S/c的直线l(如图3-15)。

等高线的实质是等值线,所以这里的等高线是使三角形周长相等的线,即以F1、F2为焦点的一簇椭圆,当点在某一条椭圆(等高线)上移动时,三角形的周长不变。

目标函数是三角形的周长,其底边为F1F2,顶点在直线l上。

显然,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应该由与l相切的椭圆确定,即周长最小的三角形为MF1F2,其中M为切点。思想方法还是

等高线——相切——极点值。

等高线方法所含的限制条件、目标函数等思想,又常用于解决规划问题。

〔例29〕生产队要安排30个劳力耕种75亩土地,这些地可种蔬菜、水稻、地瓜,如果这些农作物所要的劳力和预计产值如下表所示:

每亩所需劳力

(人)每亩预计产值

(元)

蔬菜1/21000

水稻1/4600

地瓜1/8450

怎样安排才能使所有土地都种上作物,全部劳力都有工作,且作物预计总产值达到最高?

分析:设种蔬菜、水稻、地瓜的亩数分别为x、y、z,则

限制条件:x+y+z=75

x2+y4+z8=30

x≥0,y≥0,z≥0

目标函数:S=1000x+600y+450z

由限制条件有

y=165-3x

z=2x-90

x≥0,y≥0,z≥0

y=165-3x

z=2x-90

45≤x≤55

代入目标函数,得

S=100x+58500(45≤x≤55)

所以Smax=100·55+58500=64000(元),此时x=55,y=0,z=20,即种蔬菜55亩,地瓜20亩,预计收入最大。

5.数学的局部调整法

局部调整法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对证明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等更为有利。

(1)局部调整方法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解一道数学题,有时可以通过对问题中的一部分量进行有限次调整获得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局部调整法。在《等周问题与轴对称》一文中著名几何学家斯坦纳(Steiner)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证明了“周长一定的封闭曲线围成的图形中,若存在最大面积,它必定是圆。”

先看几个简单问题。

〔例30〕将0、1、2、3、4、5、6七个数字填在圆圈和方格内,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组成只有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整数算式。问填在方格内的数是几?(1986年“华罗庚杯”赛第8题)

○×○==○÷○

分析这类问题叫做“算式谜”,需要一定程度的推理。

七个数字填在五处,依题意,方格和方格后的第一个圆圈内应该是两位数,且方格内的两位数较小。

如果方格内填“30”,从而前面两个圆圈内分别填5与6,那么下式中后面两圆圈要由1、2、4这三个数来填。

○5

×○6

=30=○÷○

试一试,不行,发现方格数太大,要调整——调为20(24显然不行),那么下式中后面两个圆圈要由1、3、6这三个数来填。

○4

×○5

=20=○÷○

试一试,发现方格数还嫌大,再将方格数调小为12(15也显然不行),那么下式中后面两个圆圈要由0、5、6这三个数来填。

○3

×○4

=12=○÷○

由于12=60÷5,问题获得解决——方格内的数是12。

说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方格数是关键。这里是从最大数30开始,逐步调小,问题终能解决。

〔例31〕在△ABC中,求证

cosA+cosB+cosC≤32①

分析当A=B=C=13π时,①式等式成立。因此,我们的证题策略是在A、B、C>0,A+B+C=π的条件下,逐次调整A、B、C,使得每一次调整至少出现一个等于13π的角,亦即最多调整两次,问题得证,即要证

cosA+cosB+cosC

≤cos13π+cosB′+cosC′≤cos13π+cos13π+cos13π.

证明:在A、B、C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13π,一个角不小于13π,不妨设A≤13π≤B.

先证下列不等式成立

cosA+cosB+cosC≤cos13π+cos(A+B-1〖〗3π)+cosC或cosA+cosB≤cos13π+cos(A+B-13π),②

2cos12(A+B)cos12(A-B)≤2cos12(A+B)cos〔12(A+B)-13π〕,

cos12(A-B)≤cos〔12(A+B)-1〖〗3π〕,

〔∵2cos12(A+B)>0〕,

cos12(A-B)-cos〔12(A+B)-13π〕≤0,

-2sin(12A-16π)sin(-12B+16π)≤0③

而A≤13π≤B,故sin(12A-16π)≤0,

sin(-12B+16π)≤0,因此③成立,从而②式成立.

同法可证

cos13π+cos(A+B-13π)+cosC≤cos13π+cos13π+cos13π

因此①式成立。

下面,我们用局部调整法来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

〔例32〕(1)设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求sin12Asin12Bsin12C的最大值;

(2)A、B、C、D是四边形的4个内角,求sin12Asin1〖〗2Bsin12Csin12D的最大值;

(3)Ai(i=1,2…,n)是n边形的n个内角,求Πni=1sin1〖〗2Ai的最大值。

分析:(1)可以这样设想:当A=B=C=13π时,sin12Asin12Bsin12C取最大值。因此,我们的策略的第一步是证明:(不妨在条件A≤13π≤B下)

sin12Asin12Bsin12C

≤sin16πsin〔12(A+B)-16π〕sin12C①

或sin12Asin12B≤sin16πsin〔12(A+B)-16π〕

(∵sin12C>0),

cos12(A-B)-cos12(A+B)

≤cos〔13π-12(A+B)〕-cos1〖〗2(A+B)

cos12(A-B)-cos〔13π-12(A+B)〕≤0,

-2sin(16π-12B)sin(12A-16π)≤0。

由于A≤13π≤B,故①成立.

策略的第二步与第一步同,即再证①式右端≤sin16πsin16πsin16π.最后得最大值18.

分析:(2)与(1)相比较,毫无原则上的差异,这里不变量为A+B+C+D=4π,最多调整三次,便得

sin12Asin12Bsin12Csin12D≤(sin14π)4,

即所求的最大值等于14.

分析:(3)同法可得,当且仅当Ai=(n-2)π/n时,Πni=1sin12Ai取最大值。

(2)更大范围的应用

以上各例都是将各变量逐次调整到彼此相等时便得结果。这种调整方向(流向)很明确。但在有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变量的流向并不明显,要凭直觉去判断才行。

〔例33〕证明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sinA+sinB+sinC>2.

分析这里没有等号成立的情况,但是如果考虑“退化”三角形,即在A、B、C分别为90°、90°、0°时,

sinA+sinB+sinC恰好等于2.因此问题变为要证

sinA+sinB+sinC>sin90°+sin90°+sin0°,

证题策略当然是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逐次调整为90°、90°、0°(流向明确了),并且保证在调整中sinA+sinB+sinC的值不增加。

证明:首先证明

sinA+sinB>sin90°+sin(A+B-90°)①

此式等价于

2sin12(A+B)cos12(A-B)

>2sin12(A+B)cos〔90°-12(A+B)〕

或cos12(A-B)>cos〔90°-12(A+B)〕,

-2sin(-12B+45°)sin(12A-45°)>0.

2sin(12B-45°)sin(12A-45°)>0.

在锐角三角形中,0<12B<45°,0<12A<45°,

所以sin(12B-45°)sin(12A-45°)>0,因此不等式①成立。

①的两端同加sinC,便有

sinA+sinB+sinC>sin90°+sin(A+B-90°)+sinC.②

由于A+B-90°与C是互余的两个锐角,所以有

sin(A+B-90°)+sinC>1=sin90°成立。代入②,得

sinA+sinB+sinC>sin90°+sin90°+sin0°,

原式得证。

〔例34〕设x、y、z为三个正数,其和为1,又三个数中的任何一个数不超过另一个数的两倍,则在乘积xyz可能取的数值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

分析:很明显,当三数相等时乘积取最大值(13)3=127.而三数各取何值时,三数乘积取最小值,这就困难多了。当然,求最小值时还是让其中一个量固定不变,而让另外两个量变化,问题还是掌握流向,使这两个量的乘积取最小值。这里还是要采用“和差积恒等式”(A+B)2=(A-B)2+4AB.

解:考察函数xyz,不妨设x≤y≤z.固定y,则x+z=1-y(常量),由和差积恒等式知,|x-z|增大时,乘积xz变小,即xyz变小。题设z≤2x,这就使得|x-z|不可能太大,因此,只能取z=2x,这个最小条件适用于每一确定的y值,同样,对任何确定的x值,只能取z=2y.故xyz取最小值时应满足x=y=14,z=12,得xyz的最小值=14·14·12=1〖〗32.

八、数学高考的能力要求与试题特点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数学知识的考查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三个层次的要求如下:

(1)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有关内容,并能在有关问题中直接应用。

(2)理解和掌握

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

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同类推荐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了解元素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了解元素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敲开高校之门——成功高考的必备常识

    敲开高校之门——成功高考的必备常识

    本书信息丰富、全面、客观、权威,从高考的基本知识点开篇,通过名词解释、报考疑难问题解答、招生政策以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各种高考招生形式以及如何区分其他的教育形式。在书中,编者们针对高考期间招生诈骗多发这一现象,专门用一个章节来揭露高考招生的骗局,希望家长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被骗。同时,为了让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信息参考,还在书后附有《全国高考填报志愿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光盘,系统包括了我国近1800所高校的详细介绍、招生专业、专业介绍、招生章程、联系方式,既包括了报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又是一本实用性和指导性都非常强的参考书。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红楼梦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红楼梦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本书内容包括: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初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高一新生的入学适应、对家庭环境改变的适应、对学校环境改变的适应。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公园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公园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热门推荐
  • 暖心男神坐同桌:520次遇见你

    暖心男神坐同桌:520次遇见你

    没有具体文案,就是平时自己有感而发的小品文。把这些都留给将来的自己
  • 医品傲妻

    医品傲妻

    她,是唐门世家的天才家主,绝色,狂妄,慵懒,毒辣。他,是天隆王朝的瘸子战王,倾城,面瘫,腹黑,狡诈。痴傻嫡女一朝翻身,本是无人肯要的纨绔嫡女,却一夜之间成为抢手货,连太子都亲自上门求亲!一个计谋,京中盛传将军府大小姐跟战王爷生米煮成熟饭!某女:“我守宫砂还在!我什么时候怀上了!你好意思散播那些谣言出去吗?!”某人:“你是介意本王没有将你生米煮成熟饭?不要紧,现在来也不迟。”某女:“喂喂喂战王爷,君子动口不动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家的侍神有点凶

    我家的侍神有点凶

    她是一个半调子的神侍,却有一个点数高到爆、傲到娇还杀死第一个主人的侍神!人人看到他都会被他的历史吓到,只有她被那张脸给迷住,死心踏地地拼命做个合格的主人——好吧,至少目前是个合格的“保姆”……他一直就怀疑这个女人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脸罢了!
  • 只要你嫁—爷就敢娶

    只要你嫁—爷就敢娶

    一个任性少女,一个腹黑王爷,一对欢喜冤家展开的故事。还记得那时……雪花落下,她对他赌气,开玩笑的说“哼!装嵌做事!自以为是!形容你再合适不过了!有本事你娶我啊!”他却淡定平静的说“好!只要你敢嫁!爷就敢娶!”
  • 细节改变历史(清·清风浊梦)

    细节改变历史(清·清风浊梦)

    历史很神奇。翻开史书,风云激荡,骇浪惊涛。是什么在主宰着沉浮?当我们看到一个盖世英雄喋血沙场,战局就此扭转,大势就此变幻;当我们看到一个周密的谋划,因为偶然疏漏,功败垂成。在扼腕叹息之余,我们难免会想到,假如……
  • 复仇公主的薰衣草之恋

    复仇公主的薰衣草之恋

    在十年前,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们的母亲被人杀害,她们为了报仇,经过十年的训练又重新回到了这里。不过她们遇见了几位王子。她们和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初级会计学学习指导

    初级会计学学习指导

    本书是作为《初级会计学》(周萍华、王建刚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6月版)配套学习用书编写的,适合在校生使用,也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用书。本书与《初级会计学》(第二版)的分章体例完全一致,每章内容相应为学习目的、要求及重点内容,重要概念及复习思考题,自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书中还提供了5套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以及学习本课程的阅读参考书目。
  • 云上仙歌

    云上仙歌

    仙山无处觅,白云深处有仙歌……少年苏离,机缘巧合偶得神秘碎片,从此踏上逆天修仙之路,搅动乾坤风云,敌对诸天神魔,一步步走向修真界巅峰……
  • 腹黑总裁:单身萌妻逆袭记

    腹黑总裁:单身萌妻逆袭记

    【此书已弃,请关注新书:爱人的秘密:墨总的复仇宠妻】帅气的总裁被一个疯丫头叶翎雪看上,面对众多想攀高枝的女生,疯丫头叶翎雪会怎么逆袭,来获得这枚帅气的总裁军呢?
  • 十天之后

    十天之后

    丧尸,对人类来说永远是个恐怖的名词,然而,张财安在经历过一场生死后,也变成这种活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