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设身处地地想,当队员顶着巨大压力跑完1500米并夺得奥运金牌的时候,被兴奋、喜悦、意外等多种情绪交织,又遭媒体簇拥,汗都顾不上一擦,此情此景让运动员理智地、有逻辑地排序谁在第一、谁在第二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看看公众是怎样看周洋感言的吧!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有89.5%认同周洋“让爸妈生活得更好的感言”。一位本不是体育迷的观众刘荣说,以前很多运动员得奖后总是按照套路说一大堆感谢的话,面面俱到听着像公关,有点假,而周洋的话引发了他来自内心的共鸣。值得注意的是,有79.9%的人认为她的感言发自肺腑、真实感人,73.4%表示周洋对父母的孝顺和责任感值得学习,45.4%的人同意爱家才能爱国。
再听听专家们的话。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冯仕政认为,网友高度认同周洋感言既是对中国式套话的反感,也可能与当代青少年更自我、自然的心态有关。华东政法大学教师童潇认为,周洋的获奖感言是一种青年纯真的回归,比任何精心设计的获奖感言更能打动人人都有的那根亲情的神经。
同在一个中国,周洋的话、网友的话、学者的话怎么与这位领导的话差异这么大呢?是这些人都不爱国,唯有这位领导爱国不成?我看不是。群众觉悟低,但没有低到这样的程度;领导觉悟高,也没有高到那样的高度。关键是这位领导太喜欢用老话、官话、套话和在什么场合都一律不变的话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了!这种表达高在永远不犯错,低在谁都记不住。这位领导的心思也许是好的,追求全面,追求完整,但请不要对一个普通的运动员这样求全责备了。
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当人们不断厌烦大话套话的时候,当人们呼唤清新的语言、独特的感受、个性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流露回归时,请记住:不要让这些求全责备的领导们挡住我们明亮的双眼,管住我们自由的嘴巴,绊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束缚我们新鲜而活跃的思想。
两会语言要“接地气儿”
这些省部长们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表达,特别是一些所谓细枝末节的动作即所谓的身体语言,表现了他们面对媒体、面对公众的一种开放、文明的姿态和泱泱大国政界精英应有的修养和素质。
2011年两会上,关注点多多,兴奋点多多,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的我,最关注的,也是最令我兴奋的是本届两会不少代表委员不仅敢于表达,而且开始善于表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代表委员的表达更加通俗化、口语化,表达手段之丰富,表达方法之多样,表达内容之实在以及敢于对一些事情说不,都值得一说。
先说表达方式吧。长期以来我们更习惯正面表述,讲一件事情的意义啊、作用啊、重要性啊、效果啊等等。这样的“正向表达”当然是人们表达中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会对一些人或事说不的。所谓负面表达,其作用不亚于正面表达。这次两会上,我注意到很多代表委员敢于和善于提意见和建议。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刘光复在大会发言中怒斥文山会海,他在发言中疾呼要彻底治理文山会海恶疾必须动真来硬,既要怒斥也要痛纠,更要问责,要让高压线真正带上高压电,把顽症的死穴判断准,把问责的板子打到位。我没在现场,从报道中得知这时全场响起了对刘委员发言的第五次掌声,可见他的炮轰是多么有力。还有委员称我国财政预算太粗看不懂。全国政协委员蒋红经过三年调查表示,我国各地财政透明度在低水平排行,蒋委员说得很具体,如目前的财政预算公开信息太笼统,目前的行政规定妨碍预算进一步公开和预算科目不应回避经济分类信息等。还有代表委员对议案提案回复笼统表达不满,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张富生说,他这几年都建议给国际海员减税,但有关部门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总是说在酝酿过程中。还有一位委员对自己的议案的回复并没有说满意,有关部门却对外宣称,这位委员很满意议案回复,这位委员因此表现出强烈不满等等。这些看似“负面”的声音往大了说是参政议政的表现,往小了说恰恰是对一项工作的有利支持。
特别高兴的是,有些代表和有关部门对一些流行说法敢于说不了。两会召开前,某报记者问我异地高考问题时,我根据自己不多的教育工作经验,感觉这个提法不妥当。在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在谈到异地高考问题时明确表示,异地高考这个词不准确,应当为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如何参加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问题。“异地高考”容易误解为高考移民,为了争取更多入学机会而去异地,我们不赞同。袁贵仁部长这段表述非常及时、有力和明确,纠正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很容易发生的偏向。
还有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在大会发言中明确表示应取消公安机关的养狗主管部门权力,改由城管负责。他风趣地说:“很多市民认为,公安机关要多管些人事,少管些狗事,如果有一天猫随地排便、猫打架、猫咬人增多的时候,警察是不是还要把猫管起来?”这些从否定的角度表达出来的声音旗帜鲜明,不含糊、不官腔,也不左右摇摆,更没有顾左右而言他,让人很快地抓住事务的实质和核心,非常有力。
我还注意到不少代表委员表达手段的丰富。比如很多代表委员的发言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还引用民谚语和顺口溜。刘光复委员在炮轰文山会海时说,当前很多单位该抓的很多工作在哪里?在口号里。工作落实在哪里?在会议里。整改的措施在哪里?在通知里。动听的词汇在哪里?在汇报里。——这个顺口溜说得多好。还有说很多会议党委开过政府开,政府开过系统开,系统开过部门开,纵向开过横向开,工青妇和各部门还要开协调会、碰头会、督导会、调度会,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听得昏昏欲睡,场外聊得天南地北。刘委员这是在大会上的发言啊!如此生动形象,说的都是老百姓的话,真是让人心生敬佩!
王兴东委员在批评中国电影创作贫乏时这样说:“忽如一夜春风来,所有经典全重拍,四大名著再翻版,观众再吃回锅菜。”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小春在谈到植树造林周期长见效慢时,用“农民辛辛苦苦几十年,中间不见几分钱”和“就业创收没盼头,当年种树没甜头,后续管护没劲头”来形容植树造林工作的短板。这样的民谚顺口溜看似没有什么理论水平,但其实蕴涵着代表委员对这一项工作深入到相当程度的研究,通过它们,才能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给人印象尤深。
不少代表委员还学会了用辅助语言如身体语言、故事等表达心声。如全国人大代表萧玉田左手拿着一瓶沙子,右手拿着一瓶清水亮相人民大会堂,这些沙子是丰宁为首都挡住的风沙,这瓶水就是丰宁已经净化好的清水,“我把它带上两会,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受穷的农民,应该让保护生态的农民富起来”。你看,必要的“道具”加上他朴实的语言,表达起来有多么深刻和有力啊!全国政协委员孙惠玲给在座的委员出了一道孩子考小学的试题,1、3、5、7、9和2、4、6、8是按照奇数和偶数来分的,那1、3、7、8,5、9和2、4、6是按什么分类的?正确答案是按汉语声调来分类的。结果在座的专家学者和大学老师委员们没有一个答出正确答案。这虽然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但孙委员通过这道题目,形象具体地提出了当下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培养孩子的大问题。
我要特别说一下两会上的省部长们,他们中一些人的表达真是值得一说。如当时刚刚卸任工信部长的李毅中委员在回答记者官员应该如何对待媒体的问题时,用一句名言似的话告诉记者:“对待媒体永远要面带微笑!”这时采访李的记者不小心将采访资料掉在地上,李毅中首先低下头想去帮他捡起来。新任工信部部长苗圩对围在他身边的记者笑着说,“有什么问题问吧”,随后掏出一沓名片给记者们分发。
刚上任铁道部部长的盛光祖在前任被查这所谓敏感时期时,一点也不回避记者的提问,即使被问到高铁的上座率问题,他虽然不大清楚,仍然很坦诚地告诉记者刚到铁道部,暂时还没来得及掌握这方面的情况。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和商务部长陈德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幽默地开了一个玩笑。张说:“商务部部长很厉害,外国人都想和他做生意。去年宁夏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时,来了不少外国使节,我一把陈部长介绍给他们,他们就不理我了。”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发现巨大的音响上放着一排录音笔,有人不小心碰了一下洒落一地,张即要求去掉了拦截媒体的那条线,和记者们近距离沟通起来。
这些省部长们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表达,特别是一些所谓细枝末节的动作即所谓的身体语言,表现了他们面对媒体、面对公众的一种开放、文明的姿态和泱泱大国政界精英应有的修养和素质。这些看上去是语言表达问题,实际上则是我们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走向科学、民主、公开执政的问题,充满自信和振奋。我以为,因此带来的效果是许多报告、文件、通知和会议难以达到的。
我盼望着两会后,能更多地看到省部长们和代表委员们这样接地气的语言表达。
我虽无缘直接参与两会,但从媒体报道中看到和听到这些代表委员们如此自觉或不自觉地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既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又形象、具体、生动、感人,有说服力,有可信度。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语言形式的问题,实则是贴近人民群众,是接了地气,接了人气。接了地气,有了人气,才会士气大振,人们对政府、对未来的信心也因此增加许多。
别小看语言表达,别认为这是雕虫小技,其中学问大着呢,需要学的东西多着呢!
个性化:就是真实的,自然的
我则在李娜现象背后看到人们对真实的、自然的、本真的品质的强烈渴求和期盼。这是中国新形象的回归,也是中国新形象的重塑,用通俗话说就是,人人都不装,人人学娜姐。
李娜夺得2011年法网女单决赛冠军,举国欢腾。因多方面原因,网球在当下中国还属贵族运动,我不打也不懂。之所以挑灯夜观,之所以娜赢我乐,娜输我哭,与娜欢喜与娜忧,除了爱国情结和从众心理以及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增添些色彩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姑娘球打得好,话说得也好,既会打也会说。李娜的会说大家都有同感,再深想下她的会说是源于她生命的本真,通俗说就是不装。会打会说眼下已是少见,不矫情娇柔,做作忸怩就更是稀缺。这稀缺令我着迷,向往,赞叹,追求!
我喜欢李娜的不装。
李娜的不装表现在运动场上。决赛前记者问她心情,她如实地说,由于年初澳网已打进决赛,“墨尔本发生的一切让人激动,那是我第一次打大满贯决赛。因为有过一次经历了,所以就没那么兴奋了。因为你还需要更进一步,不能就此停住,那样我的梦想才能成真”。有记者问她为什么这样镇定自若,她说:“我内心紧张,外表轻松。”说得合情合理,实实在在。决赛进行到第二盘,当斯齐亚沃尼领先,李娜面临即将被破掉发球局时,她又出现了一个失误,于是表情不满地用武汉话向她的丈夫姜山嘟囔着:“加哈子油,莫在那里坐着!”在随后的比赛中姜山果然更加积极主动地欢呼,配合着做更多身体动作。瞧,多么自然可爱的娜姐啊。李娜说在最后局看到回球出界时,“特别兴奋,忍不住想哭,因为我知道要赢了”。盼对手输的心理不言自明,但言了,言得那样明明白白,唯李娜也。
李娜的不装还表现在运动场外。说感谢,李娜说:“感谢赞助商,感谢组委会,感谢我的团队。”获奖者感谢赞助商,我还是头一回听到。某体育领导又该不悦了,为什么不先感谢祖国和党?其实李娜有自己的表达,她说:“当你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在赛场升起的时候,这种感觉无法形容。”为什么一定要用感谢表达内心丰富无比的情感呢?再看她对丈夫的感谢更是透满真情,扬撒魅力。2011年初澳网赛后她表示,不管姜山是胖,是瘦,是丑,是美,她都会永远爱着他,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法网后她又说:“感谢姜山,虽然他已不再是我的教练,但他的作用谁也无法替代。他一直容忍我,陪伴我,他是我的家人,会帮我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签证和订机票啦,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是我避风的港湾,我很感谢他。”听过不少对自己那一半的赞美,如此发自肺腑又具体形象且真实自然的,不多。
其实,李娜的不装不仅仅是语言。我们经常看到李娜在场上吼姜山离场,也经常看到李娜让球迷闭嘴,她还能想笑就笑,喜极而泣。生活中的她同样自然质朴,爱开玩笑,还说些冷笑话。她说:“你的表现肯定会时好时坏,用不着太责怪自己,努力就好。你不用想为别人做什么,我只为自己而努力。”敢爱敢恨、聪明睿智甚至有点特立独行,但,就是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