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9000000009

第9章 风物乡村(1)

小鸡

春天我出差在外给家里打电话,妻子告诉我,女儿养了三只小鸡。鸡蛋拿回来时,天气还比较冷,她们一夜起来给鸡蛋换了五次热水袋。后来小鸡快出世时,她们心情太迫切,“剥壳助出”,结果有三只小鸡活下来,其余的几只死了,这成活率我觉着也是不低的了。

小鸡成活一个多星期后,因为出生的早迟和先天的原因,有了大小及活泼迟缓之分。女儿便分别给它们起了小不点、小调皮之类的名字。老师说:小朋友接触一些小动物有好处,可以培养她们的爱心,可以了解小动物的习性,可以增长有关的知识。它们还能给小朋友带来乐趣。

我出差回来看到了它们。它们三个好朋友,毛色、个头都不太一样,但叽叽地抢食吃的稚态和挤在一起睡觉的憨态,都让人觉得十分可爱。我们经常围在养它们的纸箱外边,兴致勃勃地观看它们。妻子几次告诉我,说有两只小鸡喜欢在一起,它们不太跟另一个玩,那另一个就硬挤到它俩中间去。而那两个之中的小不点,就经常趁那另一个不备时,往它肚子底下一钻,再一顶、一抄,把那另一个顶翻。看起来它们真有意思极了,好玩极了。

它们越长越大,纸箱小了。妻子又找来个大纸箱,它们在大纸箱里玩得更欢。每天晚上都得给它们换一次纸,这样就显得很干净,夜晚它们睡觉也有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它们的翅膀过几天也要剪一次了,它们老是尝试着飞出来,要飞到纸箱外面,如果那样的话,它们就要调皮了,它们会把家里的东西全弄脏的。

这样过了一小段时间,出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有一天出着太阳,但刮着很大很大的风,我家住在六楼,六楼的风更大。纸箱是放在阳台上的,那天中午我和女儿都在家,我一边打开灶火,一边写一篇稿子,女儿在写作业。偶然我到阳台上去,一看纸箱被风刮翻了,箱里还剩两只小鸡,(那两只喜欢在一起的),另一只不知到哪儿去了。我从阳台上往下看,下边是一条小巷,小巷里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的动静。我和女儿又在阳台上、房间里四处寻找,也没找到。我说:“纸箱可能已经翻了一会了,要真是摔了下去,肯定也被下面过路的人或者住家的人拾走了。”但我和女儿商量了以后,还是决定由我到下面去看看。

我不抱什么希望地来到楼下。一下楼,就看见巷边绿化的土池里有一团毛茸茸的东西,再定晴一看,正是我家那只小鸡,它真的从六楼上掉下来了。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当初要是不剪它的翅膀多好,那样它就能飞了。我连忙走过去,我看见它掉在一蓬草上,但它的头前就是一块石头。它伏在地上,扑展开了身子,起伏很大地喘息着,还发出一些小小的求救的叫声,让人心酸。

我赶忙伸出手去把它拿起来,这才发现它的一条腿摔断了,断骨直刺到皮外,而且这么快伤口附近已经集聚了一群蚂蚁。我把叮在它身上和伤口处的蚂蚁一个个全捏死,然后小心翼翼地捧着它回到楼上的家里。在它的伤口上涂些消炎止血的药膏后,把它单独安置在另外一个小纸盒里。它的同伴一直都在叽叽地叫着找它,它也叽叽地叫着,但很快它就没有力气了。可能它的体力和心力都损耗得太大了,它只能使劲地喘息着。它还清醒,还能不时地抬头看看四周,露出惊恐的神态。

一个下午它都还好。到了晚上,它就有点不好了。它抬头的次数少了,很没有精神。女儿看到它这个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到了夜间,女儿睡觉了,妻子再去看时,小鸡已经完全不行了,已经死了。妻子说:“我把它送到楼下去吧,明天早晨女儿起来,看见了会伤心的。”

第二天早晨女儿起来,妻子告诉她:“昨天晚上来了个医生阿姨,把小鸡带走治伤去了,治好了伤,她还会把小鸡送回来的。”女儿很相信,之后的好几天都在问这件事,要妈妈打电话问小鸡的情况。后来我们说小鸡的伤差不多治好了,但阿姨跟它也有了感情,干脆送给阿姨吧。女儿不同意,女儿说:“还有两个小伙伴在等它呢。你们要是把它送人了,我也会很伤心的。”妻子只好说阿姨出差了,等阿姨出差回来再去要。

后来剩下的那两只小鸡,渐渐地长得更大了,有半斤左右了,再喂就显得有点脏了。女儿说:“小鸡小时候特别好玩。”妻子趁机说:“干脆别喂了,宰了吃算了。”女儿说:“不干!不干!”后来我们到菜市去,菜市正卖这样大小的小鸡,女儿想吃小鸡,妻子说:“小鸡养大了就是给人吃的,小时候可以玩,大了就可以吃。”女儿不说话。中午吃饭的时候,女儿考虑了半天,终于说:“好吧,那就把小鸡宰掉吧,不过我肯定会一边吃,一边流眼泪的。”因为女儿的最后一句话,这事还是定不下来。

隔了一天,我们又商量:到星期天,我带女儿出去玩,妻子在家杀小鸡,女儿看不见,回来就可以吃了。妻子不同意,她说:“我不干,你们都想躲避,叫我落个坏名声。”我说:“为了下一代,总得有人做出牺牲吧。”妻子答应考虑考虑。

到了有一天,妻子晚上单位开会不能回来吃晚饭,因此她下决心宰小鸡,就算我们父女俩一天的菜肴了。我当时正在卧室床上,已经听见妻子捉小鸡的声音了,我突然想起女儿上学还没走,连忙喊:“哎,等一会,等女儿……”妻子一听,把小鸡又放了,到屋里说:“我不杀了,我不干这偷偷摸摸的事,以后讲起来,责任还是我的,你们还会说我是刽子手。”

就这样,小鸡到现在还在纸箱里叽叽喳喳地觅食,吃菜叶。这两只小鸡大约是南方鸡,喜欢吃米饭,不喜欢吃馒头,晚上两个小东西挤在一个拐角睡,早上它们醒得早,就用喙敲纸箱壁,女儿听见它们敲纸箱壁的声音,就醒了,就知道该起来读书了。

(附记:二十几天后,妻子征求女儿的同意,还是把小鸡宰掉了,晚餐时,女儿边吃边哭,眼泪汪汪地说:“小鸡,不是我要吃你们的,是妈妈要我吃的。”)知了

嘈杂和繁乱的市声里,传来一阵细弱的知了的叫声。我正站在居室看楼下那些茂盛的梧桐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可怜的知了,它们只好跑到梧桐树上来了。

知了对树种会有什么样的选择,我并不了解,但在我的印象里,柳树、杨树、泡桐、杏树、桃树、桑树、刺槐……才是它们的最爱。

小时候,我们大致有三种手段来捕捉它们:一种是手捉,像侦察兵一样攀树而上,无声无自地出现在知了的身后,再出其不意地捂住它们;第二种是网粘,在竹杆的一端用铁条弯成圆圈,再缠上蜘蛛网,用这种带有仿生技术的手段捕捉较低处的知了,是十分有效的;第三种是用弹弓打,这种远程攻击就有些残忍了,不管知了是攀伏在树的顶冠,还是悠闲于半空飘荡的柔梢,只要被猎手发现,它们的末日就近了。随着一声嘶鸣,知了坠落的总是残缺不全的身体。

那时候知了真多!入了夏,满世界都是它们的聒噪声。如果你沿淮北的一条大堤走,堤不断,树就不会断,树不断蝉声也绝不会褪。等你下了堤拐入通往市区的大道,树和蝉声仍会伴你前行,一直到你站在自己的家门口,最后一粒知了还在门前的大柳树上唱歌。

当然,知了在那时也是有名的害虫,“它们吸食树汁”,是农民伯伯的大敌。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打了也是该打,不犯什么法律。再说鸡们又对它最感兴趣,看见它们吱吱叫着,从男孩子的布袋里倾落于地上,鸡会用最敏捷的步法扑将上去,尖尖的喙啄在知了的背上,啄得它们更是吱吱地叫。吃知了的鸡长势快,生蛋多,蛋呢,也特别大,营养大概也更丰富吧!

现在的孩子还能说出知了的一二三四吗?教科书上恐怕也不再多提知了作为害虫的那段不甚光彩的历史了吧。一种东西多了,总会引起广泛的不满情绪的。但当对手成为弱者时,它也就不成其为对手了,它和它的历史也会被原谅,它反而变得安全了。人类总是这样对待身边的事物的。

在嘈杂和聒噪的市声里,细弱的知了的求救般的叫声还在努力地响着。我为它们忧虑。它们幼年的栖息地在哪里呢?在现浇的水泥地底,或者在花砖纵横的龙虾摊位的地下吗?让我们挽留那些幸福于街道边的树吧。那些树,能为我们讲述许许多多我们闻所未闻的故事!

书房

我现在对自己的书房比较满意了,虽然心里总是还有更新一层的打算和憧憬。原先在淮北宿州市政府办工作的时候,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住房都很紧张,哪里还能侈谈什么书斋书房。

工作几年之后市里分了房子,一室一厅外加卫生间和一个稍大一些的厨房,没有书房,而我又想有一个夜间工作的地方。

于是就把不足一平米、与外界无窗相通的卫生间下水道封了起来,支上煤球炉,当作厨房用。炒菜啦烧水啦都在里面,而厨房的一半用为和面洗菜,另一半就摆上书架,成了我的书房。

厨房面北,又是一楼,嘈杂起尘不说,因为天天用水等等,还很有些潮湿。竹子的书橱放在里面,不两年就起霉生虫了,雨季时书本摸在手里都蔫耷耷的。窗外还有一个垃圾口,那时候楼房的垃圾道都是上下贯通的,楼上一倒垃圾,一楼的垃圾口尘烟卷起,非常恐怖,窗户是不能打开的。即便如此,尘埃的光顾,也断难脱逃。

1987年我到合肥工作,起初的两年在近郊、城内的四里河、杏花村租房而居。在四里河时住得略微宽敞些,在杏花村时一家三口只住了不足十平米的一间小后房,书房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两年后市里奖励(奖住)了我一套住房,在烟草大厦附近,六楼,也只是两室一小厅。那一小厅其实只是个过道,仍然没有书房。我的书呀、桌呀往哪里放呢,只好仍打厨房的主意,和妻子董静商量了把厨房搬到阳台上,书架放在卧室里。书桌、沙发等还是安在厨房中,厨房改成的书房还放着沙发,兼有客厅的功能。就这样,董静和我在阳台上日出日落地烧了近十年的饭。后来到1998年,我老家(祖籍)江苏的电视台来采访,非要到我家里去找镜头。电视台把专题播出后我老家有一些亲戚看到了,都说,你家还没有俺们农村好来,书倒是不少。

1999年我慢慢地空闲下来,那时已感觉房子小得不能住了,就下决心把兜里的钱倒出来买一套新房,改善改善居住环境。还是因为手头紧,新房仍买在顶楼上,这次不是六楼了,是七楼和八楼。办过手续以后,我们就开始谋划装修和设计。

因为家里人员少,只有三口人,各功能区间的划分倒也十分简单。只是这次书房我想做得稍大些,因为书房其实可以派许多的用场,既可做真正的书房,也可以来人做客房。架上床或在木地板上铺上垫被,那不就是客房了吗?书房还可以做临时的贮物室,有一些临时要放的或者在这里周转一下的东西,先放在书房里就是了。书房还可以当棋牌室,还可以养花,还可以照集体照,甚至还可以来人吃饭。所以把书房搞大一些,全家人都不吃亏。好在这幢楼是框架结构,从理论上讲,室内的隔墙都可以打掉。

就这样,我们把两室和相邻的一个较大的有休闲功能的室内晒台全部打通,变成了一间四十多平米的书房。也是因为我以前还从来没拥有过这样的一个比较正式的书房,所以刚装修好的时候觉得它很壮观。那一阵子没有事的时候就想到书房里去,觉得很新鲜,很上瘾,也很过瘾。书房有面南和面西两面排窗,采光非常好,视界也很宽广,人在里面走动的时候,不是那种局促的感觉,而是总觉得还有没去过的地方。

装修时小区的人来看,说,你家办公室不小,你是做啥生意的?后来我女儿的中学同学来吃饭,吃过饭回去说,许尔茜家那哪是书房,那是舞厅。但是几年过去以后,谁也不再感觉我们这是较大的房子了,包括我们自己。

前些天上海文艺出版社《小说界》的一位负责人打电话来跟我聊天,说到房子,他说,前两年他在上海花了90多万买房子,那时觉得花钱很多,别人问起来,都不好意思说实价。但现在人好像都疯了,花几百万买一套房子就跟玩儿的一样。现在的房子也是越造越大,越造越好了。真是的,如果不是个真正的不断进钱的富翁,这样的时尚,也真是跟不起的。

书房装好了,我专程跑了一趟鲁彦周鲁老师家,请他为我的书房题了个斋名,叫做淮北佬斋。因为讲到底了,我就是个芸芸众生中的淮北人,淮北佬这个名号对我最为合适。

但书房于我确是有用的,有大用的,而且非常实用,决不是一种花哨的摆设。因为“淮北佬斋”的存在,我甚至都放弃了与朋友悠悠畅快的欢聚,因为“淮北佬斋”的存在,我真的觉得我甚至就可以不出门了。我可以不离开家就能够做我想要做的事情了,我就可以这样生存下去了。

现在,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我的书房里度过的。我想慢慢再积累一些银子,如果有可能,在今后的某一年,某一月,我或许还可以再换一个城市,再换一套更大的房子。当然,到那时候,书房仍是我心中的最爱。

春茶

我们家以前是没有任何人喝茶的,往年得了茶,要么是转送别人,要么就遗忘在家中某个人迹罕至的角落——年底打扫卫生或隔年调整陈设时发见它,再一并送入垃圾袋中,与它永诀。

但从去年下半年始,茶在一夜之间,成了我们的朋友。想来也没有别的缘由,只因孟冬我于午夜的一个良梦中醒来,一刹那里,稀里糊涂而又清醒万分地忆起许多茶事:

一是那年一个人在大别山闲遛。上了一座山,住进了一座山棚,录了一夜山歌,又随山里姑娘,炒了一夜山茶——不由生出许多泪濡衾裳的感慨。

再一是,某年随一参观团去黄山,下山住在一道溪畔。晚饭后,诸会友结伴同行,往山村采购新茶;茶自是上等,由铁桶而陈于竹箩之中,价格议定,各人均分,其间一人,只抢其上,不顾其下(碎茶尽在其下)。莫名其妙我立刻当众指出了这一点,弄得那人略觉难堪。想不到那事入了脑海,此番再现,不知其意若何。那人虽不常见,但我还记得清楚,只是远在天涯,往后相见的概率,定是微乎其微。这芸芸众生中的偶见而又(近乎永诀的)远散,使人扼腕浩叹。

三是父亲八旬高龄,十多年前心肌梗塞过一次,于是戒了烟,酒也少量,癖嗜的寄托,只在清茶上。往年我也并不在意,每年拣好茶尽量带些回去便是。但去年下半年,父亲电话告知:茶事略紧,可专购回。这是父亲第一次明确托我办事,又是常年父子难得多见几面,心海震动,星物移情,赶紧购了好茶,谨呈父母。只缘男儿青石面,犹言未言难尽述,亲情那时只在茶上。

四是读过一本说茶的书,尽为历代茶文撮辑,言茶之清淡,茶之浓酽,茶之山南,茶之山阴,茶之峰巅,茶之谷底,茶之明清,茶之肆俚……又读过另一本说茶的书,所言茶之节季,茶之品器,茶之冲荡,茶之所历,茶之所容之物,茶之所品之地,也多能催人情动,感受一股民情的薰风。

于是因了以上诸般原由,茶风在我家,渐便盛行。先由我起头,后便风靡至妻女。早一杯,午一杯,相沿成习,竟成一日不可或缺之势。但起势虽猛,来至荠菜春上,暖日日多,花信风盛,茶却告罄——这都是半路出行的缺憾。

同类推荐
  •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是作者闲时心得随笔,内容涉及社会风云变化、生活喜怒哀乐、对爱得追寻与渴望、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喟叹等等,借不同体裁、不同人物之眼,传递出“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的健康心态。
  •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了作者1988~2002年间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问题”、“鲁迅的思想与作品”、“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阅读记录”、“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问题”四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作者关于中国新诗、鲁迅、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的思考。
  • 我们的故事2

    我们的故事2

    从1968年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至今,已是茫茫40载春秋。当年的知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所耕耘的土地上却永远留下了印记。以他们为那个时代的“标本”,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描绘出属于一代人的图景:他们和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一同迎来崭新的时代。
  • 裸体之美:苏紫紫日记

    裸体之美:苏紫紫日记

    真实记录了苏紫紫从16岁到现在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忠实体现了一个16岁的青葱少女一步一步慢慢成长蜕变,成为一个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和自由的心灵表达,率性敢为,不畏世俗的90后新生代红人。她是人人羡慕的人大学子,也曾是饱受网络争议的裸模,这两个极端的身份,将她推向了道德和艺术争议的风口浪尖。无论是骂还是赞,无论是真还是假,她都是她,那个为了追逐梦想、放飞理想的她,一直都是!于她而言,困难只是挡在黎明之前的黑暗,终究会消散;于她而言,亲情就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看似远离却时刻相随……这就是她,那个誓将人体艺术进行到底的人。
  • 峭壁嶙峋石斛情

    峭壁嶙峋石斛情

    两兄弟扎根深山,种药八载,辗转多方,终于觅得伯乐,识得“仙草”,仙草才得以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知,从而造福人类。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极限法神

    网游之极限法神

    易小天对法师的定义,有三个标准。伤害,冷却和生存。《浮生》对易小天的定义:极限法神。什么是极限法神?同样是三个标准。超高爆发,无冷却,不死之身。交流群:277513917欢迎读者大大入群讨论!!!
  • 网游之战天

    网游之战天

    医师田甜诊断沈闲后认为:此人意识已经极度扭曲,非常规治疗手段可以治愈,目前的治疗手段已经不能令其意识恢复正常……
  • 霸道总裁爱上非凡少女

    霸道总裁爱上非凡少女

    要不是当时语梦心情不好再加上不认识他,她才不会得罪这个人咧!如果能重来她打死都不要在去那个地方。不过也正是这件事情,让她以后生活即好玩,又惊心胆颤!
  • 扑倒Boss:亿万首席强宠妻

    扑倒Boss:亿万首席强宠妻

    “渣男,你真是不要脸啊,背着洛洛天天出去勾搭那些狐狸精,就不怕惹得一身骚啊,听说还傍了个富婆,不错,挺有骨气的嘛,都认二郎神当主人了,你...”苏洛暗暗戳了戳她的手臂:“小白,我们好像走错房间了,你看,这人明显比魏兵高了很多啊。”林宛白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三秒后...“快跑啊!”...“林小姐,您那晚的那巴掌打的我可是记忆犹新啊。”“这种小事您别介啊...”
  • 美男恋爱游戏

    美男恋爱游戏

    不懂暧昧,不懂调情,不懂恋爱,害怕美男的凉白云稀里糊涂地被招进一本名为《恋爱游戏》的书里,而她的任务,竟然是跟几个不同的人间极品谈恋爱!一个惑魅的帮手,外加一大串世家公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凉白云(小心翼翼):你们能离我远一点吗?众人:不行!xxxxxxxxxxxxxxxxxxxx小乐怡情,希望大家喜欢,一星期两更,慎入!!
  • 欲落

    欲落

    混沌开出,两生花开,她看见他在那万生池,“喂,小子一说好了陪伴我百年”“苍天为证大地为媒”若没有认识你我便不会痛,若不痛我又怎会知人世间最美好的是遇见你
  • 超级丹田空间

    超级丹田空间

    刚刚上班一个月,单位就倒闭,被碰瓷坑了遣散费的林飞,苦逼的人生,得到了转机,碰瓷物居然让他激发了异能,并且丹田出现了神秘的空间!霸道的阳刚异能身体,居然是天下间各种妖魔鬼怪流口水的对象,而阳刚的气质,更是对美女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苦逼的林飞却需要苦受自己的处男底线。苦逼的林飞泪眼汪汪,这一切他喵的都是坑爹的丹田空间惹的祸啊!
  • 前生4

    前生4

    青年女作者王晓燕最新长篇小说《前生》,以其特有的视角与简练的文笔将一个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把都市里职业男女的爱恨情仇描写的淋漓尽致。评论家称,在这样一个小说家已经被贬为毫无意义的故事复述者的年代里,王晓燕所坚持的叙述方向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之外的寓意与叙述的技巧,其作品叙事诡秘,没有随传统或流行叙事的方式而自成格调。
  • 钻石恋人:恋爱一分钟

    钻石恋人:恋爱一分钟

    “唔,你看这个怎么样?”“唔,我喜欢这个。”“喏,拿着。”和傲娇的女王谈恋爱,第一条,女王命令要服从。“和女人一起出来逛街,男人就是拎包的。”“你也算女人?”“一边去,本女王就是女人怎么着了!”第二条,天大地大,女王最大“我是永远不会原谅你的!”“唔,你原谅我就行,永远是个鬼!”
  • 九疆域

    九疆域

    华夏九州,风起云涌,浩瀚无边,九州之上,杀人夺宝之事无时不在上演,人间风云,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