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7200000030

第30章 清廷的新政(3)

把科举废了以后,新的问题也都出来了。再选拔官吏该怎么办,国家选拔官吏应该依靠什么方式呢?这是个大问题,其实在新政之初也提出了办法,就是开经济特科,也就是只改科举的内容,但不改科举的形式。国家不考八股文了,开始考经济学问,这里所谓的经济学问就是经世济民的学问,通晓外国情况的学问。经济特科也的确选拔出人才来了。当年第一名是梁士诒,第二名是杨度,第三名是张一磨,这三人后来都有不凡的表现。梁士诒,虽然我们后来在民国骂他骂得很厉害,但他真是个人才,清朝最早的铁路建设就是他一手主持的。他当铁路总局局长的时候,因为与袁世凯的关系而受到牵连,被搞掉了。京张铁路其实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起来的,京张铁路为詹天佑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因此梁士诒就默默无闻了。梁士诒被搞掉以后,朝廷组织了一帮人马查他查了三个月,一点错儿也没有,找茬也难找,他真是个人物。杨度也是个人物,虽然说他当时拥护袁世凯称帝,在那个时间点上选错了,但你不能否认他有本事,而且他还一直坚持他的操守,就是坚持做一个君主立宪的拥护者。其实就他个人的主张而言,并没有多大的错。张一磨一直活跃于袁世凯的幕中,曾担任机要局局长,执掌要务,是袁世凯很重要的幕僚。所以,科举改变一下考核内容,还是能够取到人才的,并不是一个已经没用的制度。正因为此,我认为这种考试的方式也是有可取之处的,科举的形式可以保持,然后逐步改变其考试内容,另行兴办一整套的教育体系,让教育体系跟科举考试脱钩。教育的出口主要是面对社会,主要培养各种社会型人才。这样的改革路径才是对的,而朝廷一下子废除科举事实上并不见得是对的。

除了经济特科,统治者在某些方面也进行了一些修补,比如开设了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到外国留学,拿到外国的文凭后,国家就能给你考试机会——分科开考,考完了给通过者分配头衔。学农业的,考得好就给个农科的进士,学牙医的,就给个牙医进士,等等,相当于国家给考试通过者授予一种身份。这类措施具有一定的修补性功能,比如当时进入国家政权的留学生曹汝霖就是通过了专门科举考试,还有像那些学军事的,比如蓝天蔚、吴禄贞、蔡锷等人,都是回国通过了武科的考试,朝廷赏给他们以兵科的进士或举人的资格,然后发到各省去做军官。其实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朝廷已经意识到选官出现了危机,并且已经采取了部分措施,但这些措施却无益于从整体上挽救颓势,总有一天国家要恢复一种选拔官吏的考试。北洋时期,选官考试也是分专科进行的,比如有县长考试,这个考试就专门取县长,如果是外交官考试,就专取外交官,如果是税务官考试,就专取税务官。当时考完试也没有面试,考完就直接上任去,跟传统的科举很像。我觉得这种方式在当时也是一种比较不错的选官方法。

废除科举的确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纷扰。但它到底是不是像西方所讲的那样,这种不稳定足以颠覆整个王朝呢?我觉得不是。废科举的确把士子上升的传统阶梯抽除了,但它并没有中断地方精英跟朝廷的联系。士大夫跟政府还有其他的沟通渠道,比如谘议局、地方自治团体等,这些都是一种沟通方式,读书人完全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入仕途。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当兵,当时在南方,读书人加入新军后的升迁机会要多很多,随便去参加一个随军开办的学堂,出来就可以升为班长、排长,这样就是军官了。当时南方编练的新军都鼓励读书,学文化是一种先进的风气,甚至新军在录取时也要考文化课。这个跟北洋军不一样,北洋军在招募新兵时,就看这小子是不是够老实,是不是个子够高,有股子力气,手上是不是有老茧,脑袋后面是不是有辫子,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那种。而在南方的新军里,想当兵就得过一个考试关,进军营以后还鼓励大家去学习。革命党在新军中开办的振武学社、文学社之类的组织,就是应士兵崇尚学习的风潮而组建的。我翻资料发现,当时一个团,甚至一个营都会设有图书馆,那真是弄得像学堂似的。除了上述道路之外,还可以做新市民,做记者、医生,或是银行、邮局的实习生什么的。所以,怎么能说读书人的路子中断了呢?只能说,的确有些人的生活被扰乱了,像一些农村基层的知识分子,可能他们的生活受到了影响,这是可能的。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不好说,这边受到了影响,那边可能还会有机会,这个工作丢了,可能还有很多新机会等着挖掘。

过去曾有种说法,说铁路一通,沿线的挑夫都会失业。于是一些学者派人去铁路沿线调查,结果发现那附近没有专职的挑夫,这工作都是农闲时候的农民出来干。但是铁路修了以后,他们真的失业了吗?并没有,以前是长途转运,现在直接就待在车站里干,一样有工作。而且现在货物更多,他们工作的机会更多了,沿途还会有客车经过,他们就可以做小贩兜售各类商品啊。以前没通铁路时,可没有这种机会啊。

所以我说,过去的历史记述常常很奇怪,常见的叙事逻辑是这样的,某某新事物出来以后,就会对旧有的产业结构造成影响,继而引发大量失业,然后人民就会造反。但这些编历史的人却从来没有想过,原有的工作没了,是不是还有许多其他的机会啊?有教授曾经说,农民失去土地了,就要造反了。我当时就提醒他,农民失地和失业不是一回事啊,如果农民发现有其他行业比在田地里劳作赚得更多,那么他们也不会固守在农村里不出来的。不然,中国就没有其他行业的发展了,全国只剩下一种行业,就是种地。实质上真没这回事。只要还有别的赚钱的行当,而且可能比种地挣得多,那么农民肯定会去干的。但很多传统的理解就是这样,一根筋似的理解。

所以我个人觉得,与此同理,当时科举的废除不至于导致清王朝的覆灭。事实上也没有多大的动荡。中国当时有多少群体性事件是因为废科举呢?山西似乎有人不满意直接把学堂烧了,其他地方好像还没有。这就是我们讲的新教育和旧教育的冲突。冲突是有的,但在当时都只是小规模的,是不足以拿来说事儿的。

满族亲贵收权

当然,最后,新政是办砸了。1908年,光绪和西太后都死掉了,西太后临死前下懿旨,让溥仪继承皇位,溥仪的爹载沣为摄政王当家。载沣当年二十五岁,身边有一群跟他年龄差不多的宗室权贵,然后这帮人就开始动手收权,把汉人权力收回到满人手里,把地方权力收回到中央手里。他们的确是太年轻了,而且没有任何的政治阅历。载沣仅仅是出使了一趟德国赔礼道歉,除此之外没有干过任何事儿。他没有被外放到哪个地方去当个地方官,因此没有任何的政治经验和政治理念。骤然之间就把这样一个大国的担子放在这样一个人的肩上,一般人是不敢接这担子的,但那个时候,载沣就敢干,然后发现权不在自己手里,于是就筹划着收权。他先是从北洋派的手里收权,不仅把袁世凯开了,就连袁帐下的幕僚梁士诒也都开除了,整体收权。盛宣怀在此时崛起,而盛宣怀恰恰不是袁世凯的人,袁很不喜欢他这种人。盛宣怀原属于李鸿章系统,虽然这个人很能干,但是他贪污得很厉害,盛氏家族到民国的时候,那钱还是哗哗的,可想而知盛宣怀当时贪了多少。袁世凯则恰恰没有我们后来说的那么贪污,袁世凯很多的行贿是不得已的,比如他收买庆亲王奕匡——在满人底下,不这么干怎么能行呢。但袁世凯自己并没有那种贪污敛财的习惯,袁家第二代就没钱了,袁克定最后都是靠张伯驹养着。有时候张伯驹的供给没来的时候,袁克定只能就着咸菜吃窝头,人们说袁大公子吃窝头咸菜也要用餐巾,要把窝头用西洋刀叉切成一片片的吃。可想而知,袁家并不是那么贪。

所以,说良心话,当时北洋派不仅是一个最大的实力派集团,而且是一个集合了很多人才的集团。就像唐绍仪、蒋廷干这样的,原来是留美幼童,回国后一直都不受待见,从海军士兵干起。当时中国满打满算,十个指头都能数得过来的留洋大学生,就让人家从士兵干起。袁世凯当权时,这些精英都被他笼络到帐下了,而满族新贵刚上来就把人家开了,反而重用盛宣怀这样的人,的确是非常没有政治头脑的考虑。后来袁世凯重新当政,全国人都喊着要杀盛宣怀,盛宣怀是得了英国人的庇护才逃到青岛,捡回一条命。

之后满族亲贵进一步收权,首先就是想收回路矿权。但这原本是地方士绅的权力,当时很多铁路都是民营公司办的,虽然像四川这种地方办得很不好,但是也有些地方办得还行,比如江浙一带。而且,办好办坏都是地方的事儿,这次办不好下次就能吸取教训了。四川铁路公司也并不是贪污,他们当时只是投机买了橡胶股票,又正好赶上国外的经济危机,结果就赔了。但一下子收归国有是什么道理呢?当时收权的范围很广,比如担任海军新添置的重巡洋舰舰长的人选,这些亲贵撤掉了原来的汉人,改派满人来当。可是,满人根本就没受过这类教育,他们是从颐和园满族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那里能练海军吗?明显不能啊。这样的人去当重巡洋舰舰长,能服众吗?一艘重型巡洋舰,就相当于一个大工厂,凭那两下子就去当舰长不是完全胡扯嘛。

我们可以想象,像这样的收权,汉族士大夫根本不能服气。满人的政治能力在此时是一塌糊涂,比如负责南下剿灭武昌起义军的督军大臣荫昌。荫昌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什么时髦玩什么,玩什么又像什么,人缘极好。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一口昆曲唱得,两笔好字写得,三两黄酒喝得,四圈麻将推得。他绝对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人,但屁大的能力也没有。很多研究都说荫昌带兵去扑灭武昌起义,指挥不动骄横的北洋军,但事实上他指挥了吗?他连湖北都没进过,直接把指挥部设在河南信阳——你带两万人去平叛,用得着这么靠后吗?要是带二百五十万人马,把指挥部设在后方还可以理解,但是他躲在这两万人后面怎么指挥啊?这么点兵都去前线了,他一个人还待在信阳,明显就是没指挥。没指挥怎么能说人家指挥不动呢?当时的通信还没有现在的这么发达,但是即便如同现在这般发达,带人去打武汉,自己却躲在信阳,士兵肯定也不会跟着玩命的。所以,这样的收权肯定是胡闹的。

1911年成立的皇族内阁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成立皇族内阁,同时废除军机处,也是出自立宪派的吁求。当时立宪派在资政院弹劾军机处的时候,就是希望成立责任内阁,但他们所谓的责任内阁是由资政院选举的,而不是由朝廷选的。这样,只要资政院对内阁不信任,就能投票使其下台,在议会制度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清末的内阁却是由朝廷定下来的人选,十三个阁员中有九个是旗人,七个是皇族,全是自己包圆干了,这不是胡扯吗?

他们这么收权事实上是很蠢的行动。因为地方权力大,强地方、弱中央的格局自太平天国以后就形成了。太平天国闹起来后,清政府只能借助地方势力来维持秩序。八旗兵不行了,绿营兵不行了,蒙古骑兵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玩完了,只能依靠地方士绅来编练团练。最后,这些团练中的一支,也就是湘淮军练成的勇营发挥了作用。像曾国藩,当时就是一个在野的地方士绅,以在野侍郎的身份编练乡团,然后把清廷的统治给救了。地方权力大最后导致什么局面,西太后和恭亲王不是不知道这些,但他们就是不敢一拍脑袋说把权给收了,他们根本不敢动地方的实力派。曾左李虽然权倾朝野,但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大的处分,没有被撤职查办过。比如李鸿章,甲午战争后国人皆曰可杀,西太后也剥除了他的官职,但是仍然保留着他大学士的称号。这是因为,这些人是有所代表的,他们代表着地方士绅,代表着汉人的利益,所以西太后或恭亲王不敢去动他们。连西太后他们都做不了,这帮二十五六岁的小孩儿能收得了?这帮年轻人就这样把事情弄砸了,当然,弄砸的原因不是因为朝廷政治太糜烂了,而是他们与朝臣之间,或者说是掌权者与官僚体系的关系弄砸了,朝廷中最有实力的那一群人不跟他们玩活了。

其实,他们在收权的时候也有隐忧。可能有人已经看到,如果按照立宪派的路子走下去,满人的统治权力迟早会逐步丧失。实情也是如此,立宪这条道路走下去,满人的利益肯定会丧失,如果满人的利益一直都得到了合法的保留,那么就不能称其为立宪,而是假立宪了。那么,如果我们是满族亲贵,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我觉得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只能是顺应历史潮流。就像英国王室,如果想像以前都铎王朝时代那样保持权势,那早就玩完了,连今天的地位都不可能有。这就是个趋势的问题,首先要想明白你不可能永远掌权,然后再想你是光荣退休,还是被人赶下台,或者是被人砍掉头,这才是实际的选择。从来就没有能使人一辈子掌权的选择。

他们不仅收权,而且收揽资源。路矿权原本是地方的,是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经营的权利。结果到了清朝最后两年,也开始权利上收,搞铁路国有。地方铁路的确有的地方办得不怎么好,像四川,路款都被当事人炒股票炒没了,但也有办得比较好的,比如沪杭甬铁路。不管办好办不好,都是地方的权利——办不好,以后可以吸取教训重新办,你给收了,凭什么?

亲贵们以为把所有权力和资源抓在手里就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他们不断收权,拼命掠夺和占有资源,以维护自己统治的稳固,但这些都是假象。古往今来,世界上没有一种能够让人永远掌权的选择,如果选了这样一个选项,就相当于按下了自我毁灭的按钮,因为这一选择得罪了太多的人。

中国被拖入西方体系,被迫从传统向现代发生转变的时候,统治中国的是一个满人的王朝,是一个异族王朝,人们对这个政府犯错的容忍程度会小得多。所以满族人一按按钮,很快就爆了。

同类推荐
  • 狗盗

    狗盗

    这是一个关于穿越的故事,可是穿越者却并没有当上主角。这是一个关于华夏的故事,可是史书上却查不到这个朝代。这是一个关于鸡鸣狗盗的故事。狗盗天机,日月无光华夏乱。鸡鸣唱晓,晨曦初现九州安。这是一个关于治乱兴亡的故事。很多故事似乎都会北荡草原,东平倭寇,饮马恒河岸,洗靴红海滨。然而死后,又是治乱兴亡的轮回,那又何必留下一段盛极一时的历史让后人唏嘘嗟叹?很多年后,主角站在那座桥上,总会记起那个飘荡着狗肉和花椒叶香气的下午。邋遢的老者拾起掉在地上的那块狗肉,吹了吹上面的浮灰填入口中,呷了一口酒,慢慢说道:“咱们啊,盛世沦为乞丐,乱世可为公侯。你师傅我比较擅长伪造个河图洛书,学个凤鸣狐嘶,写写劝进表,念念讨檄文啥的,都是些狗盗天机的本事。”
  • 颠覆晚唐

    颠覆晚唐

    一位现代人,因为一次意外,无意中穿越回到了唐末,并阴错阳差的成了未发迹时的朱温。他如何能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流浪汉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又如何能在军阀林立的唐末脱颖而出成为五代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明明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他能否改变这一切?又能否挽救后梁王朝覆灭的命运?他心地善良,为人宽厚,又如何被历史所唾弃,落下千古骂名?本书将一步步为你解开这千古之谜!
  • 御兵天下

    御兵天下

    现代人陆峰登山赏景色,不幸坠入深山,却穿越到一个神秘的世界。夏商周春秋战国?不是!汉三国魏晋南北?不是!隋唐宋元明清?不是!一个从来没听过的苍华帝国展现在自己的面前。乱世之中,金戈铁马,铁骑过去,万里征程。一个现代人怎样获得江山,怎样不屈斗争。江山美人,红颜销魂,长枪在手,我要的,我会夺取!天天更新,精彩不断。热血,开始!(关公败走麦城,是少了你的推荐!!诸葛泪洒汉中,是少了你的收藏,你的点击和观赏对我弥足珍贵,轻挥一挥手,是否可以让你的收藏夹中多一个小小的链接而已)
  • 纪元1066

    纪元1066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依靠他的自我奋斗,同时也要照顾到此刻的历史进程。上天于我们不公,但是我们人类从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种族,我们想要的更多,就从我们身边开始,让王座上的蠢材去死吧!让远在亚平宁七山丘上的老迂腐去死吧!让敢于向我们亮出刀剑的人或是畜生,都去死!!孩子,你与我们不同,因为你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人,你看的比我们远,也就走得比我们更远。老爹我,很期待~~~(ps:此作品基于一部游戏《十字军之王2》两部美剧《冰与火之歌》or《维京传奇》)
  • 三国貂婵乱天下

    三国貂婵乱天下

    话说天下大势,久合必分,久分必合。三国鼎立,全因美人貂婵而起。貂婵,三国中最厉害的武器。貂婵一出,浩浩荡荡地影响了三国的历史进程。多少英雄的野史,多少美人的秘事,收录在此书中。新书求推介,求宣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我愿成仙

    穿越之我愿成仙

    五五只是个现代平凡的修仙者,奈何师兄师姐,就连小师妹都已随师傅得道,把五五的师傅乃至她道门中的一派子弟们急得团团转。于是,就在某天的早晨,五五在睡了一个美美的午觉后,发现她穿。越。了。。可后来五五才发现,一切皆是天意。~~~~~~~~~~~~~
  • 重生之娱乐鬼王

    重生之娱乐鬼王

    一次意外,重生平行空间!从此一代名流天王正式崛起!他写的每部小说,风靡全国!他无意间哼的歌曲,千古流传!他拍的电影,所有编剧黯然失色!他是娱乐界的一个奇葩!无数人恨他恨的要死!
  • 杯中是修仙

    杯中是修仙

    一个平凡的小镇少年因为误入幻境而踏上了修真路,‘三洞六院比试大会’和‘六派论剑’赐给他天才的耀眼光环。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位女子的出现突然变为残酷的阴谋,他法力被废,记忆被封。当他再次醒来时,看到却是茫茫草原,接天大漠。我是谁?我在哪里?在这方乱世,他如何自处?又如何面对背叛他的……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冷月逍遥仙

    冷月逍遥仙

    冷月乃凡尘中一脱凡之人,他的脱凡并不是出自刻意修炼,乃是他天性所使然。因为他武艺高强,所以他可以纵横
  • 惊梦浮生

    惊梦浮生

    凌云王朝武穆宗年间,丞相段骞休妻迎娶青楼花魁,轰动京城。不久发妻病逝,段骞废除其二女之位,仅立新夫人的女儿为唯一千金。有的人说,那两个女儿已经被杀。有的人说,她们侥幸逃出来了。她微微一笑,眸光清冷不言不语。她说:"我只求你来结束我的梦魇,其他尊位恩宠我从来不求。"他说:"我不能信你心中毫无怨言,却愿意带你逃离噩梦,信你辅佐于我。"他愿意帮助她复仇,也是在帮助自己巩固势力。随着层层抽丝剥茧,却意外发现她的接近不只是为了朝堂之上的恩怨博弈,还牵扯到江湖,引出更大的玄机……
  • 逍遥笔记

    逍遥笔记

    一本地摊淘来的《逍遥道》,改变了程玄风孤苦无依的现状。我自横刀向天笑,有胆你就别跑。逍遥一道,讲的是顺其自然,却又要逆天而为,不恼不燥,却又不能让你蹬鼻子上脸。逍遥一途,哼,还真是难行。且看程玄风的逍遥之旅——我欲乘风,风自来兮,我欲逆天,你可奈何?!
  •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在相同的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相同的从生到死,但每一个人都书写着不同的人生故事。有的人碌碌无为,贫穷一生;有的人叱咤风云,经天纬地;有的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泽被后世;有的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青史留名;有的人留下了瑰伟的艺术,光烁古今;有的人创造了华美的篇章,留传万世。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之内,人生的道路如此截然不同?人的命运竟会出现如此天壤之别?问题的根本在于人们对于人生的掌控、对时间的利用。无数事实证明: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先掌控好自己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每一分钟,让每一分钟时间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 东宫有鲤

    东宫有鲤

    他说:“若有朝一日你遇一女子,愿为她倾覆天下,方知何为守护。”“可若是那女子是一心复仇的敌国公主呢?”他笑得云淡风轻:“那又如何?”
  • 傲世狂妃:绝色夫君请上榻

    傲世狂妃:绝色夫君请上榻

    文案:“曾经,我想做一代名臣,辅佐明君,开承平盛世。”“后来呢?”“后来,我想活着。”简介:卫闲庭在皇位上坐了一年零一个月,他放手的毫无留恋,可惜很多人都认为他活着是个威胁。裴音活了三百一十三年,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可是见到卫闲庭的时候,她感慨:这孩子活的真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