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2800000019

第19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

马克思认为,在资产阶级政府行为中,法律具有至上的权威性,它是资本主义契约关系和立宪政体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政府行为中,法律更应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恩格斯指出:所有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的政党或阶级,就其本性来说,都要求由革命创造的新的法律基础得到绝对承认,并奉为神圣的东西。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在其公职活动中应该依法行政,并以普通法的要求承担行政责任;恩格斯指出,一切自由的首要条件是:一切公务人员在自己的一切职务活动方面都应当在普通法庭上按照一般法律向每一个公民负责。

3.法律是人民自由的圣经,社会主义法制是“自由的法律”和“法律的自由”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手段,恰恰相反,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国家制度、法律、国家本身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特定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应追求“自由的法律”与“法律的自由”的统一,不是为了限制自由才去立法,而是为了寻求自由实现的途径和方式才去创制法律。

4.法制应该得到最严格的遵守

列宁指出,法制应当加强或得到最严格的遵守,要发挥人民在立法、执法和监督法律中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政府管理民主化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政府管理应该民主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政府管理的本质特征。政府管理民主化的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公民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列宁认为,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2.确保人民的选举权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则

列宁指出,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这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则。普选权是人民取得统治权力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地落实了人民的“普选权”。

3.要加强行政监督

列宁认为,让人民和工人监督是实施监督的首要步骤,工人监督应当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府必须实行的第一个基本步骤;要让人民群众全面地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苏维埃国家要立刻转到使所有的人都来执行监督和监察的职能,使所有的人暂时都变成“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公开性是民主和行政监督的必要条件,列宁指出,没有公开性来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广泛的民主原则包含两个必要条件:完全的公开性,一切职务经过选举。

4.要克服官僚主义

无产阶级民主的根本目的是根除官僚制。列宁指出,资产阶级议会制是把民主(不是人民享受的)同官僚制(反人民的)结合在一起,而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则立即采取措施来根除官僚制,它能够把这些措施实行到底,直到官僚制完全消灭,人民的民主完全实现。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关于政府管理思想的新贡献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公共管理理论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在他的论著中,总揽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大局,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公共管理的战略地位、基本原则和深刻内涵。他紧密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出发,对社会主义的公共管理理论做了全面、科学、系统的阐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公共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我们只有具体地了解邓小平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共管理思想,才能深刻认识邓小平公共管理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从而努力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

一、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管理本质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府的管理与资产阶级政府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1)无产阶级政府的管理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管理,工人阶级处于管理的统治地位;(2)无产阶级政府管理的任务是工人阶级自己动手建设和管理国家;(3)无产阶级政府管理必须着眼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组织新的生产和消费,这种生产是大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政府管理本质的一系列论述,是非常正确和精辟的,至今也没有过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没有经历过后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因此他们对取得政权的共产党人如何执政和加强行政管理,还不可能作出详尽的阐释。他们对政府管理的本质认识,也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下去。

邓小平亲身经历和领导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且设计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国内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中,他对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和改革问题,提出一系列完整的观点,尤其是对政府管理的本质做了具有创见性的阐述。

1.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的中心

马克思和列宁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集中精力剖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据此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由于当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非常艰巨,即使夺取了政权(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由于内外敌人的强大,巩固政权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和繁重,这就使得他们过多地看重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把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行政管理的本质。虽然他们也提出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要改造旧的国家机器,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大生产,但实际上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我国在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由于对所处的历史阶段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致使抛弃了在党的八大提出的发展生产力的正确路线,而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造成了空前的灾难。邓小平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强调,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紧紧扭住这个中心,一切工作都要服从这个中心,一天也不要放松经济工作。同时,邓小平把现代化建设提到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加以认识。他说:

“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是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也是政府管理指导思想的转变。

2.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政府管理指明了方向

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过去,我们一直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由于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管理的本质和方向也就难以搞清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有过多次论述。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他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同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其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组成的,这是达到根本目标的基本手段和基本途径;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也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二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根本任务以根本目标为方向,根本目标以根本任务为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的本质和方向。

3.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的目的

在当今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主流,执政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进行政府管理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引导人民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在政府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彻底批判了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为目的的思维模式,同“左”的路线划清了界限。同时,进一步指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搞“穷社会主义”的管理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是不够格的管理。

4.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的任务和途径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视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联系起来,这就在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要求。他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这就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进行政府管理必须以改革为动力,这种改革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是对政治体制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且要贯穿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5.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的历史过程

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是有远见卓识的。但是,对于怎样变化和改革,特别是行政管理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和改革,他没有也不可能作出具体的阐述。按照邓小平的观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管理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升华的一系列发展阶段。他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一百年。因此,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同样,社会主义的政府管理也具有这一历史特点。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一点,才能防止“急于求成”和不切实际的主观主义倾向。

二、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发展动力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这一精神同样也体现在他们对行政管理体制的论述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是通过革命的手段,在消灭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制度。这种新的制度,“首先将根本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管理权。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他们还指出:“集权是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生命基础……每个国家必然要力求实现集权,每个国家,从专制君主政体起到共和政体止,都是集权的。”因此,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建立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也必须实行集权,把权力集中到“中央本身”。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经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他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这实际上说明了非对抗性矛盾将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列宁还从当时的情况出发,对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做r论述。他认为,为了处理工农国家的事务,必须在集体管理制的基础上实行一长制。他说:“集体管理制,作为组织苏维埃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在初期即一切需要从头建设的时期所必需的一种萌芽的东西。但是,在组织形式已经确定、已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要进行实际工作,就必须采取一长制,因为这种制度最能保证最合理地利用人力,最能保证对工作进行实际的而不是口头的检查。”他强调:“为了处理工农国家的事务,必须实行集体管理制。但是任何夸大和歪曲集体管理制因而造成办事拖拉和无人负责的现象,任何把实行集体管理的机关变为清谈馆的现象,都是极大的祸害,应不顾一切尽快根除这一祸害。”

列宁还阐述了行政管理与政治的关系。他指出,要防止行政管理脱离政治,防止滥用行政手段。他说:“要善于正确地安排工作,使工作不落后,能及时解决发生的摩擦,不要使行政管理脱离政治--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因为我们的政治和行政管理靠的是整个先锋队保持同全体无产阶级群众、同全体农民群众的联系。”

同类推荐
  •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两个秘密情报组织,从他们最初的雏形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300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两个机构为美国全世界战略作出了卓绝贡献。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二战,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华盛顿、林肯等人也对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赞不绝口。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特工加入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肩负起维护美国安全决策、刺探别国事务、进行机密资料整理分析等重要职责,继续在美国的军政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本书分为时局与对策、发展与改革、政党与政府、思路与对策、决策与战略五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改革进入新周期、加紧构筑社会建设和管理升级版、法治政府建设三大“样板间”等。
  •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本书以照片和小故事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荡气回肠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全书精选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议事履职和常委会机关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百余个常用词条,内容涵盖人大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本书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为政治学与法学基础理论、人大制度与人大建设知识、人大机关工作与人大业务知识三大部分,各个部分词条的选择注重包容性、相关性,尽量涵盖较多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词条的解释立足人大依法履职实践,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着重阐明其基本含义、核心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回答人大工作中的疑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具体实在。
热门推荐
  • 临法传说

    临法传说

    魔法来自哪里?世界的真相又是什么?一切谜团在一个被开除的学生身上被一点点揭开。如果这个世界不值得保护,那我这个正义的使者究竟是为何存在的?
  • 孤独一生相伴一世

    孤独一生相伴一世

    “十年后,你便会孤独一生。”这是一个道士在他5岁时说的话,他的父母却不以为意,他也觉得那是骗人的。“只有找到一个愿意为你付出生命的人,才能解除你的诅咒。”道士说完就离开了。当时他们都不相信,可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与他亲近的人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大不小的意外。在他15岁生日的那一天,长年工作的父母回来给他过生日,却在下高速后刹车失灵了,正好撞上了他的兄弟们。一场车祸,多人丧命。他不得不相信那个诅咒,直到,他遇到了她,她改变了他的命运,她的微笑渐渐融化了他那颗冰封已久的心。(PS:本书是梦殇不小心脑抽给创建出来的,发布后不怎么更新,但也不是不更,有空就会更文的。)
  • 十亿年以后

    十亿年以后

    无心的来到了这个不科学的世界,无语的想知道怎么回去,无法的告诉自己想回去必须要有十条命,无奈的告诉自己特码一定要回去。
  • 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

    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

    本书是专为号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的芈氏,史称“秦宣太后”所写的传记,芈氏为秦惠文王之妻,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之高祖母,她曾辅佐秦昭襄王在位四十余年,周旋于群雄之中,游弋在列国之间,从未吃过一次败仗,她的存在,为秦始皇扫六合、统天下夯实了基础。
  • 婚久情深

    婚久情深

    他不爱她,却执意要娶在订婚宴上被男友堂而皇之抛弃的她!她不爱他,却为了报复需要找个牛叉的靠山!他是B市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有着显赫的家世,俊朗的外貌!她是不被看好的落魄女,平凡又倔强!第一次见面,他对她说:嫁给我吧!她看了他一眼:我二十二,你三十三,这不合适吧!第二次见面,她认命的点头:我跟你走!管自己丈夫叫爸爸的孩子,突然出现的旧情人,自己是他心中遗爱的山寨版,莫名敌对的婆婆,她原本立志此生只婚不爱,却一次次的进行着婚姻保卫战,当温情的丈夫变的绝情,当身边的爱慕者着苦苦追求,是委曲求全还是远走他乡?是淡然退场还是弥足深陷?
  • tfboys之我们一直爱你们

    tfboys之我们一直爱你们

    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好请假了。。。。。。。。。。。。
  • 幸福守望

    幸福守望

    我想,我们的爱情便如这星空一般,你是那广袤的无垠,我是依靠你的璀璨。我只愿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的去爱你,心底里面去相信你,哪怕是万劫不复,我亦不反悔!【文章描写的是简单的生活,简单温馨的生活观,看她的时候,请放松你的心情,静静的看下去,你就是主人公!】
  • 霸道工程师之催眠

    霸道工程师之催眠

    一个一事无成,年过30的普通男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个拥有异能的戒指,开启了一个属于他的王朝,他的时代,坐拥天下美女,武艺超群,为共和国的安定团结,攘外安内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 仇之乐章,法定王恋

    仇之乐章,法定王恋

    【周日更新】11岁的银浩炫、月凌寒和欧凯泽都是英国顿凡莱杀手训练学院内十三首席的S级杀手,冰冷睿智的老大银浩炫、寡言温柔的月凌寒和阳光开朗的欧凯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这天,他们接到一个任务,内容竟然是要他们去法国接手一个警察部门三年?!在抗议被驳回後,三人无奈地带着另外三个女孩离校了,怎料在路上遇到袭击,为了保护三个女生,三人昏迷不醒,在法国皇室的帮助下,三人终於脱离昏迷,但在药物的影响下,三人的力气完全被卸掉,一点也用不上力气?!就在这时,法皇要求三人做自己三个女儿的男朋友,保护她们,以作为法国皇室帮助他们的谢礼?!
  • 天堂地狱在人间

    天堂地狱在人间

    儒家、释家、道家、法家,总归一家。鬼国、熊国、冰国、铁国,终归一国。真人、神人、至人、圣人,都是一人。王鼎和能不能究竟成佛,靠因缘,靠造化,靠自性,还是靠光环?世事人生一场大梦,惟愿长睡不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