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2800000020

第20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6)

从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基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把建立高度集中的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特征的汁划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及行政管理体制,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根本任务。他们深刻地阐述了无产阶级要用革命的手段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但是对于在社会主义阶段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还要不要改革,要不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怎样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没有能够作出进一步的论述。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特别是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人手,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动力的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整的理论。

邓小平深刻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论述建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时候,总是以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为前提,以暴力革命为手段。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唯一的途径。但是,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还要不要进行革命、采取什么形式进行革命,就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课题。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在于,他不是教条地、僵化地理解和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也不是机械地停留在马克思、列宁的论述上,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重要命题。他认为,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但这场革命与过去夺取政权的革命不同,是渐进式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样,既同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划清了界限,也回答_『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回答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特别强调要通过改革形成行政管理的特色。他认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伟大的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同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行政管理,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出发,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行政管理模式。

应当看到,我们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基本上是照搬照套原苏联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模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妨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因而必须进行改革。正如邓小平所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他还从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角度,提出了管理革命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搞现代化建设,“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

因此,他提出了“我们要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来个革命”的重要思想。同时,对如何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如何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等,都做了明确的论述。此外,邓小平还深刻阐述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他还就行政管理目标和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要求。

三、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公共职能的思想

邓小平十分重视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他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强调加强政府公共职能,特别是把教育、科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邓小平预见到,在人均GDP达到800-1 000美元前后,我国的社会公共需求急剧增加,人民的教育需求、基础设施需求都将大幅度增长,政府必须适应这种增长的要求,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邓小平指出:“至于人民生活,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比现在要好得多。去年我到苏州,苏州地区的工农业年总产值已经接近人均八百美元。我了解了一下苏州的生活水平。在苏州,第一是人不往上海、北京跑,恐怕苏南大部分地方的人都不往外地跑,乐于当地的生活;第二,每个人平均二十多平方米的住房;第三,中小学教育普及了,自己拿钱办教育;第四,人民不但吃穿问题解决了,用的问题,什么电视机,新的几大件,很多人也都解决了:第五,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什么违法乱纪、犯罪行为大大减少。”早在1982年,邓小平就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他特别强调,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是关键。他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说:“我个人认为,科研、教育经费应该增加。”邓小平深刻阐述了没有科技教育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他指出,同样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邓小平提出,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同时要优先发展教育。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在2000年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时,拿出5%办教育,这一水平大体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邓小平强调,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邓小平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他指出,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为国家创造财富多,个人的收入应该多一些,集体福利就应该搞得好一些。“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他还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要考虑就业问题。他认为,生产有了发展,还要照顾到以后的发展,要搞基本建设,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补偿多年来的欠账。比如,我们的城市需要建设,搞下水道、房屋、交通,办学校;“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油气田开发、铁路公路建设、自然环境保护等,都很重要。”

四、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科学化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作为伟大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他们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据此确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且非常强调行政管理要符合客观规律。邓小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行政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问题。

(一)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状况决定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变化,并决定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他们还具体地阐述了这两对矛盾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后者对前者有反作用。

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它的状况取决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状况。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上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情况,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刻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性质、状况及其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对策和方法,并且,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性质、方向、目标、职能、模式和内容。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规律的学说和实践的发展,提出并确立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容的基本路线,不仅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的政治路线,而且对行政管理作出了科学的界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主要是:(1)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也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坚持这个中心,并始终为它服务。(2)党的基本路线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质上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行政管理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为发展和完善这些制度服务。(3)党的基本路线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一个基本点,这就明确了改革的必然性、性质、对象、任务和方法,这也就要求行政管理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为动力,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二)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要吸纳科学研究成果、掌握规律和艺术的论述,强调行政管理必须科学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强调行政管理的科学性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管理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列宁尖锐地批评了行政管理中不注重科学研究成果的弊病,他指出:“如果某个共产党员是行政管理人员,那么他的首要职责就是防止热衷于发号施令,首先要考虑科学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首先要问一问事实是否经过检验,首先要研究(通过报告、报刊、会议等等)我们究竟在什么地方犯了错误,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来纠正已经在进行的工作。”他还说:“精明能干的经济学家不会去编制毫无意义的提纲,而会去细心研究事实、数字和材料,分析我们自己的实际经验,然后指出:我们在某某地方犯了错误,要如此这般来加以改正。精明能干的行政管理人员一定会根据这种研究,提出建议或自行采取措施,来调换工作人员,改变汇报制度,改组机构等等。”

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的行政管理问题,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管理水平,从而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1.强调行政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邓小平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因此,行政管理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观念。他认为,搞现代化建设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而要尊重客观规律,鼓实劲,不鼓虚劲,“拿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所谓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说搞改革开放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领导文艺工作要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管理要研究和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客观规律,组织领导和行政管理也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其次,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邓小平认为,我们现在所干的现代化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于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他特别强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冒”,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指出,我们要管理好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因为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强调行政管理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走群众路线

同类推荐
  • 美国不可说的秘密

    美国不可说的秘密

    本书以介绍美国40多位总统为主线,把美国200多年的历史贯穿起来,把美国历史上发生战争、变革、衰退、兴起等关键点呈现出来,把特科抹人诅咒、麦卡锡主义、三K党等历史史实的细枝末节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美国。
  • 评说晚年周恩来

    评说晚年周恩来

    本书辑录的评说,首先辑录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有关论述,作为本书的开篇。全书分上编与下编两部分:上编主要辑录党和国家领导人、党政军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对“文革”时期周恩来的评说;下编主要辑录外国政要、友好人士和专家学者有关“文革”时期周恩来的评论。
  • 关键在党: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记事

    关键在党: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记事

    本书主要反映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抓党的建设的要事、大事。第一部分为要事综述,详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抓党的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斗争等方面)第二部分为大事记,概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在抓党建过程中发生的大事。这部分全面、突出地反映全党抓党建的氛围。
  •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十年前,在一次课堂教学上,同学们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一些同学认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却犯了一些错误,认为毛泽东是不主张对外开放的。一些同学认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是毛泽东是主张对外开放的,并且有其开放的思想和理论,只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没有能够得以实施罢了。两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由于当时备课不充分我也没能给同学们以满意的答案。
  • 县域管理研究

    县域管理研究

    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你读读吧!你发现吧!你感悟吧!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一个创新者的心路;一个学习者,一个生活者,一个事业者的历程;一个公民,一个专家,一个官员的境界。治国理政、哲思启智、知人善任、养身正家、教真育爱、金声玉振、仁医仁术。本书从这七个大方面来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
热门推荐
  • 带着爱去工作

    带着爱去工作

    个人生命力是什么?公司的生命力是什么?公司为何而存在?公司为何而死亡,公司为何而强大?十几年做企业的经历,令作者强烈感受到中国企业的危机:官僚气,牛烘烘;说了就等于做了,强调了就是落实了;一线员工的活力正在消退。作者首创“地头力”,强调个人潜能的开发,不把人当成工作机器,让企业每一个岗位都充分活起来。书中列举近百个管理案例、企业家的故事,如“一个小踏板差点儿葬送丰田”“油瓶子倒了该谁扶”等,辅以图表,以哲人的视角来解答企业人的种种困惑。
  • EXO荆棘中黑蔷薇

    EXO荆棘中黑蔷薇

    从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爱,对感情嗤之以鼻的她,遇上重情重义的他们!他们一直都在用规矩约束别人,她却执意毁掉他们所有的规矩原则,固执和倔强,哪个会先投降?看似冤家路窄,却是有缘相见,在互争互斗的过程中他们看清的是彼此的心。
  • 合约特工

    合约特工

    因为利益,他们一家被家族无情的抛弃,被看做废物的他,更是险些被灭杀,幸而被小姑所救,但却被更改了记忆……从签下那张天下独一份的特工合约开始,当他真正的异能彻底觉醒之时,世间一切罪恶都只能在他的脚下匍匐颤栗!
  • 冥帝笔记

    冥帝笔记

    来个推荐票票~~~~~(づ ̄3 ̄)づ么么哒来个收藏~~~~~~~?(°?‵?′??)亲亲哒他是成氏家族的独苗,成家人对他百般呵护,在成麟珊五岁生日的时候时候,村里忽然发生了一场瘟疫,一夜之间从里死了五个青年男人,也在一夜之间村里三座山莫名的移走,这一切的发生慢慢的揭开一个惊天的秘密。事情发生后村里人把成麟珊全家赶出村子,因为村里发生这一切的前兆都是从陈麟珊家里开始,在事故发生前成家的井里莫名的冒青烟,成家房梁绕白蛇,·····十三年后,当成麟珊长大,一切发生在成麟珊身上所有不同寻常的事情使得这个倔强的青年成麟珊揭开自己的身世乃至整个成氏家族的秘密。千年冥帝将要崛起
  •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古寻魔记

    上古寻魔记

    十二英雄的时代过去多年,战争的火焰被不朽庭院的恶魔重新点燃,新的英雄即将到来,开启那尘封多年的庭院之门,寻找并杀死涂炭生灵的恶魔。
  • 先婚后爱:腹黑总裁的蜜制妻

    先婚后爱:腹黑总裁的蜜制妻

    在夏安二十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份生日大礼——家族集团的一夜覆灭。一时之间父亲心悸去世,母亲与其断绝关系,而青梅竹马的陆誉欺身上前,以她为代价换取集团的复生,却在一夜过后收购夏氏归于陆华集团下,而她却蓦然消失在众人眼前……五年之后带着一身傲气重归故土,陆誉本以为能够看到她昔日眼中的爱恋,只是,她身边俊逸的男人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 重生之校内校外

    重生之校内校外

    一个普通女教师的重生之路。只因她一生碌碌无为,平庸无能,退休后看了无数穿越重生的小说后,激发起她想重生的强烈愿望,于是在一次睡梦中,她重回校园......
  • 绝情弃妃

    绝情弃妃

    五年前,她怀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嫁入王府,怎奈,他和他的妻妾百般折磨与她,这些,她都可以忍,偏偏他们动了她的家人……三年前,断情崖上,他抓住心爱女子的手,弃她于不顾……而今,她回来了,三千青丝成雪,穿着血染的红衣,定要叫他们血债血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帝盛宠:逆世倾城毒妃

    邪帝盛宠:逆世倾城毒妃

    前世至亲的背叛让她痛不欲生。今生亲友的背叛让她苟延残喘。昔日的废柴小姐再次睁眼万千风华。她斩妖,弑神甚至不惜代价除去魔族。素手遮天血染苍穹只为心中那一丝希望。她魅惑一笑:“儿女情长不过是强者路途中的绊脚石。”“魔尊又如何,只要你愿意,我随时为你舍弃。繁华盛世,锦绣山河。吾愿与你共舞。”一袭红衣烈舞,祸世妖娆。却残忍无情干戈寥落生灵涂炭。“你冷血无情我便用我炽热之心感染你,你要称霸天下我便为你铺下血路。”“我在世人眼中早已是个女魔头少杀一人多杀一人有什么区别”“因为别人那肮脏的血液都没资格触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