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扬扬的大雪,加上凌厉的西北风,使肃州这座边陲重镇、历史名城笼罩在一片寒烟雪雾之中。
天寒欲裂,路断人稀。彤云低锁,山河惨淡。
肃州,又名酒泉,关于酒泉一名的来历,却有着诸多美丽的传说。
酒泉,地处河西走廊的中段。南有雪山,嵯峨万仞;北有紫塞,延袤千里。诸夷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襟喉。此地风景秀丽,沃野千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讨赖河、清水河等六条河流贯通全境,数条大道南连甘凉,东迎华岳,北接漠原,西达新疆直至西域,自古就为西羌诸部落所居。
秦朝末年,酒泉为月支人所占,匈奴单于王冒顿为扩充疆土,杀月支王,驱其族,尽据其地。
汉武帝即位之后,不堪匈奴侵扰之苦,先后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大将军卫青,深入漠北,六击匈奴,终于在元狩二年大败匈奴。同年秋,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进军祁连山”,屯居此地的匈奴昆邪王大惧,杀休屠王,率众四万归汉。
于是,霍去病大军云集此地。为与众将士庆功,他将武帝犒师之酒倾入泉水之中,与将士共饮,并进表报捷。汉武帝览奏大喜,于是下诏设立武威、酒泉二郡。酒泉之名,因此而得,西域之门,从此开矣。
公元602年,隋文帝仁寿二年,废酒泉郡,改设肃州,历唐、宋、元、明,直到大清,肃州一名,绵延未绝。甘肃建省,便分别于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合成。
唐代诗人岑参在酒泉留有大量诗篇,其中《酒泉太守席上醉后歌》可谓是曲尽人意: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茄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笸箩。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旧梦何?
而唐朝诗歌界执牛耳者,最著名的诗人李白关于月下独酌的诗篇,曾经有其一流传甚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名句脍炙人口。不过他来酒泉游历,一多半的因素是为了酒泉的酒,因此他也留下了一首关于酒、饮酒与饮者之间的关系的诗篇,同样荡气回肠,发人深省。这就是《月下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到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老干棒不顾驿站其他人的阻拦,带领小麻点,慨然奔肃州城而来,却并不是为了那天赐的美酒。相反,他倒有点恨那美酒了。
一路之上,大雪绵延,千里尽白,银装素裹,江山壮丽。
老干棒口呵白气,眉带冰霜,心急火燎,栽跟头跌马爬地一路紧赶,哪里有心思留意这无端的风光呢。
此时的肃州,满城杀气,官府上下,正为要砍掉一批人头而忙碌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