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7400000085

第85章 明法解第六十七(1)

明主者,有术数而不可欺也,审于法禁而不可犯也。察于分职而不可乱也。故群臣不敢行其私,贵臣不得蔽贱,近者不得塞远,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职①,竟内明辨而不相逾越。此之谓治国。故《明法》曰:“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

明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私术者,下之所以侵上乱主也。故法废而私行,则人主孤特而独立,人臣群党而成朋。如此则主弱而臣强,此之谓乱国。故《明法》曰:“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

明主在上位,有必治之势,则群臣不敢为非。是故群臣之不敢欺主者,非爱主也,以畏主之威势也;百姓之争用,非以爱主也,是畏主之法令也。故明主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处必尊之势,以制必服之臣。故令行禁止,主尊而臣卑。故《明法》曰:“尊君卑臣,非亲也,以势胜也。”

明主之治也,县②爵禄以劝其民,民有利于上,故主有以使之;立刑罚以威其下,下有畏于上,故主有以牧之。故无爵禄则主无以劝民,无刑罚则主无以威众。故人臣之行理奉命者,非以爱主也,且以就利而避害也;百官之奉法无奸者,非以爱主也,欲以受爵禄而避罚也。故《明法》曰:“百官论职,非惠也,刑罚必也。”

人主者,擅生杀,处威势,操令行禁止之柄以御其群臣,此主道也。人臣者,处卑贱,奉主令,守本任,治分职,此臣道也。故主行臣道则乱,臣行主道则危。故上下无分,君臣共道,乱之本也。故《明法》曰:“君臣共道则乱。”

人臣之所以畏恐而谨事主者,以欲生而恶死也。使人不欲生,不恶死,则不可得而制也。夫生杀之柄,专在大臣,而主不危者,未尝有也。故治乱不以法断而决于重臣,生杀之柄不制于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故人主专以其威势予人,则必有劫杀之患;专以其法制予人,则必有乱亡之祸。如此者,亡主之道也。故《明法》曰:“专授则失。”

[注释]

①职:常,指供俸。②县:通“悬”,设立。

[译文]

贤明的君主,懂得术数而不能相欺,审知法禁而不能违反,明察上下职事而不为迷惑。所以,群臣不敢谋私,贵臣不能压制贱民,近者不能阻止远者,孤寡老弱不会缺乏日常供应,国内制度清楚不会互相僭越。这就称为治国。因此,《明法》篇说:“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

通于君主之道,就会用法来统一民众派遣臣下。私术,则是臣下用来违反朝廷、干扰君主的。法度废止而私术推行,人主就势单力薄而身陷孤立,群臣则拉帮结派而形成党羽。这样,主弱而臣强,就称为乱国。因此《明法》篇说:“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

明主在高位,有铁腕统治和威势,群臣就不敢为所欲为。因此群臣不敢欺主,并不是因喜欢君主,而是畏惧君主的威势。百姓争着为君主尽力,也不是因为喜欢君主,而是畏惧君主的法令。因此,明王筹划着必胜的策略,来统治不得不尽力的民众;拥有真正尊严的威势,来控制不得不听从的臣子。因而令行制止,主尊而臣卑。因此《明法》篇说:“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以势胜也。”

明主的治理方法,一方面悬爵位禄赏来奖励民众,民众得利于君主,所以君主能使用他们。另一方面立刑罚来震慑下民,下民恐惧于君主,所以君主能治理他们。因此,没有爵禄,君主就没办法奖励民众;没有刑罚,君主就没法震慑民众。所以人臣守法奉命,并不是喜欢君主,而是在于趋利避害。百官守法无奸,并不是由于爱君,而是希望留住爵禄避免刑罚。因此《明法》篇说:“百官论职,非惠也,刑罚必也。”

君主,专擅生杀,据有威势,掌握令行禁止的大权来驾御他的群臣,这就是为君之道。人臣,处在下位,奉行君令,严守本身职责,做好分内工作,这就是为臣之道。君行臣道则陷于混乱,臣行君道则陷于危亡。所以,上下没有分别,君道与臣道混同,是乱国的根本。所以,《明法》篇说:“君臣共道则乱。”

人臣之所以惶恐而谨慎地侍奉君主,是因为要求生存而害怕死亡。假使人们都不要求生存,都不怕死,那就无法控制了。生杀之权专在大臣之手,而君主不危亡的事,是没有的。所以,国家治乱如不取决法度,而是由重臣决定;生杀权柄如不掌握在君主手中,而是旁落在下面,这就是寄生的君主。所以,为人君主专愿把权势送给别人,就一定有被劫杀的忧患;专愿把法度送给别人,就一定有乱亡的祸事。所有这些都是亡国之君所走的道路。所以,《明法》篇说:“专授则失。”

凡为主而不得行其令,废法而恣群臣,威严已废,权势已夺,令不得出,群臣弗为用,百姓弗为使,竟内之众不制,则国非其国而民非其民。如此者,灭主之道也。故《明法》曰:“令本不出谓之灭。”

明主之道,卑贱不待尊贵而见,大臣不因左右而进,百官条通①,群臣显见。有罚者主见其罪,有赏者主知其功。见知不悖,赏罚不差。有不蔽之术,故无壅遏之患。乱主则不然,法令不得至于民,疏远鬲闭而不得闻。如此者,壅主之道也。故《明法》曰:“令出而留谓之壅。”

人臣之所以乘而为奸者,擅主也。臣有擅主者,则主令不得行,而下情不上通。人臣之力,能鬲君臣之间,而使美恶之情不扬闻,祸福之事不通彻,人主迷惑而无从悟,如此者,塞主之道也。故《明法》曰:“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群臣之道,下得明上,贱得言贵。故奸人不敢欺。乱主则不然,听无术数,断事不以参伍。欲无能之士上通,邪枉之臣专国,主明蔽而聪塞,忠臣之欲谋谏者不得进。如此者,侵主之道也。故《明法》曰:“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

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逆而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党而劫杀之。故《明法》曰:“灭、塞、侵、壅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

法度者,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案②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明法》曰:“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

[注释]

①百官条通:与百官的联系通畅。条,通达。②案:依据。

[译文]

凡是作为君主而不得行其政令,法度废止而对群臣放纵,威严已经丧失,权势已被夺取,政令不发出,群臣不被使用,百姓不被使用,国内的民众不能被支配,那么,国就不是归属他的国,民也不是归属他的民。这种情况,就是被欺灭君主的世道。因此《明法》篇说:“法令本来就没有颁布出去,称为‘灭’”。

明君的做法,接触下层人士不等候贵臣介绍,进用国家大臣不依赖左右进言,对百官的联系是通畅的,对群臣的了解是清楚的。对受罚的,君主清楚他的罪;对受赏的,君主明白他的功。所见与所知没有失误,所赏与所罚没有错误。因为他有不受欺骗的办法,因此没有被“壅遏”的忧患。昏君就不是这样,他的法令通不到人民群众,被疏远隔绝而不得了解情况。这种情况,乃是被阻塞的君主的世道。因此《明法》篇说,“政令发出后而中途停止,称为‘壅’”。

人臣之所以能篡权行恶,是因为夺得君权。人臣中一有夺得君权的,君令就不能落实,下情就不可上通。以人臣的力量,就能隔绝在君臣之间,使好坏的情况不得出现,祸福的事例不得上报,人君迷惑而无从觉醒,这种情况,便是被封闭的君主的世道。因此《明法》篇说:“下情不能上达称为‘塞’。”

明君,多听独断,听从意见的门户是很多的。对群臣的政策,也是下级能够提醒上级,贱者能够评论贵者。因此奸臣不敢对他欺骗。昏君则不是这样,了解情况没有办法,判断事情又不用查究验证。因此,无能的人爬上来,邪曲之臣掌政,君主的视听被欺骗阻塞,忠臣想要出谋进谏的,又不得任用。这种情况,乃是被夺取的君主的世道。因此《明法》篇说:“下情上达时中途停息,称为‘侵’”。道止谓之侵。”

人君治国,没有不具足法令和赏罚的。因此,法令明确而赏罚规定合适,君主就显贵而不出奸臣;法令错误而赏罚规定不合适,群臣就一方面行私而蒙蔽君主,另方面结党而弑杀君主。因此《明法》篇说:“灭、塞、侵、壅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法度没有建立。”

法度,是君主用来掌控天下而禁止奸邪的,是用来治理海内而奉事宗庙的。私意,是能够产生祸乱、滋长奸邪而损害公正原则的,是能够蒙蔽君主、失去正道而造成危亡的。法度推行则国治,私意推行则国乱。圣明君主,虽对自己偏爱的人,无功也不赏;虽对自己厌恶的人,无罪也不罚,按照法度规程来检查得失,与法度无关的事是不关注的。因此《明法》篇说:“先王治国,不在法度之外花费心神。”

明主之治国也,案其当宜,行其正理。故其当赏者,群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则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为也。故《明法》曰:“不为惠于法之内。”

凡人主莫不欲其民之用也。使民用者,必法立而令行也。故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故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强者非不能暴弱也,然而不敢者,畏法诛也。故百官之事,案之以法,则奸不生;暴慢之人,诛之以刑,则祸不起;群臣并进,策之以数①,则私无所立。故《明法》曰:“动无非法者,所以禁过而外私也。”

人主之所以制臣下者,威势也。故威势在下,则主制于臣;威势在上,则臣制于主。夫蔽主者,非塞其门守其户也,然而令不行、禁不止、所欲不得者,失其威势也。故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听。故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明法》曰:“威不两错,政不二门。”

明主者,一度量,立表仪,而坚守之。故令下而民从。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吏者,民之所悬命也。故明主之治也,当于法者赏之,违于法者诛之。故以法诛罪,则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则民受赏而无德②也。”此以法举错之功也。故《明法》曰:“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

明主者,有法度之制,故群臣皆出于方正之治而不敢为奸。百姓知主之从事于法也,故吏之所使者,有法则民从之,无法则止。民以法与吏相距,下以法与上从事,故诈伪之人不得欺其主,嫉妒之人不得用其贼心,谗谀之人不得施其巧。千里之外,不敢擅为非。故《明法》曰:“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诈伪。”

[注释]

①数:政第法令。②无德:不必感激。德:感德,感激。

[译文]

英明君主治国,总是依照切合实际的精神,推行合乎事理的法令。因此该赏赐的,群臣不得辞退;该惩罚的,群臣不敢避开。赏赐有功惩罚有罪,是用来为天下兴利除弊的。杂草不清除,就不利禾苗的生长;盗贼不惩罚,就损害良民的利益。废弃国家的公法而实行个人的私惠,这就有利于奸邪而滋长暴乱。实行私惠赏赐无功,这使百姓探求侥幸而又怨恨朝廷;推行私惠免除有罪,这使百姓轻视朝廷而又随便去做非法的事。废弃国家的公法而利用个人的私惠,英明君主是不做的。因此《明法》篇说:“不在法度之内枉法施恩。”

凡是君主没有不要百姓为他尽力的。要使百姓为君主尽力,必须要建立法制实行政令。所以治国利用民众没有比法制更好的了,制止放荡阻止暴行没有比刑罚更好的了。所以贫者不是不想侵占富者的财物,而是不敢,是因为法制不准许;强者不是不能用暴力欺负弱者,而是不敢,是因为畏惧受到法制的惩罚。所以百官的职责,用法制来考察他,奸邪就不会出现;残暴怠慢的人,用刑罚来惩罚他,祸患就不会起来;群臣同时进用,用政纪监督他们,私术就没有地方能够建立。因此《明法》篇说:“举措不离法度,是为了制止过失和除去私念。”

人主之所以能支配臣下,靠的是权势。因此,权势在下,君主就受制于臣;权势在上,臣子就受制于君。欺骗君主,并不是阻塞其门、关闭其户,而是使他令不能行、禁不能止,所求而不得,丧失其权势。因此,权势独占于君,则群臣畏惧;法度政令公布于君,则天下敬畏。因为权势散布于臣子,命令就无法实行;法律政令出于臣子,民众就不会服从。因此,明主管理天下,权势独占于君,而不与臣下共分;法律政令独制于主,而不准出自臣下。因此《明法》篇说:“权势不能由两人占有,政策不能来自两门。”

明主,确立标准,确立仪表,而坚决保护它们。因此,命令一下而人民听从。法,是天下的规章,万事的仪表规则。官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因此明君治国,对符合法令的就奖赏,对违背法令的就惩罚。依法治罪,民虽赴死也不憎恨;按法量功,民虽受赏也没必要感恩戴德。这就是依法办事的效用。因此《明法》篇说:“以法治国,按法度来处置问题就行了。”

圣明君主,有法度约束臣民,所以群臣都按照正确的方针治事,不敢从中为奸。百姓明白君主依法办事,所以官吏对他们的派遣,合乎法理的就服从,不合法理的就不从。民众应用法律,与官吏互相关联,下面依照法度,与上面一同共事。所以,奸诈之人不能蒙蔽君主,嫉妒之人不可用其贼心,谗谀之人不能用其巧诈,千里之外的人也不敢私自为非作歹。因此《明法》篇说:“有了法律来制者,人们就不可用诈伪来取巧。”

权衡者,所以起轻重之数也。然而人不事者,非心恶利也。权不能为之多少其数,而衡不能为之轻重其量也。人知事权衡之无益,故不事也。故明主在上位,则官不得枉法,吏不得为私,民知事吏之无益,故财货不行于吏。权衡平正而待物,故奸诈之人不得行其私。故《明法》曰:“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

尺寸寻丈者,所以得长短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是故尺寸之度,虽富贵众强,不为益长;虽贫贱卑辱,不为损短。公平而无所偏,故奸诈之人不能误也。故《明法》曰:“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国之所以乱者,废事情而任非誉也。故明主之听也,言者责之以其实,誉人者试之以其官。言而无实者,诛;吏而乱官者,诛。是故虚言不敢进,不肖者不敢受官。乱主则不然,听言而不督其实,故群臣以虚誉进其党;任官而不责其功,故愚污之吏在庭。如此则群臣相推以美名,相假以功伐,务多其佼而不为主用。故《明法》曰:“主释法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矣;以党举官,则民务佼而不求用矣。”

乱主不察臣之功劳,誉众者,则赏之;不审其罪过,毁众者,则罚之。如此者,则邪臣无功而得赏,忠正无罪而有罚。故功多而无赏,则臣不务尽力;行正而有罚,则贤圣无从竭能;行货财而得爵禄,则污辱之人在官;寄托之人不肖而位尊,则民倍公法而趋有势。如此,则悫愿①之人失其职,而廉洁之吏失其治。故《明法》曰:“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而以毁为罚也。”

平吏之治官也,行法而无私,则奸臣不得其利焉。此奸臣之所务伤②也。人主不参验其罪过,以无实之言诛之,则人臣不能无事贵重而求推誉,以避刑罚而受禄赏焉。故《明法》曰:“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

同类推荐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本书收集了安德烈·莫洛亚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沉重的明天再作者笔下显得举重若轻,压制隽永。他用清新的语调、十个班的语言描述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五大人生问题。在每一个问题的解答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莫洛亚机智诙谐的生活艺术,就像作者本人一样,是以为用诗意话语记载伟大深刻思考、用精妙语言解释生活智慧的伟大艺术家!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哲学盛宴

    哲学盛宴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德格尔说:“哲学不能引起现状的任何变化。不仅哲学不能,而且所有的一切只要是人的思索和图谋都不能做到。”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工具层面、实用层面、现实层面,甚至价值层面的“元思考”,它无力也无意回答许多现世和现实世界的责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哲学缺席,人类追求“意义”的冲动和企图都将乏力无着,实现无期。由此可见,哲学不仅有自己的问题和概念,而且它又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个可供理解的语言图式或叙述模型。
  • 巨天中说易经

    巨天中说易经

    中国易经文化博大精深,易经智慧熏染着我们中华东方文明的本色。因为人的成败营谋与易经人文交织并行的历史,人的智思与智慧砺炼在人生谋取成功的过程中,参照和借鉴易经智慧,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人士协引其事业方向的重要温习和修炼。本书以成功学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中外事例,把深奥的易经古文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化解人生和管理中的诸多困惑。
热门推荐
  • 魂穿:倾城神医大小姐

    魂穿:倾城神医大小姐

    21世纪特种军队获得过无数医疗奖项的军医姜琦因为一场狗血的缘故穿越到架空古代王朝,大将军府唯一的嫡女身上,虽然是嫡女,却被一群仗势欺人的家伙们整日欺负,虐待。看姜琦怎么狠狠地报复回来,用世上少有的绝世医术救治世人,并大力赚钱获得人脉,无人敢欺!敢爱敢恨,从不藏着掖着,快意江湖!—————————————————————————某女又在胡思乱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说我不好怎么办”某人宠溺一笑“他们与我又有何干,我只要有你一人即可”......某女不屑一顾的随便问起:“假如我有一天忘记你怎么办”某人坚定的目光道“那我就一直陪着你,在你身边,追逐你,直到我们重新开始,或者你想起来我为止”
  • 冥帝放肆宠:嫡女世无双

    冥帝放肆宠:嫡女世无双

    无奈的逛个破庙会,无奈的被算命老头说不是人,无奈的被塞了一个金镯子,无奈的穿越了。更无奈的是,谁来告诉她这怎么回事?人家穿越都是公主,可偏偏她就是个废材!生母早死,庶妹欺辱,父亲不疼,姨娘针对。更无奈的是美男死缠烂打。某小姐泪流满面,“爷,你放过我行吗?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啊。”某美男邪魅勾唇:“放过你?除非天地倒转!”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无限位面管理局

    无限位面管理局

    当穿越成为一种能力,当你可以随意的进入你希望进入的电影小说世界,那时你会去追求什么??力量,财富,爱情,还是无尽的生命??可是当你拥有的越多,你所面临的困难便越大。那时你将面临选择,你会选择牺牲掉什么??命运是否真的能由自己掌握?没有妥协,没有退让。无论会牺牲什么,我都不会牺牲掉无辜的他人。(忘菩提书友群:85934412有希望和本人交流聊天的书友请加)
  • 花容失色等爱人

    花容失色等爱人

    本是倾国之貌,却要以丑视人。本是男儿身,却以女儿状相遇。本该相爱,却只能相恨。一次相亲宴,欧阳青音满脸长疮,五官扭曲,原本想往权势,但耐不住这丑陋的长相,所有人都转过身去,但就只有他,一眼认出了那个太行山上的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轩辕图穹

    轩辕图穹

    志大力薄,欲与天斗,乃知一步一光年,一指一乾坤之大道。
  • 百界歌

    百界歌

    百界,是她的名,也是她手中这支笔的名。收齐一百个执念之后,百界笔将替她圆一场千年遗梦。俗世沉浮,她已不知穿梭过多少时空,看过多少悲欢离合。岁月荏苒,她已渐渐忘了故人,没了情感,只是心中那个夙愿从未改变……
  • 星河别闹

    星河别闹

    据说大多数男人心中都藏着三个女人,完美无缺的女神,一起疯一起傻的知心恋人,以及像父母兄弟一样、无需刻意维护,却始终不离不弃的亲密爱人。至于有没有人在现实里遇到一个合三为一的女人,我不知道,这也不是小说的内容……万千浮华葬身,百世红尘伴心,天地仓惶还以笑颜,山河萧瑟送与裙衣,小说里说的是自信,一种无需外力衬托的自信。
  • 剑破神霄

    剑破神霄

    一柄剑,一个人,剑中帝君屠万雄,剑出谁与争锋,吾欲征战神霄苍穹,谁能阻我!!!
  • 神女遮天

    神女遮天

    “练武不行、打怪不行、讨好人心不行、上下拉关系也不行……肖浅你除了吃,究竟还能干什么?”肖浅指着白圈里自己的影子狠狠地骂道。那黑色的影子似乎在缓缓道:“我能扫地、做饭等等啊!”肖浅心里恶狠狠地盯着它,噢!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