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1100000012

第12章 茶道的生活韵味与艺术情趣(2)

野茶馆就是设在野外的茶馆,大都设在风景秀丽的郊外,环境幽静的瓜棚豆架下、葡萄园、池塘边,为春天踏青、夏季观荷、秋季看红叶、冬天赏雪时,品茶雅叙的好去处。这些茶馆也会选择有甜美山泉水、风景好、水质佳之处吸引茶客。另有在公园、凉亭内的季节性茶棚,来此饮茶、欣赏着花红蝶粉、枫火蝉噪,一派田园风光,大有陆放翁和野老闲话桑麻的乐趣,使得终日生活在喧闹市区的人们获得一时的清静。

大茶馆

大茶馆是一种多功能的饮茶场所,一方面可以品茶,并搭配品尝其他食物,另一方面也是文人交往、同学聚会、洽谈生意的地方。茶在大茶馆确实仅仅是一种媒介,因为大茶馆的社会功能往往超过了物质本身的功能。大茶馆的茶具很讲究,大都是盖碗,一则卫生,二则保温。喝盖碗茶讲礼仪,喝茶不露口,碗盖打开,首先用于拨茶,饮时则用于遮口。在这种茶馆饮茶,可以终日长饮,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回来还可以接着喝,堂倌会把您的茶具、茶座妥善照管。大茶馆集饮茶、饮食、社交、娱乐于一身。所以较其他种类茶馆影响深远,直到现在,北京、成都、重庆、扬州等地仍然有这种茶馆的踪迹。

过去茶馆的题字,往往写上“陆卢遗风”四个字,为什么呢?据说是纪念陆羽、卢仝两位品茶名家。陆羽一生爱茶如命,走了许多名山大川,品尝了许多好茶。一天,他提着一只竹篮,篮上盖了块白布,走到大户人家门口,闻到门内茶香扑鼻,便笑脸迎上去。门公却冷冷地问:“干吗?”陆羽笑嘻嘻地说:“讨茶。”门公怕听错,又问了一句:“讨饭还是讨茶?”陆羽彬彬有礼地说:“求门公赐茶。”门公感觉这个人很奇怪,清早不讨饭却讨茶,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花子讨茶。看看相貌,眉清目秀,又不像是个讨饭的,于是就倒了一盅茶给他。香茶入口,陆羽发现这是新品种,心里暗暗称赞:“好茶!”再一想,门公能喝这样的好茶,主人用的茶会更好。于是“得寸进尺”,开口对门公说:“烦劳门公,我想求见主人。”门公看此人不俗,便进去禀报。

主人卢仝正在书房,生平爱茶。门公禀告说:“禀老爷,说来稀奇,有一个要茶的花子求见。”卢仝一听又好气又好笑,心想:“只有要饭的花子,哪来要茶的花子?或许门公说错了。”

“讨什么?”“讨茶,讨茶。”

卢仝想了一想,于是说:“就让他进来吧。”

门公把陆羽领到书房。占仝—看,来眷长得端庄文静,非同—般,就拿出一些带状的茶叶,泡在茶壶里,顿时满屋芳香。这就是有名的“玉带茶”。

陆羽闻到茶香缭绕,点头含笑,连连称赞:“好茶!”又说:“可惜啊!可惜!”卢仝忙问:“老兄,可惜什么?”“可惜茶具不好。”卢仝虚心请教:

“请先生指教!”

这时,陆羽提起竹篮,把盖在篮上的白布揭开,原来里面放着一只紫砂茶盘,上面有一把紫砂茶壶、四只紫砂茶盅。陆羽笑着说:“用你的茶具只能屋里香,用我的茶具可以使这几问屋子里外飘香。”卢仝觉得新奇,便拿陆羽的茶壶泡茶,茶刚泡开,果然满屋满院香气四溢。

卢仝喜出望外,知道陆羽是个有学问的人,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以后,他们俩为探讨茶的学问四处奔走。听说江南苏州虎丘山清水秀,泉水从岩石里沁出,他俩就跑去用那里的山泉煮茶,茶水甚为甘美。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到苏州考察,在虎丘筑有陆羽楼。

如果论最有收获的茶馆,那肯定是蒲松龄自建的茶馆了,他不仅从自建的茶馆中收获了人生的阅历,而且还因此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聊斋志异》。

清康熙初年的一个盛夏,在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的蒲家庄大路口的老树下,一位三十来岁的汉子摆了一个凉茶摊。他长得很瘦,开襟的粗布短衫显现出这人家道的清贫。而这个茶摊除了一小缸粗茶、四五只粗瓷大碗外,让人纳闷的是摊桌上竟搁着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与卖茶怎么也不沾边。

这位瘦汉便是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蒲松龄(公元1640年一公元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为清代文学家。蒲家号称“累代书香”,蒲松龄出生时正值明末清初的大动乱之时,家道中落,家境贫寒。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屡试不第,不得不在家乡农村过着清贫的生活,做塾师以度日。在艰难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于是他将满腔愤怒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至康熙十八年,这部短篇小说集已粗具规模,蒲松龄一直到暮年方著成此“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有的出自蒲松龄的亲身见闻和虚构,还有很多则出自民间传说,其中设置茶摊便是蒲松龄征集四方奇闻趣事的一个办法。

他将这个茶摊设在村口大路旁,供行人歇脚和聊天,在边喝茶边海阔天空地聊天中,蒲松龄常常捕捉到故事的题材和素材。后来蒲松龄干脆立了一个“规矩”,行人只要能说出一个故事,茶钱他分文不收。于是有很中夷人”的有明代许次纾的《茶疏·考本》:“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日下茶,南中夷人定亲,必不可无,但有多寡。礼失而求诸野,今求之夷矣。”“不移置子”即当地俗称的“好女不吃两家茶”。而文中所指“南中夷人”,自然包括了梅山人,因而梅山人的婚事也很重茶礼。

北宋建国后,迁入大批汉人,开始讲究“三茶六礼”了。所谓“三茶”指下茶、定茶、合茶。“六礼”为纳彩、问名、纳吉、纳证、请期、亲迎。民国时期简化为问名、为定、纳吉、亲迎四个程序。问名,俗称合“八字”,媒人把女方的庚帖(八字)拿到男方家请算命先生推算相合,若不合庚帖则退给女方,婚事也就拉倒了。为定,俗称“扎庚”,男方要送去衣料行装等茶礼。纳吉,俗称“解礼”,即送去女方所要的彩礼,大多依嫁妆多少提出或看双方经济状况而定。亲迎,即是迎亲,由男方抬去花轿牲礼,由乐队迎亲。现在,移风易俗,改为相亲、纳聘、迎亲三个环节了。相亲为下茶,纳聘为订茶,迎亲为合茶。梅山风俗不同,有的由女方准备到男方待客的新娘(媳妇)茶,即女方出嫁时备足闹新房和新婚后待客的茶和茶点。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中有“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这说明有以茶为彩礼的习俗。这一习俗在中国各民族中至今仍流传。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成婚日期后,男方要送茶、盐、酒、肉、米、柴等礼物给女方,拉祜人常说:“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婚礼上必须请亲友喝茶。白族男女订婚、结婚都要送茶礼。云南中甸一带的藏族青年,在节日和农闲时,打好酥油茶带到野外聚会,遇到姑娘们便邀中夷人”的有明代许次纾的《茶疏·考本》:“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日下茶,南中夷人定亲,必不可无,但有多寡。礼失而求诸野,今求之夷矣。”“不移置子”即当地俗称的“好女不吃两家茶”。而文中所指“南中夷人”,自然包括了梅山人,因而梅山人的婚事也很重茶礼。

北宋建国后,迁入大批汉人,开始讲究“三茶六礼”了。所谓“三茶”指下茶、定茶、合茶。“六礼”为纳彩、问名、纳吉、纳证、请期、亲迎。民国时期简化为问名、为定、纳吉、亲迎四个程序。问名,俗称合“八字”,媒人把女方的庚帖(八字)拿到男方家请算命先生推算相合,若不合庚帖则退给女方,婚事也就拉倒了。为定,俗称“扎庚”,男方要送去衣料行装等茶礼。纳吉,俗称“解礼”,即送去女方所要的彩礼,大多依嫁妆多少提出或看双方经济状况而定。亲迎,即是迎亲,由男方抬去花轿牲礼,由乐队迎亲。现在,移风易俗,改为相亲、纳聘、迎亲三个环节了。相亲为下茶,纳聘为订茶,迎亲为合茶。梅山风俗不同,有的由女方准备到男方待客的新娘(媳妇)茶,即女方出嫁时备足闹新房和新婚后待客的茶和茶点。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中有“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这说明有以茶为彩礼的习俗。这一习俗在中国各民族中至今仍流传。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成婚日期后,男方要送茶、盐、酒、肉、米、柴等礼物给女方,拉祜人常说:“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婚礼上必须请亲友喝茶。白族男女订婚、结婚都要送茶礼。云南中甸一带的藏族青年,在节日和农闲时,打好酥油茶带到野外聚会,遇到姑娘们便邀请入座,如看中对方,可借敬茶的机会,抢过对方的帽子,然后离开人群,进行商谈,如不同意做配偶,就将帽子拿回。侗族在解除婚约时,采用“退茶”的礼制。

现在,很多地方陪嫁的茶点中还有蛋、碗茶、鸳散等,这是新婚第二天由新娘招待宾客的茶。这种茶先把鸡蛋煮熟去壳,每碗两个,再放入碗茶或鸳散,然后用鲜汤冲泡,再由新娘用茶盘送给客人。客人可不能白吃,要回以红包。

碗茶是用糯米蒸熟阴干,称之阴米,吃时用沙炒或油炸即成。鸳散制作工序复杂多了,先把糯米用水泡发磨浆,然后用植物颜料染成红黄绿加本色白四色,分别用底侧钻有一个小眼的小竹筒盛着。米浆从小眼流出,在烧热抹油的大灶锅上画着图案,图案有“鸳鸯戏水”、“喜鹊啄梅”或“梅花含喜(双喜字)”等吉祥图案,图案有16开纸大小。在油锅上一次画四幅,图案成形后,再把图案卷成空心圆筒阴干。新娘出嫁时,用分四格的抬盒装着,底用红纸垫着,一排排摆着彩色镂花的鸳散,十分好看。吃时用滚油一炸就成,再撕碎放入圆蛋鲜汤冲泡,颇有风味。那种花花绿绿的图案,很能培养人的美学兴趣,可惜现在几近失传了。

新婚茶礼,在第三天由新娘用擂茶接待街邻百客。擂茶料和茶点,也是新娘娘家陪嫁来的。这种擂茶,接男方的至亲,必须由新娘亲自去接,喝后还得送包有四个蛋和茶点的礼品,这也是从娘家带来的,称为茶礼。这种茶礼,多是出嫁时,亲戚邻里送给新娘的,因此新娘的茶礼十分充裕丰盛。新娘上门送茶礼,客方要放鞭炮接。客人吃了新娘的擂茶,三日后还要回接新娘擂茶,亲戚则办酒席和擂茶。接的人多,则按顺序应酬。有的几乎一个月不得清闲,天天在外应酬吃喝。

婚后十天或在春节正月初二,新郎新娘结伴回娘家,称为回门。回门的茶礼也是很讲究的。茶礼有蛋茶、擂茶和泡茶,让新郎新娘吃不完。新娘家隆重招待新郎到新娘家的亲戚,进门刚坐下,主人就递上蛋茶,有汤蛋两个。按习俗只吃一个,留下一个敬福或称敬财,表示吃得有余。有的主人知道客人要敬福,就用三个蛋,让客人吃双蛋,以示吉利。若是煎的荷包蛋,就全吃了。亲戚依序逐日宴请,那茶点、泡茶、擂茶吃不完,几乎不想吃饭了。此外在得子、做寿、拜年、过节等喜庆日子,也离不开茶礼。这里就不赘述了。

茶礼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东晋时期,当时在北方的土族、世家大族纷纷南迁。在南北方人杂居相处过程中,茶作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显示出在南北方发展的差异。到了东晋时期,茶在南方的发展远远超过北方,北方人因对茶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况,所以闹出了笑话。东晋新安(今河南渑池)人任瞻(字育长)年少时即颇有声望,后因新安被北魏所占,被迫渡江南迁。有一次,任瞻在与众人一起饮茶时,问道:“这是茶,还是茗?”当他感觉到对方露出奇怪的神色时,就赶忙辩解说:“我刚才是问这茶是热的还是冷的。”茶是冷是热还须问?任瞻露出的“马脚”一时被传为笑柄。连茶是用热水泡还是冷水泡这样简单的茶礼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其他复杂的茶礼了。与北方人不懂茶礼形成对比,南方人则过于强调饮茶中的高低贵贱之类的虚礼,有时甚至为此而剑拔弩张。

在淝水之战中卓有功绩的谢安与吏部尚书陆纳颇为交好,谢安常去陆纳家拜访。对这位已位居将军之职的贵客的上门,陆纳并不大肆铺张、盛席款待,而只是清茶一杯,辅以鲜果而已。对此,陆纳的侄子陆俶非常看不惯,背地里常埋怨叔父不会做人,但又不敢当面问,于是有一次陆俶自作聪明,暗地里准备了足够十多人吃的菜肴。谢安来了,陆纳照例是以茶果款待客人,而陆傲却为谢安一行人摆出了丰盛的筵席,山珍海味,美酒佳馔,好不诱人。席问,陆纳没说什么。谢安走后,陆纳便火冒三丈,叫人把陆傲狠狠打了四十棍,并且怒斥道:“你这小子不能给叔父增半点儿光,却为何来玷污我一向谨持的朴素之风!”

谢氏一族原是北方陈郡的世家大族,而陆氏在孙吴之后即为江南大族。陆纳认为客来敬茶是最好的礼节,而且颇能显示自己的清廉之风和高雅之举,在像谢安这样的权贵面前尤其能展示一种不卑不亢的风范,是以陆纳在官场交际中,视茶为举足轻重之事,是以陆俶的弄巧成拙才招来一顿乱棒。但陆俶之举也足以证明,当时珍馐必具的盛宴风行于官场之中。作为北方士族的谢安,在陆纳家中能碰到这样特殊的礼遇,而在更多的地方,所遇必佳肴盛宴。

孙皓的“以茶代酒”和陆纳的“客来敬茶”,显示出茶礼的两个极端,要么毫无茶礼知识,要么过于强调喝茶过程中的茶礼了。

大家饮茶饮得多了,就必然会发现给人倒茶时,对方总会屈起手指,不停地在桌上叩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民间公认的谢礼,而这个习俗来自于一个典故。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天路经松江,他带了几个太监微服来到“醉白池”游玩,在附近的一家茶馆坐下来歇脚。茶房端上几只碗来,随后站在数步远的位置,拿起大铜壶朝碗里倒茶。

皇帝眼见面前似一条白练从天而降,茶水不偏不斜,均匀地冲进碗里,一边看得惊奇,一边禁不住上前要过铜壶,学着茶房的样子,向其余几只碗里倒去。太监们见皇帝给自己倒茶,吓得魂都没了,想跪下叩头,山呼万岁,又恐暴露了皇帝的身份,招来杀身之祸,一急之下,纷纷屈起手指,不停地在桌上叩击。事后,乾隆皇帝不解地问太监:“你们为什么要用手指叩击桌子呢?”太监们齐声答道:“万岁爷给奴才倒茶,万不敢当,避免暴露皇上身份,以手叩桌,乃代叩头致谢也。”以后,这种谢礼不知怎么就在民间传开了。

由此可见,茶礼不仅仅是聘礼,它还包括很多具体的饮茶礼仪。最为典型的一件逸事便是关于撤茶太守的事情。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文明,但过去官场上也有“端茶逐客”之陋习,如果主人喊“撤茶”或把茶杯端走,即表示逐客之意。相传古时有个宁波知府,名叫王琎,不懂饮茶之道,有客来访,仆人照理送上香茗。王五琎看了非常生气,认为客人刚刚坐下,主客尚未说话,仆人就随便上来打扰,太不礼貌了,于是就大声训斥:“出去!”仆人听错了,以为叫他“撤去”,就顺从地把这杯茶又端了回去,搞得客人满脸通红,坐立不安,三言两语就告辞了,自此人们就给王琎赠送了一个雅号,叫“撤茶太守”。

水质与茶品——茶水与茶叶的搭配门道

茶叶再好也需要好水来搭配,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茶性的发挥,同时也影响品茶人的兴致,因此,大凡饮茶高手,均将水的选择当成头等大事,因而也就产生了一批鉴别茶水真伪的行家里手。

同类推荐
  • 世界神秘文化

    世界神秘文化

    巫医、巫师、巫术,从远古的喧嚣中走来,星相,吸血鬼、炼金术,在幽暗中绽放神秘的光彩,是冥冥中的蛊惑,是宇宙的安排,让人们顾影徘徊。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四体常用歇后语3000条

    四体常用歇后语3000条

    本书共选编了中华歇后语3200条,以宋、楷、行、隶四种字体,按照汉语拼音音序编排。
  • 锦绣回乡——吴忠

    锦绣回乡——吴忠

    《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的主编是朱昌平。《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图文并茂,以中、英、阿三种文字对照的形式,介绍吴忠的社会文化,包括吴忠概况、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旅游观光、回族风情、教育科技等,为中外游客畅游宁夏提供一个融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参考工具书。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热门推荐
  • 晨曦落在布兰克

    晨曦落在布兰克

    一朝穿越,竟成了富家子弟,有个妹腔的哥哥,有个妻奴的爹,还有个特爱我的娘,还有好多美男还有美女,洛柒曦觉得这样过下去也不错,不错不错,可是,人生总有意外,洛柒曦表示意外也有强弱,这个人人称赞的,温文如玉,各种高大上的三皇子,为啥成了半夜爬人房间的登徒子?一场神魔大战即将打响,各位客官请来捧场。本文绝对宠文
  • TF之与你同在

    TF之与你同在

    tfboys,2013年8月6日出道,与我们定下了十年之约,我们说过,会和他们在一起共同进退,可是,说来容易,做起来会一样容易吗?可在这时,真的有两个女孩纸,真的和他们共同进退(作者写这个小说,只不过想说,希望不要因为有新星出现,就把他们推到死胡同里)
  • 赤朱

    赤朱

    朱花胎记……命运注定如此。司命谶言:灾星降,则国无。命运的安排,让他们相知,相认;当一切风云淡去之日,他们是否还能记得曾经的对月起誓?命运的安排,他们所站立场不同;当真相浮面而出之时,他,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位舍身救他的小女孩?她,是否还记得那个为她拂一座雪城的小男孩?面对命运的安排,情路的考验……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校花的摸金校尉

    校花的摸金校尉

    自从老头子去世后,我为了生活,下山谋差事,刚开始跟人抬棺材,几个月也能赚一个大洋,可是有一次有个人从棺材中爬了出来,从此我走上了摸金这条路!
  • 潘家园古俑谜案

    潘家园古俑谜案

    京城潘家园古玩市场,一具古尸做的蜡人俑,引来各路豪强的争夺。一位屌丝男士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故事的主角,卷入到错综复杂的文物走私案和一场案中案的焚尸案之中。这两个案件互相交错,悬疑重重,并伴随着一场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的心酸爱情故事。1、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古尸文化的小说。2、故事采用悬疑的笔法,并通过潘家园古玩市场等地域文化的展示,反映了当代首都北京的人文风貌。3、都市真实情感,让观众看到一个细节真实可信,人物性格饱满,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的彼岸:两色风景

    末的彼岸:两色风景

    艹,她的运气怎么这么背,先是穿越到另一个不知名的大陆,然后又被一个如狼般的男人盯上,再然原本的势力覆灭了,再是灵气全无,成为一代传说中的废柴。她重新开始修炼,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全属性,建势力,炼丹药,闯学院,站在大陆的最顶端。“萱,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尽可能去帮你。”紫衣男子搂住她,许下承诺道,“宁负天地,负六界,也绝不负你!”她听后,淡淡对他一笑“以后,我们永不分离。”——韶华系列
  • 将嫁

    将嫁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这一场有预谋的和亲,她注定为爱而战。
  • 以婚作赔

    以婚作赔

    路遥看上了自己的师父,于是开始穷追猛打。只是不管她做什么,周嘉越都不动于衷。最后她心灰意冷的说:“我以后……不喜欢你了,也不再缠着你了。”他终于慌了,什么年龄差,什么迂腐、沉闷,统统都是借口。他找上她说:“你缠了我那么久,我已经喜欢上你了,不管你现在还喜不喜欢我,你必须嫁给我做赔偿!”
  • 离荡

    离荡

    “这是一片魔的净土,你要实现你的原因只要做一件事。”“什么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