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5200000025

第25章 系辞传①(5)

[译文]

《易经》的产生,也许在中古时期吧?创作《易经》的人,也许有忧患吧?所以《履卦》(《系辞》的作者认为讲行为修养)是道德的基础。《谦卦》是道德的枢纽。《复卦》是道德的根本。《恒卦》有利于道德的稳固。《损卦》有利于道德的修养。《益卦》有利于道德的充实。《困卦》有利于辨明道德的厚薄。《井卦》有利于道德的传播。《巽卦》有利于道德的制约。《履卦》表示用礼来调和关系接人待物。《谦卦》表示自谦自贬反而带来光荣。《复卦》表示谨于细小之事则可以辨明大是大非。《恒卦》表示始终如一而不怠倦。《损卦》表示道德修养初期是困苦的,既自己惯则成自然。《益卦》表示增益德行,就可以长久宽裕而不困难。《困卦》表示处境艰难而志向坚定。终究会实现愿望。《井卦》表示和在合适的地位而且能施德于人。《巽卦》表示处事恰当用心谦让。用《履卦》的原则来制约行动。用《谦卦》的姿态来折中礼节。用《履卦》的道理来回顾反省。用《恒卦》的精神来专一道德。用《复卦》的道理来回顾反省。用《恒卦》的精神来专一道德。用《损卦》的方式来避开灾祸。用《益卦》的方法来收取善果。用《困卦》的思想来减少怨恨。用《井卦》的义理来辨别是非。用《巽卦》的智慧来实行权衡。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①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②又明于忧患之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③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④苟非其人,道不虚行。⑤

[注译]

①远:离。迁:变迁,变化。周流:普遍流动。六虚:指六爻。一卦六位,虽有阴阳之分,但无标记,所以称六虚。为:当成。典要:常法。典,常。适:从,往。②出入:即下文的“外内”,二者互文。度:法度。③师保:古代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师长。④率:循。辞:卦辞爻辞。揆:揣度。方:方向。典常:规律。⑤苟:假若。其人:指贤人,即深明《易经》之道之人。道:指《易经》的道。虚行:凭空推行或流行。

[译文]

《易》书作为一部蕴涵着人生哲学的著作,一时一刻也不能背离,它所体现的规律,在于屡经推移,而变动不止,这种变动遍及卦体周身,畅流于六爻之间,上下往来没有定则,刚柔变化相互更易,不可从中求取常法加以遵循,只有变化是其未来走向。

《易》书之道教人当出入行藏之际遵守出入的法度而无所逾越,使人处于内外隐现之时知晓内外之得失而有所戒惧。又可教人深明忧患产生的缘由,使人即使没有师长的教诲,也如同有父母在身边而能受到保护。

这样,行事之初遵循《易》书卦辞爻辞的命意,考虑行动的方式,就把握住行事的规律。假若不是深明阴阳变化规律的贤人,《易》书之道对他来说也只不过是一派空言而已。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①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②。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③,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④。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⑤。其柔危,其刚胜邪⑥?

[注译]

①质:体也,指卦体大义。②若夫,发语词,犹“至于”、“至如”;杂物,即刚柔物象错杂;撰德,指撰述阴阳德行;辩,通“辨”;中爻,指卦中二至五爻。③彖辞:指卦辞。④二多誉,四多惧,近也:近,指第四爻接近五爻“君位”。此言二处下持中故“多誉”,四居上近君故“多惧”。⑤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等,等级差别,指五贵三贱。此言三处“贱”位,又居下卦之极,故“多凶”;五处尊位,又居上卦之中,故“多功”。⑥其柔危,其刚胜邪:胜,胜任。这是并举三、五爻位为说,谓阴柔居此阳位则有危患,阳刚居之则可胜任。

[译文]

《周易》这部书,以推原事物的初始而归纳事物的结局形成卦体大义。各卦六爻相互错杂,在于反映特定的时宜和阴阳物象。六爻之中初爻的意义较难理解,上爻的意义容易明白:因为前者是本始而后者是末端;初爻的爻辞拟议事物产生的苗头,到了上爻事物发展完结而卦义最终形成。至于错杂各种物象而撰述阴阳德行,辨识事物发展过程的是非得失,要是撇开中间四爻那就无法全面领会。是啊!明白了中间四爻的意义也就大体把握了存亡吉凶的规律,即使平居无为也能知晓事理。明智的人只要观察分析卦辞,就可以把全卦大义多半领悟了。第二爻和第四爻同具阴柔的功能而分居上下卦不同之位,两者象征的善恶得失也不相同:第二爻处下卦的中位于是多获美誉;第四爻处上卦的下位于是多含惕惧,因为逼近第五爻君主之位。阴柔的道理,不利于有远大抱负;其要旨在于慎求“无咎”,其效用在于柔和守中。第三爻和第五爻同具阳刚的功能而分居上下卦不同之位;第三爻处下卦的极位于是多有凶危,第五爻处上卦的尊位而居中于是多见功勋,这是尊卑贵贱的等差所致。大略言之柔爻处三与五位就有危患,刚爻处之就能胜任吧?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①,故六②。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③,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④,故吉凶生焉。

[注译]

①三材:天、地、人。两之:分别用两个爻表示天、地、人,上五两爻表示天、四三两爻表示人,二初两爻表示地。②六:指上五、四三、二初六个爻。③等:类,类别。④当(dànɡ):恰当。

[译文]

《周易》作为一本书,广阔和伟大都具备了,里面有关于天的道理,有关于人的道理,有关于地的道理,把天、地、人统摄起来各用两个爻表示,所以一共要六个爻。这六个爻不是别的,就是讲的天、地、人的道理。

道理有变动,所以叫做爻。爻有类别,所以叫做物。物相错杂,所以叫做文,文不恰当,所以吉凶就产生了。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是故其辞危①。危者使平,易者使倾②。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注译]

①危:指周文王被纣王囚禁,所以怕危亡。②危者使平,易者使倾:知危则戒惧,才能平安,知平易则偷安,才遭倾危。

[译文]

《易经》的兴起,大概在殷的末代,周的德教兴盛吧?当是文王臣事纣王期间,所以其卦辞多含危惧警戒之义。知倾危戒惕可获得平易安稳,知平易能使它倾危。它的道很广大,一切事物都不能除外。警惧于事物的始终,它的主要是无害,这是说《易经》的道啊。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①。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②。能说诸心,能研诸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者③。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详。象事知器,占事知来④。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⑤。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⑥。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⑦。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注译]

①德行:指天地的化生万物说。恒易:永恒运动变化。以知险:可以知道艰险,如天有大雨大旱等。②以知阻:可以知道险阻,如地有高山、大川。③说:借作阅,查阅。心、虑:指占筮者的内心世界。“能研诸虑”:有些本中曾衍出“侯之”,成“能研诸侯之虑”。语意不通,今删。④云为:言语及行为。象事知器:即上文说的观卦象来制造工具。⑤刚柔杂居:指阳爻与阴爻混杂,分出吉凶来。⑥利:含“利”与“不利”之义。攻:矛盾,冲突。情伪:真情假意。⑦不相得:指爻与爻之间应相应相比的而未相应相比。或害之:偶或“凶”得以免,最终也必遭祸害。

[译文]

乾,是天下最刚健的象征,它的德行是永恒运动变化着的,可以知道天下事物的艰难险阻。坤,是天下最柔顺地象征,它的德行是永恒简静的,却可知道天下事物的险阻而能戒惧。能够在心里查阅天地之道,能够研究诸多思虑,决定天下之事的吉凶,成就天下人的奋勉。所以变化的称说和作为,照吉事去做有祥瑞。因此,人们根据《易经》的阴阳变化之道说话做事,可以得到吉祥,视卦象能知道制造器具,通过占问知道未来。天地定位上下,圣人则仿效天地上下对立统一设爻立卦,以成就天地所不能成就之事。通过人的谋划,占问鬼神的谋划,民众赞助能者。八卦用象告诉人,爻辞照变化的情态来说话,刚柔杂处,吉凶可见了。六爻的变化运动可以说不所不利,变化运动具体的情态而转移。所以,阴爻遇阳爻或阳爻遇阴爻相求相爱而产生吉利,而阳爻遇阳爻或阴爻遇阴爻则相敌相恶而产生凶险。刚柔应相求却不能求而彼此疏远而产生困祸,刚柔不相求却有求而产生彼此亲近而产生艰难。爻与爻之间真诚相互感应必有利,虚伪感应则有害。总之,《易经》表达事物的情态,人与人相亲近而未相亲近就有凶险,否则就受到外来的伤害,产生悔恨和憾惜。以人说话的情态为例:将说背叛行骗的话必然内愧,有疑虑的人,说话必然散乱无序。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诬蔑善人的人说话游移不定,失去真操的人说话支吾其词。

同类推荐
  •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序地受到《诗经》的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讲述了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毛泽东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
  •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本书左栏《三国演义》底本为中华书局版《三国演义》。该书点评者李国文先生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人生感悟对《三国演义》进行评点,每章章前有引语、章后有总结,对全章进行提纲挈领地评述。随文点评,既有对字句文的解析,也有作者精彩的议论,更有对思想、社会、人生、现实诸多方面的品评。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热门推荐
  • 诸雄争霸

    诸雄争霸

    泱泱华夏——华胥始起,五帝三皇。夏禹传启,禅让始亡!浩浩神州——夏至商周,并称三王。周公设礼,五霸沦丧!涌涌诸子——百花齐放,学术繁昌。商鞅立法,嬴秦始皇!瀚瀚大汉——独尊儒术,百家之殇。传承鼎盛,世家登场!呜呼——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多少豪杰,只为万古流芳!状哉——诸雄争霸谁为王?青史几行名姓,留待后人传扬!希望诸位看管能够继续关注瀚汉的信作品《键盘争雄》!右边作者其它作品有连接!
  • 安海异人录

    安海异人录

    晶人无法生育也没有性征,成为二性之外第三性。
  • 石洲诗话

    石洲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爆笑中国史

    爆笑中国史

    一本让你笑破肚皮的书,网络红人麻辣解读中国历史上哪些传奇的事儿!
  • 逐而流

    逐而流

    自己写的短片小说集,会不间断写一下,哈哈哈哈,字数够了。
  • 封神狱

    封神狱

    秩序是生存的保障,为了维持秩序,封神狱由此出现。这里关押着世界最危险的罪犯,能随意制造黑洞的百米机械巨人,能在宇宙真空环境中自由漫步的生化病原体,能改变星系运行的众多神魔,能永恒不死的极道武者,甚至是一整个世界被封闭,一整个种族被禁锢,同时囚禁的还有思想。巫杰,被封神狱从地球召来,成为三十六组一名普通的狱卒,结识伙伴,慢慢成长。然而,此时的封神狱,却因为曾经的一场大战而支离破碎。。。。。。
  • 少年封印师

    少年封印师

    少年携三尺青锋,快意都市,与清纯校花同居,调戏36D少妇,推到黑丝MM,一路旖旎。看少年谱写出一段霸气而香艳的传奇旅程,众生膜拜,带领中国如何走向强大,神鬼颤栗!欢迎书友加群:339175386。
  • 都市全能高手

    都市全能高手

    一个被女友抛弃,处于人生低谷的青年,融合了异界强者的记忆后,一飞冲天的故事。一个因为意外,来到现代社区的修行者,在恢复前世修为过程中,与几个美女的暧昧故事。一个儿子,替父亲讨回公道,找回自己母亲的故事。
  • 江湖情缘之凤龙传奇

    江湖情缘之凤龙传奇

    整书如果能够写完,会分为(乱世恩仇)(爱恨情迷)(五剑争锋)三部,结局待定.喜欢武侠的朋友如果喜欢此书,不求别的,只求你能够在评论区留言,说好说坏无所谓,哪怕只是留个字,能够让作者知道确实有读者认真在看,而不是只点进来瞧瞧,这就是书友对作者最大支持,你的一点支持,都是作者写作的动力。
  • 一生一世,美人骨

    一生一世,美人骨

    时宜这辈子做过出格的一件事,就是在机场安检时,冲破重重警卫追上一个陌生的男人。上次和他相遇,是在数百年前的长安。她站在城墙上看他登上点将台,振臂一挥,数十万大军便已单膝跪地,齐声唤王……彼时,他是霸气凌云的小南辰王,她是清丽温婉的太子妃。一句“色授魂与,心愉于侧”,让他们的命运因此颠覆。而这一次,是在广州机场。虽然时光改变了他的音容,她仍然一眼认出了他。“周、生、辰”,单是念着这三个字,就能让她的心底涌出温柔的情绪。纵然与他在一起就势必要面对那些来自他家族的阴谋、陷害、争斗,却也一步步,让她与他的心贴近。这一生一世,她只想要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故事。无论富贵,与君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