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200000021

第21章 庄子学说的影响和争论问题(5)

关锋用“骨架”一词来说明庄子哲学的逻辑结构。他说:“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是这样一个三段式:‘有待’、‘无己’、‘无待’。‘有待’、‘无己’、‘无待’是庄子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弄清这三个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声东击西,恍惚迷离的庄子文字就豁然而解了。庄子哲学体系的本质和它的特征,就被抓住了。”他说:“有待”就是指“各有其所依赖、依存的对立面”。“无待”就是没有对待,就是绝对,它是“有待”的现象界所待,所依赖的宇宙本质,它才是真实的。“无己”就是不执着有自己,有外界,如同佛家的破“我执”、“法执”一样。通过“无己”达到了“我”和“无待”的绝对的“道”同体同德,这样就使庄子从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

冯友兰在他的《三论庄子》中说:关锋的“三段式似乎有一点一般化”,可以用于任何唯心主义。关锋所说的“无待”与“无己”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就不很清楚。关锋的三段式,应改为四段式:有待—无己—无待—有待。

1979年《哲学研究》第十一期发表了束景南《论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一文。该文批判了关锋所说的庄子哲学三段式的错误,是离开了《大宗师》,只以《逍遥游》去谈庄子哲学的结构。《逍遥游》集中反映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而人生观并不等于就是庄子的整个哲学体系。最能反映庄子哲学的是《大宗师》。在《大宗师》里,庄子讲了“道”和“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庄子哲学体系的应是“道”→“心” →“道”。就是:客观的“道” →主观的“心”(心斋、坐忘、守宗)→客观的“道”(我合于道)。

1980年《哲学研究》第五期发表了刘笑敢所写的《试论“有待”、“无待”不是庄子的哲学范畴》一文。刘从考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庄子》书中根本没有“无待”一词。第一个把“有待”、“无待”作为一对哲学概念使用的是郭象。但《庄子》书中的“有待”一词的用法,显然和郭象的《庄子注》中的用法不同。

1980年《哲学研究》第八期发表了《庄子哲学研究》的四篇文章。在这四篇文章中,两篇研究了庄子哲学的基本范畴问题。陆钦说:“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应当是‘道——物——无’的客观唯心主义。”而且庄子哲学的骨架不应局限于《大宗师》,应以《庄子》内七篇为基础,再参照其余的二十六篇有关思想,不然会顾此失彼。韩强则说:“道——心——道”不符合《大宗师》的逻辑结构,《大宗师》只有一个内容,就是以“心”求“道”。只有《齐物论》才能反映庄子哲学的主要思想。因此,《齐物论》中的“道枢”、“天钧”(天倪)、“无有无”才是庄子哲学的基本范畴。

除上述这些说法外,钟泰还认为《庄子·天下篇》提出的“内圣外王之道”这六字,才是庄子的要领。《大宗师》是说内圣,即道之体,《应帝王》是说的外王,即道之用。(《谈谈研究庄子》1962年6月19日《文汇报》)

四、关于相对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问题

庄子的哲学是相对主义或是辩证法,这在60年代便发生过争论,当时这两种意见都有人主张。

1.主张相对主义的以冯友兰作为代表

冯友兰在《三论庄子》中说:《齐物论》主张是非都是一偏之见,这是庄子相对主义的一部分。《秋水篇》更发挥了这种理论,片面地夸张了对立面互相转化这一辩证法的普遍原则,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2.主张是辩证法的有任继愈和施奇

任继愈在《庄子探源之一》一文中说:“庄周是老子的继承者,在辩证思想方面,他也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庄周首先认为事物的发展有它的对立面,并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其次“老子讲到事物的发展时,很少讲到发展需要条件。……庄周与老子不同的,是他比老子较多地注意到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能离开它的条件,好事和坏事,正确与错误,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老子庄子的辩证法,都和古代的天文学、自然科学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庄周的辩证法和老子一样,最后都没有超越出循环论的圈子”。

到了80年代,任继愈在《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一书的《庄子》一文中说:“庄周用相对论去反对儒墨的独断、教条主义是对的。然而庄周不了解相对和绝对的辩证思想。”他否定脱离相对的绝对,却走上另一个极端,鼓吹脱离绝对的相对。庄周的相对真理中失去了绝对,因而走上了相对主义。看来对他60年代所持的观点作了更正。

施奇在1961年5月28日的《文汇报》中,发表了《庄子哲学不是相对主义》一文。他说:庄子确实说过各种现象间相互关系是相对的。如是非、成毁、生死、大小等对立的观念。可是到了最后,他都予以否定了。因为这些都是人间所造的假象,并不是物的真实。庄子所追逐的不是这些相对观念,而是要求“浮游万世之祖”。反对把庄子哲学认为是相对主义。

除了60年代这种争论外,最近几年持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者较多,讨论的重点移到如何评价庄子哲学中的相对主义,以及这种相对主义与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问题。

1980年阎韬在《南京大学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评庄子的相对主义理论》一文。认为:“相对主义当然不是正确的理论,但是它有助于人们冲决独断论的罗网,解放思想,另辟蹊径,走上认识真理的道路。”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从一切对象的自身及其关系中揭露矛盾,指明这些对象是相对的、不稳定的,从而在思想上否定、瓦解这些对象。这是一种走入歧途的辩证法,它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阶段。

1980年,在《学术月刊》的第九期上,冯契发表了《对庄子相对主义作一点分析》的文章,他说:对相对主义应采取两点论的看法。庄子的相对主义首先打破了独断论。其次对逻辑思维提出责难,给人们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问题。第三,庄子用寓言、重言特别是卮言来讲哲理,要求把握世界的永恒运动,要求概念的全面灵活性。

1981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第三期中,发表了张如松、赵明二人的《庄子哲学初探》。他们认为:相对主义使庄子在认识论上终于陷入了唯心主义,“应该指出的是,它本身就是庄子辩证法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很多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和深刻的、正确的认识”。

1982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第一期中,张建发表了《论〈庄子〉哲学及其功过》一文。文中说:“《庄子》哲学主导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但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还有唯物主义因素;在方法论上,主导思想是相对主义,但也有少量的辩证法。”他举了《秋水》篇中的“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和《则阳》篇中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作例,说明“《庄子》中的《秋水》与《则阳》两篇,应该在古代辩证史中占有一席地位”。

五、庄子哲学的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问题

1.以任继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庄周自己的生活穷困,靠借贷维生。“庄周可能是没落贵族,但是他不是以没落贵族的身份活动,而是以知识分子身份活动的。……庄周的思想和活动与老子十分相似,他们是一批隐士。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批这样的有知识的小自耕农。……庄周的政治思想,也同样说明了他反映了一些农民的愿望,……反映出古代农民大同思想、平均思想、自足自给的小生产者美好理想的萌芽。”(《中国哲学史论》,第265—270页)到了80年代,任继愈在《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价》一书的《庄子》一章中,重申了庄周是由贵族降为农民,代表着农民这个小生产者对奴隶制和封建制都不满的“隐士”。

2.以严北溟为代表的学者,坚决反对关锋“庄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和任继愈庄周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说法,认为庄周生活在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宋国,他骂这个统治集团为“昏上乱相”。他是一个面黄肌瘦、靠打草鞋卖和钓鱼维持生活的穷知识分子。他虽然有些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倾向,但他主要的是这种精神境界仍然建立在关心现实、批判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如何评价庄子哲学》1962年6月19日《文汇报》;《应对庄子重新评价》1980年《哲学研究》第一期)

3.以冯友兰、吴虞为代表的学者,指出庄子的哲学的一部分,对后世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消极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理论。因而不能对庄子思想全部否定。(1961年《哲学研究》第三期《再论庄子》和第六期《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

到了80年代,以张建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庄子》一书内容十分丰实,我们不能对它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史、文学史、思想史,它都是一座材料仓库。在它的思想中,消极一面的作用我们自然不应该过低地估计,但也有启人智慧,促进人们思维发展的有益东西。张建在1982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第一期上发表的《论〈庄子〉哲学及其功过》一文中,不同意庄子是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和小生产者农民这两种说法。他说:“《庄子》是隐士哲学。这部书的本身已经提供了这一点。所谓隐士,我理解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动时期,从没落奴隶主阶级分化出来的士(在含义上和后来称某人为‘隐士’有所不同)。它既不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当然也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更不代表两者之间的小生产者。这是个文化知识阶层,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并曾经有长期为奴隶主出谋划策的职业,又使他们关心政治动态,更有政治敏锐性。他们觉察到奴隶主阶级的大势已去,不再抱有任何希望;而对于尚未站稳脚跟的新兴地主阶级,尤其是处于兼并统一的战乱之中,也怀疑‘不知鹿死谁手’。他们既不愿再给旧社会制度干事,又不愿意给新社会制度干事,于是乎退隐山林,成为一批文化上和政治上的在野势力。”他们表面上是“隐”了,不担任当时新兴地主的官职,而其实这批人还是拥有一些学生,他们撰文立说,对政治发表各种议论,积极参加百家争鸣的行列。所以这种隐士是具有两重性格的。

最近三、四十年来,我国研究《庄子》除了在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外,其他还有一些分歧的是:庄子的“无为”评价问题;庄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是不是就等于阿Q精神问题;《庄子·秋水篇》的评价问题;《庄子》一书郭象序的真伪问题,以及庄学与佛学的关系问题等,但争论比较激烈和集中的,还是上述几个问题。

同类推荐
  •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知者不言——不显耀聪明才是真聪明、祸福相依——遇福不骄、遇祸不馁、美行可以加人——高尚的品行能赢来高超的地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能成就大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大志无畏起点低等。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热门推荐
  • 甜美校花:恶魔校草,别太坏

    甜美校花:恶魔校草,别太坏

    (本书免费)他,是一介天才少年她,是一介天才少女他们能否相爱?豪门千金撞上豪门少爷,他们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壁咚,强吻!恶魔校草,你够了!豪门+宠文+校园+青春+爱情
  • 晚寻晚殇

    晚寻晚殇

    他抬眸,他顾盼。他一身黑袍束腰衣带飘然,他一袭素装淡雅飘尘决然。或许,从此刻起,上天便早已将两人的今生牵在了一起,亦早已注定了他是他今生的劫,终得为前世的种种清还……佛说:“有终方有始,有死才有生,乱中存序,绝地逢生,无中生有,有中化无。世事万物皆有因果,天地宇宙循环往复。”原来……果真这般。这一次,在人间最美的七月天里不期而遇。这一日,亦是初见,如是美好。这一年,他二十,他亦及冠。
  • 名人天下

    名人天下

    我们从不曾有如何远大的志向,也从不曾在乎对方是否如何强大……我们只是想安乐的一起快意江湖而已——《天下名人众人言》
  • 腹黑校草:校花丫头太美腻

    腹黑校草:校花丫头太美腻

    一直被别人称赞为门当户对天造地设青梅竹马的一对校花校草,表面相处其乐融融,实质私地下却是死对头。“喂!姓简,你非要和我作对吗?!”某校草不屑地回应:“谁要和你作一对”……“喂!姓简的你干嘛踩我!”“哦,不故意的”“你干嘛撞我!”“哦,不是故意的”“你干嘛吻我!不可以说不是故意的!”“哦,那好吧,我是故意的。”某校花无语,从此叶轻轻就过上了与他斗智斗勇还要斗赖的生活……
  • 未来电影科技

    未来电影科技

    当电影、游戏中的幻想科技成为真实时,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是未来科技的提前到来,还是会产生不可知的异变,抑或是危、机并存?
  • 超级微控人生

    超级微控人生

    生命的波澜起伏,冲击的是刻骨铭心的烙印。每一步前行,每一次退缩,每一次的苦闷与搏击,在灿烂的星空下,谱写的只是一个人,一个时代的传奇。这是一个幻想的世界。不是脑海里的幻想,是内心的期盼。
  • 樱花死神之最后一水阁

    樱花死神之最后一水阁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错过了,遗憾了,才知道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著。就像我爱上你,才知道原来3000年的时光只不过是为了等待一个遇见你的机会……是你教会我选择最淡的心事,诠释坎坷的人生……
  • 那些年的灵异事件

    那些年的灵异事件

    世上总是有着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于是人们称其为“灵异”。其实,任何事物的发生都会有它的道理,只是我们并没有知晓它的科学面。依照我们常理的思维逻辑,去分析这些未知的事物时,我们经常会把自己对新奇事物惊异附加到这件事物上,使得这种未知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 穿越重生只为找到你

    穿越重生只为找到你

    爱还来不及说出口,那人就已永别于世,对于他,这一瞬间的痛挥之不去。几世轮回后,两人相遇,四目对视,上世的恋未完结,今世再续。我要补偿上辈子欠下的情,我只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异界大陆帝王本纪之仁者无敌

    异界大陆帝王本纪之仁者无敌

    创意下流,情节末流,文笔不入流。请您谨慎阅读。Ps:本书纯属抄袭之作,如有雷同实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