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4400000018

第18章 部派佛教与阿毗达磨(1)

§§§第一节 阿毗达磨概述

阿毗达磨为经、律、论三藏之一。又作阿毗昙、阿鼻达磨、毗昙。意译为对法、大法、无比法、向法、论。与经、律合称三藏,为佛教典籍之总称,故偶有以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对法藏或论藏见称。阿毗达磨原指有关教法之研究,若研究律藏者,则称阿毗奈耶。其后广至对经、律二藏之论述,皆称阿毗达磨。其成立于约公元前后,最初仅为简单归纳一些佛教的名词,后却逐渐演成解释之形式。直到部派佛教时期,各个有力之部派皆成立各自之阿毗达磨,深奥繁琐之哲学式教学于是展开,故亦称部派佛教为阿毗达磨佛教。

佛教的论部典籍,有很多的名称,在早期的“九部经”(“九分教”)和“十二部经”(“十二分教”)中就有了,被称为优婆提舍,译为议论,是问答和议论的经文。指许多经中,佛陀与弟子或菩萨互相辩论玄妙的道理,也有指佛陀自己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这在《阿含经》中,如摩诃迦旃延、舍利弗的所说,属于论议的即不少;《中阿含经》的《根本分别品》等都是。然而,在第一次结集的时候,传说只有经与律的结集,关于阿毗达磨,终不传于其结集的情形。

阿毗达磨论典的发展,日本佛教学者木村泰贤认为,大约经过了四个时期:

第一期是取《契经》之形的论典,即经论未分,兼作分别、分类、解释的论究法,但毕竟是经的形态。从现在的《阿含经》来看,根据阿毗达磨的内容或编辑方法就有不少。如《增一阿含经》和《杂阿含经》的编辑方针,乃至《长阿含经》中的《世纪经》、南传《中部》的《分别品》,都属于这类。从内容上看,在前所传的《契经》中,被学术界认为初期之阿毗达磨的也有很多,尤其是被摄于《长部》的《众集经》,被摄于《中部》的《摩诃吠陀罗斯他》、《俱拉越陀罗斯他》为最显著者。从佛陀时代到灭后的百余年间,所成立的佛弟子们的阿毗达磨论究,其一部分是以教义问答而传于个人,那些优秀的议论,佛陀自身或托于其直接弟子的说法,是以就成为《契经》。在第二次结集的时候,据南传虽已有六阿毗昙,但木村泰贤认为是误传的,并推论为此部趣的圣典,以为是摄于“九分教”中的授记一类,据说佛音大师其时已有暗示。因此三藏的分类毋宁信早期“九分教”的分类。

第二期为经之解释的论典。初期的阿毗达磨,渐次发展到不可取《契经》之形态,是其第二期。作为特色,始终都是以经为背景,可以说是在于担负经说之定义、分类、分别的解释,还没有达到纯粹的阿毗达磨论典所特有的论究法,也没有明显的添加经说的论究法或解释,是一种从《契经》到独立论典之间的一种架桥式的体裁。如南传圣典收入于《小部》的《无疑道论》、《摩诃尼律沙》、《鸠拉尼律沙》等,虽还没有被称说为“论”,但已经含有论的性质而被摄于经藏,而以《四阿含经》以外的所谓《杂部》,可说是摄于《小部》,都能代表其地位的。再从汉译的《法蕴足论》、《集异门足论》这些被说为有部的阿毗达磨论典,好像是独立的,但从性质上看,还没有特别的主张,不外是经所属的述作。木村泰贤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述作,在性质上很难照那样的传持。因为阿毗达磨论典假定到了独立的发达,这种述作就被改造而成为整理了的论典的原型,迄至今日,就照那样的留了下来,是很少的。如《无疑道论》、《尼律沙》乃至《法蕴足论》、《集门足论》不过是接近于那种原型而已。这个时期如在年代方面说,虽不很清楚,但大体是佛灭后百余顷至部派思想大大浓厚的期间,是以这形态而前进的。

第三期为论典的独立,就是离经而论占独立的地位。如从体裁上说,与其说是经文的自身,毋宁说是以通各经的题目为主,而把它绵密的分类,以种种的标准分别它的性质;为这论究法的特征;如从内容上说,关于事实问题的事项,渐含有兴味,而于此间含有一种特有的主张为其特征。就是真正随于部派而生的阿毗达磨,阿毗达磨对于经、律,似占独立地位的确是这一时期。其年代,从佛死后百五十年顷开始,前期的论典开始整理,到部派思想化,始取完全的形态。那完成的虽已可见于第三次结集后代,但到真正发挥那意义的,是以后的事,当为公元前后大概为其顶点。南传的七论、有部的诸论、《舍利弗阿毗昙论》都属于这部分。

第四期为纲要论时代。诸派略告成立,代表该派指导精神主要的阿毗达磨论典也已完成,为便于简单的学习,所以更作纲要论典。如《清净道论》、《阿毗达磨法要论》、《入阿毗达磨论》、法胜系的毗昙、世亲的《俱舍论》等,都是适应这必要而产生的,其时期是公元2—3世纪,即小乘诸部派成立的时候。

从上述可以看出,阿毗达磨的发展,是随着佛教分派而伴随着部派思想的发达而同步的。分派的起源,不管是基于“法”的意见不同,或者对“律”意见分歧,总之是基于对“佛说”的解释上的意见不同。那些不同的意见,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呢?那就是以所谓阿毗奈耶与阿毗达磨来表现的。因此,不管是其主张阿毗奈耶或阿毗达磨的一派,都是以它来衡量佛陀真义之标准,也就是他的阿毗奈耶或阿毗达磨的标准,才能说明佛陀真义之所在。即是在同一律中,分为种种部派的理由,毕竟是从阿毗奈耶之观点不同的立场而形成的。何况到了阿毗达磨,由于渐渐的发展,不独只局限于经的狭义法义,而且把有关律的问题,也归纳其论究的对象。结果,若离开阿毗达磨,则不管是经或律,也不能明白其真正的意义,使阿毗达磨发展到这种重要的程度。而那些阿毗达磨之观点不同,既成为分派的起因与各派成立的理由,则阿毗达磨达到与经、律同等占有相对的地位,自然是不足怪了。更进而视阿毗达磨比经、律更重要的一派,亦由这种理由才可明了它。

阿毗达磨的成立与部派佛教的兴趣,是具有相互关系的:阿毗达磨的研究,渐渐促成部派的兴起;部派的兴起,又给阿毗达磨独立的地位。在那种情形下相互进展,结果要具备独立部派资格的条件,必须在经律之外,有代表该派精神指导及主要思想的特有之阿毗达磨。因此,阿毗达磨渐能走向独立的发展,是从佛灭后百年前后,亦即第一次分裂前后而开始的。在这以前,虽已盛行阿毗达磨的研究,但仍处在佛陀时代(优婆提舍)的状态,仅属于经律的地位而已。如《岛史》等所载,在第一次分裂之时,已有完备的六阿毗昙(南使)的出现,由大众部学者任意的把它删改,像这样的传说,大概不是事实的真相。纵然佛灭后百余年间,已经形成了后来各种阿毗达磨的原始形态,但真正把它结集成形的,恐怕还是从佛灭后百余年间开始,以后逐年随分派的发展,派系色彩亦因而浓厚起来,阿毗达磨才成为部派佛教之重要特色。

另外,再看看阿毗达磨论典对于问题处理情形的变迁,将各种阿毗达磨论典作统一的研究,对一种种的特征,了解它发展的经过,是有必要的。

先从对经的处理方面来说:阿毗达磨其初全附属于经而起,所以只有经对于阿毗达磨。然而作为阿毗达磨的任务,必不止于对经句的一个个的解释,进一步到说明流于经文里的全部思想为其任务。因而阿毗达磨的论究法在不断的发展下,以总体思想教判经说之风也随之而起,以至不由经说之支配,也是自然的趋势。《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一等说:执着一一经句而无达观之明,被轻视为著文沙门。随着这种学风的发展,虽然不是表面的,而实际暗暗的欲以阿毗达磨去配经,就是在诸部派中,阿毗达磨中心派产生的所以。如说一切有部就是其一派,经量部也有,据真谛的《部执异论疏》说:“鸡胤部(灰山住部)说经律都不过是方面,真的第一义谛,是在阿毗达磨。”在这意义下,发展的阿毗达磨的态度,主于经说的里面,可及佛的真意。这点与大乘稍有相同之处。经说以外,阿毗达磨所以有研究的价值,也在于此。实际上,阿毗达磨中没有经说教理的开展,实是这种态度之所使然的结果。

其次,所见关于论典的题目、性质的变迁,将于阿毗达磨的《契经》而可说为特色的,在《契经》中,以价值而说的,在于转换事实的问题。这是就发展的阿毗达磨而言,在初期,将种种修持问题在分类方面处理的,仍是阿毗达磨论及的主要题目。这可以从初期论典的《无疑道论》或《法蕴足论》等可以看出,而种种的题目,大都是关于修持的德目。然到了发展后的阿毗达磨论典,其观点就渐渐不同了;比之修持问题,先有人生世界,详细说明了那样的事实,然后始进入修持问题,结果论究这事实问题的自身,是阿毗达磨的主要目的,在这程度发展中去看阿毗达磨论典的组织,就很容易联想阿毗达磨论师,虽不轻视修持问题,但确立人之理想的,首先必须正视所给与的事实。阿毗达磨论典在某种意义下,是处理佛教科学哲学问题的。

再其次,就问题分担的范围而看新古的不同,当最初期,就某特殊的问题,如禅定、智慧等题目而论究的,是为阿毗达磨论。然更连续发展的,渐结合这些题目各个给予系统的说明,为其唯一任务。到第二期的论典,以修持问题为主,是在那自身所完成的。更进一步,渐渐寻求事实问题起来,但当其初,要想涉及全体,看来是很困难的。而就部分论究的方法,好像很多。在同一学派,所以有种种论典,因于一书而论尽一切,那实在是没有的。至少,置其观点的方面,视问题的重要,出现加减不同的种种论点,所以在同一部派有数种论典被传。然而,在修学上这是极为不便的,至少在初学者成为大大的苦恼,结果产生简单的纲要性论典,而叙尽一切的问题,即开始为部分的论究,其次成为全体的,更改问题而为部分的,最后在总合这个而论体,实是阿毗达磨问题分担的大体变迁。虽不是一切就照那样发展的,但大体视为经斯经路而进至纲要论典时,是没有大差别的。

最后,还必须说明有关阿毗达磨的字义。达磨,就是“法”字,虽不是佛教特有的术语,但阿毗达磨却是佛教的术语,其释义在南传是五世纪的佛音;在北传就是《大毗婆沙论》。佛音在他的《阿他沙尼》(即《法集论》的注释书)中,将阿毗达磨的定义说为胜法、特殊法,并有:有法、增盛、尊重、详说、最上的含义,这些有特色的法为阿毗达磨。在内容上是特胜的;在方法论上,是详说的。然而这些解释,不是集成从前的传承,并不是佛音自己创造的,南传的部论学者,对于阿毗达磨的正统解释,可以说大略依此而尽。

然而,原始圣典的结集只是经律,阿毗达磨而成为大藏是后起的。关于阿毗达磨,《阿含经》已经有好几处说到了,《大毗婆沙论》所引即有八经,而且还说到“甚深阿毗达磨”。依《大毗婆沙论》所引,显然是指:缘性缘起与缘性寂灭,灭尽定,一切法性,空无我性。这些被称为阿毗达磨,是形容体证到的境地,“难见难觉”的自证心境。一切阿毗达磨论师,都着重于如实觉知的无漏慧;然经义,实指无漏证觉的境地,这是超越常识的,所以阿毗达磨意味着圣法的深妙。

阿毗达磨一词,古来的阿毗达磨论师,有不少的解说。据《善见律》引分别说系的铜部说:“阿毗者,意义,识义,赞叹义,断截义,出过(义),广义,大义,无上义。何谓为意?忆持也。识者,分别也。赞叹者,常为圣人之所赞叹也。断截者,分别偈也。出过者,过于余法也。广者,于诸法中最广也。大者,诸法之最大也。无上者,诸法无能胜也。”此八义,不外二义:一是分别法,如忆持、了别、断截;二是赞美义,如赞叹、广、大、出过、无上。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论师,即婆沙论师亦说有八义,世友说有六,胁尊者说有四义,均见《大毗婆沙论》,对列如下:

婆沙师世友胁尊者

阿毗达磨论以慧为阿毗达磨体,实由阿毗而来。阿毗确实是可以形容称叹的。不但分别系如此说,如婆沙师的尽义(彻底的);胁尊者的究竟,(殊)胜义。但阿毗达磨的重要含义有二:

一、明了分别义:如铜部的抉择、忆持、了别、截断;婆沙论师与世友的抉择,觉了;胁尊者的决断;化地部的照杂。

二、觌面相呈义:这是最重要的,如婆沙论师与世有的“现”“证”,即一般所说对法的对。

阿毗达磨是直接的,当前的;古人每译为无间。如“现证”译为“无间等”。五无间的二种解说,也由此而来。婆沙论师的“显发”,佛护的“现前”,也与此义有关。综合二者,以阿毗达磨的本义,是直觉的、直观的、现观的、现证的。阿毗达磨是彻证甚深法的无漏慧,是圣者直观的、亲证的境地。这是可称叹的、甚深广大的、超越无上的、特殊的、究竟彻底的,阿毗达磨即是这样的达磨。然而着重阿毗的分别义:抉择、觉了、了别,即通于世俗的,有漏的观慧。依此而作一般的分别与解说,即引伸为:婆沙师的所说不违法性、伏法;世友的抉择经法、数数分别法;大德的名句分别法。无著与世亲的解说,除对“对法”外,数法、伏法、通法,都是引伸的枝末义。

阿毗达磨,本为深入法性。体证的方法与境界,传授下来,流为名句的分别。弟子依着去分别,经闻思修而进入现证:从证出教,由教而证,即总括阿毗达磨的一切。佛法,不仅是推论的思辨的产物。佛陀于菩提树下,现正等觉而彻证,依此而流出圣教。大乘性空经论与般若(中观)、《瑜伽论》与瑜伽,都是从修持证验中来。阿毗达磨也还是这样的。如阿毗达磨有三:无漏慧、闻思修慧、论典;般若也有三: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如专以阿毗达磨为法数分别,即是根本误会了。但是,阿毗达磨末流,却又有这个趋势。

§§§第二节 南传上座部阿毗达磨论典

部派佛教各部派,传持他各自所特有的三藏圣典。经与律原是各派所共的,但因派别不同,传持也就有别,就现在所传的律,亦是多种;所见的经文,在某派的经中或有,在另一派经中却没有。至于论典,是代表各派自己佛教观的,各派必有其特有之阿毗达磨。当然,亦有不重视论典的,如经量部。但小乘分裂为十八部或二十部,其后屡有分合,如北方大众部末派与余部合称为分别论者;南方大众部末派又分裂为案达罗各派;至于后来更成为四大宗之对峙。如谓各派有阿毗达磨,就现存佛教圣典来看,具备三藏的部派,实际上仅为南传的上座部,其他部派似乎没有,因而各派的阿毗达磨,除其二三,老早就是不传了。然而残留的阿毗达磨论典,说到最完整的,是南传上座部的阿毗达磨与北传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

小乘,梵语hina—ydna。亦称声闻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萨乘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乘,指运载狭劣之根机以达小果之教法;即所修之教理行果,与能修之根机均为小劣之法门。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之意。小乘佛教之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

在南传佛教,为三藏圣论之一,于某种意义而以佛说被传的论典,共有七论,简介如下: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舍利弗、目犍连,本是外道的学者或领袖;迦旃延、大迦叶,也是婆罗门的权威和长老,但他们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从没有对佛陀有过批评。对佛陀没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在佛陀的法海中来完成自己的修学。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本书为读者精心搜集了最经典的禅宗小故事,每一则佛禅意蕴的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蕴含着人生真谛。书中从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发人深思,有助于人们身心的成长和升华。
热门推荐
  • 无敌医女妃

    无敌医女妃

    陷害?她化解!拉帮结派?不是她的作风!意外穿越到古代将军府备受欺凌的弱小姐身上,无意中被四皇子看上,姐妹陷害,皇子拉结,看她如何锋芒毕露,翻手为云覆手雨,灭小人,虐毒妇,挡路者一一扫清。石榴裙下尸骨多,后宫之路不好走,却被风流王爷揽入怀中。夫妻联手,前途无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武尽

    网游之武尽

    2046年,最新推出虚拟游戏武尽,结合了古武与虚拟,主人公刘克在游戏中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在游戏中一点点的开始了蜕变……在出人头地的打拼与寻找自己的姐姐的旅途中,有什么阴霾,正在开始笼罩这个和平的世界时间线——暗主,武尽,虫祭
  • 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本书介绍了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古代运动养生法,以及老人长寿操、牙齿保健操、关节伸展操等各种保健按摩操,并针对糖尿病、骨质增生、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常见病开出了相应的运动处方。
  • 初爱日记

    初爱日记

    发生在深圳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连街道都是真实的,甚至真实到一张电影票都可以在网上查出来。除了人名用化名,作者把它记录了下来。此书看的是一种真实,没有夸张和华丽的剧情。更多的是前期主角间的对话,和后期主角悲伤的回忆。
  • 专属纪元

    专属纪元

    在亚兰大区生活的宁望晓一直以都满足于平静舒适的生活,但在一天忽然大区的城墙被打开,一队神秘的军队来到了村里,企图寻找到逸格山深处建立的激进分子的基地。因为爷爷和父亲的原因,宁望晓也卷入这场争斗志宏,看到了大区统治者们的不择手段,于是决定自己去调查清楚。但他却慢慢发现,事情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统治者们也是由于另外一股更加强大的势力所控制着......
  • 血染诸界

    血染诸界

    登高昆崚丘仰海内十洲濡履瑶池口有云霞迤游青烟揽北斗拂翠微遒遒朗月如昼天照纷繁人间君可见归去处几多变迁
  • 恶世强人

    恶世强人

    盘古神斧,被女娲铸成强人,现身恶世,专找横的恶的欺负。在外人眼里他是一个专欺负恶人的凶汉子,其实他是个多情郎。
  • 宠你不後悔

    宠你不後悔

    什么?!这个被她误当成窃贼,而且还拿球杆用力敲昏的金发男子,居然是“DR烟具钟表集团”总裁——里恩斯艾顿?!天哪~~这下事情大条了!她才刚摘下的旗舰店店长宝座会不会因此而不保呀?撇开佟妮亚对他行凶的事不谈,长相清秀、身材纤细的她确实勇气十足!找她来帮忙应付难缠的母亲应该不错!
  • 世界走向

    世界走向

    未来世界的走向,从一心只求温饱的软件开发的小职员,到铸就颠覆认知的梦境制造的造梦主;从按部就班前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的跟随者,到跨越时代跨越现实跨越人们认知的科技领航人;各种我们生活中,脑海里,希望有的,梦想有的,都一一呈现,人们的生活开始从悬浮起步,再一次的科技狂潮将从深海中探寻。
  • 圣纹天君

    圣纹天君

    龙臂虎爪麒麟身,雀足玄腿天下渺。身为灵纹宗内定下任宗主的钟子睿因为一场大战牺牲,带着灵纹宗五大圣纹魂穿异界。这是一个灵纹制霸,圣纹无敌的世界!钟子睿誓要让在地球逐渐没落的灵纹宗耸立于世界之巅!PS:已有完本作品《轮回讨债人》请放心收藏推荐。骑士郑重宣布,绝对不当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