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4000000011

第11章 从狼性霸主到狮子王者,实现业务再造(3)

第一, 通过交叉许可,打开国际市场。

交叉许可是指交易各方将各自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的使用权相互许可使用,互为技术供方和受方。在合同期限和地域内,合同双方对对方的许可权利享有使用权、产品生产和销售权。双方的许可权利可以是独占的,也可以是非独占的。双方权利对等,一般不需要支付使用费。在国际技术贸易中,采用交叉许可方式转让技术的合同,通常称为交叉许可合同或交叉许可协议。

20多年来,华为与各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厂商通过专利交叉许可、合理支付费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已有专利的合法使用权,扫清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随着华为成功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寻求与当地企业交叉许可技术时,华为可以花更少的钱,进入更多领域。如宽带产品DSLAM是阿尔卡特发明的,华为经过专利交叉许可谈判,达成了交叉许可,然后通过支付合理的费用,消除了华为的DSLAM在全球进行销售的障碍,使得市场份额达到全球第二。

第二, 在通信行业,全方位布局专利技术。

在通信行业,华为拥有全方位的专利技术,几乎可以封锁其他竞争者再进入开发。这些技术包括3G技术、NGI(下一代互联网)技术、ASON (智能光网络)技术等。如在3G技术领域,全球3G技术的基本专利有200多项,而华为在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方面的基本专利有69项,名列WCDMA全球基本专利五强之一。

全方位的专利技术及保护措施,使得华为这艘巨舰形成了综合交错的火力网,让偷袭者不能轻易得逞。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华为积极参与国际主流标准的制定,在全球化竞争中一改其被动地位。随着进入的技术领域越来越多,在制定国际化通信应用标准方面,华为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如在宽带移动领域,华为长期积极参与3GPP、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等国际标准组织的工作,与业界的其他厂商和合作伙伴一起制定相关标准,并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产品化过程,最终完成了专利的全球布局。

华为技术:伺机抢先创新的典范

2011年12月30日,华为发布了2012年行业趋势,明确指出将在十大关键课题上抢先进行创新。这些课题包括:移动网络进入千兆以太网、光纤网络、ALL IP网络、云计算数据中心、业务支撑系统和运营支撑系统现代化、构建敏捷企业、构筑弹性和智能的网络、构建多屏的数字分发渠道、实现ICT转型、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华为二次创业,从电信业进入IT领域,开始在多个领域抢先创新,通过技术研发与推出新的应用型产品,为构筑信息社会贡献商业智慧。

【技术创新的四个阶段】

回顾跌宕起伏的20多年,从起步时的交换机到后来的GSM,再到3G,华为从简单模仿到跟进研发,再到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成为华为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技术研发方面,华为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克服起步晚的不利局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从跟随现有技术范式到齐头进入新的技术范式,最终在3G时代与国际巨头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并在3G技术上开始局部领先。

总结华为技术创新的方向和路径,我们发现,华为的技术创新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8—1999年):程控交换机模仿创新,抢占国内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出现了200多家小型的国营和民营交换机生产商,华为就是其中的一家。当时华为的主要业务是代理香港地区生产的交换机在国内市场销售,并且由于质量比国内的产品好,价格比进口产品低很多,很有竞争优势。1990年以后,交换机技术范式开始从模拟向数字式快速演进,任正非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开始组织研制自己的数字交换机。

经过大血本的投入与模仿创新,华为先后研发出了JK1000半机械半数字局用交换机、万门级C&C08交换机。此后10年内,C&C08交换机帮助华为夺回了中国市场。1995年,国外品牌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由最初的80%~90%,下降到50%。1999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120亿元,2000年升至220亿元,2001年增至255亿元。

第二阶段(1999—2003年):核心零部件创新,巩固市场。

模仿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实现超越。在程控交换机时代,华为的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基本是模仿国外的厂家,真正属于原创性的核心创新并不多。从1999年开始,华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生产出了全套光传输设备和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

之前,华为的ASIC全部依靠进口,成本很高,且容易受制于人。任正非下决心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SIC。于是,任正非设立了ASIC设计部,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这样,华为每年都可以设计出几个主要芯片,然后由德州仪器或摩托罗拉等公司加工,以替代直接购买的芯片。

华为设计的芯片成本在15美元以下,直接采购国外厂商现成的芯片成本则超过100美元。华为一年至少需要数百万片芯片,依靠自主研发,每年节约上亿美元的成本,这也成为后来华为3G产品以优价取胜的关键因素。在自我研发、自我运用的过程中,华为省了不少钱,在这种利益的刺激下,华为研发出越来越多的自用产品,逐渐降低了进口元器件的开支。

2000年以后,华为的技术实力已经进入了全球第一阵营,成为市场的领先者。为了实现持续创新,巩固通信市场,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组建研究所,利用全球技术人才进行专业化研发。华为先后在美国达拉斯和圣地亚哥、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北京等地建立了研究所。全球各地的研究机构均有自己的主攻技术领域:美国达拉斯以ASIC技术及CDMA算法为主,印度班加罗尔以软交换技术、平台技术为主,瑞典斯德哥尔摩以基站架构和系统设计、射频和核心算法为主,俄罗斯莫斯科以算法及射频技术为主,中国上海以基站系统、终端、ASIC芯片为主,中国北京以核心网分组域、网关、终端为主。实践证明,将技术分门别类、做重点研发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华为每年都会产生超过1000多项技术专利。

第三阶段(2003—2010年):抢先进入3G市场,领先全球。

中国进入3G时代比较晚,不过华为已经提前作好了准备。

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公布了3G标准,标志着全球进入3G时代。我国提交的TDSCDMA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与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成为3G时代最主流的三大技术。不过,直到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才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张3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

早在1995年,任正非就指示华为人跟踪国际上3G技术的走向,下决心进入3G领域。当时任正非基于几个判断:未来通信的发展趋势是3G;华为是一个从固网到无线业务都能提供的供应商,有2G通信技术的基础,有NGN的技术基础,很自然地想到了发展3G业务,在3G技术研发上有很大的优势。凭借着长期的研发积累和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华为抢先进入了3G市场,最终实现全球领先。

1998年,华为开始投入WCDMA产品,至此,把全部精力放在3G业务上。从1998年到2008年,华为一共为WCDMA投入超过50多亿元的资金。尤其是最近几年,华为平均每年的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

华为错过了第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技术飞跃的机会,凭借着多年的努力,追赶上了第二代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步伐。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华为研发的3G无线上网卡、E5无线路由器、移动3G(TD-SCDMA)智能手机凭借着领先技术成为市场的宠儿。为此,全球很多电信运营商都选择与华为在3G领域进行商业合作。

华为伺机抢先的主要方式就是开放合作,通过并购汲取各类先进技术,以技术领先和技术优势压制对手。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任正非坚持自主开发原则,并非是完全封闭地进行自我研制,不吸纳其他公司的科研成果;相反,他是在以自主研发为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采取积极心态,吸收世界各国最先进的技术,寻求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合作。

任正非指出,华为要“遵循在自主开发基础上广泛开放合作的原则,重视广泛的对等合作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自己的优势得以提升,优势更优势”。他还说:“如果我们和对手联合起来搞研发,共同研发一个产品,研发成本降掉一半,我们的成本就降了一半。竞争对手也要手拉手,也要走向合作。”

华为在3G技术研发上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中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并且扶持国内研发TD-SCDMA技术,但该产业链在研发方面一直存在很多薄弱环节。2002年,中德政府在高层互访期间,德方代表希望继续加大在中国3G市场的投入,而中方则希望尽快实现TD-SCDMA的产业化,双方一拍即合。

2004年2月12日,总投资金额为1亿美元的西门子华为TD-SCDMA正式成立。华为希望通过双方的市场以及产品应用层面上的商业联盟,把合作方向真正深入到技术标准的具体应用上,从而为华为国际化助力。是年2月,华为在戛纳3GSM大会上推出了中国第一款UMTS/GSM双模手机,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11月15日,华为在香港正式发布三款商用3G终端产品——U626、U326两款手机和E600数据卡,标志着华为正式跨入3G手机供应商的行列,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3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几家厂商之一。华为终端产品已经覆盖了WCDMA、GSM、CDMA制式,包括手机、数据卡等多种产品形态。当其他国内厂商展示3G样机的时候,华为3G终端的商用产品已经走在了前面。

多年来,华为先后与西门子、英飞凌、德州仪器、摩托罗拉、微软、英特尔、升阳微电脑、3Com、NEC、松下、朗讯、IBM等多家公司开展多方面的研发和市场合作。华为与NEC、松下合资成立了宇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而IBM则为华为设计基础的生产系统。

收购是华为整合资源、迅速覆盖目标市场的常用手段之一。2002年,华为完成了对光通信厂商OptiMight的收购,加强了在光传输领域的技术实力。2003年,华为收购了网络处理器厂商Cognigine,以此加强其在交换机和路由器核心处理器方面的能力。华为还在硅谷投资了一家叫LightPointe的自由空间光通信(FSO)厂商,并借此取得该公司FSO设备的贴牌资格。通过以上收购和投资,华为强化了传输与接入领域的技术优势。

2005年5月,华为耗资1000万元收购了宏智科技在湖北、青海的BOSS项目及在湖北、青海、新疆的BI项目的合同权利和相关知识产权。这些项目主要是宏智科技与中国移动签订的软件服务合同。通过收购,华为填补了在该领域的空白。

华为通过技术合作和业务收购,实现了在3G领域的伺机抢先。未来,在准4G、4G、5G等领域,华为还会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技术领先。毕竟,技术领先在很多时候意味着能够拥有行业发展的话语权以及获得高额的利润。

第四阶段(2010年以后):“鲜花插在牛粪上”的云创新。

华为前三个阶段的创新,可以说是产品创新,第四个阶段则升级到产业创业。以前是交换机、核心零部件、3G产品创新,现在是“再造华为”的云创新,通过产业链创新,以整条产业链、“云、管、端”系列产品、综合解决方案、开放的商业模式,全方位打压竞争对手。

任正非说:“华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是基于‘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战略,从不离开传统去盲目创新,而是基于原有的存在去开放,去创新。鲜花长好后,又成为新的牛粪,我们永远基于存在的基础上去创新。在云平台的前进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鲜花要插在牛粪上,绑定电信运营商去创新,否则我们的云就不能生存。我们首先是基于电信运营商需求来做云平台、云应用。与其他厂家从IT走入云有不同,我们做的云,电信运营商马上就可以用,容易促成它的成熟。”

尽管华为以技术立家,自主研发是其发展的一大保障,但是,任正非在企业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却比较保守。任正非认为,已经证明是稳定的流程,尽管发现它的效率不是很高,除非在整体设计或大流程设计时发现缺陷,而且这个缺陷非改不可,其他时候就不要改了。任正非要求,当年(2002年)所有的改革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证实,不能随意去创新和改革,否则创新和改革的成本太高。他说:“我们不要把创新炒得太热。我们希望不要随便创新,要保持稳定的流程。要处理好管理创新与稳定流程的关系。尽管我们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但对一个正常的公司来说,频繁地变革,内外秩序就很难安定地保障和延续。不变革不能提升我们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与岗位工作效率,但变革,究竟变什么,这是严肃的问题,各级部门切忌草率。一个有效的流程应长期稳定运行,不因有一点问题就常去改动它,改动的成本会抵消改进的效益。”

显然,任正非是针对公司管理说的,管理流程的每次变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公司相关流程的改变,也会产生较高的综合成本,导致实际效率低下。因此,任正非反对在管理流程上不断变化。

对最终的产品负责才是成熟的生产

“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数学家华罗庚这一名言的意思是,不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而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在任正非看来,那种刻意为创新而创新、为标新立异而创新是幼稚的表现。华为大力倡导创新,目的就在于所创新产品的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从事新产品研发未必就是创新,从事老产品优化未必不能创新,关键在于一定要“从对科研成果负责转变为对产品负责”。

“从对科研成果负责转变为对产品负责”这一理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

之前,由于研发人员在研发环节不认真或生产环节某个细节没有注意,导致华为累积了上亿元的呆滞物料,经过努力处理还有数千万元不能有效利用。为了使研发人员能够牢记“从对科研成果负责转变为对产品负责”,1998年年终,华为将库房里的呆滞物料打包,给每名研发人员发一包做奖品。

同类推荐
  • 打开餐巾纸

    打开餐巾纸

    翻开《餐巾纸系列2:打开餐巾纸》,只需4天,每天一课,让你完成“看-观察-想象-展示”的完整视觉化思维旅程!难以置信,一张餐巾纸上曾诞生过这样的伟大创想:一个三角形,开创了美国航空业的运输方式;一条抛物线,让美国总统里根的经济政策流传至今;两个小圆圈,就能解释为什么微软当年几近疯狂地去收购雅虎!
  • 大商之道:《道德经》的商业大智慧

    大商之道:《道德经》的商业大智慧

    大道智慧研究院院长张珈豪老师,将用国学经典《道德经》来为企业家排忧解难。在《大商之道:<道德经>的商业大智慧》一书中,张老师以《道德经》为纲,通过示弱、利他、知人等传统道家思想来提升企业家在领导力、营销力等方面的把控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从繁杂的具体事务解脱出来,实现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 总经理如何管控财务

    总经理如何管控财务

    本书主要介绍总经理应该如何管控财务,作为一个总经理要学会管控财务,这包括两方面:其一是管好财务的人,其二是管好财务的事。只有做到这两方面,才能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经理要了解财务人员的职能,做好企业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制定符合企业的财务战略,控制好作为源头的市场和经营环节,从而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 销售细节全书

    销售细节全书

    销售精英的成功秘诀:把销售过程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放大,把所有的细节做到位。在销售工作中,如何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就必须要在细节上下功夫。销售员只有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做深做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本书就是为现阶段,在销售行业上无人拓展,无法大施拳脚的销售新人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取得一些业绩,希望自己得到进一步提升的销售员朋友们度身定做的。全书攫取的大量的具有说服力的经典实例,融入了销售行业成功人士多年销售经验的精华。对销售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在方法和技巧上,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全书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方法技巧实用,能够切实地解决读者朋友的实际困难和工作疑惑。
  • 跟科特勒学营销

    跟科特勒学营销

    最实用、最全面的科特勒营销理念。本书总结了科特勒几十年的营销经验,并对他的营销精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营销经典案例,教给大家全面、具体的营销实战操作方法和技巧,就如同“营销界的爱因斯坦”亲身传授你营销知识一样亲切、自然,能让你迅速领悟它的精髓。
热门推荐
  • 可爱小御厨

    可爱小御厨

    好歹唐小楚在穿越前也是一代大厨啊,先不说身价过百万却又穿越到仟牙国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做御厨。“连油烟机也没有,我还不想被油熏得人老珠黄啊!!”看刁钻吃货如何玩转美男。
  • 宁静中的力量

    宁静中的力量

    这是一本充满了对女性心灵关怀的书,作者从生活小事取例,以专业的视角,剖析女性出现精神紧张、心理疲惫等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并告诉你如何为心灵找回宁静,帮助你在心神宁静的氛围里恢复身心的健康充盈。
  • 帝之武装

    帝之武装

    修道成仙,快意人间。仙子陪伴,赛过神仙。无上妙法?长生不死?那是你们的规则,我就路过,打酱油而已,顺便躲躲仇家,拉拢一些大能帮我复仇。
  • 左翼的天国

    左翼的天国

    传奇世界?魔兽争霸?还是世态炎凉的英雄主义,好像全不是,唯美的?或者吧,一个梦想的有着完美景色,的奇幻世界,一个属于你,属于我的梦幻世界,
  • 梦回前世的你

    梦回前世的你

    秦泰是新生的白领一族。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等地铁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在游戏中的战友真人版———小倩,之后一见钟情。可惜还没查明联络方式的时候,小倩就在游戏中消失了。秦泰只能在之前相遇的地铁站苦苦等待,希望能守株待兔。谁知一场意外,把他带到了远古的秦国。秦泰再次在五百名童男童女之中和小倩相遇。一次又一次的虐心爱情延续到现代。。。
  • 办公室里的那些事

    办公室里的那些事

    入职没几天的刘伟,无意间撞破了总裁的好事,引发了总裁对他的敌意。为了自保,为了实现藏在心底多年的出人头地的理想,夹缝中求生存的他,不得不动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巧妙利用众多美女,一边赏花,一边与职场中的“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
  • 和币生财

    和币生财

    无意中得到了一个系统,超级亲和力系统,在系统的帮助下,孙小牛在商场上无往而不利,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巅峰。孙小牛语录:“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做了一些普通的事情而已。”“没有我,中国一样会崛起,只是速度会慢一点点而已。”
  • 网文大陆

    网文大陆

    这是一个网文的世界!想象力在身,可修行,网文写作,可攻击;新人法术,初显道形;名家夜视,御字飞行;半神一出,镇妖融界;大神驾临,诵念网文,句段天威,可屠城,千里可威慑,万夫不可挡;三国相争,至高不出,主神陨落,妖客作乱,人族危急;一个默默无闻的打杂少年,被人打伤后,携惊天创意,踏上主宰之路!
  • 永恒之日

    永恒之日

    技术发展究竟将人类引领向何处?充满矛盾的世界,究竟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更适合?一切都在探索中前行。
  • 特殊法医

    特殊法医

    作者一时的脑洞,本人正在上学,所以暑假过完后恐怕就不会经常更新了。这是一个各种不科学的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