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到底有哪些因素威胁着孩子的自信。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积极、健康的,那么我们就该好好考虑一下采取什么行动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尽管我们抚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也会走些弯路,可是为了孩子,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初期,据美国教育学会统计,每天大概有10万孩子带枪上学,而且13%的枪类事故都跟小学生或幼儿园的儿童有关。发生在利托顿、科罗拉多、琼斯博罗和阿肯色州的几起屠杀案现在依然让整个美国心有余悸。不只在城市的学校里,甚至在郊区的学校里,都会有人要求孩子参加黑帮团体。如果孩子拒绝加入这种团体,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想要对黑帮团体说“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老师也许会使用或者提倡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接纳同性恋行为的书,比如米歇尔·威尔赫特的《父亲的同屋》;在舞会上,陪伴孩子参加的父母或是学校领导可能会给孩子发一些避孕套。这些简直让我无法理解。
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已经25年了,这是否意味着在这25年中,我们为孩子建立自信的战役失败了?绝对不是。这本书确实让你比你的父母那一辈人更明白该怎么抚养儿女,该用怎样的价值观念来帮孩子对抗社会既存的价值体系。这一章提到的一些方法,可以告诉你如何让孩子学会承受生活中的压力。
别让孩子过早体会青春期近几十年来,玩具制造业的变革已经成功改变了孩子游戏的习惯。以前三四岁的孩子都会玩毛绒玩具、球、玩具汽车、玩具卡车、玩具马和其他的传统玩具,可是现在由于一些玩具的影响,他们开始幻想青少年的生活。在这种趋势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芭比娃娃的营销。
我始终都反对芭比娃娃的整个创作理念!
20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上一些人呼吁在芭比娃娃的设计上减弱对性的突出,同时不要将她塑造得那么理想化。一个美非混血的芭比娃娃一经推出,就成了众多黑人孩子崇拜的对象。现在,已经在全球上架的芭比娃娃,包括了美国印第安人、阿拉伯人、亚洲人和西班牙人等各种族群。很显然,芭比娃娃的营销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给社会公益添一把柴。现在每一个西班牙裔的芭比娃娃都在标榜美丽和物质,这对每个孩子来说都不是有积极意义的玩具。有些国家的领导人禁止在他们国家销售芭比娃娃,因为他们知道芭比娃娃绝对不是一个正面的角色。
如果要教孩子崇尚外在美丽和物质财富,大概用芭比娃娃这种塑料玩具做道具,是再好不过的了。倘若我们的目标是教会孩子怎么才能长得漂亮、变得有钱,我们真的已经做到最好了。即使制造商把芭比娃娃的胸围减小了,我们也不会看到丑陋的芭比娃娃,因为他们还会想别的办法让芭比娃娃更惊艳、更完美。芭比娃娃的头发浓密而闪耀,她的皮肤白皙光滑,没有一点瑕疵(除了臀部印着的“日本制造”几个字),她从来不会有粉刺或者黑头的困扰。不只是芭比漂亮迷人,她的同伴也是如此。芭比的男朋友名叫肯,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活泼帅气的小伙子,他的设计结合了寇特·罗素和少年印第安纳·琼斯的特点。这些过于理想化的玩具其实已经在孩子心中装上了一个定时炸弹。等到13岁,孩子第一次在镜子里认真观察自己的时候,现实的无情就会将这个定时炸弹引爆。毫无疑问,我们的孩子不是芭比,都不会像芭比一样完美。
不过,我最关注的不是芭比娃娃以及各种与她竞争的娃娃的完美身材,而是那些她们衍生出来的危害更大的青少年游戏:肯和芭比约会、学舞蹈、开跑车、晒日光浴、去野营、结婚、生孩子(我希望是这样的顺序)。整个青少年时期,小女孩接受的都是强调两性关系的文化,而这个年龄她们本该多想一些小孩子的事情。这种状况导致我们的孩子早熟起来,提前很多年对性充满好奇,这对他们的社交和情绪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我们不只利用玩具让孩子了解青春期的价值观,也利用影响力很大的电视来影响他们。周六早上那些五花八门的电视节目,都带着青少年崇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这里我不想提及热映的那些动画片的名字和大致情节,也不想提起黄金时段播放的情景喜剧,这些完全没有意义。可是,它们却占领着青少年电视娱乐市场,而且深受青少年喜欢。为什么不提及名字呢,因为电视台的广告制片人常常会研究青少年群体的喜好,然后根据结果改变这些动画片的名字。孩子们最喜欢的东西,就会成为这些动画片的名字,研究一次,改一次,所以名字根本就不重要。不只是青少年,广告制片人也没有忘记那些更小的孩子,商家也将注意力聚集在了他们身上。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商家知道,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习惯去购买名牌产品,那么等到这些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成为消费主力,商家就能赚更多的钱。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儿童电视法》以后,政府和社会学家就开始分头行动,试图削减儿童节目中商业广告、性和暴力的内容。可是,这些分级制度和规定发挥的作用少之又少。那些没有广告、没有性、没有暴力的电视节目也会为孩子设计完美的青春期偶像,让他们深深地迷恋。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孩子过早地约会和产生性意识。
与之相似的就是电子游戏了。最近有个日本进口的游戏,主角是个女英雄,大概19岁、20岁的样子,穿着一身黑色的跳伞装,这件衣服将她身体的曲线完美地勾勒了出来。这个游戏针对的就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最大的用户群集中在8~12岁之间。当孩子在游戏中帮助这位性感活泼的女主角扛着一大堆武器一次次从坏人那儿逃出来的时候,他们又学到了怎样的价值观呢?
有关报道指出:
“在科技大发展的推动下,产生了一大批电子游戏,这些游戏正在改变着娱乐业的格局。美国的电讯传媒巨擘,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来促进广播电视系统的转型。他们致力于将广播电视系统打造成一个双向的、交互式的信息高速公路,要让广播电视系统不仅能够传播日常需求的电影、情景喜剧和新闻,也能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
整个产业原本都希望有更多的成年人参与进来,可是这些年过去了,电子游戏市场并没有发生太大的转变,每个人都必须承认,它的最大目标还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
父母应该盯紧那些常常上网的孩子,注意他们从中“吸收”的价值观。
我最关注的是目前互联网上数以万计的色情网站,网民只需轻轻点击就能轻易进入。很多网站都会提供一些免费的“甜头”来吸引网民。常常上网的少男少女最终都会犹犹豫豫地点开那些色情图片。有些程序可以挡掉那些色情网站,可是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新网站产生,这些程序并不能自动识别,并将其挡掉。毫无疑问,这些网站传播着最坏、最卑劣的价值观。除此之外,那些网络购物的垃圾邮件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坏的影响,而那些电脑程序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处理。也许年幼的孩子还不能自己购物,可是他们会贪婪地盯着屏幕不放。如果孩子沉迷于网络空间,那我建议父母多花如果孩子沉迷于网络空间,那我建议父母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陪他一起上网。
一些时间和心思,陪他一起上网。如果你不会上网,别担心,你7岁的孩子会教你,你需要做的就是和他讨论一下网上那些东西的意义所在。
我认为,如果孩子的青春期还没有到来,父母就该帮助他们放慢脚步,让他们充分享受之前的快乐时光。因此,我强烈建议各位家长尽量减小网络、电子游戏、电视和其他媒体对孩子的影响,让他们在每个年龄段做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事情。另外,家长要留意那些教孩子重视美貌与财富的话,以免孩子被错误的价值观影响。虽然我们无法让孩子脱离这个现实世界,但是我们也无需把孩子推向那些心灵捕手。
常见问题和解答
1.问:你认为可以让5~10岁的孩子通过收音机来收听摇滚乐吗?
答:如果你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那么就不要让他听摇滚乐。
摇滚乐、说唱音乐和乡村音乐传递的都是超越青少年年龄层的文化。即使其中那些最无害的歌曲,也是关于约会、心碎、吸毒和性行为的。难道你希望7岁的孩子就开始考虑这些问题吗?相反,这个年龄的快乐应该是读了一本关于历险的书或者参加家庭活动——野营、钓鱼、运动和游戏等等。在这本书的第一版中,我向父母推荐了迪斯尼类的电视节目。现在我重申一下,我推荐的应该是沃特·迪斯尼在世时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冒险类的故事。这样的建议意味着你需要自己选择很多无害的节目,而不是让孩子随便选个电视台就看。
2.问:你对电视的看法是什么?父母是否应该规定孩子可以看的电视节目?
答:因为电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所以我觉得我们得严肃对待看电视这个问题。根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杰拉尔德·鲁尼博士的研究,孩子从学前到14岁,他们会在电视上看到18000个有关抢劫的镜头,还有数不清的暴力镜头或无聊节目。《美国新闻报》报道:
“在6~18岁之间,美国的孩子平均会看15000小时的电视,这比他们在学校的时间还要多2000小时。”
国会和联邦媒体委员会已经给电影、电视评级了,这样可以给家长们一些评定的依据。但是这对于分辨价值观和世界观来说,实在是作用不大。电视需要规范和控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电视其实是家庭内部交流的夙敌。一个投资百万的大片正在热映,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谁还会注意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呢?
此外,我也发现现在的时尚已经有所改变,导演们都愿意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前卫思想,这使得电视节目内容变得更加猥琐、下流、品味恶俗,甚至与传统的价值观背离。想一想,现在电视节目的主题很多都与流产、离婚、婚外恋、强奸、卖淫和同性恋有关。
如果这是所谓的“真实的社会”,那我们的社会真是令人担忧。
现在很多情景喜剧中都有一个同性恋的角色,编剧设置这样的角色是想改变人们对于同性恋的歧视。电视总是能够实现自己的一些预测,当电视从业者试着反映现代社会的“边缘生活”时,他们往往就能把这个社会带到边缘上去。当很多人呼吁电视应当具备教育功能的时候,另外一些人正在担心所谓教育功能的负面效应。丹尼尔·安德森是麻省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他与人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的主题便是电视对教育孩子的作用。他认为,电视的教育会让孩子为了得到尊重而变得暴力。
媒体评论家纳尔·博斯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提到,即使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也无法收到特别好的效果,现实中的老师无法完成所谓的“教书育人”的任务。
“芝麻街”节目让学生开始爱上学校,可是唯一的要求就是学校必须要像芝麻街一样。博斯曼和其他评论家还补充说,电视“将大人的秘密全部公开了”,而且让孩子对成年人的生活有了一个非常肤浅的了解。
“我看到的便是,电视让童年和成年的界限十分模糊。”
这就是博斯曼的著作中对电视影响的描写。
我当然也看到,现在动画片中有太多的暴力、成年人活动、邪教或者新时代的特点,其中还反复出现迷信、巫术或者占卜,它们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孩子错误的思想。
撰稿人玛丽·温内·安德森认为,电视节目会破坏和睦的家庭关系。她说:
“父母常会把电视当作日常培养孩子或者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当孩子们打架或是吵架了,父母就说,‘快快快,芝麻街开始了’,希望以此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是他们这样做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玛丽说得对。在很多方面,电视成了父母们的脱身之计,他们不需要想太多办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当然,开始的时候你只是想让电视帮你稳住孩子,可是很快电视就成了父母,父母就成了陌生人。而且,电视的存在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很讨厌。
就像玛丽所说:
“如果放任孩子随意看电视,那就好比让你的孩子日夜不分地在大街上玩耍,随便与什么人碰面都可以。”
3.问:没有电视真的可行吗?这样会不会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呢?
答:1974年,玛丽·温内组织了丹佛市“远离电视”的实验。
以母亲和作家的身份,她请《丹佛邮报》的一个专栏作家写了些文章,邀请父母们参与这个实验,并用日记来记录结果。
15个家庭与玛丽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日记。在没有电视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家庭气氛变得更加快乐、和谐,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多了,家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所以,没有电视的话,一切都可以正常进行。不过,我认为我们也不一定要完全脱离电视,因为电视上偶尔也会播放一些好节目,这些节目能够传达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展现社会美好的一面。因此,电视不仅有毁灭家庭的力量,也有弘扬道德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会控制电视,而非被电视控制。
在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的时候,我和妻子允许他们每周六上午看一个小时动画片。另外,每个下午他们也可以看半个小时电视,但是节目必须从我和妻子认可的节目中挑选;对于一些孩子特别感兴趣的节目,时间方面我们也会灵活处理。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使电视的优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不是让电视奴役我们。
还有,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给孩子看的录像带中还有很多好节目可供选择。虽然其中可能也有电视节目中存在的那些问题,不过健康的节目真的不少。另外,还有很多关于教学、音乐和《圣经》故事的磁带也非常适合孩子。
总而言之,我们在选择上还是要谨慎,再好的电视节目或者录像带如果看得太多,也会带来相反效果。如果你的孩子在该做作业、与你交谈或是出去玩儿的时候还守在电视前面的话,说明问题已经产生了。你不应该让任何一种媒体代替你履行做父母的责任。
教导孩子不要自我贬低自卑的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总把自己的缺陷说给别人听。一个肥胖的人如果吃了一个卡路里太高的圣代冰淇淋,就觉得应该向自己的同伴道歉。他会琢磨自己的朋友在想什么,所以他说:
“就是不吃这个,我也已经很胖了。”
他一边这样说一边把冰淇淋上的樱桃和果酱舀起来吃掉。
同样,一个觉得自己很笨的女人会坦白承认自己的缺点:
“我的数学真的很差,我甚至连2加2都不会算。”
你可能觉得这很少见,其实这种自我贬低的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少见。多听听自己说了什么吧,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曾那么频繁地向朋友强调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