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9100000014

第14章 附录(1)

《鬼谷子》原文

《鬼谷子》原有十四篇,但到今天,《转丸第十三》和《胠乱第十四》已经失传。《鬼谷子》今本分为内篇十二篇与外篇九篇,《鬼谷子详解》作者陈蒲清认为,《鬼谷子》外篇可能是唐朝人写作并编入这本书的。《鬼谷子》常见版本有道藏本及江都秦氏嘉庆十年刊本。现代学术界大多按照江都秦氏嘉庆十年刊本《鬼谷子》来进行研究,这是《鬼谷子》版本中最完整、最准确的流传版本。

捭阖第一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之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反应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鍼,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如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内揵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货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抵巇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飞钳第五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乃以钳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宣之,此飞钳之缀也。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钳而从,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忤合第六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钳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故归之不疑也。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揣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之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孰知?如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者,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可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摩第八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

权第九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成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几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用其用也。

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谋第十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同类推荐
  • 左右脑销售

    左右脑销售

    左右脑博弈的基本理论及作用,左右脑销售博弈在销售中的运用……本书切实从实战的角度,帮助销售人员将本书中的销售技能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旨在运用左右脑博弈的理论帮助推销员处理销售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提高推销员的销售业绩。
  • 开店·创业必读

    开店·创业必读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经商创业读物,分13章,分别介绍了开店筹划与定位、店址判断与选择技巧、店铺形象设计、开店创业生意经、老板新观念、突破营销难关、广告宣传、洽谈诀窍、经营新术等。
  • 超越维尔奇

    超越维尔奇

    本书从人才的重要性,如何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驾驭人才等八个方面做了比较系统地总结和研究,以此献给职业经理人,希望能给企业界的朋友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本书在写作手法上主要突出了两点:一是以案例为主。本书选取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案例,几乎每一篇里都有古代和现代的例子。这样既增加了可读性,又增强了可信性。二是在语言风格上,突出了活泼、风趣、幽默和哲理性的思考,但愿这本书能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并能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好朋友。
  • 孙子的管理智慧

    孙子的管理智慧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都要通过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组成的管理行为体系。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科学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管理模式。
  • “轻模式”03:风筝式督导

    “轻模式”03:风筝式督导

    本书是以新上任的经理王小云为主人公,针对其上任之初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布置任务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员工理解执行出现偏差;事无巨细凡事亲自过问,指导过多,使员工觉得不被信任;指导过少或不指导又使工作目标出现偏差或问题;没有激励机制,做得不好的挨批评,做得好的被忽视,造成人才流失,等等),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风筝式督导,打破了目前企业管理中“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王:媚世红颜

    穿越之王:媚世红颜

    新穿越之热度新作!爱恨迷雾,轮回之劫,倾心之恋。争霸、悬疑、官场、权谋,爱恨、生死、天下、人心,大气磅礴,步步惊心。童星月,一个乐天派的幻想家和作家,不过人不如其名,长得相貌平平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当上公主,她常常想,如果人拥有了超能力,能像玄幻小说里的男主角一样那该有多酷。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童星月居然发现了一台穿越器,这台穿越器能够输入任何的时间和地点,于是她打开穿越器进入选择模式,来到一个类似于古代的世界,和帅哥王爷子应,产生情愫,而且还有很多的明争暗斗,拼杀画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紫幻魔恋

    穿越之紫幻魔恋

    赵梦依,一个拥有了神秘法力的美丽女孩,只要她一生气就会有奇特的事情发生,可是有一个老头叫她为蓝主还叫她穿越,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赵梦依,刚刚醒来就有了两个身份是上天派来拯救世人的天女,也是一个太子妃。可是太子终究要成为皇上的,因为我是天女所以就必须成为皇后。本来想赶快的完成任务好回现代,可是自己的心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青春的篮球

    青春的篮球

    一个喜爱篮球的宅男,重生校园追逐篮球梦想的故事!
  • 网游之创世神域

    网游之创世神域

    一款充满神秘的虚拟网游,让无数人趋之若鹜,也让叶落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此踏上了不一样的游戏世界。这一切的起源,究竟是神秘的系统bug,还是另有隐情?虚拟网游,重生,未来,平行世界,这一切的一切,又究竟藏着什么惊天计划?
  • 宠妻上天:复仇千金归来

    宠妻上天:复仇千金归来

    想夺走她的一切?想杀死她身边的亲人?想置她于死地?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得死。纸包不住火?她有宠她如命的老公,一手遮天,荣华富贵,除去眼中钉,简单。
  • 水沐冰清

    水沐冰清

    冰池极寒圣水中诞生的一抹意识,千年修炼终成人身,雷劫之下险些丧命却无意间破开空间,偶然之下来到这一方土地上。
  • 征服者罗比尔
  • 假面黑桃Q

    假面黑桃Q

    那一年,幕琉璃6岁,在蔷薇架下,是春草碧绿的漂亮庭院和同龄女孩徐诗语的庆生宴。幕琉璃拿着亲手制作的礼物,幻想着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没想到这一天却变成了她一生驻足回望的悲剧。十六岁,幕琉璃在高中校园在遇徐诗语,她已声名大噪,成为学生中的女神级人物。
  •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一个晚上的时间,璃茉幽蹲在大街上哭了足足三个多小时,从她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男友江小南背叛了之后,她便开始了不停地哭泣,任谁也劝不停。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这是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小说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知恩图报,有君子之风,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他在游历之中,洞察到社会现实的日趋堕落,得出英国社会并不文明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