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有责任心、受人尊敬、具有悲悯之心是生命意义之所在。
毕竟人活着的意义并非庸庸碌碌,成为沧海一粟;而是要有所建树。
——利奥·罗森有个古老的笑话,说只要学校里有数学考试就有人在祈祷。
事实确实如此,渴求与上帝的亲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
即便我们逃避“天上的猎狗”或否认上帝的存在,可我们灵魂深处仍然有上帝存在。(若没看过弗朗西斯·汤普森的《天上的猎狗》这首诗,我建议大家读读。虽然我对诗歌不是特别推崇,但这首诗的确非常经典,如果了解汤普森个人背景的话,会更加认同我的说法)在四十岁成为基督徒之前,我多次遇到过这样的矛盾或者说悖论。我记得在最近的一次车祸中还经历过一回:就在车祸即将发生的瞬间,时间似乎停滞,我毫无意识地大声呼喊“上帝救我”。
年轻时,有一晚我和一个朋友在喝醉酒之后开着车到处乱跑。可想而知,我们的车开得飞快,在乡间公路上呼啸而过。
最终,车失去了控制,在飞过一条沟渠后掉进了附近的树丛里。
我听见我的朋友一遍遍地喊着:“上帝救救我,上帝救救我……”
车终于停止了翻滚,我俩意识到彼此都未受伤,如释重负地相视而笑。随后,我们调整坐姿,试图控制因刚才的惊险而不停颤抖的身体。
我说:“我从不知道你信仰上帝。”
他说:“我也不知道。”
“那你为何喊上帝救你?”
“我喊了吗?”
我这个朋友从来不承认上帝的存在,然而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潜意识中知道宇宙中存在着强大高深的力量。
1981年6月,也就是在我和苏珊娜结婚的前两个月,我年仅十七岁的妹妹朱莉丧生于酒驾司机的车轮下,而她本应作为伴娘出席我们婚礼的。十五年后,我的继父(她的生父)来找我们,问我们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去安放妹妹骨灰的墓地拜祭一下。可以说他是绝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甚至于对信仰上帝的人还怀有几分轻视。
当我们走近妹妹的墓碑时,我的继父突然情绪失控并脱口而出:“谁能为她祈祷?”他出人意料的请求令我大感震惊和意外,这与他的个性截然不同。而正因如此我更加坚信一个事实,即不论我们意识当中是否承认上帝的存在,我们潜意识中都承认他的存在。继父虽然否认上帝的存在,在他身处痛苦时也会向万能圣主来寻求安慰。
如果你怀疑上帝在人们潜意识中的根深蒂固,那就为迫切需要的人祈祷,即便是最彻底的无神论者也会接受你的祈祷并对之身怀感激。
上帝的牺牲
在成为基督徒并学习耶稣福音后,我还是无法真正理解上帝所作的牺牲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一天,我在教堂见到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充满爱意地对着他轻柔低语,温柔地抚摸他,亲吻他的额头,不断慨叹孩子的小手和小脸是多么可爱。我看到这个婴儿是那么纯洁无瑕,这时,一个想法突然在脑海中闪现,我几乎能够真正懂得上帝所作牺牲的意义。
我想这位父亲若愿意把尚在襁褓中的爱子给一群残忍的人,任他们折磨、摧残直至钉在十字架上谋害致死会怎么样?想想这个婴儿遭受的苦难和痛楚,想想这位父亲眼睁睁地看着这一残暴场面所要承受的痛苦。
若是这位父亲把孩子献祭给那些人仅仅是为了那些人,为了那些邪恶的歹人,为了那些敌视自己和自己孩子的人会怎样?
或为了那些从不知道或从不感恩他所作牺牲之人会怎么样?甚至为了那些明知这位父亲的牺牲却选择故意不接受他的宝贵礼物而只顾自己忙碌、自我陶醉、懒得关心之人又会怎么样?
这位父亲的牺牲可能和上帝所作的牺牲如出一辙,所以我们能接受他爱的恩典和宽恕。当然,我身为凡人的思维也许无法理解永恒之神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低估了上帝的这种牺牲和奉献。但单从情感角度而言,以上解释对我最为恰当,这只是我一个凡夫俗子对那起灾难性事件的解读方式。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奥利弗山教堂的牧师詹姆斯·马丁在一次布道时说:“耶稣不是为了动物牺牲自己,而是为了像动物一样行事的人牺牲了自己。”至此,我开始理解这种牺牲,因为我认识到我就是一个像动物一样行事的人。
男人的精神世界
我认为在培养与上帝之间的一种深刻的精神关系方面,男人比女人更为纠结与挣扎。我不知道男人如何看待对上帝的信仰。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还是多数男人普遍所持的“爱怎样随你便的态度”或只是漠不关心?可我知道多数男人不会真正寻求与上帝沟通,只有在他们生命遭受危机时才会寻找上帝,危机过后许多人就放弃了与上帝的联系。当我们身处战场或是面临生命危险时,我们会求助上帝。正如古语所言:“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
男人的这种精神信仰方式部分是源于男人崇尚独立的天性。
因为男人总是以告诫自己能或必须依靠自己为骄傲。也可能是与西方文化中有关教堂记载的女性化因素颇多有关,因为在看起来像在水疗服务的环境中做礼拜会让男人感到不自在。礼拜时的歌曲把另一个男人吹捧成“爱我灵的主”也不对多数男人的口味。这至少是很多男性加入伊斯兰教的部分理由,因为伊斯兰教要求牺牲和表现,与基督教的信念和追捧相比,伊斯兰教的这两点要求更受男士的赞同和认可。
如今,一些男人发现参加家庭教会更为舒适惬意。年轻男性(包括很多青少年和大学生)厌倦了教堂的单调乏味,正在成批成群地离开教会。
坦率地讲,即使是我也很难找到令我自己完全满意的教堂。
我知道许多牧师认为教会的工作就是向大家宣讲圣经,可我想要的是一种边缘性教会,它能够顾及教会中受伤会众的需求,成为拯救过错者的心灵医院。我想做有意义的事情,想在这个世界有所成就。我不想每个星期天都坐在同样的位置,面对同一群穿着、长相差不多的面孔,听着同一个人一遍遍地念着同样的东西。
我认为教会没有给男性尤其是年轻男性帮上忙。实际上,它正在将这些年轻男人抛诸脑后。我相信,如果教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这种守旧方式,它将失去整个年轻一代会众。到那时候,我们的国家最终将成为一个后基督教国家,就像整个欧洲国家已经发生的情况一样,漂亮的教堂里空空如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只是风景的点缀,或许我们国家已经是这样了。
信念
信念可以挑战体能的极限,摧毁武器的威胁,突破人力的限制。信念可以让我们克服巨大障碍(比如绝望、纠纷、挫折、沮丧),可以让我们在失败时坚持不懈,可以让我们跨越艰难险阻创造奇迹。
多数男人信念的培养几乎离不开其他男人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所尊敬的男人的影响。一个男人仅凭自身心智的锻炼来培养自己的信念是不够的。我记得在自己还不是基督徒时也去过许多教会,却很少遇见过令我尊敬的人。就在成为基督信徒前不久,我在家乡参加了一个高中同学的毕业二十年聚会。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好几位旧友在与我分别后的这些年里都成了基督徒。这让我对基督的理解发生了改变。那之后不久我就成了一名基督徒并且有幸开始出席有许多真正男性参加的教会活动。
如果我的周围都是不为我所尊敬的男人,那我很可能没兴趣待在那里。我相信这是我能够顺利接受基督教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的部分原因也在于男性基督徒所呈现的个人形象。对于电视中呈现的头发蓬松的基督形象,男人们究竟期望他是什么样子?找到令自己安逸自在的其他基督徒,效仿他们,接受他们的引导。
我们要知道基督教以行为为标准判断一个人。我认识的许多男人都抱有这样的态度:“如果上帝所感兴趣的就是我的所为,那我对上帝没什么兴趣。”许多男人因无法达到这些完美的期望,他们要么放弃,要么糊弄甚至更糟。不幸的是,这些“完美的期待”通常不是来自上帝而是其他男人(教会领导)的要求,因为上帝知道我们无法达到这些标准。神圣的行为对男人很重要,在他们的精神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基督教行为”缺乏深度,缺少吸引大多数男人的魅力。我们每天已经顶着足够的压力去表现自己,不期望为了达到某种神圣但不切实际的目标再去表现。
最初,男人可以通过在上帝面前谦卑的表现而获得信念。
然后经历种种困苦和磨难,这些信念就逐渐发展起来。信念是上帝赐予的礼物,随着人生历练的增加而提升。我喜欢“信念就是冒险”这一说法。
同时,上帝通过让其承受痛苦来增强和磨炼男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