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14

第14章 抉微索隐(3)

末句用晋羊祜事,羊祜镇襄阳有德政,《晋书·羊祜传》:“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而这首诗是写给于□的,于□镇襄杀戮不辜,恣行凶暴,有酷虐声名,因而典故里的羊祜与于□,两人同为镇襄阳,而善恶相反,民望殊差。“逢人惟说岘山碑”谓襄阳之人皆追思羊祜德政,于于□其暴虐未言一字而不言自见,可谓婉而多讽。这种讽刺的方法,就是对着此人的短处,不言他的短处,而只说与他相似彼人的长处,则此人的短处不言而喻,不刺自破。即如许浑《途经秦始皇墓》“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惟拜汉文陵。”末句用汉文帝典故,《史记·孝文本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此诗本咏始皇,诗中於始皇增山厚葬,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其墓之机巧耗工,只字不提,却转而言汉文帝,巧妙点出路人拜汉文陵而不拜始皇陵,以题外相形,用笔曲折,意味深长。其汉文陵何其俭,始皇陵何其奢也。且并及生前之暴政,可见虐民恤民又何其异也。

(7)夸用

“夸”即夸张,夸张就是把事物从时间、空间、性质等方面进行艺术夸大或缩小的手法。所谓夸用,是把典故借助夸张的手法使用,典故与夸张二者结合在一起。因此,诗句中典故不以夸张使用,固非夸用;即使使用了夸张手法,而无典故也不是夸用,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又如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虽有夸张而无典故。但是象李商隐的《梦泽》却又不同:

梦泽悲风动白茅,

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

虚减宫厨为细腰。

诗中第二句与第三四句印证,使用了典故。《后汉书·马廖传》“传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管子·七臣七主》:“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楚王即楚灵王,荒淫误国者。而此句典故的使用就是借夸张手法的,“葬尽满城娇”,极言楚国美女邀宠楚王而枉自节食,以致满城饿死,这是对饿死美女数量上的夸大。饿死者愈多,则邀宠买好者愈多,实乃以夸张尖刻之笔,直刺义山当时趋时附炎之辈,使事灵变,不落吊古窠臼。至如章碣《焚书坑》亦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坑灰未冷”是使事,“坑”是秦始皇焚烧书籍之焚坑,在陕西临潼骊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制曰:‘可。’”“山东乱”指华山以东刘邦、项羽相继起事反秦。在章碣看来,这两件事有因果关系,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导致了刘项起事灭秦。但章诗把这两事放在一起,说“焚书坑”焚书未冷则山东内乱,就是从时间上,速度上夸大加快的手法,意在表示儒者不可坑,诗书不可焚,焚之愈急,秦亡愈速。秦始皇焚书坑儒,而乱天下者非儒者,乃刘邦项羽不读书者,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意味。

(8)暗用

这是对典故材料剪裁加工,高度浓缩,反复锤炼成为寻常词语。用在诗句里,使人很难看出是在使事用典。正如周振甫先生所说“这就像盐融化在水里,看不出盐而有盐味。”如李商隐《昨夜》:

不辞鶗鴂妒芳年,

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

桂花吹断月中香。

首句“鹈鴂”即子规鸟,又名杜宇、杜鹃,子规鸣于暮春,正值花落春去之季,这里用了拟人手法本谓子规忌妒春光而致春去花落,此句实际是在暗指自己不惜青春逝去,年华耗尽,事业无成。这样看来,似乎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了,其实不然,句中典故源自屈原《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这样使用典故我们就很难看出,就像盐融化在水里,只能尝出盐味,而看不出有盐。而屈原在《离骚》里的“鹈鴂”实在是有所指的,他是在影射政治上与屈原对立的那些“党人”,恐他们先下手夺取政权。因此,当我们知道了典故来源包含的影射意义时,我们就不能把这句诗简单地理解为这是李商隐只是在感叹年华易逝,青春已去,而是暗寓仕途政治,“鹈鴂”恐有所指。

有时这种典故的暗用,就是行家也不一定看得出来。如宋唐庚《醉眠》一诗尾联:“梦中颇得句,拈笔又忘筌。”钱锺书先生《宋诗选注》说“筌借作诠”,把“筌”看作假借字,本字是“诠”,说的意思,钱先生说这句的意思是“提起笔来写又忘掉怎样说了”。其实,“忘筌”是一个典故,《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筌”为捕鱼器具,捕得了鱼就忘记了筌。《庄子》这句话是类比,本意在最后一句,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忘筌”即“忘言”,可以互用,陶渊明《饮酒》“欲辨已忘言”,骆宾王《秋日山行》“忘言已弃筌”,韩僱又作“多士忘筌”。钱先生对这句诗的解释是对的,但说是通假字,未看出使典,用“诠”解释就不对了。

有些事不便用在诗句中,则借典故的暗用法,可以不露痕迹地说出来。比如杜甫《丽人行》,全诗最后六句点出杨国忠,有“杨花雪落覆白蘋”一句,不知者以为是写杨花如雪落下覆盖在白蘋上。其实“杨花”是用了一个典故,据《梁书》,后魏杨白花,少有勇力,容貌雄伟,与胡太后私通。用此典是比喻、影射杨国忠与虢国、秦国二夫人的暧昧关系,而这种关系不好在诗句中显露,就说“杨花覆白蘋”,用了典故,看不出来,就像盐在水中了无痕迹,只有尝了味道,通过了解典故的使用,弄清典故的原委及用意,方知其中别有所指。更有甚者,则须再三研读,揣摸体味,探其隐微,辨其表里,就其修辞之巧,方能领略其指趣,弦外之音,这才是使典的最妙之法。

二、谦敬

所谓谦敬,就是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经千百年来因袭沿用、积累沉淀,又经改造加工,反复锤炼而广泛运用于文言的一些特殊的称谓。然而这些特殊称谓,其实是语言中一种特殊修辞方式造就的。修辞所要达到的效果是表谦和表敬,而我国古来礼仪规范中自谦和尊人从来是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这样就形成了见诸文言,古人在社会生活中与文化习俗、道德观念密切相关的一种礼貌用语。

我国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究礼貌,由来已久。“礼”是上古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古人社会行为的规范、言谈举止的准则,古人所习“六艺”之“礼”,即为礼教之始,礼制之实,礼貌之源,后被尊为“五经”之一。“十三经”之所谓“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就是周代礼制、礼仪、礼节的资料汇编。春秋时代重视“礼”,据杨伯峻先生统计,《左传》凡讲“礼”462次,广泛涉及礼仪、礼制、礼器、礼经诸方面。在孔子的政治思想里边,“礼”更是其核心内容,一部《论语》凡言“礼”75次。如《颜渊》之所谓“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主张社会恢复礼制秩序,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语行为都合于“礼”。又如《为政》所言“齐之以礼”,就是要用“礼”教育人们,实开“礼教”之先河。《里仁》所指“以礼让为国”,也就是要用礼让治理国家。

从现有文献记载看,我国早在西周春秋就是一个礼制社会。这个礼制社会在用“礼”规范社会行为时特别强调人与人,国与国(诸侯国)的往来交际中,对对方的尊敬礼让,以及对自己谦逊卑下的态度。对此,《礼记典礼》指出:“夫礼,自卑而尊人”。“卑”者,卑贱,低微。“自卑”即自以为卑贱,自谦之意。“尊”者,尊尚高贵。“尊人”即以别人为高贵,敬重推崇别人。作为礼貌用语的谦敬,其源盖出于此;作为修辞手法的谦敬,历经沿用衍变,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蕴含。

(重)谦名和尊宇

古人之名用以自谦,字用以尊人。名用为自称,是第一人称代词的谦称。字用以称人,是第二人称代词(有时第三人称代词)的敬称。古人于名字之用,由来泾渭分明。这种名和字的严格用法,反映了古代礼制,即等级制度的森严。《论语》里孔子对其门人一概是直呼其名的,然而对其他人则称字。如《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史鰌,字子鱼。又《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婴,字平仲。《宪问》“子日:‘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世叔为字,名游吉;子羽为字,名挥,即公孙挥;子产为字、名侨,即公孙侨,裨谌,不知其名字。孔子对门人称名,是因为称名非敬称,老师对学生不必以敬称。孔子于他人很少呼名而称字,说明孔子的社会地位不高非常注意礼貌,使用敬称。孔子自称除用第一人称代词外,则自称其名,即使在门人面前也不例外。如:

《季氏》: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微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乡党》: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述而》子曰:“丘之祷久矣。”

《公治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述而》: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里孔子弟子称呼孔子,无论面称还是背称均使用“夫子”表敬,其他人或称字未见称名者,如:

《子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左传》所用指称,纷繁多变,姓氏之外,本有名字,或称谥号,或称爵位,或称国名地名。如《隐公元年》之“邾仪父”“邾子克”一说“邾”为国名,“仪父”为字,“克”为其名;一说“仪父”为名,“邾子克”者,其“邾”为国名,邾君,“子”者,乃邾君之子也,“克”者,邾君之子名克也。对此,方苞《春秋直解》曾经指出“春秋从无书字之法”,后来顾栋高为之作《<春秋>无书字之法论》。所谓“无书字之法”,就是说《春秋》所用指称,从无以“字”称人者。方、顾二说虽然有些绝对,因为《春秋》毕竟有称“字”的特例,但还是得其大概,这是因为春秋时期用于尊人的称谓繁琐众多,有许多人姓氏名字至今不明,以名自谦,以字尊人的“名”“字”之用还未形成通例。

见于《左传》自名表谦的用例比称字敬人的要多一些,如:

《宣公二年》: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士季,名会,字季。士季与赵盾说话,自称“会”,以名表谦。

《襄公三十一年》:子产曰“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

公孙侨,名侨,字子产,此乃子产与郑国上卿子皮说话,自称“侨”表谦。

《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曰:“善哉!虎不敏。”罕虎,氏罕,名虎,字皮。

《昭公三年》叔向曰:“肿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叔向,氏羊舌,名肸,字叔向。这是叔向与晏婴说话,自名“肿”表谦。

《闵公二年》:及密,使公子鱼请。不许,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声也。”乃缢。

公子鱼,名鱼,字奚斯,此为共仲称公子鱼字,敬称。

《僖公三十三年》: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据次年《传》有“百里孟明视”,百里为氏,孟明为字,视为名,故此处“孟子”即孟明,是蹇叔面称,以字表敬。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故《庄子》一书,凡庄子自名,一概称“周”,言名不言字,是为表谦:

《山木》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田子方》: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寇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履者,知地形。”

《说剑》: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外物》: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说剑》: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庄子》中所记孔子亦必自名“丘”表谦:

《徐无鬼》:(孔子)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

《渔父》: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

《德充符》:孔子曰:“丘则陋矣。”

《人间世》: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民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将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尹成子,名诸梁,字子高,是尹成子自名诸梁,对孔子表谦。

《天地》:将闾殛见季辙曰:“鲁君谓茲也曰:‘请教授’,辞不获命,即已告矣。”

《释文》云,将闾葂,人姓名也,姓将闾名茲。今自称“葂”者是自名表谦。

《孟子。梁惠王》:“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孟子》这段话见于前人不同注疏,可以反映古人是把称名称字纳之于礼的,是非常重视的,宋孙奭疏曰:“庄暴,齐臣也。庄,姓也,暴,名也。”又曰:“孟子自见庄暴言好乐之后,他一日见于齐王而问之曰:‘王曾与庄子语以好乐之事,还有此言否乎?’孟子称‘庄子’不称曰‘暴’者,是孟子尊王之臣故,不欲称其名也。”孙奭认为,孟子在与齐宣王谈话时提到庄暴,这对庄暴是背称而不是面称,孟子背称庄暴为“庄子”,不直呼其名曰“暴”,这是因为庄暴是齐宣王之臣,故对庄暴不称名,而称“庄子”以示尊敬。从孙奭的“疏”我们可以看出,对人称名称字有面称背称之别,面称不能称名,称名不敬,背称可以称名。孙奭说,此处孟子本可称名,因为庄暴是宣王之臣,才称为“庄子”的。对此,清阎若据则以为不然,他在《释地又续》中说:“庄暴,齐臣。君前臣名,礼也。庄子对孟子犹三称名,而孟子于王前不一斥其名,曰‘庄子’,此为记者之误。”阎氏认为,无论面称背称,在君前称臣名是合于礼的。此处孟子本应为称“暴”,作“庄子”这是书记传写之误。

至少,在秦汉以后,这种以名自谦,称字尊人的称谓渐为通例。《史记·汲郑列传》有一段记载很能说明问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上文中“名籍”即对项羽称其名“籍”。项羽,名籍字羽。项羽死后,其部属归汉,刘邦让项羽部属在称呼项羽时称名。刘邦为什么要让项羽旧属对其称名呢?就是因为称名不表敬意。刘邦是要在项羽旧属中消除对项羽的遵崇敬畏心理,并且命令只有对项羽直呼其名的人,才可以封为大夫。这说明下对上称名是大不敬,已成为当时的通礼。项羽旧属即使改换门庭,也不敢对项羽称名,直至许以“拜大夫”方才称名,即便如此,像郑君这样的人还是遵礼不渝,宁肯不要大夫,也不对项羽称名。

项羽其人桀敖不逊,然称名字,亦遵礼数。《项羽本纪》记其鸿门宴上自称仍然称名,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直至垓下被围,对乌江亭长曰:“且籍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张良,名良字子房。刘邦纵为汉王,对张良未敢直呼其名,《留侯世家》:“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王伯祥注“子房前”是“呼张良之字而使他走近前来。”又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又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汉王尚且称字示敬,其他人则更不敢直呼其名了。不过张良自己却是称名自谦的。《项羽本纪》:良曰:“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前一个自称用“臣”表谦,后一个自称称名用“良”表谦,这也是避免用字重复。又如《留侯世家》:“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史记》人物,或有不知字者,或名字不明者,名字之用固不得而知。但如名字确定,则必自称用名,称人用字,概莫例外:

范睢。字叔。须贾使秦,见范睢曰:“范叔固无恙乎?”“今叔何事?”“范叔一寒如此哉!”须贾乃范睢贫时所事主人,对范睢以字相称表敬。范睢以名自称表谦,曰:“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见《范睢列传》)

同类推荐
  •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我们将天下最美的有关父爱母爱的感人文字汇集成篇,希冀青少年朋友能在一篇篇文字的述说中感受到爱的流淌,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向爱致敬的同时,更加珍爱自已的生命,善待父母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就让我们写下一笔笔感恩的寄语,给父母送去一丝丝问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希望这些美文带给你感动的同时,也将教子的智慧一并赠予你:用爱培育孩子!爱是远胜于金钱千百倍的馈赠。
  • 重阳诗钞

    重阳诗钞

    《沁樊重阳诗钞》中,共选录了明清80多位诗人的200余首诗歌。这80多位诗人,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沁樊人,少部分是游宦至此或避难至此,受沁河文化熏陶的外地人。他们每逢九九重阳,在此登高饮酒赋诗,抒发对这方水土的热爱之情。这200余首诗歌,大部分描写的是在本地过节、登山的情景,少部分是沁樊人在外做官、经商时写下的思乡、怀人诗篇。地域的节日文化,和全国各地的节日文化交相辉映,从广阔的层面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学生精品美文:童年的小河边

    学生精品美文:童年的小河边

    生命是一场旅途,从童年出发,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记忆变得清晰。童年的岁月,或是小河边的欢笑,或是田野里的追赶,或是夏日窗前的冥思,或是菩提树下的顿悟,或是书海中的漫游;所有细节,都是那么纯真、烂漫,回味无穷。终有一天,我们长大了,走远了,旅途两边更多的是异乡的风景。偶尔停驻,不禁感叹时光荏苒,童年那些过往,依然历历在目,不时在脑海深处波浪起伏。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坟——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坟——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爱上你,是我的错,就让我错下去

    爱上你,是我的错,就让我错下去

    她的世界一片灰暗,他的世界一片明亮,她有让世人远离的生世,他有让世人接近的生世,她见到他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和他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了…………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网游之灵魂剑圣

    网游之灵魂剑圣

    林赫进入了虚拟网游:神战。意外获得特殊职业,看他如何在游戏中大展身手
  • 天魔回归

    天魔回归

    绝岭峭壁之间,满脸邪意,俊美异常的男子一身黑色法衣,迎着琼山峻岭的怪风飞舞着,他身化一道流光,后面跟着身化一道道七彩流光的一群隐世老怪与位于这片天运大陆的巅峰力量三大尊者五大帝者,与其他的一些世间强者林林总总不下于两百个,面对如此力量然而看其此黑衣男子气势丝毫不落下风。
  • 学渣女友

    学渣女友

    自以为是而又臭屁的学霸,腹黑贪财且又霸道的学渣,从小开始的缘分终究是巧合吗?温柔如风的学生会会长对她动了情,无视条条框框只是为她。一夜出名的明星从没想过会栽在她手上,而你呢,青梅竹马,你这次回来,又是为了什么......
  • 天地大浩劫

    天地大浩劫

    天地浩劫即将来临,需要绝世天才来拯救。命运使然,王路转世的周海成为命定的人选。神宝红色小老虎,是盘古开天时,天地分开瞬间,天地神念所化,无数个亿亿万万年游历,参悟天道。具有了修仙之人,最梦寐以求的能力。让我们期待周海大杀妖王,魔皇,怪帝,仙君,鬼圣的状举吧。…………
  • 无极药神

    无极药神

    当昔日的强者被贬下俗世,当记忆觉醒,他将再次化身为高傲的药神。“终有一日我要杀上九重天,我为无极,我为药神!”
  • 异界透支卡

    异界透支卡

    向洋拥有着一张独一无二的透支卡,美女……金钱……力量……我想要的没有得不到的。
  • 拳路

    拳路

    小人物奋斗史。10月10日晚开更。。。。。。
  • 公主从良:忠犬侍卫哪里逃

    公主从良:忠犬侍卫哪里逃

    预言说:香雪兰出,香雪国兴。上一世她是带着香雪兰印记出生的尊贵公主,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恶名昭彰的刁蛮公主,她的驸马利用她的痴恋和愚蠢灭了她的国家,害死了她的父皇和皇弟。最后只有一个默默无闻的侍卫愿意舍身救她。重生回到了16岁,公主洗心革面,脱胎换骨要从良。攘外安内,保卫家国,让预言成真!对付前驸马——他既然不想做皇帝,又为何要灭她香雪国?帮助小皇弟成为合格帝王——人,财,权,三者缺一不可。还有回报那个对她忠心耿耿的人——以身相许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