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13

第13章 抉微索隐(2)

刘克庄《后村诗话》以为“罗隐《中秋不见月》诗‘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本于卢仝《月蚀》诗,然尤简明。”此评恐非,卢仝《月蚀》为杂言长诗,若论其主旨内容,构思风格均相去甚远。不能因为两首诗都写了月蚀,就认为罗隐本于卢仝。其实罗诗的主旨在于最后一句使用了“养蟾蜍”一典,前三句都是为最后一句张本的。要说罗诗有所本的话,则本于《淮南子·说林训》倒是为确。因为“养蟾蜍”的典故就是出于此:“月照天下,蚀于詹诸(蟾蜍)。”高诱注:“蟾蜍,月中蝦蟆,食月,故曰‘蚀于詹诸’。”原来罗诗是以月中詹诸比喻朝中奸佞,月中詹诸不除,望月难得清光;朝中奸佞不去,隐患未除,政治难得清明。体察言外之意大概在于讽刺唐僖宗、昭宗姑息养奸,使政治昏暗,如同“养蟾蜍”。

曹邺《老圃堂》:

邵平瓜地接吾庐,

谷雨干时偶自除。

昨日春风欺不在,

就床吹落读残书。

此诗人们往往只注意后二句风的拟人写法,还以为这是写读书人的闲情逸趣。难怪有的人说刘放的《新晴》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即从此脱出。其实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不平之气,只不过不易看出。“春风相欺”之语似有所指,并非一般的诙谐玩笑之语。之所以看不出淡淡的抑塞之意,就在于不察使用典故的作用。原来“邵平瓜地”一典,出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此典暗喻布衣贫贱,故后二句才有叹春风相欺,非谓一般之情趣。又如杜甫《天未怀李白》:“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汩罗”一典,即屈原被诬,蒙冤放逐,怀沙自沉之事。其取义承上联“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而来,又因自古屈赋为人推崇,因而,用此典暗含屈原、李白二人遭遇、诗才、诗风有很多相似点,可以媲美,这是对李白的高度评价。

李商隐《过郑广文旧居》:

宋玉平生恨有余,

远循三楚吊三闾。

可怜留着临江宅,

异代应教庾信居。

这首诗全诗看来好象是在写宋玉的事,因而全诗的典故是宋玉作《九辨》、《招魂》吊屈原,以及后来庾信因侯景之乱,归江陵,居宋玉宅事。明了典故,可以明了比喻关系,因为典故是以比喻手法运用的。原来此诗以宋玉比郑广文、切中诗题。郑广文即郑虔,郑庄在长安东南,郑与杜甫同时。又以庾信自比,宋玉之吊屈原,犹已之吊郑广文。大中五年,义山自徐州还京,补太学博士,后经郑虔故居而作此诗。盖沦落文人,古今一辙,后先相望,未免有情,后人复哀后人之意也。

这种典故喻用的方法如果在诗句中连用,又会成为典故的叠喻。如卢僎《途中口号》:

抱玉三朝楚,

怀书十上秦。

年年洛阳陌,

花鸟弄归人。

此诗作于下第途中,虽然诗眼意味在后二句,但首句用楚人卞和得玉三献楚王而楚王不识宝的典故,比喻科场主考不识才,次句又引用《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的典故,同样比喻自己下第,前两句是以典故叠喻,表达对自己不第的愤慨,成为后两句的铺垫。

(2)设用

“设”即设置、假设,是说在诗句文句中,典故的使用,或设疑,或设问,或设置悬想,或假设新意。王适《江滨梅》:

忽见寒梅树,

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

疑是弄珠人。

“弄珠人”一典出于《列仙传》:“郑交甫尝游汉江,见二女,佩两明珠,大如鸡卵,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此典与诗题切合,用汉皋神女事,则使汉滨寒梅顿生无穷意味,使人觉得此诗不是寻常的咏梅之作,赋于汉滨寒梅以人的性格,生动宛致。而典故的使用,则以“设疑”见趣,成为四句构思关键,之所以错疑寒梅为弄珠人者,乃不知汉滨春色今朝早来之故。再如唐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溪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三四两句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典,而与“桃花溪”绾合无痕。武陵渔人缘溪行,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由是进入“世外桃源”。而常德府桃源县有桃花洞,由桃花洞则人“桃花溪”。诗中所云“桃花洞”之“洞”,借指典故所云“舍船从口人”之“口”,从而使诗句获得更深的意蕴。前人评曰“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而这一典故又放在全诗末尾,以设问作结,更能表达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称赏归隐的出世思想,读来轻灵隽永,妙有余味。唐李峤《中秋月》:

盈缺青冥外,

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

不长出轮枝?

末二句典出《淮南子》:“月中有桂树。”又《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此诗借月中桂树一事,设为悬想,发为奇问,月中丹桂何人所种?桂枝何以不长出月轮?所问大有屈原《天问》妙致。

王昌龄《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

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

今日公然来浣纱。

末二句用了西施典故,相传西施曾于若耶溪浣纱,后为越王勾践所得,献于吴王夫差。诗中本以西施美江上女儿,故借吴王作波势,设想今之浣纱女,遇之吴王大受宠爱,何至浣纱。典故的使用,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界限。

其余如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把典故从反面设想,历史将会是另一种样子,在咏史诗中这种对历史事件作悬想假设,使全诗构思新奇巧妙。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是把典故从正面假设,于缅怀良将,称颂飞将军备边遂息边烽之外,暗寓褒贬现实之意,责其师劳力竭,边患未已者,将非其人之故。

(3)婉用

就是把用典使事同委婉的修辞手法结合起来。委婉的特征是不直言其事,拐弯抹角地表达意思,而典故的使用正是借助于这种婉转其辞的方法,从而使诗文获得言外之意。

如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羡鱼”一典源自《淮南子·说林》:“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汉书·礼乐志》“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典故本义是称羡欣慕得鱼,后来比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此诗用此典则有了特殊的引申义,即希求得官,意欲出仕。诗题言“上张丞相”,张丞相即张九龄。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为丞相,孟浩然西游长安,作是诗欲望张九龄引荐,表达了自己从政的热情。然而这种想出来做官的愿望是不好直接了当说出来的,于是就借典故的本义和引申义,婉转曲折地表达。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之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次句典出《楚辞·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旧说,天帝悯屈原流放,死于他乡,命巫阳为其招魂,这是典故的本义。然而苏诗用此典非在本义,据《宋史·苏轼传》“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苏轼在宋神宗时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调离京师,宋神宗且批示不准担任中原地区州官,而且只能担任副职,现在宋徽宗准其还京,这对一个远斥南海的贬臣来说是莫大的幸事,无异于升迁。但苏轼对这一恩遇,却不是直言道来,而是借助典故本义引申义,委婉曲折地表达,不说“帝赦还京”,而云“帝遣巫阳招我魂”,就把自己的贬斥同屈原的流放联系起来,从而表达了既渴欲北归,又倔强不屈,愤激不平的复杂心境。

(4)衬用

就是把用典同衬托的手法结合起来。典故在诗里或是被衬托的,或是用来作衬托的。

郑畋《马嵬坡》:

肃宗回马杨妃死。

云雨虽亡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

景阳宫井又何人。

此诗一本“肃”作“玄”,为玄宗粉饰。其“景阳宫井”本指陈后主张丽华事。《陈书·后主本纪》:“隋兵渡江,后主闻兵至,从宫人十余人出后堂景阳殿,自投于井,及夜为隋军所执。”这是借典作衬,以陈后主事衬唐玄宗事,谓玄宗于仓卒之际,从将士百姓之请,忍痛割爱,胜于陈后主偕张丽华投井受辱,身俘国亡。

李白《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也是使典衬意,为使诗中某一意蕴更为高雅深邃,可借典故义作陪衬。“鲈鱼脍”出于《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此典义本“见机”,后遂有“归隐”引申义。以“鲈鱼脍”衬垫“爱名山”是言虽非同于张季鹰之淡泊名爵,而娱游剡中名山则更胜其一筹。

陆龟蒙《和袭美泰伯庙》“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则典故不是用来作衬的,而是用来被衬的。诗题既咏“泰伯庙”,则“让王”为典故。《庄子》有《让王篇》,述尧舜让天下事。据《史记·周本纪》泰伯有让天下之德。泰伯本为周太王古公宜父长子,理应继周位。然泰伯知古公欲立三子季历,于是亡如蛮荆,纹身断发,以让季历。此诗本旨就在欲颂泰伯让王之德,却以今衬古,以后世父子相争,骨肉相残的现实,反衬泰伯让天下之盛德,形成一种反差,余韵在颂古而讽今,斥责今之争权夺利者。

(5)反用

诗文中使用了典故史实,然而又对典故史实的意义、某些传统认识,予以反驳、辩难、否定,或者对典故史实相关材料翻新改造,推演延伸,设想置疑,或反其义而用之,从而在诗里表达一种与众不同的识见,造成一种新颖别致的趣味,在绝句咏史诗里多用此法。严有翼《艺园雌黄》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

比如“桃花源”一典,自陶渊明以来,不知有多少诗文使用,于是给这一典故积淀了极其复杂,多样的含义,但总是与“世外桃源”、“隐归”有关。杜甫“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源”(《赤谷西崦人家》)是直用,正用,张旭“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也是正用。但毛泽东“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就是反其意而用之。是对传统所谓“世外桃园”即“乌托邦”社会的否定,是对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归隐”的批判。

杜甫《空囊》“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前句典出《列仙传》言赤松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后句出于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可见典故中食翠柏,餐明霞本是仙家的雅兴。而杜甫作此诗之际,疲于奔命,迫于饥寒,哪会有成仙的兴致?但诗人作诗也不能直言无食无衣,于是就反用了仙人“食翠柏”“餐明霞”辟谷升仙的典故。典故本义与题旨义的反差,使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是诗人的自嘲,从反面予以烘托、映衬,形成一种谐诙、幽默、含蓄的效果。

李商隐《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

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

钟山何处有龙盘。

末句使典评史,《吴录》刘备尝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此典用于诗则曰“钟山何处有龙盘”是反其意而用,从而破历来堪舆之说,谓形胜难凭,六朝偏安不保,写得曲折蕴藉,表达了与众不同的卓识。

西施故事,古往今来诗中多被使用。西施本是越王献给吴王的求和礼物。于是历来有一种成见,即西施乃亡吴的祸基。然而,王安石的《宰嚭》诗却与此不同:

谋臣本自系安危,

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嚭,

不愁宫里有西施。

此诗驳斥了历来把吴国灭亡的责任推给西施的“女色祸国”的论调,认为“谋臣”乃是系国家安危的根本,亡吴的祸基是宰嚭而不是西施。诗中用了西施故事,但着重就典故材料反驳,翻千古之案,同时也隐含当时谋臣不谋或乱谋的时局感慨,是政治家的卓见。

王安石另一首《乌江亭》诗也是翻案之作: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原来这是翻唐杜牧同题诗之案,杜诗曰:“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两诗用同一典故,即项羽兵败,欲渡乌江,乌江亭长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羽笑曰:“乃天亡我,何渡为?”此典出《汉书项籍传》。杜诗认为胜败兵家常事,项羽不必自刎,如能渡江,江东子弟多为才俊,可卷土重来,恢复霸业,亦未可知。王诗则专就杜诗立论,所用典故材料相同却反杜牧之意而用之。王安石从政治家眼光看来,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项羽军事上的败局已定,势难挽回,所以反驳杜牧,即使有江东子弟,未必能够卷土重来。

(6)讽用

就是典故使用同讽刺、讥讽结合起来。此法有二:一曰讽喻,就是典故与本事之间有某种相似点,典故可作为喻体。如王维作《息夫人》就是如此: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全诗借《左传。庄公十四年》息夫人事推演点化而来。息夫人名息妫,春秋时息侯夫人,楚文王闻其美,兴兵灭息。息妫至楚,终日不语。楚王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又据孟槃《本事诗》王维写此诗的背景如下:“(宁王)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王一见瞩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问之曰:‘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答。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悽异。王命赋诗,王维诗先成云云。”楚文王掳息夫人,与宁王李曼夺饼师妻一事有相似点,咏息夫人是借饼师妇咏之为佳,咏息夫人以刺宁王,义正词严,切合情事,深得托古讽今之妙,故为讽喻。其余如韩拥《寒食即事》“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只用“五侯”二字,微透出典故,是借汉成帝时王氏五侯,以喻当时杨氏擅宠,着墨无多,而讽意微托。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亦是。此诗由“白符鸠”一典,则拈出一桩历史冤案,即檀道济事。檀为南朝宋名将,曾任江州刺史,后为刘义康疑忌,矫诏杀之。时人怜其冤,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宋史·檀道济传》)刘作此诗在罢和州后,是借典喻己,而讥刺八司马事。又如狄归昌《题马嵬驿》一诗全借安氏之乱,玄宗幸蜀,马嵬兵变故事,比喻广明元年黄巢攻长安,唐僖宗奔蜀事,以谢阿蛮语“这回休更怨杨妃”作结,讽嘲弥甚。

二曰讽反,典故义与诗中所咏之事不是比喻关系,而在善与恶,是与非,认识与现实,原因与结果诸方面,意义相反,形成反差,由此产生讽意。李涉《过襄阳上于司空顿》:

方城汉水旧城池,

陵谷依然世自移。

题马独来寻故事,

逢人惟说岘山碑。

同类推荐
  •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本书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第一流的美文,第一流的深度。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其中两册是有关中国的,两册是有关世界的,两册是有关自己的。此次推出的是有关世界的,几十篇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莫言对话新录

    莫言对话新录

    “如果写小说是过大年,那么写散文是我的春天,对谈就像在秋日”,在小说之外,著名作家莫言为我们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郁达夫作品集(1)

    郁达夫作品集(1)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热门推荐
  • 末日危机之曙光

    末日危机之曙光

    2050年,X病毒从上海一家基因公司爆发,极短的时间内在全世界肆虐,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感染X病毒,成为恐怖的僵尸。这到底是意外,还是阴谋?X病毒之后又隐藏着什么?人类面临灭族的危机又该何去何从?……中国军人北泽临危受命,拯救幸存者,调查X病毒幕后阴谋,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人类却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 动物世界4

    动物世界4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奈落同人:错爱

    奈落同人:错爱

    私以为犬夜叉这部动漫的高潮,不是二狗子和戈薇的圆满,而是奈落的那句:我想得到的,原来是桔梗的心。但桔梗的存在注定不能够成为反派的归宿,所以我写这篇文,给了它一个全新的角色,不为别的,只为给奈殿的深情一个结局。
  • 中学科学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中学科学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教师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育科学和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如何寻找研究题目?如何申请教育行政部门的科研课题?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如何向报刊社投稿,等等问题都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了解的。本书主要就是为广大的中学科学(理、化、生)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及其论文写作与答辩而编写的。
  • TFBOYS之爱你我无悔

    TFBOYS之爱你我无悔

    三个千金小姐因为父母的一次奇想就从千金小姐变为平民,为什么?因为父母要让他们学会自理!三位小姐初到重庆会和三小只产生怎样的缘?欲知后事请看本文(???ω???)
  • 查理九世之阎罗殿

    查理九世之阎罗殿

    本文作者莫懿,北冥是合法转载。一位姓时的恶魔和她的天使弟弟降临DODO冒险队,家中珍藏的一柄公爵配剑,将大家卷入冥府的深渊。传说中的自恋狂出场,带着不死的光环,引领众人踏进曾经无比光辉的圣殿……恶魔天使联手,天下无敌?
  • 唐宫秘史

    唐宫秘史

    始终披着神秘面纱的唐朝宫廷,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几十位皇帝的背后又有哪些我们一直没有探究到的内幕呢?庞大的舌宫,那些粉黛佳人在侍候皇帝的同时,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目的,在女性极为活跃的朝代,她们有着什么样的命运呢?她们与各自侍奉的皇帝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除此之外,那些人人都羡慕的皇子公主们是否真的为自己的贵族身份而感到骄傲呢?他们的命运的结局是否真的尽如人意呢?身份低贱的太监宫女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做过怎样的斗争和努力呢?后人又给予了他们什么样的评价?在犹如大染缸的官场里,那些风流一时的王侯将相又有着多少奇妙的故事呢?为什么身为人人羡慕的大将却不愿意在朝做官呢?
  • 末世之最强手机

    末世之最强手机

    唐成浩无意捡到了一部手机,却突然进入了末世世界。想要离开这个末世,只有拿起武器反抗。不断去击杀丧尸,兑换尸币,才能够打开回家的通道。叮咚:您已经进入了末世的世界,真正的游戏,正式开始。
  • 万古天界

    万古天界

    这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这里没有任何规则,只有弱肉强食这一条永恒不变的法则。强者可以高高在上,弱者只能任人鱼肉。在这里,仁慈同等于愚蠢。亿万生灵在此厮杀,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活下去。天大的机缘,逆天的功法,蛰伏亿万年的势力,惊天的阴谋在这里交织。意外闯入这里的少年林浩,将何去何从。……新人新书,请多关照。
  • 黑月焰

    黑月焰

    白天,黑夜,两种不同的自然,出现在同一天,那么矛盾的同时,却又完美的融合,黑夜中,一位俊美的少年缓缓走着,望着天上的月光,邪魅的一笑,探出手掌,手掌中出现一朵黑色的火焰,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妖异,且美丽。黑暗与白昼的对立,却又完美融合,这其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变化,黑月焰将解答这一切。